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上海市两条典型步行街为试验地,研究户外风、湿、热小气候要素,街道开敞空间风景园林要素及人群感受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标准有效温度(SET~*)指标量化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开展了人体微气候环境感受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几点结论:其一,沿街建筑立面形式影响街道冬季小气候舒适性,舒适度空间分布为骑楼区墙体区悬挑区;其二,街道下垫面材质影响街道冬季小气候舒适性,舒适度空间分布为开敞广场区滨水观景区林下休憩区;其三,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与热舒适投票值显著相关;其四,生理等效温度更适用于上海市冬季街道小气候人体舒适度感受的量化计算。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微气候对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已就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微气候及其舒适度研究的关注度日渐上升。以"风景园林微气候"内容为题材,本专题收录的相关文章从不同角度对风景园林微气候领域内的问题展开研究。《上海市街道风景园林冬季微气候感受分析》以上海两条典型步行街为试验地,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标准有效温度(SET*)指标量化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开展了人体微气候环境感受结果的回归分析,对上  相似文献   

3.
西宁住宅小区冬季微气候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区微气候是决定室外热舒适与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西宁市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严寒气候区,有着独特住区微气候特征。本文针对西宁市滨河铁路小区进行了冬季住区微气候的测试,测试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太阳辐射以及黑球温度。通过计算热应力指标湿黑球温度WBGT,分析了各测点的室外热环境。通过当地气象站数据和各测点之间的对比,分析西宁冬季住区微气候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琨  薛思寒 《建筑科学》2021,37(4):53-59,71
以寒冷地区郑州市典型住区为对象,调研住区建筑、绿化布局情况,实测室外空间微气候,计算人体生理等效温度,调查人体舒适度感受情况,旨在评价住区建筑、绿化布局与人体舒适度的相关性,为住区规划设计提供改善策略.结果 表明:建筑绿化布局指标天空视图因子SVF、建筑视图因子BVF、植物视图因子TVF与舒适度指标PET的相关性系数分别是0.391**、-0.288**、-0.198*,说明提升建筑绿化布局密度,能够降低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值;建筑物通过遮挡太阳辐射,绿化通过降低室外温度,改善室外空间舒适度;建筑布局顺应主导风向有利于降低夏季热感觉;人视高度处绿化能够使人产生荫凉舒适的心理感受;不同下垫面材质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具有差异,硬质铺装使人感觉更热,植草砖则能够降低热感觉.  相似文献   

5.
为探析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道的空间因子对小气候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中典型的风景园林空间按顶面遮蔽方式分为4种空间类型下的12个测点进行冬夏两季小气候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分析不同顶面遮蔽对风景园林小气候风湿热的影响差异,并结合热舒适评价指标的计算和使用者热舒适问卷,评价不同顶面遮蔽空间下人体热舒适感受。结果显示:1)根据热舒适问卷,建筑遮蔽区位于街道北侧的悬挑区在冬季最舒适,夏季最舒适的是树荫全遮蔽区;2)通过改善空间遮蔽程度与类型,根据风向与距街道十字交叉口的距离合理进行街道设计可以对街道中的太阳辐射与风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改善街道热舒适;3)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计算的热中性范围冬季是16.90~28.95℃,夏季是9.05~22.57℃;4)PET评价在高温季节低估了风速对热舒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问卷的热舒适预测方程。可为未来城市街道的舒适性规划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杭州地区风景园林空间冠层遮阴对夏季小气候及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通过对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内全遮阴、半遮阴、无遮阴3种不同遮阴类型(以天空可视因子SVF作为分组依据)下18个测点各小气候因子的实地测量,分析炎热夏季不同冠层遮阴对风景园林空间热环境、湿环境和风环境的影响差异,结合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的计算,评价各不同遮阴类型空间下的人体热舒适感受。