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状况,了解居民膳食结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项目8次追踪调查资料,选取18-60岁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获得居民每人每天食物消费量.结果:1989-2009年广西18-60岁居民谷类、豆类摄入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谷类食物由1989年的483.5±116.3g/d,下降到2009年的389.0±133.0g/d,下降幅度为19.5%;蔬菜类食物的摄入量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335.8-348.6g/d;水果、奶类、鱼虾类、蛋类食物摄入量和消费率虽然逐年均有所增加,但摄入量和消费率严重偏低;而禽畜肉摄入量却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89年的89.2±78.7g/d,上升至2009年的159.6±87.9g/d,上升幅度为78.9%;食用油、盐摄入量也偏高,至2009年分别达到38.8g/d和7.7g/d,超过推荐量标准.结论:21年间广西居民的膳食结构模式已从植物性膳食向动物性膳食转变,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北京社区居民夏秋季节膳食叶黄素、玉米黄素摄入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算北京社区居民夏秋季膳食叶黄素、玉米黄素摄入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13种常见蔬菜、水果和蛋类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进行检测。运用定量食物频率表结合HPLC测定结果,计算居民膳食叶黄素、玉米黄素摄入量。结果:被调查的541名45岁以上社区居民中,叶黄素、玉米黄素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0201.4±12852.6μg/d和245.0±260.0μg/d。二者的摄入量在月人均收入1000~1999元者中最低。39.1%和30.2%的膳食叶黄素来源于菠菜和韭菜,40.6%和31.9%的膳食玉米黄素来自韭菜和鸡蛋。结论:利用定量食物频率表结合对常见食物的HPLC测定结果,估计了北京社区居民膳食叶黄素、玉米黄素的膳食摄入量。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二者摄入量的因素之一。菠菜、韭菜为被调查者膳食叶黄素的主要来源,韭菜、鸡蛋为其膳食玉米黄素最重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日的:调查城市及农村乳母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膳食摄入情况,了解城乡乳母的相关维生素营养状况。方法:选择山东省某城市和农村0—2岁婴幼儿健康母亲(乳母)为调查对象,共92名;其中,某城市乳母34名、某农村乳母58名。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调查对象消费的食物种类,24h膳食回顾法收集调查对象维生素B1、B2和烟酸摄入情况;通过膳食多样化评分(DDS)对其日常膳食摄入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食物消费种类结果显示,城乡乳母均以粮谷类、蔬菜类消费最高,达到90%以上。城市乳母豆类消费较低,仅为61.8%;蛋类和奶及奶制品类每日摄入量较高,分别达到109.38g和220.12g;豆类及豆制品类摄入量偏低,仅为28.55g。农村乳母粮谷类每日摄入量较高,达到374.44g;畜禽肉类和鱼虾类摄入量偏低,分别仅为26.44g和20.19g。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农村乳母膳食中粮谷类摄入量高于城市乳母,而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及奶制品和水果类摄入量却明显低于城市乳母(P均0.05)。膳食多样化评分(DDS)结果显示,城市乳母DDS评分平均为7.24,农村乳母DDS评分平均为5.26;城市乳母得7分所占比例较高,达32.4%,而农村仅为9.0%;城市乳母烟酸量摄入量较为充足,达到RNI的80%以上,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不足,分别达到RNI的65%、77.6%;而农村地区乳母维生素B2、烟酸均不足,分别仅达到RNI的20%、39.9%;城市乳母维生素B2、烟酸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乳母(P均0.05)。结论:城乡乳母膳食多样化差异显著,农村乳母膳食多样化水平更低,农村乳母维生素B2、烟酸缺乏,与膳食结构较单一有关,城乡乳母膳食结构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将"2015年北京市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朝阳区170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和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中小学生平均每日食物消费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谷薯杂豆类、蛋及蛋制品、食用油和盐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较为适宜,蔬菜、水果以及大豆类为推荐摄入下限值的50%~75%;奶及奶制品、水产类和坚果类摄入量分别为推荐摄入下限值的40.3%和36.8%(11岁组和≥11岁组)、34.0%和14.6%(11岁组和≥11岁组)以及26.6%和7.0%(11岁组和≥11岁组);畜禽肉类高达推荐摄入上限值的130.3%和191.0%(11岁组和≥11岁组学生)。能量的平均摄入量为1 628.1 kcal,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60.0、67.7、203.1g,供能比分别占14.6%、37.2%和48.2%。中小学生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平均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比例分别为35.3%、20.6%、28.8%和41.8%。钙的摄入状况最差,仅1.2%的学生达到了RNI;硒、铁和锌平均摄入量达到RNI的比例分别为38.8%、75.3%和75.9%。