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析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道的空间因子对小气候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中典型的风景园林空间按顶面遮蔽方式分为4种空间类型下的12个测点进行冬夏两季小气候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分析不同顶面遮蔽对风景园林小气候风湿热的影响差异,并结合热舒适评价指标的计算和使用者热舒适问卷,评价不同顶面遮蔽空间下人体热舒适感受。结果显示:1)根据热舒适问卷,建筑遮蔽区位于街道北侧的悬挑区在冬季最舒适,夏季最舒适的是树荫全遮蔽区;2)通过改善空间遮蔽程度与类型,根据风向与距街道十字交叉口的距离合理进行街道设计可以对街道中的太阳辐射与风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改善街道热舒适;3)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计算的热中性范围冬季是16.90~28.95℃,夏季是9.05~22.57℃;4)PET评价在高温季节低估了风速对热舒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问卷的热舒适预测方程。可为未来城市街道的舒适性规划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居住区"SVA·世博花园"为调查对象,测试居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小气候要素数据,问卷调查居民小气候感受,旨在寻找风、湿、热小气候要素与居住区开敞空间布局及人群行为间的复杂关系。研究发现:1)风景园林空间朝向、绿化覆盖率及水体是影响居住区小气候的主要空间要素;2)太阳辐射与风速是影响居住区人群行为的主要小气候要素;3)遮阴是夏季人群休憩空间遴选的关键因素。研究提出了小气候适应性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包括:1)合理设置风景园林空间朝向;2)合理增加风景园林空间绿量与水体面积;3)合理设计休息设施区的遮阴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上海市两条典型步行街为试验地,研究户外风、湿、热小气候要素,街道开敞空间风景园林要素及人群感受偏好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标准有效温度(SET~*)指标量化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开展了人体微气候环境感受结果的回归分析,得到几点结论:其一,沿街建筑立面形式影响街道冬季小气候舒适性,舒适度空间分布为骑楼区墙体区悬挑区;其二,街道下垫面材质影响街道冬季小气候舒适性,舒适度空间分布为开敞广场区滨水观景区林下休憩区;其三,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与热舒适投票值显著相关;其四,生理等效温度更适用于上海市冬季街道小气候人体舒适度感受的量化计算。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剧变对人类城市生存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应对杭州城市空间小气候变化,改善夏季人体的户外热舒适度,文章以杭州城区某户外风景园林空间为研究基地,实地测量了该场地夏季小气候热、温、湿、风各要素的量化数据,并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计算得出衡量人体热感受的PET(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指标,最后针对实测场地,初步提出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的改造重点。文章对杭州夏季小气候的肌理和改善进行了探讨,对该地区户外小气候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小气候风湿热耦合模拟和实测验证,分析江南地区传统水乡聚落户外公共空间中,建筑、植被和水体构成的空间类型与小气候感受效能的关系。以苏州同里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小气候物理数据进行现场实测,运用热流仿真验证和模拟1m精度的同里古镇区户外公共步行空间的小气候环境,并计算得到人体热舒适度感受评价指标平面分布图,从而构建同里古镇不同时段的公共空间热舒适性分区格局,发现其改善小气候人体热感受的户外公共空间模式特征。通过人体热舒适感受与古镇公共空间形态结构的互动解析,探索传统水乡聚落公共空间小气候适宜性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气候研究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选取杭州市文一西路和古墩路作为实测对象,于2017年8月对各测点空间的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进行测定,分析小气候因子日变化趋势,并运用Rayman 1.2模型评价人体舒适度,针对性提出街道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表明,尽可能设定与城市主导风平行或接近的街道朝向,通过人为增建遮阴空间、调控街道界面小气候一致、采用植物或绿色建筑材料、增设道路中央景观界面,且当人行道及机非分隔绿带分别种植落叶、常绿乔木,设五条绿带,选用乔—灌—草复层结构,同时增设垂直绿化时,能够有效缓解夏季极端热感受,从而营建舒适健康的城市街道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对其进行合 理的规划和改造有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揭示街道可视因子对 街道峡谷微气候和热舒适度的作用机制,可以作为城市规划设 计的理论基础。选取杭州市典型街道峡谷为研究对象,通过 实测和数据分析发现,在夏季午后,不同街道峡谷内微气候和 热舒适度存在明显差异:各街道峡谷之间空气温度、平均辐 射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达到了2.9、 25.3和15.3℃;N-S朝向的街道热环境优于E-W朝向的街 道,但街道的开敞程度和植物遮阴会抵消街道朝向的影响。