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评价成人接种不同种类10μg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寿光市年龄在20岁以上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的居民505人,分别按照0-1-6方案接种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和重组(汉逊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结果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96.22%,GMT为414.2 mIU/ml,汉逊乙肝疫苗分别为95.88%和383.3 mIU/ml,两种疫苗阳转率和抗体滴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接种者的年龄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年龄增长免疫效果下降。60岁以上的人群接种CHO乙肝疫苗后阳转率为87.0%,GMT为385.89 mIU/ml。结论成人接种同等剂量10μg的CHO和汉逊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相当,按年龄组比较,高年龄组人群接种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应用于成人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研究的结论,对应用重组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20μg和0、1、6个月免疫程序免疫的成人,于全程免疫后1年、2年检测抗-HBs,并以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免疫对象作为对照予以比较。结果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全程免疫后1年的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97.1%、85.06亳国际单位/亳升(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73.2%、32.94mIU/ml和65.8%、30.74mIU/ml。全程免疫后2年,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89.9%、52.23mIU/ml,而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分别为69.6%、22.17mIU/ml和63.6%、22.02mIU/ml。不同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免疫后的抗-HBs阳性率和GMC明显优于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10μg和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应用于成人后,抗-HBs阳性率和GMC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建议优先使用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20μ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基因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免疫剂量。方法 选择射阳县盐东镇和盘湾镇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15~6 0岁、经筛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均为阴性的116 8名农民为对象,随机分为12个研究小组,选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 μg、10 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 ]乙肝疫苗(10 μg、2 0 μg)和0、1、2个月与0、1、6个月两种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 全程免疫后1个月时,12个组抗 HBs阳性率为72 . 83%~98 .99%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4 .4 5mIU/ml~2 0 .1 0 8mIU/ml;6个月时,12个组抗 HBs阳性率为5 5 . 0 0 %~95 . 10 % ,抗 HBsGMT为2 7. 0 1mIU/ml~81. 81mIU/ml。不同免疫方案之间抗HBs阳性率和GMT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疫苗组抗 HBs阳性率、GMT和抗体高滴度分布比例均高于低剂量疫苗组;0、1、6个月程序抗HBs阳性率和GMT高于0、1、2个月程序;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抗 HBs阳性率和GMT高于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10 μg诱导的抗 HBsGMT显著优于10 μg重组(酶母)乙肝疫苗,但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成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应选择高剂量的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4.
成人20微克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μg/ml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的免疫效果。方法在绍兴市城区随机抽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20-50岁的职工145名,按0、1、6个月程序接种20μg/ml国产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结果145人中完成全程免疫125人,全程接种率86.2%。免疫前、后抗-HBs阳性率各为50.4%和98.4%;抗-HBs几何均数平均滴度(GMT)为12.6mIU/ml和430.95 mIU/ml。免疫前-抗HBs GMT=0组和〈10mIU/ml组全程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性率为97.5%和95.5%;GMT为282.84mIU/ml和282.18mIU/ml。免后1年抗-HBs阳性率在80.0%和88.2%,GMT为60.48mIU/ml和75.71mIU/ml。不同年龄组的抗-HBs GMT值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结论成人接种20μg/ml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提示应开展成人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全人群防御乙肝的免疫屏障,加快我国控制乙肝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种类和剂量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在成年人中的快速免疫效果。方法 在北京市朝阳区筛选≥ 20周岁、乙肝5项指标检测为阴性或单独核心抗体阳性者为接种对象,以社区为单位分成4组,按"0-1-2"免疫方案分别接种10、20 μg酒酿酵母乙肝疫苗(HepB-SCY)、20 μg中国仓鼠卵巢乙肝疫苗(HepB-CHO)、10 μg汉逊酵母乙肝疫苗(HepB-HPY)。全程接种1~2个月后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抗-HBs水平。结果 共有1 772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完成疫苗接种和效果观察。平均年龄48.50岁,女性占62.75%。10、20 μg HepB-SCY组,20 μg HepB-CHO组和10 μg HepB-HPY组的抗-HBs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79.49%、84.34%、82.50%、74.15%(P=0.005)和39.53、62.37、48.18、33.64 mIU/ml(P=0.025);总体抗-HBs阳转率和GMT分别为79.01%和41.18 mIU/ml。