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河南省肉及肉制品中铜为例,演示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评价河南省居民肉及肉制品饮食中铜摄入情况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4—2015年在河南省16个省辖市随机采集肉及肉制品309份,按照食品中铜测定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结合河南省2010—2012年开展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肉及肉制品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确定性评估)方法,借鉴文献发表的肉及肉制品对膳食中铜的贡献率,计算河南省不同年龄组人群全膳食中铜摄入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肉及肉制品中铜的平均含量为0.556 mg/100 g,中位数为0.060 mg/100 g,不同肉及肉制品中铜平均含量最高为内脏(1.561 mg/100 g),铜平均含量最低的为猪肉(0.068 mg/100 g)。河南省居民每天通过进食肉及肉制品的铜平均摄入量为0.046 mg/d,高端(P95)摄入量为0.144 mg/d。利用文献报道的肉及肉制品贡献率外推全膳食中铜摄入量后发现,河南省居民全膳食中铜的平均和P95摄入量分别为0.638和1.977 mg/d。个体评估结果显示,全人群铜摄入量处于推荐摄入量(RNI)与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的个体比例为21.12%(801/3 792),处于EAR和RNI之间的个体比例为8.10%(307/3 792),而低于平均需要量(EAR)、大于UL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9.75%(2 645/3 792)和1.03%(39/3 792)。结论河南省全人群膳食中铜摄入量缺乏的风险较高,铜过量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科学制定营养政策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2010—2012年间抽取云南省城市、农村6个地区的2岁以上常住人口入户开展3d 24h膳食回顾调查,并称重记录家庭3d油、盐、味精等调味品的消费量。结果:共调查1 072户,2 170人,农村居民占多数,为69.8%,低收入(10 000元)居多,占67.2%。禽畜肉类、油脂类和食盐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蛋类、鱼虾类、豆类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不足。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12.3g,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1%,农村居民奶类摄入量仅为5.1g。随收入升高,云南省城乡居民水果、畜禽肉类、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增加。结论: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加强营养监测,掌握居民膳食营养发展状况;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倡低油低盐饮食;开展基层营养指导,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北京地区居民叶酸膳食摄入现状,为今后的膳食干预指导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2002年北京市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调查人数为3664人,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d24h回顾法,结合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中的食物叶酸含量,计算北京地区人群的叶酸摄入量。结果北京地区居民平均叶酸摄入量为241.5±124.4μg/(标准人.日),主要来源于蔬菜、谷类和蛋类食物;城区居民高于郊区居民;男性高于女性;大多数人的叶酸摄入水平只达到RNI的50%~65%;7~10岁组的叶酸摄入水平最高,18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的摄入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北京地区多数居民叶酸膳食摄入量不能满足RNI,建议更多关注18岁及以上人群,特别是郊区居民和中老年人叶酸的膳食供给,必要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相似文献   

8.
调查2011年北京市顺义区居民膳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全区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置分为城区、经济发达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三层。每层随机选取两个社区或乡村,在每个社区或乡村随机选取463户1761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每个调查户所有成员食物消费、营养素摄入以及营养素的食物来源情况。结果 顺义区居民谷类、豆类、蛋类、蔬菜摄入较合理,水果、奶类和鱼虾类食物摄入偏低,分别为建议摄入量的50%、17%和13%。肉类、油和盐的摄入量偏高,分别超出推荐值的2%、88%和78%。能量摄入下降趋势明显,维生素A、B1、B2、钙的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RNI)的百分比偏低,分别为72.3%、64.3%、57.1%和50%,脂肪供能比偏高,蛋白质质量有待提高。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居民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需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岁RNI(g/d)1 .5~39(kg.d)女35 40 45 50 55 6065“7580“7080男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5 75 8090 1~ 2~ 3~ 4~ 6~ 7~ 8~ 10~ 11~ 14~ 18~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孕妇(mg)第一孕期 5第二孕期十15第三孕期 20 乳母(mg) 20 606 75’65注:成年人按1.169蛋白(k g.d)计老年人按1.279/(k g.d)或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计。