结果显示:人体热舒适感受与热环境因子及天空可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风向无明显相关关系;3种遮阴类型中,无遮阴空间热环境、湿环境、风环境均与全遮阴、半遮阴空间差异显著,人体感受最不舒适;全遮阴与半遮阴空间在热环境方面有些微差异,具体表现在半遮阴空间太阳辐射及地表(表面)温度对比全遮阴空间平均值稍高,两者在空气温度、湿环境、风环境方面无太大差异,但受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全遮阴空间依然最为舒适,并据此提出有关小气候适宜性设计的改善策略,以期为杭州地区室外风景园林空间的热舒适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通过改变寒冷地区不同开敞空间过渡季的景观要素,提高住区微气候及舒适度,文章以郑州市工程技术学院金河校区家属院为典型案例,进行六处不同节点景观空间的风、湿、热微气候环境测试,探究住区开敞空间景观要素、微气候及使用舒适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推荐增加水体和绿化作为住区室外景观空间微气候与人体舒适度改善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城市湿地公园具体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观察法记录老年群体活动规律,运用城市微气候环境模拟软件ENVI-met对微气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梳理冬季哈尔滨城市公园微气候与适老性服务能力的理论研究,得出不同空间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存在差异,老年群体冬季空间的选择与微气候环境相关的研究结论,提出基于微气候优化的城市公园适老性能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冬季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的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季睡眠状态下,室内热环境与被褥微气候分别对人体头部和被覆躯体的热感觉造成直接影响。为了分析两个热环境的匹配关系以满足睡眠人体的热舒适水平,实验在不同的室内温度下,调节被褥微气候温度,测试了受试者的皮肤温度,并记录了热感觉和热可接受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相比于室内热环境,人体热感觉对被褥微气候更敏感;此外,通过分析室内热环境和被褥微气候分别与整体热感觉和整体不满意率的关系,得到了睡眠热环境舒适区间。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严寒地区冬季时间较长且室外环境恶劣,给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造成诸多不便,因此亟需对城市住区街道热环境进行研究与改善。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旧城典型住区街道的冬季热环境进行现场实测,对比分析了不同街道朝向、立面连续性、街道高宽比以及建筑阴影条件下街道内空气温度以及黑球温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朝向的街道内存在明显温差;立面连续性对于黑球温度的影响十分显著;街道高宽比会影响街道内温度值及温度变化趋势;阴影会影响温度变化趋势,并使温度峰值出现延迟。本文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研究严寒地区旧城住区街道热环境及街道空间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增加植被绿化是调节城市微气候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策略之一。然而,对竹类植物群落的微气候特征和热舒适度调节却鲜有研究。以杭州11种常见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竹类植物群落的微气候变化特征,并采用不舒适指数来评价不同竹类植物群落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点相比,乔木状竹类植物群落能够降低空气温度1.5~2.6℃,增加相对湿度3.0%~7.9%,遮光率达95.4%~99.9%。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平均不舒适指数的差异表现为极显著。与对照点相比,乔木状竹类植物不舒适指数降低2.1%~3.5%。通过对微气候因子与竹类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冠层结构特征对植物群落微气候和不舒适指数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次研究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竹类植物缓解热岛效应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合理选择竹类植物种类,从而改善城市热环境。  相似文献   

12.
