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该院急诊退药情况,以减少急诊退药,提高处方质量,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急诊药房2010年1~5月的患者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急诊儿科发生退药情况较频繁。结论为降低急诊药房退药率,需建立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急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制定奖惩制度以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古蓉  王国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26-428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1463例,对退药原因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占退药总数的33.8%,其中又以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退药居多。结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改善患儿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退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门急诊药房退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门急诊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562张退药处方,按退药原因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其中以抗菌素过敏为常见,其次为患者住院,收费有误等,且2011年退药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最大程度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罗正良 《中国药事》2013,27(2):219-220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现象的途径.方法 对医院2011年1~12月门诊药房患者退药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退药处方有103张,退药原因以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病情变化、不合理用药等为主,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最多,其次是中成药.结论 医院退药现象较为普遍,应提高医师的诊疗水平,加强医师与药师的沟通,促进合理用药,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减少退药现象,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退药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2007年10月门诊药房退药记录1 651例,对退药原因及不良反应退药的药物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原因以药物不良反应为主,占退药总数的32.6%,其中又以抗茵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导致退药居多.结论:加强抗茵药的合理应用,改善患儿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探讨减少退药率及合理退药的方法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门诊药房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原因按所占比例依次为药品不良反应,占38.1%;医生原因,占31.4%;患者原因,占23.2%;药房原因,占6.2%;其他,占1.1%.所退药品种类主要以抗菌药物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为主.结论 建议建立完善有效的退药制度,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力度,积极开展院内处方点评,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医患以及医护之间的沟通,以减少不合理的退药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门诊退药原因,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本院门诊药房2009-10~2010-09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处方错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要求。退药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用药及中成药。结论为降低门诊药房的退药率,需建立健全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退药情况,为减少门诊退药,提高处方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8年3月~8月的患者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退药品种以抗菌药物为主;急诊科发生退药情况较频繁。结论:为降低门诊药房退药率,需建立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制定奖惩制度以规范医务工作者的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李玲 《药品评价》2013,(22):30-32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急诊退药原因,减少或避免退药现象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方法:抽查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急诊2012年1-6月的164张退药处方,对退药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结果:急诊药房退药主要由药品费用高或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处方不当,患者原因和其他几方面的原因引起。结论: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普及用药知识,尽量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苑珊  王焱 《今日药学》2011,21(1):56-58
目的 了解门诊退药原因,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本院门诊药房2009-10~2010-09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退药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处方错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要求.退药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用药及中成药.结论 为降低门诊药房的退药率,需建立健全退药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医患冲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调取我院2010、2011年全部住院患者退药处方2114张,调查退药原因、各科室退药处方金额及计算退药比率.结果退药比例最高的为儿科和重症监护室(小儿);因医生改变用药方案退药比最高达41.67%,依次为:不良反应(25.35%)、护士录入错误(22.28%)和药房原因(4.02%)等.结论强化医院药事管理,退药实行首问负责制,以良好的态度、专业的服务面对患者.  相似文献   

