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变色液体培养基系统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耐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固体培养基鉴定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 )及药敏试验均需 2 8d ,其制作过程需加热 ,且培养基中蛋白质对药物有吸附作用 ,故仅用于常规抗结核药敏试验 ,不适合用于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测定。多耐药结核菌和非结核菌对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 ,因此急需一种快速测定分枝杆菌药敏的方法 ,筛选新的药物。尽管Bactec系统可用于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和MIC测定[1] ,但试剂和仪器昂贵。因此 ,我们采用快速变色液体培养基系统鉴定结核与非结核分枝杆菌 ,并测定了结核菌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 9种药物的MIC ,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10余年来,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结核病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犤1犦。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传统固体培养基虽可直接获取结果,但分离、鉴定分枝杆菌及药敏试验需2~3个月,且其在制作过程需加热,培养基中蛋白质对药物有吸附作用,故仅用于常规抗结核药敏试验,不适合用于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多耐药结核菌和非结核菌对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因此急需一种快速测定分枝杆菌药敏的方法,筛选新的药物犤2犦。尽管Bactec系统可用于分枝杆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刃天青显色法快速测定结核分枝杆菌(MTB)MIC及菌型初步鉴定,并确定抗结核药物折点浓度.方法 用30株国家结核参比实验室熟练度测试质控菌株和64株临床分离菌株为试验菌株,在96孔培养板中,用Middlebrook 7H9液体培养基将抗结核药物进行连续双倍稀释后,加入一定浓度菌液,用刃天青显色法测定MIC.根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按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对已有多年使用基础的5株中国临床来源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系统鉴定评价,以此建立我国的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标准株。方法 建立标准的实验操作程序,对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表型、生化特征、药敏试验及分子特征检测等系统评价,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建立主代及工作菌株库。结果 菌株的表型、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表明5株菌符合结核分枝杆菌特征,性状稳定;耐药类型为2株全敏感菌株,2株耐多药结核菌株和1株广泛耐药结核菌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已获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CHPC)保藏编号。结论 5个菌株符合结核分枝杆菌体外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及抗结核药物筛选及评价测试菌株的要求,将为中国标准株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为我国结核病耐药监测以及抗结核药物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水平,掌握严重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7年4月期间山东省胸科医院收集的1021株临床菌株,采用绝对浓度法在鸡蛋培养基上检测1 021株菌株对4种一线和5种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989株(96.9%),非结核分枝杆菌32株(3.1%).989株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体耐药率为32.3%(95%可信区间为28.7%~35.8%),其中耐多药结核菌株107株(10.8%),有20株菌株符合严重耐多药结核的定义标准.严重耐多药结核菌株占所有耐多药结核菌株的18.7%,全部来自复治肺结核患者.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水平较高,严重耐多药结核在复治结核患者中的流行情况严重.研究显示持续开展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临床实验室监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3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优缺点.方法 收集41株临床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以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为标准,同时以hsp65基因测序方法及PCR-RFLP方法鉴定菌株,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株非结核分枝杆菌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9株龟分枝杆菌复合群,7株偶发分枝杆菌,7株胞内分枝杆菌,3株鸟分枝杆菌,3株堪萨斯分枝杆菌复合群,3株耻垢分枝杆菌,3株土分枝杆菌,2株草分枝杆菌,2株无色分枝杆菌,1株瘰疬分枝杆菌,1株M.arupense.与16S rRNA基因测序相比较,hs65 PCR-RFLP能鉴定9株龟分枝杆菌复合群至亚种脓肿分枝杆菌,3株堪萨斯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至亚种堪萨斯分枝杆菌;1株偶发分枝杆菌及1株无色分枝杆菌与其不符;其余菌株鉴定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5.1%(39/41).hsp65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株爱尔兰分枝杆菌与16S rRNA测序结果不符,其余菌株鉴定结果与其一致,符合率为97.6%(40/41),并且能进一步将9株龟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至亚种脓肿分枝杆菌,3株堪萨斯分枝杆菌复合群鉴定至亚种堪萨斯分枝杆菌.结论 3种方法均能快速鉴定非结核分枝杆菌.与16S rRNA基因测序相比,hsp65基因测序及hsp65 PCR-RFLP更容易鉴定临床最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如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为科学选择抗结核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人标本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方法,对617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性调查。结果本医院2011年度从住院结核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到617株结核分枝杆菌,均进行了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所分离的临床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和利福喷叮的耐药率均超过31%;对利福平和链霉素的耐药率超过27%,对利福布叮、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超过15%。结论该医院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处于较高的水平,提示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结核药物,控制耐药结核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检出,由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肺病越来越引起临床关注。