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特点。查阅近年来关于中药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文献,从甘草抗抑郁活性成分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等方面分析甘草治疗抑郁症的特点。甘草治疗抑郁症应用广泛,在改善动物行为学和生化指标上都有良好的疗效,其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抗自由基、抗炎等作用。甘草治疗抑郁症具有疗效稳定、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为临床筛选其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以及处方配伍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天麻抗抑郁文献,从天麻提取物、天麻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与应用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天麻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调节单胺递质、神经保护、镇静、镇痛等;天麻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症诊治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为常用补肾壮阳中药,其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和抗抑郁机理近年受到重视。通过查阅国内外淫羊藿抗抑郁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其配伍应用特点,分析其抗抑郁机理。淫羊藿临床多以复方配伍应用于抑郁症治疗,尤其是在中风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中取得显著疗效。其机理主要涉及抗脑缺血、抗自由基损伤、抗单胺氧化酶、调节单胺类递质及其受体、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及镇静镇痛、保护脑细胞等作用。对淫羊藿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多角度理解抑郁症发病机理、提高抑郁症诊治水平以及开发抗抑郁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世敬 《中医药学刊》2014,(8):1841-1843
旨在探讨枸杞子的抗抑郁作用及其相关应用。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枸杞子抗应激、抗抑郁文献,从枸杞子及活性成分、枸杞子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进行阐述,表明枸杞子及枸杞多糖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抗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枸杞子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枸杞子的抗抑郁作用及其相关应用。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枸杞子抗应激、抗抑郁文献,从枸杞子及活性成分、枸杞子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进行阐述,表明枸杞子及枸杞多糖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抗氧化损伤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枸杞子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调节淋巴细胞数量与功能、抑制IgE抗体形成、抗炎症介质及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的药理活性.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光甘草定、甘草醇等)、甘草多糖和甘草酸是其抗炎、抗变应性炎症的活性成分.其中对异甘草素、甘草查耳酮A和甘草酸的抗炎及抗变应性炎症作用的研究较为深入.综述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翟凡叶  陆婷婷 《河南中医》2019,39(6):951-954
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成方能通过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清除幽门螺杆菌,促进胃黏膜黏液分泌,保护和修复胃黏膜,减少胃黏膜损伤,促进溃疡病灶肉芽组织生长,加快溃疡愈合,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和微循环等途径不同程度防治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抗溃疡疗效。甘草尚有保肝治肝、调节免疫、抗肿瘤、解毒、调和诸药等功效。随着甘草及其复方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甘草化学成分和复方药味间的作用不断被挖掘和阐释,所以提取甘草新的有效成分并进行系统药理药效学研究,发掘其调节肿瘤免疫、靶向肿瘤微环境等功效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甘草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炎、解痉、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抑郁、保肝、祛痰和增强记忆力等多种药理活性.三萜皂苷是甘草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其药理活性研究的较为深入和明确.近年来,甘草黄酮类化合物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后,也成为药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者综述了甘草提取物、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近5年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试验研究表明甘草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具有调节和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10)