研 究也发现,在午后,街道可视因子会对街道峡谷热环境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天空可视因子越高,街道峡谷空间越开敞,街 道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差;建筑可视因子与城市街道峡谷微气 候和热舒适度相关性不大;而树木可视因子则对街道峡谷热环 境具有重要影响,树木可视因子越高,街道树木的遮阴程度越 高,街道内热环境和热舒适度越佳,这种现象在E-W朝向的 街道峡谷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通过搜索舒适性研究的中外文献,梳理了研究的数量、学科、热点,以城市街道为研究对象,从街道空间对小气候要素的影响、舒适感受评价、街道空间与舒适感受的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空间要素是风景园林小气候尺度影响舒适感受的重要因素,热舒适为目前主要的舒适性研究主题。提出风景园林小气候舒适性研究,以城市街道为例,需要建立整合空间要素、小气候要素、人的感受的具有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的舒适性评价体系,为未来城市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提供舒适性设计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健  郭红霞 《园林》2023,(4):118-124
为了挖掘扬州古典园林的生态智慧,对小盘谷园林空间进行现场测试,运用热环境评估模型RayMan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进行热舒适评价,分析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在夏季白天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VF)探讨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形态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州古典园林开敞空间因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夏季白天炎热且热舒适性较差;半闭合空间具有较强的空间适应性,应合理配置园林构成要素改善热环境;闭合空间因受到较少的太阳辐射,主要应考虑风环境对热舒适的影响。另外,SVF也是热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精确指标,天空视域的形态以及方向也对热舒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杭州户外空间高温闷热的夏季小气候现状,文章在实地测定小气候要素并使用Ray Man计算PET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提出夏季小气候环境改善措施主要为遮阴、降温、降湿通风三方面。基于Grasshopper平台,使用Ecotect、ENVI-Met等软件对实验场地的小气候环境改造方案进行模拟推演。模拟结果证明改造策略可有效改善小气候环境,提升户外人群热舒适度。研究初步证明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可行性,可为相近环境空间的小气候环境设计与改造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住区风景园林空间是城市人群出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使用者对微气候的感受直接影响其空间使用的频次和整体体验。以3个上海中心城区的住宅小区为实验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广场、滨水、亭廊和庭园4类风景园林空间内进行了为期9天的冬季测试。研究运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进行风景园林空间人体感受的量化计算,对人体在微气候(即热、风、湿因子)环境内的理论感受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热因子是影响冬季人体感受的最关键因子,其中微气候子因子太阳辐射是影响人体舒适感受的根源。各实验空间中,广场区的理论体感最佳,亭廊区其次,这2类空间共有的微气候特征为:太阳辐射强、空气温度高、相对湿度较低、风力微弱且不持续。实验证明大面积开敞硬地形成的热量场、匀质的立面围合形式和开敞的顶面可满足上海冬季体感舒适要求。结论中对风景园林空间顶面、立面、底面的建议可作为住区风景园林空间冬季微气候适宜性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高密度地区广场不同冠层与热环境间、人体热舒适度与行为活动间的关联特征,以上海创智天地广场为研究对象,对小气候要素进行冬夏两季昼夜连续监测。研究冬夏季不同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对场地阴影的影响,解析不同冠层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的组间差异、冬夏差异,并归纳其作用规律。通过对比行为注记与人体热舒适度数据,分析空间热舒适度对广场单位面积人流量的作用规律,并据此提出小气候适宜性广场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刘珂秀  马椿栋  陈威  刘滨谊 《风景园林》2020,27(11):104-109
如何在规划设计中改善风景园林小气候正在成为研究应用的重要议题。以调节新疆喀什吐曼河滨水景观夏季炎热小气候为目的,基于已有研究基础,开展了小气候环境模拟,并进行植被和水体等方案布局的热舒适性优化设计研究,探讨以风景园林面向小气候热舒适性,协同水环境和公共空间活动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路径。通过吐曼河的水流模拟、滨水空间开阔度和城市人群分布密度分析,以及现状区域小气候风湿热物理环境和热舒适度模拟,形成设计建议支撑后续方案。提出了3个设计方案,对比测试各设计方案的风景园林小气候热舒适调节性能,以WBGT指标27 ℃以下的空间面积比例为设计优选的引导性依据。结果表明:3个方案中乔木覆盖率更高的设计其热舒适性最佳,以其为最终方案,并佐证了已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4.