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药物,本室对1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1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参照苗株为药敏质控。材料和方法一、参照菌株结核分枝杆菌H37RV,非结核分枝杆菌;堪萨斯、瘰病、偶发、胞内、龟型各1株。二、临床菌株从病人疾标本中分离得到8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初治病人3株(堪萨斯2株、偶发1株),复治病人5株(偶发和龟型各2株、鸟-胞1株)。三、药物种类除抗结核常用药物INH(异烟肼)、RFP(利福平)、EMB(乙胺丁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菌种鉴定组成结构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改良的罗氏培养比例法。采用基因芯片对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苏州地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共鉴定出6种,其中包括:胞内分枝杆菌73株(57.2%),堪萨斯分枝杆菌32株(25%),龟/脓肿分枝杆菌15株(11.7%),鸟分枝杆菌6株(4.7%),草分枝杆菌1株(0.7%),偶然分枝杆菌1株(0.7%)。NTM对抗结核一线药物的链霉素和异烟肼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3%和98.4%。其次对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率分别为72.7%与28.9%。对与二线药物对氨基水杨酸与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高,分别是99.1%和90.2%。其次对左氧氟沙星和丙硫异烟胺的耐药率为76.5%与18.6%。结论 苏州地区的NTM以胞内分枝杆菌为主,且不同的NTM之间对于药物的耐药情况存在差异,准确进行菌种鉴定,有利于患者的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和复合群的分型。方法选取广东省肇庆市结核病防治所2016年1-12月全部住院结核病患者,去掉相同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其他全部列入检测范围。患者标本均由临床科室负责进行采集及送检。结果该院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及利福喷叮的耐药率均大于31.00%,对利福平及链霉素的耐药率大于27.00%,对利福布叮及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大于15.00%。616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药物敏感株321株(52.11%),耐药菌株292株(47.89%)。依据单耐药结核、耐多药结核及泛耐药菌的定义,检测出的结核分枝杆菌中单耐药菌株占14.29%,多重耐药菌株占21.27%,泛耐药菌株占11.85%。在292株耐药菌株中,单耐药菌株占30.14%,多重耐药菌株占44.86%,泛耐药菌株占25.00%。在检测的所有结核分枝杆菌中,人结核分枝杆菌占82.00%,耐药率达到29.27%;牛结核分枝杆菌为18.00%,耐药率占11.11%。结论该院临床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应根据药敏试验检测结果选取抗结核药物,控制耐药结核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并进行鉴定,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布;通过药敏试验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1152例皮肤与软组织感染患者样本中共检出983株分枝杆菌(85.33%)。其中人型结核分枝杆菌614株(62.46%),牛型结核分枝杆菌307株(31.23%),非结核分枝杆菌62株(6.31%);62株非结核分枝杆菌中包括偶发分枝杆菌18株(29.03%)、龟分枝杆菌8株(12.90%)、溃疡分枝杆菌5株(8.07%)、海分枝杆菌7株(11.29%)、脓肿分枝杆菌10株(16.13%)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14株(22.5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溃疡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对INH、SM、RFP和PAS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对KM的耐药率在80%-95%之间。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中以偶发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最为常见,且非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氧氟沙星(OFX)、左氧氟沙星(LFX)和莫西沙星(MFX)三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液体培养基联合MTT技术进行抗结核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对来自我院不同结核病患者的163株MTB临床分离株进行0FX、LFX、MFX三种药物的MIC检测和BactecMGIT960药敏检测。结果163株中OFX耐药株占35.6%;耐多药(MDR)结核菌株中,OFX耐药率为73.5%,MDR菌株中LFX耐药率超过一半以上;所有MTB菌株MFX的MIC值均≤1μg/ml。结论目前在MTB临床分离株中,OFX和LFX已出现较高的耐药率,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MFX在MDR结核和广泛耐药(XDR)结核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给MDR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3.
用重组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的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菌 )的检测及药敏试验方法。方法 采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可表达荧光素酶的分枝杆菌噬菌体phage 40 ,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和药敏试验进行测定 ,探讨噬菌体生物发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phage 40对各种分枝杆菌均有特异性发光 ,对非分枝杆菌发光值很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不同的分枝杆菌发光值有差异 :卡介苗的发光值最高 ,在 4 2× 10 6 ml时最大发光值为 2 84 7mV ,结核菌的发光值最低 ,H37Ra在 6 4× 10 6 ml时最大发光值为 72 4mV ,H37Rv在 7 6× 10 6 ml时的最大发光值是 74 3mV ;在含抗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中 ,耐药结核菌的发光强度比非耐药结核菌强 ,其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hage40的药敏试验结果与常规罗氏培养基法符合率一致 ,可在 72h内得到结果。结论 生物发光技术可快速、敏感地检测结核菌 ,通过发光分析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药敏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10余年来,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结核病的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且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验室的需要.