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大学生饮水情况,分析日常饮水习惯、对饮水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饮水方面存在的误区。方法:2016年4—5月,采用分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云南省昆明市7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饮水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人数697人,有上课带水杯习惯为64.7%,女生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级升高,上课带水杯的比例逐渐升高(P0.01)。女生经常饮用温热水,在饮水温度方面的习惯好于男生(P0.05);随着年级升高,饮用温热水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购买饮料时,女生关注外观和生产日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P0.01);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是大学生最不关注的,分别为21.8%和21.4%;茶饮品饮用较少,占32.9%;而碳酸饮品深受男生喜欢,占38.2%,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高校学生健康饮水意识较弱,科学饮水相关知识欠缺,应开展健康饮水知识教育,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现状.方法:对北京海淀区4所不同类型大学,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20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后,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饮食习惯和行为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被调查对象中,女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同一学校的男生;女生为保持体重而节食的百分比显著高于男生;坚持每日饮用牛奶的大学生约为29.5%,每天饮用碳酸饮料的为8.5%,经常食用西式快餐的为8.2%;男生中每天饮用碳酸饮料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女生,每月生活费水平与家庭居住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状况不佳,应加强合理膳食知识的普及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对饮水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大学生每日饮水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健康饮水行为提出建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研究样本,利用自制问卷对592名研究对象的饮水知识及饮水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仅有45.3%的男生和31.1%的女生认为每日饮水最少应该在1 200m L以上,男生的正确率高于女生(χ2=12.392,P0.001)。有49.8%的男生自认为每日饮水量在1 200~2 000m L,女生为41.8%。男生更倾向选择碳酸饮料或含糖饮料(男生7.8%、女生0.9%)。必须购买水时,绝大多数学生更看重健康和口感。其中,女生更注重健康因素,而男生则更关心口感。结论:大学生健康饮水知识普遍欠缺,每日饮水量不足,男生含糖饮料摄入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饮水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及饮食行为,为提高其营养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黔北3所高校393人,其中男生117人(29.8%)、女生276人(70.2%),进行问卷调查,以BMI来评价大学生营养状况。结果:每月饮食费500元占64.6%;大部分学生存在多种不良饮食行为;营养不良筛检率28.8%、营养过剩6.4%,女生(34.8%)营养不良筛检率明显高于男生(14.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不良组有挑食/偏食习惯的大学生高于营养正常及过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不良问题突出,与挑食/偏食不良饮食行为及经济水平有限有关。应加强营养教育,提高学校餐饮质量,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大学生食用方便面情况,分析其原因,为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匿名调查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6所高校6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在被调查的606名大学生中,食用方便面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13%,其中男生的食用率为54.96%、女生的食用率为81.69%,女生的食用率显著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食用方便面主要是为了充饥,影响大学生购买的主要因素是方便性和口味好。结论:目前大学生方便面食用率高,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营养状况,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职业学校1 912名住宿生2013年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指标评价学生营养状况。结果: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4.81%和11.11%,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1.07%和6.91%,男生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高三年级超重和营养不良率最高、高一年级最低。城市学生肥胖率高于农村,肥胖和营养不良率城市女生均高于农村女生。结论:该学校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并存,应加强营养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制订学生营养干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北省贫困农村地区中抽取8个县(市) 32所中小学校,共5 580名学生(男生2 847名、女生2 733名)。采用统一规定的方法对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结果:调查学生除6岁年龄组身高、体重外,其余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均低于2010年全国农村同年龄段学生平均水平。营养不良率为16. 0%,其中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4. 2%、12. 6%,男生(18. 7%)高于女生(13. 2%);小学生(17. 5%)高于初中生(12. 9%);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地区学生的营养不良率分别为19. 1%、16. 8%、11. 2%。超重/肥胖率为9. 1%,男生(10. 5%)高于女生(7. 5%),小学生(9. 5%)高于初中生(8. 0%);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地区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 8%、6. 9%、11. 1%。结论:我国中部贫困地区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普遍低于同期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问题堪忧;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并存,亟需采取针对性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高校大学生奶及奶制品摄入状况、营养知识及其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方法:2017年5—6月,采用分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云南省6所高校663名大学生进行奶制品消费情况调查。