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巨刺法是选取健侧经穴治疗的针法,是中医整体观的体现.本文对巨刺与"缪刺"进行辨析,总结了巨刺的适应证和应用注意要点.通过对巨刺治疗脑卒中与现代神经康复的有关技术进行对比发现,现代康复技术主要促进患肢运动,其治疗力度与臣刺相差甚远.因此认为,中医的巨刺理念更为超前.  相似文献   

2.
<正>1不同时期对巨刺针刺法的认识1.1古代对巨刺针刺法的认识:人类最古老的取穴方法为"以痛为腧",即针刺患病部位的腧穴可以治疗瘫痪肢体,而巨刺法的提出则打破了以前的古老模式,推进了针刺对卒中偏瘫的治疗。巨刺法最早出现在《内经》中,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1]。1.2现代对巨刺法的认识:现代医家多认为巨刺可以左右互  相似文献   

3.
正"巨刺法"是《内经》记载的"九刺"中的一种刺法。"九刺"即针刺有9方式,可用以适应9种变化不同的病情。其中的"巨刺法"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近年来,巨刺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重视,在面部疾病、颈部疾病、腰腿疾病、中风及中风康复治疗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近5年有关于巨刺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面部疾病  相似文献   

4.
吴节  汪娟  梁静 《四川中医》2007,25(7):103-104
“巨刺法”源于《内经》,属于“九刺”中的一种刺法。笔者在二十余年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巨刺法治疗多种运动疼痛性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故笔者结合自身体会从“巨刺法”的源流,“巨刺法”与“缪刺法”辨析,“巨刺法”的操作要领,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全面的介绍巨刺法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缪刺与巨刺均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言巨刺,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缪刺则出自《灵枢·终始》,随后在《针灸甲乙经》中,也有缪刺法与巨刺法的专篇论述,而《甲乙经》之后,《针灸大成》与《类经》都有所发挥,比如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络脉者也。……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6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神经根痛的患者使用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治疗30天后,行疗效判定.结果66例患者中,痊愈41例,好转19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高达90%.结论采用巨刺结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术后神经根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故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九刺法为源于《灵枢.官针》篇的"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及"焠刺",是古代针灸临床用于不同病症的九种刺法。对1998-2007年九刺法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发现九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神经、循环、消化、皮肤等多个系统疾病,说明九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推广。  相似文献   

8.
介绍武连仲教授运用"维筋相交、巨刺法"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经验。武连仲教授治疗本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总纲,以"维筋相交、巨刺法"理论为特色,巨刺颔厌、巨髎穴,采用经络辨证、表里辨证,并根据本病分期、分型论治,发病前期以疏风散寒、疏通经络为主,采用毛刺法,选穴少、手法轻;发病中后期以扶助正气、调和气血为主,采用深刺法,选穴多、手法重;并结合武老创立的风池四刺、睑缘攀刺、巨刺法及针刺得气量学要领,改善动眼神经麻痹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风之症有多种治疗方法,本人在临床治疗中,以传统的针灸疗法"巨刺"法,治疗中风疑难症,取得较好疗效,方法有头针"对刺",体针穴位对刺法等,采用"补左泻右"、"泻南补北"、"补虚泻实"等手法,试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体康复,并举疑难病症一例,加以分析研究,以冀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巨刺法应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六合  王燕 《中国针灸》2003,23(9):540-542
目的探讨巨刺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从文献和临床入手,以脉象、穴温为依据,分别将中风后遗症105例、面瘫后遗症98例分为巨刺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各组均有较好疗效,但巨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可丰富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