中国居民膳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中国营养学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年昆明市盘龙区9岁及以上居民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盘龙区抽取180户334名9岁及以上居民开展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 结果 2010年盘龙区9岁及以上居民谷类及制品每日平均摄入量为485.4g,豆及其制品摄入量为19.1g,动物性食物摄入量为185.8g(猪肉91.4g、其他畜肉31.0g、内脏4.9g、禽肉类18.4g、蛋类20.5g、鱼虾贝壳类19.6g),乳及其制品50.6g,蔬菜及制品321.6 g,水果及其制品61.8g,油脂类食物39.0 g,调味品24.7g(盐8.8g,酱类7.7g、酱油0.4g),坚果及种子类2.9g,糕点糖果类26.4g。居民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为1960.9Kcal,蛋白质摄入70.4g/d,脂肪摄入为82.5 g/d,碳水化合物摄入235.5 g/d,胆固醇为281.3,膳食纤维为12.5 g/d,灰分摄入为20.7 g/d,维生素A视黄醇当量561.9ug /d,胡萝卜素2074.2 ug/d,视黄醇213.6 ug/d,维生素E总量29.7 mg/d,硫胺素1.0 mg/d,核黄素0.9 mg/d,维生素C104.3 mg/d,尼克酸19.5 mg/d,α维生素E9.3 mg/d,钙403.1mg/d,磷1018.9mg/d,钾1789.1mg/d,钠4957.1mg/d,镁278.3mg/d,铁23.5mg/d,锌12.3mg/d,硒44.1mg/d,铜1.7mg/d,锰5.4mg/d。盘龙区居民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比例分别为14.6%、36.1%和49.9%;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其他食物等各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分别占总能量的42.2%、3.9%、1.8%、23.0%、16.0%和13.1%。膳食蛋白质来源于谷类、豆类、动物性食物、其他食物分别为32.3%、8.5%、42.7%和16.6%。脂肪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分别为43.5%和56.5%。 结论 2010年盘龙区居民膳食情况较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的摄入状况有较大变化。盘龙区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蛋类、鱼虾贝壳类、干豆及其制品、乳及其制品等摄入不足,均低于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而油脂类食物和食盐的摄入量均高于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9年我国九省区中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A摄入状况及1991--2009年间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1--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7轮调查中50.79岁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以膳食视黄醇、胡萝卜素和总维生素A每日平均摄入量作为维生素A摄入状况的评价指标。分别描述2009年分性别、年龄、地区的维生素A摄入水平;1991--2009年间分地区的膳食维生素A摄入状况、视黄醇占总维生素A摄入的比例以及总维生素A达到推荐摄入量(RNI)比例的人群分布变化趋势。结果:2009年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总维生素A、胡萝卜素和视黄醇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02.4t.tgRE/d、1570.6¨g/d、373.8肛g/d,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郊区高于县城、农村。1991--2009年间,膳食总维生素A和胡萝I、_紊摄入量在波动中小幅下降,视黄醇摄入量自1993年起持续升高;视黄醇在总维生素A摄入中的比例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城市、郊区、县城、农村分别从1991年的62.8%、59.4%、60.9%、56.9%上升到2009年的70.9%、73.1%、67.0%、68.1%。需要注意的是,2004年以后,郊区和农村居民中视黄醇占总维生素A摄入的比例上升迅速分别超过了城市和县城居民。膳食维生素A摄入达到RNI以上的人群比例从1991年的33.0%小幅降至2009年的28.6%,未达到40%RNI的人群比例从1991年的30.3%下降至2009年的28.4%;膳食维生素A摄入达到40%RNI、60%RNI、80%RNI的人群比例则分别从1991年的14.6%、12.0%、10.0%上升到2009年的17.7%、13.9%、11.4%。结论:18年间,我国中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A和胡萝卜紊摄入在波动中有小幅下降,视黄醇摄入升高,地区差异明显,需要注意县城和农村中老年居民维生素A摄入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我国居民目前膳食营养状况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相关目标。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研究我国居民食物摄入量、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及营养不良性疾病与《纲要》中相关目标的差距。结果:我国居民豆类、奶类、水产品和水果摄入量均不及目标的一半;视黄醇和钙摄入明显不足,钠摄入明显过量;我国农村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贫血率均与目标差距较大。