结果:云南高校大学生奶制品人均摄入量为87.59g/d,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奶制品摄入量,城市显著高于农村(P0.05)。关于奶制品相关知识正确率,高温灭菌奶保质期的调查,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奶制品与乳饮料营养价值高低的调查,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奶制品是否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调查,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在消费频率和消费支出方面,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大学生不同奶制品购买因素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大学生购买奶制品主要因素是品牌(P0.01)和价格(P0.05);关于新口味奶制品开发,水果味是大学生最愿意尝试的口味。结论:大学生奶制品摄入量总体较低,且奶制品相关知识有待提高,应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摄入更多的奶制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校大学生营养知信行现状,探讨与大学生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在校大学生中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共发放485份调查问卷,收回482份,问卷有效率为99.38%,其中大一249名(51.66%)、大二104名(21.58%)、大三129名(26.76%);男生317名(65.77%)、女生165名(34.23%)。问卷收集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资料,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现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482例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6.83±0.95)分,营养态度得分为(23.85±0.9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2.84±0.95)分。大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得分与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相关(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0.397(P0.05),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也存在相关关系(r=0.258,P0.05)。73.24%的大学生体重正常,9.13%的大学生体重过轻,17.63%的大学生体重超重或肥胖,男女大学生体质指数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正常组大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及营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体重过轻及体重超重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校大学生营养状况与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和营养行为相关。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营养行为受性别、年级、专业、父母文化水平影响,在实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对男生、低年级学生、理科生及父母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营养教育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中小学生零食的摄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改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北京市密云区农村8所中小学537名学生,采用北京市统一的"零食与饮料消费情况调查"问卷。结果:学生1w零食摄入频率10次及以上的有55.9%,平原高于山区(P0.05),低年级高于高年级(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走读生高于住宿生(P0.05),喜欢零食的学生高于不喜欢零食的学生(P0.01),家长零食摄入频率高的高于频率低的(P0.05)。影响中小学生零食摄入频率的因素有类型(OR=1.65)、零食是否影响正餐(OR=0.29/0.39)和家长1w零食摄入频率(OR=6.67E-10/8.41E-10)。结论:应建立以学校为基础,家庭、社会全方位支持引导的营养知识宣传引导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调查首都医科大学166名本科生日常膳食摄入情况。分析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有严重缺乏的情况。男生食物净重、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尼克酸、磷和铁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比较,食物净重、能量、脂肪、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脂肪(男生27.78%、女生29.05%)、蛋白质(男生17.10%、女生15.66%)提供能量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男生55.12%、女生55.29%)提供能量比例偏低。三餐能量分配基本合理,男女生间差别较小。结论:大学生营养素的摄入不够合理,应提高奶、蛋、瘦肉、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每日饮水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健康饮水行为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连续7d饮水调查法对58名学生的饮水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天气情况。结果:医学生的日均摄水量约1.64±0.49 L,男女生无显著差异。日均饮水量男生少于女生(0.82±0.28、1.21±0.57 L,P=0.004)。仅有1 2.5%的男生每日饮水超过1200mL,女生则是47.1%。男生每日摄入白水较女生少(0.78±0.26、1.15±0.54L),但摄入更多的饮料(0.21±0.16、0.10±0.04L)。结论:大学生每日饮水量不足,男生含糖饮料摄入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饮水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大学生维生素A摄入水平及与视疲劳的关系。方法:通过3d膳食回顾法调查428名在校大学生的饮食状况、用眼卫生等。结果:BMI、家庭人均月收入、月生活费、睡眠时间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与大学生维生素A摄入量有关(P 0. 05);性别、专业、食欲、锻炼时间与大学生维生素A摄入量无明显相关(P0. 05);视疲劳眼部症状检出率为76. 2%,眼睛酸胀(46. 3%)和视力下降(39. 7%)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眼睛酸胀的发生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 0. 05);平均日荧屏光暴露(OR=1. 635)、不良用眼习惯(OR=3. 369)是视疲劳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OR=0. 062)及维生素A摄入(OR=0. 350)是视疲劳的保护因素。