目的:探讨海木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和利血平诱导抑郁症模型实验,研究海木醇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的抗抑郁活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单胺类神经递质。结果:海木醇提物及其4个萃取部位均可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其中氯仿部位的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显著,并能显著拮抗利血平引起的体温下降和眼睑下垂等生理变化;显著提高5-HT和DA在海马、纹状体中的含量。结论:海木醇提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其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氯仿部位,其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和DA的再摄取和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甘草配伍应用减毒增效、调和诸药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多组分物质基础体外相互影响以及药效学/毒效学方面,而且表现在对药物体内过程的相互影响上。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分析与总结,针对甘草皂苷、甘草黄酮两类主要活性成分,探究甘草吸收和代谢的特征,及其在复方配伍时对其他活性成分吸收与代谢的影响,揭示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内涵,为甘草配伍研究提供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草治疗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甘草治疗肾脏病的相关研究。甘草其活性成分存在多种药理作用。甘草是中医处方中应用最为广泛的1种药物,被冠以"众药之王"。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常作佐使药入多种中药复方。已经证实甘草有诸多保护性和治疗性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症、解毒、抗癌、抗组胺、抗菌等。而肾脏病的进展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毒素刺激、药物毒性等相关,因此甘草的这些作用又可用于肾脏病治疗。甘草功效呈多向性,对预防和治疗肾损害存在很大优势,在治疗肾脏病的处方中应给予重视。然而作为中药的甘草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临床使用中应按照传统中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处方。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作为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一种常见精神系统疾病,除常见的化学药物治疗外,传统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应用一直受到关注。逍遥散作为经典的疏肝解郁名方,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其具有良好抗抑郁作用。本文查阅近10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对不同抑郁样动物模型表现出良好抗抑郁作用,作用机制与干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影响神经营养因子及相关通路、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等有关。查阅近5年文献,发现逍遥散及其衍生方单用、逍遥散与西药联用或与其他疗法联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首次从拆方研究和组分研究2个角度对逍遥散抗抑郁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发现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薄荷是其发挥抗抑郁作用的主要药物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黄芩汤及其组成药物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黄芩汤及其组成药物甘草、乌枣、黄芩和芍药有明显抗炎作用,除芍药外,其它药物有明显解痉作用。黄芩,甘草和黄芩汤有明显解热作用。黄芩汤和芍药加甘草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黄芩汤和单味黄芩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野生及栽培甘草HPLC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野生及栽培甘草的质量区别。方法:建立野生及栽培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Cromasil ODS色谱柱;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MS/MS技术推测化合物结构。结果:鉴定了部分成分的化学结构;野生与栽培甘草所含成分大部分相同,仅有少量区别;栽培甘草中少数成分随栽培年限不同有所变化。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快速、准确,可以为甘草药材内在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药物炮制后对黄芩汤止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智聪  管红珍  郭宝丽  张红玲 《中成药》2000,22(11):772-773
目的:探讨蜜炙甘草和醋制白芍在复方中是否也同单味药炮制药理研究一样具有止痛作用。方法:用热板法、扭体法和电刺激法对小鼠进行止痛研究。结果:白芍和甘草不经过炮制在黄芩汤中的止痛作用不明显,两药经过炮制后,黄芩汤才具有止痛作用,甘草蜜炙比白芍醋制后的止痛作用更好。结论:蜜炙甘草和醋制白芍在复方中也同单味药炮制药理研究一样具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甘草-枳壳的抗乳腺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的甘草-枳壳活性成分与药物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TTD)数据库检索的乳腺癌靶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甘草-枳壳中活性成分抗乳腺癌作用的主要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 3. 7. 1软件构建甘草-枳壳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类药性(DL)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B)相关条件筛选获得甘草-枳壳活性成分-乳腺癌靶标网络图,该网络总共包括133个节点,化学成分116个,乳腺癌药物靶点有17个;与乳腺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甘草活性成分有109个;与乳腺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枳壳活性成分有6个;与乳腺癌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枳壳、甘草共有的活性成分有1个;网络图中有400个乳腺癌靶点-相互作用靶标对。结论:甘草-枳壳抗乳腺癌作用的发挥是基于多成分、多通路和多靶点的整体药效效应,挖掘了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黄是一味常用大宗药材,临床上配伍应用非常广泛。蒽醌类物质为其泻下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中医认为大黄泻下峻猛为大黄的毒性。有着"国老"美誉的甘草,一直被认为是解毒圣药,缓和药性,调和诸药。该文将大黄配伍甘草减毒作用分为煎煮过程、肠道代谢2个环节,分别从化学成分、肠道菌群、Ⅰ/Ⅱ相代谢、药物转运方面综述近年来大黄配伍甘草减毒的研究进展。二者配伍的物质基础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甚至有相左的结果出现,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