结论:应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为蓝本,改善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5年中国15个省(区)老年人肉类消费模式现状及人口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的数据资料,选择4 87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数据评价肉类消费率和摄入量并分析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结果:2015年我国老年人肉类消费率为81. 9%。男性、低年龄组、高收入水平、高学历、城市以及西部地区老年人消费率较高(P <0. 05)。平均每日肉类摄入量为78. 7g/d,其中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65. 6、13. 1g/d。畜肉摄入量占总肉类的86. 9%,猪肉摄入量占畜肉的86. 5%。分别有42. 1%和38. 2%的老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值,男性、高收入、西部地区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高于推荐值的比例相对较高(P <0. 05)。结论:我国老年人肉类摄入呈两极分化、过量与不足共存的现象,只有20%的老年人肉类摄入量适宜,但种类单一。在改善老年肉类摄入模式方面需要加强营养健康宣教的力度和相关福利政策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雅安市县级高中生奶类营养认知水平与摄入现状及其奶摄入影响因素,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营养促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0年8—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雅安市两所县级高中全校3 288名高中生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员指导下完成纸质问卷填写。结果 全校高中生奶类营养认知及格率为21.64%,学生奶类摄入率为77.96%,奶类摄入不足率为88.12%;奶类摄入量中位数为117.14 g/d。学生不同特征下的奶类营养认知水平及奶摄入量比较均显示城镇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且高三年级奶类营养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年级,高收入家庭高于低收入家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奶类摄入量不足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生年龄(OR=0.894,95%CI∶0.810~0.987)、寄宿类型(OR=0.553,95%CI∶0.434~0.706)、母亲文化程度(OR=1.289,95%CI∶1.047~1.587)、奶类营养认知水平(OR=1.167,95%CI∶1.112~1.225)、家庭人均月收入(OR=1.123,95%CI∶1.006~1.253)是其奶类摄入是否充足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市县级高中生奶类营养认知水平偏低;奶类摄入率虽高,但日平均摄入量明显不足;年龄越大、住校生、奶类营养认知低水平、母亲低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水平者更容易出现奶类摄入不足的可能。应加强此类学生奶类营养健康宣教,促进学生奶类的合理摄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含量水平,评估河南省居民通过膳食摄入铜的情况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利用2014—2021年河南省各类食品中铜含量数据和2012年河南省居民食物消费状况监测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半概率评估)法计算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的摄入含量,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全人群膳食中铜的平均摄入量为1.75 mg/d,高食物消费人群(P97.5)摄入量为3.51 mg/d。全人群共有0.21%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小于估计平均需要量(EAR),1.16%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介于EAR和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之间,98.10%的人群通过膳食摄入铜的量介于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仅有0.53%的人群膳食中铜的摄入量超过UL。对膳食中铜的摄入贡献率较高的食物包括谷类(24.51%~40.50%)、蔬菜(15.88%~30.98%)、水果(4.14%~7.72%)、饮用水(4.70%~6.91%)。结论 河南省居民膳食中铜的平均摄入量整体处于适宜水平,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小,处于可接受水平。2~3岁组铜摄入量小于EAR和超过UL的比例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中国高水碘地区人群膳食碘摄入量及其潜在风险。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食物、食盐消费量数据和饮用水推荐摄入量,以及中国食物成分表及盐碘和水碘监测数据,估计我国高碘地区13个性别~年龄组人群在食用加碘食盐和不加碘食盐情形下的膳食碘摄入量,并与我国推荐的膳食碘摄入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水碘介于150~300μg/L地区,无论食用加碘食盐或不加碘食盐,各组人群的膳食碘平均摄入量均介于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之间;水碘高于300μg/L地区,7岁以上男性和11岁以上女性(含孕妇和乳母)食用加碘食盐时的碘平均摄入量均超过UL,而所有人群食用不加碘食盐时的碘摄入量均介于RNI~UL之间。两类地区所有个体碘摄入量均超过RNI;但食用加碘食盐时,摄入量超过UL的个体比例为10.5%和24.9%,远高于食用不加碘食盐的1.5%和1.7%。