12.
邓云锋 《首都医药》2014,(24):18-20
目的对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退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3年12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f1诊西药房调配的1107360张处方中有742张退药处方,退药率为0.67‰。退药科室位居前3位分别是呼吸科、急诊科、消化内科,分别占全部退药的14.82%、9.84%、9.84%;引起退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占全部退药的47.17%;其次是患者拒绝用药以及医师错开医嘱,分别占全部退药的26.95%和10.38%;退药类别以抗菌药物居多,占全部退药的44.20%,其次为中药类和诊断用药,分别占全部退药的13.21%和10.65%。结论建议规范退药程序,并加强医师、药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以减少退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电子处方库中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儿科门诊就诊儿童共6000人次的电子处方,就合理用药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评价。结果每人次处方平均用药5.3种,平均药费61.7元,注射剂使用率60.5%,抗菌药物使用率53.6%,糖皮质激素使用率27.4%。结论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医院药学部须加强用药宣教,提高儿科医师及患儿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苏克  郑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492-492,491
目的为制定有效降低门诊退药率的对策,了解门诊退药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9月的门诊药房处方,共计58927张。采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退药的主要原因、退药的患者来自科室及退药的主要种类等。结果退药主要原因有药物差价因素、检查因故停止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因素等。结论规范医师及药师对处方的调配,强化医患之间的沟通,最大程度的降低退药率,减少对医院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628张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减少门诊退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对门诊退药处方进行分析。方法:按退药原因系统分析本院2008年3月~2009年2月628张退药处方。结果:退药主要原因是药房缺药和药品收费错误,其次为发生不良反应,以抗菌药物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结论:必须加强对药房工作的监督管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心;要求临床医师提高药学知识,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处方质量;医院各科要通力合作,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川 《中国药房》2010,(44):4186-4188
目的:了解我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1日~2010年6月28日儿科门诊处方859张,分别统计抗生素处方数、所占百分比及联合用药情况等内容。将处方按涉及患儿的年龄分为5组。结果:在随机抽取的859张处方中,使用抗生素的处方611张,各类抗生素使用由高到低依次为青霉素类345例,头孢类325例,其他238例,大环内酯类10例,氨基糖苷类2例。结论:儿科门诊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凭经验用药、用药针对性较差,无指征用药及联用不合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庄海英 《中国药业》2013,(16):90-91
目的分析外科住院患者退药的情况及产生原因,探讨应对措施以提高医院药房服务质量。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9月医院823例住院患者的退药原因。结果退药主要原因为医嘱更换占18.71%,患者出院或转科占16.52%,患者拒用占15.43%,重复给药为16.40%,其他原因依次为其他、死亡、不良反应、计算机系统漏方、医嘱传达不及时。科室退药次数较多者分别为整形外科(12.52%)、普外科(12.39%)、重症监护室(11.79%)、肿瘤外科(11.66%)。抗生素和呼吸系统用药退药比例最高,分别为23.94%与20.90%,其次为循环系统类药物(14.82%)。结论药房退药由多种因素造成,完善药房退药制度及加强医师处方管理,可以降低退药率。  相似文献   

18.
林琳 《中国药房》2014,(10):878-88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13年6月,每天随机分层抽取门诊处方100张,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比较处方中的适应证、适应人群、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途径、禁忌证与说明书的相符性,不符者即为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结果:共抽取3 000张处方,占6月总处方数的3.35%。超说明书用药处方315张,占抽取总处方的10.5%。按类型分类居前3位分别是给药频次(57.5%)、给药途径(26.7%)及适应人群(6.7%);按科室分类居前3位分别是小儿内科(67.6%)、皮肤科(14.9%)及耳鼻咽喉科(2.9%)。超说明书用药中,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占85.7%;无大量临床研究数据支持、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占15.9%;有多中心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超说明书用药占1.9%。结论: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复杂,为了保障患者及医院的合法权益,提高用药安全,医院应构建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儿科门诊药师处方审核和用药交待工作的开展,加强儿童用药安全。方法:对某院所有在用的儿科用药进行整理,主要依据药品说明书等权威文件进行处方审核,就儿童患者本身的特点和儿科门诊用药的特点积极开展用药交待。结果:有效拦截错误处方,加强了儿科患者的用药安全,积极开展的药学服务让患儿受益。结论:儿科门诊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是儿科患者就诊之后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可有效减少用药差错,确保患儿正确且安全地用药。  相似文献   

20.
李义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8):599-60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提出减少退药的措施与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0年12月门诊药房部分典型退药案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引起患者退药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自觉药物不对症;处方差错;医院信息系统问题;改变治疗方案;患者拒绝治疗;患者转诊或死亡;用药重复或大处方;医保费用问题。结论:加强医师及药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患者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的告知,加强处方管理、医患沟通;完善退药制度,可以减少急诊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