怒江中游的少数民族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该地区典型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却鲜为人知。本文选取该地区2类常见的民居(干栏式房屋和石墙承重式房屋)进行了太阳辐射强度、温湿度、壁面温度、风速等热环境参数的测试,并用PMV-PPD指标进行了评价。其次,从技术的视角对极富地域特色的空间和材料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1)冬季夜间和早晨房屋热感觉差,白天热感觉舒适。冬季夜间需要通过增加热源或加厚被褥的方式达到人体热舒适。2)对于乡土民居,房屋上部通常采用开敞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形式不但不会影响室内温度,反而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3)干栏式房屋室内的火塘作为热源,可以弥补房屋密闭性差所导致的室内温度低和湿度大的问题;当房间内不再使用火塘时,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不及围护结构密闭性好的房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人居环境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郑州市冬季住区微气候与人体舒适度感受进行研究,以期对郑州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提供参考。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并借助统计学软件对各项气候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相互关系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郑州地区,空间形态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关联,湿度变化范围在整个住区内是一致的;常绿植物对于温湿度的稳定有一定作用,但对降低局部区域风速作用不明显;风速与高层建筑的位置关系有关;居民对气象指标的感知能力:风速温度湿度,特别是风速的影响最大。在低风速、日照充足的区域设置休闲娱乐广场,为住区创造弱风环境,将有助于提高郑州住区冬季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 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 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 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 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 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 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达到了2.9、 25.3和15.3℃;N-S朝向的街道热环境优于E-W朝向的街 道,但街道的开敞程度和植物遮阴会抵消街道朝向的影响。研 究也发现,在午后,街道可视因子会对街道峡谷热环境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天空可视因子越高,街道峡谷空间越开敞,街 道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差;建筑可视因子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 候和热舒适度相关性不大;而树木可视因子则对街道峡谷热环 境具有重要影响,树木可视因子越高,街道树木的遮阴程度越 高,街道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佳,这种现象在E-W朝向的 街道峡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合运用WBGT指标和TS-Givoni指标计算湿热地区风景园林微气候舒适度值,结合国家热环境WBGT指标和TS-Givoni指标假设微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并通过实地监测和调查问卷,分析使用主体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值的相关性,从而验证假设的评价标准.由此,得到湿热地区风景园林微气候舒适度评价参数、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微气候舒适度等级划分指标.这种评价方法将客观的物理参数和主观的人体热舒适感结合,既是对热环境的客观评价,又考虑使用主体的热感受,评价的结果相对简明、完善、实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高校校园开放空间设计主要考虑形式构图或风格化,未考虑开放空间的微气候对师生的影响。为了改善校园开放空间冬季微气候,选取重庆大学A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观感受与客观物理环境参数想耦合的方法,得知影响冬季微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温度T和相对湿度RH。这一系列冬季增温降湿的设计手法,可以推广到与重庆气候类似的地区,在高校校园开放空间设计中给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滨水地区是住区建设热点区域之一,提高寒冷地区滨水住区室外空间的人体环境舒适感是设计者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本文以天津天嘉湖住区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寒冷地区滨水住区微气候适宜空间模式,根据与水域的关系将住区场地划分成"湾"式组团、"岛"式组团和"岸"式组团,通过软件模拟3种组团的微气候,按照计算得出的人体舒适度参数值提出3种...  相似文献   

18.
岭南传统庭园是应对湿热气候的智慧结晶,目前学界对其遮阳设计要素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以岭南传统庭园典型案例之一——四大名园中的余荫山房为例,基于夏季现场微气候测试和热感觉问卷调研,运用SPSS量化分析人体主观热感觉和庭园客观微气候测试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数据比较各测点空间的遮阳设计要素,尝试挖掘夏季人体热感觉和遮阳设计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结论如下:(1)在夏季余荫山房中,约84.5%的游客表示庭园中太阳辐射可以接受;(2)黑球温度与热舒适投票、太阳辐射舒适和太阳辐射可接受投票都有较好的相关性;(3)夏季庭园中,对应热舒适的黑球温度约28.48~37.16℃;对应太阳辐射热舒适的黑球温度约27.60~39.11℃;(4)遮阳设计要素包括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遮阳类型、遮阳构造,其中:遮阳分区、遮阳覆盖率对热感觉投票和微气候测试指标有整体性影响;水平遮阳进深显著影响热感觉(TSV);遮阳类型影响黑球温度(Tg),从降低庭院Tg值的角度,复合遮阳最佳,其次是水平遮阳;空间高宽比显著影响遮阳效果稳定性;(5)余荫山房实测中,长波辐射占总辐射能的极小部分,几乎可忽略不计。本研究以期为岭南传统庭园遮阳设计及遮阳要素导控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州典型住宅小区微气候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州某住宅小区为例,定点实测其中的微气候参数,如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及风速等,考察人工湖、树阴以及下垫面性质等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定量的分析景观设计因子在设计行为中的权重关系,探讨通过改变相应的因子来改良住区热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寒冷地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热舒适,文章于西安选取5个典型地点采用实地测量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冬季城市公共空间人体热感觉、热舒适度与主要气象因子的满意度与热期望.研究发现:人群热舒适主要受空气温度与太阳辐射影响,受试者普遍期望该类空间冬季温度升高、风速降低.最后文章也尝试建立适用于西安冬季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热感觉评价模型并提出相关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