结论:在校大学生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较低,大学生视疲劳检出率较高,应该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活动和富含维生素A食物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成都市某高校全科医学生营养知信行及心理健康现状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市某高校全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2022年6月采用自制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和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以电子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423例全科医学生营养知识得分为(7.48±2.51)分,营养态度得分为(15.94±3.06)分,营养行为得分为(25.22±4.56)分,KAP总体平均得分仅为(48.64±7.90)分,其中女性得分高于男性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人数为229人,占比54.14%。男生中抑郁的人数,显著高于女生(P<0.01),失眠、吸烟和饮酒的人群抑郁比例均高于无以上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P<0.01);男生中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P<0.01),失眠、吸烟和饮酒的人群焦虑比例均高于无以上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级高低、父母婚姻状况、是否失眠、KAP得分是全科医学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年级高低、父母婚姻状况、是否失眠和营养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营养宣教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在校午餐中各类食物剩余情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北京市丰台区选取4所中等规模的小学,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3个月的营养知识宣教,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相同方法记录学生午餐各类食物的剩余率。结果:基线调查发现,主食、肉菜、素菜和总剩余率分别为6.3%、6.3%、14.1%和6.4%;女生午餐剩余率高于男生、高年级剩余率高于低年级(P0.05)。干预后,男生干预组的肉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女生、低年级组各类食物的剩余率均显著下降(P0.05);高年级组干预组总剩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随访期仅素菜剩余率明显低于基线期(P0.05)。结论:营养宣教可显著降低女生和低年级学生各类食物的剩余率,明显改善男生对肉菜和素菜的剩余情况,尚不能证明对高年级学生各类食物剩余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进食情况,调研其与饮食相关的卫生习惯,为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调研大学生早餐进食情况和与饮食相关卫生行为习惯。结果:女生食用早餐情况好于男生(P <0.01),但有22.17%的男生和19.71%的女生不规律进食或不进食早餐。低年级学生早餐进食情况好于高年级学生,理科生好于文科生(P <0.01)。超过20%的学生“用完手机直接拿东西吃”,城镇生源好于乡村生源(P <0.01);近30%的学生“聚餐不使用公共餐具”,而在使用公共餐具方面,女生好于男生(P <0.05),城镇生源好于乡村生源(P <0.05),文科生好于理科生和艺体生(P <0.01),高年级好于低年级。结论:早餐进食与营养教育有待加强,指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抚顺石油大学生不同生活方式对体态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文献资料发、数理统计法对抚顺石油大学随机抽取不同专业男生310人,女生290人,对其不同生活方式及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在大学生肥胖程度的BMI指数评价上,男生体育锻炼组和偶尔锻炼组正常体重(18.5≤BMl〈23)人数所占百分比较高,不锻炼组中超重(23≤BMI〈25)和肥胖(BMI≥25)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女生不锻炼组中超重(23≤BMI〈25)和肥胖(BMI≥25)人数所占比例较高,体育锻炼和偶尔锻炼的学生体重超重和肥胖的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即身体意象情况,并分析身体意象对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招募了韶关学院387名体重正常(18.5kg/m~2≤BMI24.0 kg/m~2)的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编制的评价量表对其身体意象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根据其对身体意向是否满意进行分组。结果:有59.4%的调查对象满意自己的身体意象,男生的身体意象满意度(73.7%)显著高于女生(46.3%)。饮食行为评分与身体意象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41,P0.01),说明身体意象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饮食行为,身体意象满意组在少吃零食、少吃油炸或高油脂的食物、吃均衡而有营养的食物、吃饭细嚼慢咽、不情绪性进食等方面要好于不满意组(P0.05)。结论:大学生对身体意象满意度越高,他们所采取的饮食行为越有利于健康。应在今后的营养教育工作中注意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身体意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描述和分析2016—2017年中国中学生饮料消费状况。方法:数据来自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中国275个监测点29584名中学生。通过食物频率法的膳食调查问卷收集中学生的饮料消费情况。结果:2016—2017年中国中学生不同类型饮料总的消费率为72.8%,男生(75.3%)高于女生(70.3%),城市(76.9%)高于农村(69.1%),大城市、中小城市、普通农村和贫困农村,不同类型的饮料消费率依次降低。消费率最高的三类饮料依次是碳酸饮料(39.8%)、茶饮料(31.2%)和非100%果蔬汁饮料(26.0%)。消费饮料的中学生不同类型饮料总的消费频次的百分比依次为≥1次/天占29.9%、4~6次/周占18.5%、1~3次/周占40.0%、<1次/周占11.6%,1~3次/周百分比最高;消费饮料的中学生不同类型饮料总的日均消费量为267.6 g,男生(300 g/d)高于女生(233 g/d),城市(286.4 g/d)高于农村(248.5 g/d)。结论:2016—2017年中国中学生饮料消费水平较高,尤其是男生和城市中学生,需加强中学生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科学地引导其饮料消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因素对大学生肥胖及高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396名大学生进行体格及血压测量,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大学生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观察并分析出生情况及家庭情况对大学生肥胖及高血压的影响。结果:396例大学生中肥胖者有8例,肥胖率为2.02%,10名学生检出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为2.53%;肥胖及高血压大学生巨大儿、童年发育较胖的比例显著高于体型正常的大学生(均P0.05);肥胖大学生父母体型肥胖、居住在城区的比例显著高于体型正常的大学生(P0.05);高血压大学生父母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父母体型肥胖、居住在城区的比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的大学生(P0.05)。结论:高出生体重、居住在城区、父母学历低等早期营养影响因素是本地区大学生成年后发生肥胖和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预防大学生肥胖与高血压应从生命早期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