传统固体培养基虽可直接获取结果,但分离、鉴定分枝杆菌及药敏试验需2~3个月,且其在制作过程需加热,培养基中蛋白质对药物有吸附作用,故仅用于常规抗结核药敏试验,不适合用于分枝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鉴定快速生长分枝杆菌(RGM)的准确性,检测RGM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18株RGM使用DNA微阵列芯片法和基因测序法进行菌株鉴定,用比例法检测对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卷曲霉素、氧氟沙星和卡那霉素9种抗结核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DNA微阵列芯片法与基因测序结果对偶然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鉴定符合率为100%,对其他菌株的鉴定结果偏差较大。RGM对临床上常用的9种抗结核药物普遍耐药,耐药程度依次为马赛分枝杆菌(9种药物全耐药)、脓肿分枝杆菌(8~9种药物耐药)、新金色分枝杆菌(8种药物耐药)、偶发分枝杆菌(7种药物耐药)、血液分枝杆菌(7种药物耐药)、康赛医院分枝杆菌(6种药物耐药)和富西亚分枝杆菌(4种药物耐药)。结论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意义重大。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RGM感染患者的风险极大,应该按照RGM药敏折点标准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46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对469株NTM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NTM感染占分枝杆菌属培养阳性率为19.93%,感染菌株由高到低依次为鸟-胞内分枝杆菌(26.23%),龟分枝杆菌(18.37%),龟-偶发分枝杆菌复合群(13.43%),耻垢分枝杆菌(占9.59%),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5.54%)等;469株NTM对异烟肼、力克肺疾呈高度耐药性,其他由高到低排列显示对链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莫西沙星、利福布丁的耐药性也较强,而对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较为敏感.结论:NTM感染菌种的分布以Ⅳ组为主;NTM对常用的抗结核药呈高度耐药,有待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药敏结果与耐药程度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12种抗结核药物的MIC值及其药敏检测结果 与耐药程度的关联规律,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基联合MTT技术进行抗结核药物的MIC检测.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9年1-6月间的163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RFP、INH、SM、EMB、OFLX、LVFX、MOX、AMK、CPM、PTA、CLA和PAIN的MIC检测和Bactec MGIT快速培养仪药敏检测,并进行MIC与耐药程度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67%(42/62)的SM耐药株MIC≥16 μg/ml,63%(51/81)的INH耐药株MIC≥8 μg/ml,77%(50/65)的RFP耐药株MIC≥8 μg/ml,20%(12/60)的EMB耐药株MIC≥4 μg/ml;43%(25/58)的OFLX耐药株MIC≥8 μg/ml;41%(15/37)的AMK耐药菌株MIC≥16 μg/ml,41%(12/29)的CPM耐药菌株MIC≥4 μg/ml.OFLX耐药株的3个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OFLX、LVFX和MOX的MIC分别为2~128、1~32和0.0625~1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74,P<0.01);SM、INH、RFP、EMB、OFLX、AMK和CPM在任6种及7种药物同时耐药株中的MIC值(分别为0.5~128、2~64、0.25~128、1~32、1~64、0.5~128和1~128μg/ml)明显高于任1种及2种药物耐药菌株的MIC值(MIC值分别为0.25~128、0.0625~64、0.25~32、0.25~2、0.125~2、0.5~4和1~4 μg/ml,F值分别为20.066、40.499、47.197、70.373、91.432、41.840和21.547,P均<0.05);SM、INH、RFP、EMB在4种药物同时耐药菌株中MIC值(分别为1~128、2~64、0.25~128和1~32μg/ml)显著高于任1种及2种药物耐药株(MIC值分别为0.25~128、0.0625~64、0.25~64和0.25~2 μg/ml,F值分别为26.242、23.563、31.541和64.469,P均<0.05);RFP在MDR酶株的MIC值(2~64 μg/ml)显著高于非MDR的耐药菌株的MIC值(0.25 μg/ml,F=5.613,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常用的12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程度与常规药敏检测结果 之间的关联规律,为临床医生根据常规药敏结果 制定更加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130株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依赖抗结核药物的发生率及特点。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对137株结核分枝杆菌(含7株非结核分枝杆菌)进行7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药物依赖判定:在含抗结核药物的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程度和菌量,高浓度药物培养基≥低浓度药物培养基≥对照培养基。结果 130株结核分枝杆菌和7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共检出依赖菌12株(8.76%)。其中依赖异烟肼3株(2.19%),依赖利福平10株(7.3%),依赖链霉素3株(2.19%),同时依赖2种药物者4株(2.92%)。结论 药物依赖现象均发生自耐多药菌株,尚未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及初始耐药菌药物依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量液体培养基最低抑菌浓度(MIC)法与罗氏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100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由辽宁省结核实验室提供)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罗氏比例法与微量液体培养基MIC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微量液体培养基MIC法与罗氏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乙胺丁醇、二卡那霉素、利福平、异烟肼、氧氟沙星、卷曲霉素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量液体培养基MIC法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中与罗氏比例法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且检测速度快,经济适用性好,能够为临床指导结核病用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耐多药结核杆菌对部分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为治愈耐多药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改良罗氏培养基,采用药敏比例法测定耐多药结核菌对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左旋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此四种临床常用二线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2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左旋氧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的敏感率依次为:72.7%、90.9%、63.6%、45.5%.结论 本地区耐多药结核菌对对氨基水杨酸敏感率较低,对其它三种二线抗结核药还处于低水平耐药状态,但已出现广泛耐药结核杆菌菌株,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