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结核进展期病人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5例肺结核进展期病人和36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结果显示,肺结核进展期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体外血栓形成长度与重量增加和血沉均明显增快(P〈0.01),血小板粘附率升高(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提示肺结核进展期存在高粘滞血症和体外血栓易于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一个环节。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肺结核病情观察、活动性判定及疗效评价,可能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已引起临床的昔遍重视。监测分析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碗防、诊断和治疗肺心病病程中出现的血液高粘综合征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61例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及其与血糖、胰岛素和C-肽的关系,我们对53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53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男282例,女255例,平均年龄50.6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选择健康对照组32例。2.仪器与试剂:仪器选用COBASMI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流变学系列检测仪,γ-免疫计数器。试剂由保定长城试剂公司、上海放射免疫试剂制品研究所提供。3.方法:嘱患者停服所有药物1周,于早晨7~8时空腹采集肝素抗凝血4ml、凝固血2ml,测定血流变…  相似文献   

4.
35例肺结核进展期病人和36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结果显示,肺结核进展期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体外血栓形成长度与重量增加和血沉均明显增快(P<0.01),血小板粘附率升高(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P<0.01)。提示肺结核进展期存在高粘滞血症和体外血栓易于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可能是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一个环节。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肺结核病情观察、活动性判定及疗效评价,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观察60例高血压患者和24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35例患者(58.3%)血液流变学异常,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另25例患者(41.7%)血液流变学正常。卡托普利降压治疗后显效29例(48.3%),有效13例(21.6%),总有效率70%。卡托普利维持有效降压治疗113±11(3~4月)后,血液流变学异常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对血液流变学正常患者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0d。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气各指标变化。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增高,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0.01),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P〈0.01),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粘度增高,疏血通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粘稠性,改善微循环及血液的流变性,从而改善呼衰及心衰,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及其血液流变学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38例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照组68例仅用药物治疗。体外反搏为每天1次,每次1小时,连用24天。治疗开始及结束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反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低、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比积及纤维蛋白原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是一致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P<o.05)。反搏期间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脑梗死有效、安全,且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  相似文献   

8.
对96例血瘀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R)、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4项血细胞参数和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瘀证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②血瘀证组血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7%和87.5%,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③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血瘀证诊断的特异性基本一致,而其敏感性,前者明显好于后者。由于血细胞参数的测定用血量少,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快速、便于动态观察等优点,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液流变学及各级纤维蛋白原指标,并以49例肝炎后肝硬化和3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液粘滞诸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正常组,其中肝癌Ⅲ期组(n-17,82.3%患者伴有阂脉癌栓形成和/或肝内外血行转移)又比肝癌Ⅱ期组(n=28)变化明显。结论:原发笥肝癌患者存在高滞综合症,它可能在助于门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血行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并以49例肝炎后肝硬化和36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肝癌组血液粘滞诸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组,其中肝癌Ⅲ期组(n=17,82.3%患者伴有门脉癌栓形成和/或肝内外血行转移)又比肝癌Ⅱ期组(n=28)变化明显。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高粘滞综合症,它可能有助于门脉癌栓形成和肿瘤血行转移的发生;慢性肝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检测可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16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用普洱茶粉3个月,饮用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3个月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变化,统计学分析有差异。结论:普洱茶粉的饮用对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老年健康人血流流变学指标分布状况,方法:对福州市573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进行血液流变学的6项指标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中老年健康人男女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差异(P<0.01),较之正常成人组男性60-69岁,70岁以上组血浆粘度,血沉显升高(P<0.01),女性60-69岁,70岁以上组血沉显升高(P<0.01),结论:了解中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医务人员指导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3.
香丹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高粘血症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130例老年冠心病高粘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香丹组8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香丹注射液,用药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结果:香丹组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0.01),较对照组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高粘血症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用R80锥/板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86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血糖,甘油三脂及胆固醇。80名健康对照组。结果: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比积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呈血糖依赖性的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呈血糖依赖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老年恶性肿瘤病人(转移组52例,未转移组84例)和50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了解老年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不同证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81例血液流变学变化程度及关系,探索运用微观辩证和宏观辩证相结合,来阐明CAG辩证分型的内在机理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定量化指标.并为CAG的辩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结果通过不同中医证型CAG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及各证型之间的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比较,证明血液流变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程度与不同证型的胃粘膜瘀血程度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血液流变学可作为CAG辩证分型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病例3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脑心通组(治疗组)160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对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动态观察。结果:脑心通组临床致残率下降,血清TC、TG、LDL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其中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改变尤为显著。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血液高黏滞状态。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片对老年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叶对老年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2例老年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被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银杏叶片)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其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定量等均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这几项指标均无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伴糖尿病患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改善脑组织的供血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石化工人和机关职员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测定石化工人464例(工人组)和机关职员376例(职员组)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分职业和不同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职员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工人组(P〈0.05,P〈0.001),且两组均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增加,但职员组增高的幅度较工人组大。结论机关职员和石化工人的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提示对中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监测,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相似文献   

20.
观察40例高血粘度综合征,15例高脂血症患者青龙胶丸前后血液流变学,大脑局部血流量和脂质代谢等17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青龙胶丸具有去纤,降粘,解聚,降血脂和提高脑血流量作用。临床总有效率为9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