4组研究对象抗-HBs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抗-HBs的GMT的差异随年龄增大而缩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是否单独核心抗体阳性"和"乙肝疫苗接种史"2个变量后,"接种疫苗种类和剂量"、"年龄"、"是否吸烟"均与抗-HBs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0-1-2"快速免疫方案中采用20 μg剂量仍能在中高年龄组人群中获得80%以上的阳转率,可作为"0-1-6"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程序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评价10μg和20μg国产重组酵母(CHO)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应用于成年人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方法 在北京市4个区县范围内选择18~45岁未接种乙肝疫苗、乙肝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64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程序分别接种10μg和20μg CHO乙肝疫苗,通过问卷方法调查每个对象可能影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个体因素.于接种第三针1个月后采血,以雅培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抗-HBs滴度值,抗-HBs阴性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一步检测HBV DNA,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抗-HBs阳转的个体因素.结果 10μg和20μg两个剂量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8.8%(95%CI:85.4%~92.2%)和95.3%(95%CI:93.0%~97.6%).按照抗-HBs<100 mIU/ml为低无应答标准,低无应答率分别为34.3%和17.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3.42 mIU/ml和588.51 mIU/ml.多因素分析表明:患糖尿病、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大年龄组人群是抗体阳转不利因素,而20μg疫苗剂量有利于抗体阳转.结论 CHO乙肝疫苗20μg免疫效果优于10μg,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应考虑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两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1304名18~50岁年龄组人群的血清样品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HBsAg、抗-HBs、抗-HBc,该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在注射疫苗后1年和3年时检测血清抗-HBs滴度,以观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成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均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2.76%、70.77%,抗体滴度分别为55.91mIU/ml、35.41mIU/ml;接种10μg重组(CHO)疫苗1年和3年后,抗-HBs阳性率分别为83.74%、72.22%,抗体滴度分别为56.89mIU/ml、30.29mIU/ml.5μg重组(酵母)和10μg重组(CHO)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基本相同。两种疫苗抗-HBs阳性率和滴度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 18~50岁年龄组人群接种重组(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均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于成人后不同时间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的动态变化。方法按照0、1、6个月免疫程序对成人开展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接种。全程免疫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5年分别采集血清检测抗-HBs。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酵母10ug抗体阳转率为89.41%,GMT为67.91mIU/ml。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阳性率和GMT逐渐下降,6个月,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0.27%、39.97 mIU/ml;1年后,酵母10ug疫苗抗体阳性率下降至65.8%,GMT下降至30.74mIU/ml;2年后为63.6%,GMT为22.02mIU/ml。5年,酵母10μg疫苗的抗-HBs阳性率和GMT分别为52.94%、20.67mIU/ml。结论酵母10μg重组乙肝疫苗应用于成人,全程免疫后5年抗体阳性率仍达50%,说明该剂量疫苗的免疫原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在成人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应答。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且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新入学大学生,全程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和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观察抗-HBs应答。结果接种10μg、5μg、5μg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4.1%,几何平均浓度(GMC)105.42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接种10μg×3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136人,抗-HBs阳转率99.3%,GMC 111.49mIU/ml。接种两种疫苗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取10μg×3的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的抗-HBs阳转率和GMC均高于采用10μg、5μg、5μg免疫程序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啤酒酵母)。  相似文献   

10.
成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再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无应答者的免疫对策。方法:选择免疫前检测乙肝HBsAg和抗--HBs均阴性的健康人群.按0、1、6月程序完成3针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检测乙肝抗-HBsGMT〈10mIU/ml的免疫失败者,按0、1、6月程序再次接种10μg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3针或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3针后1个月.检测抗-HBs。结果:53例免疫失败者完成再免后抗-HBs阳性率为83.02%,抗-HBsGMT为225.24mIU/ml。结论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失败者.通过再次接种可提高抗-HBs阳转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母牛分枝杆菌疫苗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慢性乙肝患者,观察乙肝患者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按0、1、2免疫程序,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22.5μg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和10μg酵母乙肝疫苗,对照组接种疫苗稀释液。于免疫前后分别采血,对其CD3+CD4+、CD3+CD8+和淋巴细胞进行计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CD3+CD4+、CD3+CD8+、淋巴细胞、CD3+CD4+/CD3++CD8+之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母牛分枝杆菌疫苗联合乙肝疫苗免疫慢性乙肝患者,能够提高其细胞免疫的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驻粤战士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b)水平,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为完善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3个驻粤单位已接种乙肝疫苗战士1185名,采集被调查者血液以ELISA法检测血清HBs Ab,并与未接种疫苗的890名入伍新兵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结果 1185名战士血清HBs Ab阳性率为81.8%(969/1185),抗体水平不达标为15.1%(179/1185)。