植被是影响城市环境中土壤温度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植物群落冠层结构与土壤温度变化特征的关系对探索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减少城市绿地碳排放和缓解热岛效应具有积极作用。以杭州9种常见竹类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竹类植物群落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调查了竹类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竹类植物群落与对照点相比,其空气温度与土壤温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点相比,竹类植物群落日均气温降低1.5~2.6℃,5cm深度土壤温度降低3.0~3.8℃,10cm深度土壤温度降低2.4~3.4℃,20cm深度土壤温度降低2.3~3.0℃。通过对土壤温度与冠层结构特征指标的相关分析发现,冠层结构特征对土壤温度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盖度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温度,而增加天空可视因子可以显著增加土壤温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竹类植物提供参考,进而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迪  章莉 《园林》2023,(8):72-82
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对行人夏季出行造成不便。夏季是游客旅行高峰,其高温环境会显著影响游客景区旅行体验。先前热舒适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类景区,缺少以建筑、硬质为主的人文建筑类景区热舒适改善研究。通过对襄阳唐城影视基地典型宫殿空间与街巷空间两个测点的春夏小气候实测与问卷调研,分析春夏影视基地热环境。结合场所感知问卷,分析影视基地游客场所感知状况,探析影视基地热舒适与游客场所感知的影响作用。宫殿空间热舒适整体优于街巷空间,影视基地夏季热中性温度及中性温度范围分别为29.17℃、26.26~32.08℃。气象因子与游客场所感知相关性较弱,热舒适是影响游客场所感知的最主要因素;游客场所感知与热舒适存在相互影响,其中个体情绪是影响游客热舒适与热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影视基地夏季热舒适与游客场所感知存在相互影响作用,从景区规划设计与景区管理两方面提出夏季景区热舒适改善、游客场所感知提升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办公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夏季、过渡季和冬季4栋典型办公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流速等物理参数的实测以及现场人员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办公类建筑室内热湿环境现状和人体热舒适性情况。结果表明:1)被调查的办公建筑内夏季热湿环境良好,平均温、湿度都比较合适,而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偏低。2)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平均热感觉投票TSV均比较接近0,说明人们整体热感觉趋于适中,热舒适投票也说明办公建筑内绝大多数人是感觉热舒适的。3)各个季节办公建筑内人员实际热感觉投票TSV与理论PMV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与理论值非常接近,而冬季实测热中性温度比理论值要低,说明人们对建筑环境具有了更强的适应性。4)夏季、过渡季和冬季人们的服装热阻平均值分别为0.35、0.77和1.42 clo,服装热阻与室内、外温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小气候作为城市物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属性会受到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不同城市空间类型的小气候调节机制。同一环境城市小气候受不同风景园林设计营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特征,这不仅可以改善人们户外活动的舒适度,同时也影响城市绿地空间中生物群落的栖息和演替,进而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品质。从修复营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场地生境营造的城市风景园林小气候改善途径。通过合理利用场地设计要素,使日照、风、水等小气候因子指导植物景观设计,为生物群落营造适宜的场地小气候条件,通过冷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岭南庭园夏季热舒适状况进行研究。首先,使用现场实测及问卷调研的方法,获得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及庭园室外热舒适状况;然后,借助Ray 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综合评析庭园不同景观要素组合空间的热环境情况;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岭南庭园室外空间人体热感觉与热环境指标之间的关联并获得PET热中性温度及阈值上限,初步建立岭南庭园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以湿热地区广州光大花园为调查对象,调研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测试风景园林空间热环境,观测风景园林使用状况,旨在评价居住区风景园林、热环境、空间使用的相关性,为面向使用的住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改善策略。研究证实了:1)在夏季,居住区风景园林较低的阴影率会增大热岛效应; 2)地形和复层绿化对住区内部风速衰减较大; 3)影响居住区风景园林使用的最重要热环境因素为阴影率,同时居民对遮阴区域的选择又受风速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居住区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包括充分利用构筑物和绿化形成有效的遮阴区域,同时活动场地四周不宜设置过密的复层绿化,应以高大乔木为主。  相似文献   

20.
选取闽东传统合院布局的福州长乐"九头马"古民居群进行夏季热环境的实地观测。通过对民居基本单元和冷巷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风速等气候数据的分析,结合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经验探访和实地热舒适感受,提出结论:出于防风的考虑,闽东沿海传统民居较为封闭,这种情况下,基于气候适应和人体热舒适,民居群以夏季遮阳设计为主,自然通风设计为辅;门洞开口和门廊相通加强冷巷与民居院落的通风联系;周边的植被增加了冷巷和后天井的空气湿度;天井、冷巷、热缓冲空间等空间系统相互协调可有效改善民居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