在两类地区饮用水对膳食碘的贡献率均高于食盐。结论在食用不加碘食盐的情况下,我国高水碘地区居民的膳食碘摄入量是适宜和安全的,食用加碘食盐会增加碘过量的风险;饮用水是高碘地区膳食碘的最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陕西省咸阳市高三学生奶制品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陕西省咸阳市4所高中共33个班级的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周饮奶≥4次者占43.0%,48.0%的学生日饮奶量200—249m L,40.1%的学生饮奶少于1年。性别、户口所在地、父亲/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饮奶的态度、家庭月收入、对营养价值的认知等因素影响日饮奶量。饮鲜牛奶者最多,占46.6%。购买奶制品时,多数选择纸盒包装、正规超市,关注新鲜度者居多。25.1%的学生因为口感、质量安全等问题不喜欢饮奶。结论:陕西省咸阳市高三学生饮奶频率低、日饮奶量未达要求、坚持饮奶者少,应采取措施如重视营养教育、强化对奶类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等,完善饮奶保障,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2019年江西省3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的研究,了解3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素摄入情况。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南昌市新建区、吉安市井冈山市、九江市濂溪区共362户1 251人进行入户调查。膳食调查采用家庭称重记账法和非连续3 d 24 h回顾询问法相结合,收集食物消费量资料,分析每标准人日各类食物和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 2019年江西省3城市居民畜禽肉类、食用油和食用盐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111.70、31.06、7.78 g;蔬菜类、水果类、蛋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每标准人日摄入量分别为240.53、47.97、27.91、26.31 g;谷薯类、水产品类每标准人日摄入量为398.30、42.95 g;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分别为14.68%、33.74%、51.50%。膳食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每标准人日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的分别占89.74%、72.41%、89.04%、82.85%、60.21%;钠每标准人日摄入量超过适宜摄入量100%以上的占74.18%。结论 江西省3城市居民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满足膳食要求,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部分营养素存在摄入不足或过高现象,且蔬菜类、水果类及奶类食物摄入量偏低。建议继续加强膳食营养知识宣教,鼓励提倡居民合理搭配膳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情况,指导合理消费奶及奶制品提供科学依据,作者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一年食物频率调查的数据,分别对55211名15岁及以上居民的鲜奶、奶粉、奶酪和酸奶的食用率、食用频率和食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15岁及以上居民奶及奶制品的食用率为23.7%,鲜奶、奶粉、奶酪和酸奶的食用率分别为17.4%、8.5%、3.2%和10.1%,食用频率为0.7次/周、0.2次/周、0.1次/周和0.2次/周,每人每天的食用量为20.6g、0.8g、0.7g和4.2g。奶及奶制品的食用率、食用频率和食用量均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低于女性,15~17岁组和60岁~组较高,18~44岁和45~59岁较低。我国居民的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水平较低,应指导人们科学、合理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山东省居民咖啡因的摄入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检测8类共319份饮料样品中咖啡因含量数据,结合2013年2 523名山东省居民饮料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确定性评估的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的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各类饮料咖啡因的平均含量为9 210.06 mg/kg,最大值为49 059.60 mg/kg。山东省全人群咖啡因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61.62μg/kg BW,远低于咖啡因的安全摄入量(6.7 mg/kg BW)。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每日摄入量最高,平均为166.55μg/kg BW,占安全摄入量的2.49%。全人群中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咖啡因每日摄入量(P97.5)为476.82μg/kg BW,远低于安全摄入量,各年龄-性别组人群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咖啡因每日摄入量范围为0.00~3 104.70μg/kg BW,最大值为13~17岁年龄组女性的摄入量。茶叶对于山东省居民饮料中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19%。3~12岁儿童的咖啡因摄入主要来源为可乐。结论山东省居民饮料中咖啡因摄入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其中茶叶和可乐分别为成年人和儿童的主要贡献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