2013年度未接种疫苗的890名新兵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63.9%(569/890),抗体水平不达标为23.6%(210/890)。抽检战士HBs Ab阳性率和达标率(81.8%,66.7%)均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新兵(63.9%,40.3%)(P0.01;X2达标率=142.59,P0.01)。结论血清HBs Ab水平可用于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评价和考核预防接种工作,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产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国产乙肝基因疫苗应用时间不长,其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为评价国产乙肝CHO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而进行本研究。方法 应用两批国产乙肝CHO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0μg/剂。按0、1、6程序免疫150名HBVm阴性儿童,免疫后随访观察56月。结果 全部接种儿童均无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T7时抗--HBs阳转率均为100%,T56时阳转率分别为88.57%和78.57%。结论 国产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周口市乙肝疫苗应用20年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为完善乙肝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周口市1~19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群中HBsAg携带情况。结果 周口市调查人群HBsAg阳性率2011年(2.30%)与1999年(7.97%)比下降71.14%,<5岁儿童HBsAg流行率<1%。 结论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显著。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加强中学生及成年人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和重组CHO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效果。方法应用两种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进行免疫,并以国产血源乙肝疫苗作对照。结果国产酵母重组和CHO重组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免疫第9、12个月,阻断母婴传播的近期保护效果分别为1000%和964%。结论上述两种国产基因重组乙肝疫苗与30ug血源乙肝疫苗+HBIG效果(950%)相同。  相似文献   

16.
HBV孕妇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侯稳  孙琳  王健 《中国公共卫生》2008,24(2):167-168
目的 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感染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孕妇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HBV总感染率为8.63%(264/3 060),HBsAg阳性率为8.19%(251/3 060).孕妇HBV感染的HBVM模式有12种,以"小三阳"模式最多见为35.98%(95/264).不同职业、年龄感染率相近(P>0.05).有明确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史孕妇感染率为6.72%(78/1161),明显低于未接种孕妇(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HBV感染,以"小三阳"模式最多见,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孕妇HBV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对乙肝流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HB)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江苏省HB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总体方案》,对3 906人进行现场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省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和乙肝病毒(HBV)感染率分别为4.99%,58.70%,25.91%和25.93%。15岁人群乙肝疫苗(HepB)接种率达96.99%;HBsAg、抗-HBc阳性率及HBV感染率均比其他年龄组低,抗-HBs阳性率则较高,首针及时接种率为70.75%。城市HBsAg阳性率为5.19%,农村为4.80%。家庭中HBsAg阳性者关系中,夫妻占41.67%。结论HepB纳入免疫规划后,江苏省乙肝感染率大幅下降,15岁人群更为明显,感染高峰后移;15岁人群首针及时接种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9年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效果及持久性 ,探讨加强免疫接种的适时性。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动态观察免疫人群抗 -HBs阳性率变化及HBsAg携带情况。 结果 免疫接种后 9年间观察人群抗 -HBs有效阳转率从 80 .4 9%逐年降至 2 1 .4 3% ;在免疫接种后第九年HBsAg阳性率达 2 .0 4 %。结论 成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在免疫接种 5年后应适时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9.
因意外冷冻再溶解后的5μg/0.5ml基因乙肝疫苗的抗原性比正常冷藏的基因乙肝疫苗要低,但比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要高得多。用冻溶的基因乙肝疫苗500支接种人群后,三个月内未发现异常反应。乙肝疫苗的保存应严格遵守不要冷冻的要求,但对探讨如何处置冷冻的乙肝疫苗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国产重组 (酵母 )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 (YDV)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 (PDV)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持久性 ,从YDV上市后不久 ,即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 ,按照常规免疫的程序和剂量 ,建立了接种YDV和PDV两种疫苗的研究队列 ,并对两个队列进行了长达 8年的跟踪研究 ( 1994~ 2 0 0 2年 )。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保护水平及抗体持久性进行了血清学研究和比较 ,结果表明 :在接种疫苗 8年后 ,两种疫苗的有效保护水平大致相近 ,平均抗体滴度都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虽然P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2 6mIU/ml,Y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 19mIU/ml,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t=5 14 ,P <0 0 0 1)。但YDV的免疫剂量为 5 μg/ml/人 ,而PDV的免疫剂量却为10 μg/ml/人 ,是YDV的 2倍。提示YDV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持久性至少可维持 8年 ,PDV至少可维持 9年。如能适当增加YDV的免疫剂量 ,可能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