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九刺法是古代针灸临床用于不同病症的九种刺法,分刺法是其中之一,有研究者发现近10年九刺法中输刺法、经刺法、分刺法及大泻刺法没有相应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发表,只有巨刺法、络刺法、毛刺法、远道刺法、焠刺法等5种刺法获得现代医家的临床应用。笔者根据《灵枢》的针刺理论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从针刺手法、机理、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使“分刺”被更多医者接受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与《灵枢.官针》篇刺法相关的临床报道,例举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法中各种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灵枢.官针》篇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医内科、外科、儿科、伤科、皮肤科、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说明《灵枢.官针》篇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3.
正"巨刺法"是《内经》记载的"九刺"中的一种刺法。"九刺"即针刺有9方式,可用以适应9种变化不同的病情。其中的"巨刺法"就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而采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针刺方法。近年来,巨刺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重视,在面部疾病、颈部疾病、腰腿疾病、中风及中风康复治疗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近5年有关于巨刺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面部疾病  相似文献   

4.
吴节  汪娟  梁静 《四川中医》2007,25(7):103-104
“巨刺法”源于《内经》,属于“九刺”中的一种刺法。笔者在二十余年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巨刺法治疗多种运动疼痛性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故笔者结合自身体会从“巨刺法”的源流,“巨刺法”与“缪刺法”辨析,“巨刺法”的操作要领,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全面的介绍巨刺法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巨刺法的研究概况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刺法"做为<内经>"九刺"中的一种刺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疗效显著.对古今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并从其源流、文字考证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巨刺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输刺法是《灵枢·官针》五刺法之一,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分析原文后明确其相关操作要领,归纳其临床应用范围,总结其治疗原则,同时与《灵枢·官针》"九刺"、"十二刺"中的"输刺"相鉴别,旨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摘要:刺法者针道之用也,是中医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灵枢.官针篇》中载之最详,有九刺、十二刺和五刺等。其中九刺以应九变,十二刺以应十二经,五刺以应五脏。文章选取其中的九刺法进行探讨,将九刺法归纳为特殊配穴类和特殊刺法类,查阅并总结近几年“九刺”法治疗临床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针刺方法是针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短刺源于秦汉时期针灸理论奠基之作《灵枢经》。短刺法是"十二节刺"中的一种针法,主治骨痹等邪聚深处的疾患操作时应深刺,包含摇法及提插捻转的行针手法,既有针至病所之用,也有气至病所之意,经过历史沉淀,至今仍被当代医家在临床使用并发展,但短刺法也有其不足之处。本研究通过梳理短刺法的起源、主治疾患、操作手法、作用原理和发展应用,探究短刺的历史演绎运用,对规范短刺标准化操作:进一步探究短刺作用机制、精进短刺新型针具和拓展短刺疾病谱起着重要作用,以期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9.
《灵枢·官针》篇是我国最早讨论刺法的专篇,载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26种刺法,开后世各种刺法的先河,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笔者以针刺的深浅,用针的多少等特点将26种刺法分类比较,区别各种刺法的异同,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九刺、十二刺、五刺中都有输刺,为了便于比较,笔者把这三种输刺依次记为:输刺Ⅰ、输刺Ⅱ、输刺Ⅲ,输刺Ⅰ实质为配穴刺法,输刺Ⅱ、输刺Ⅲ为深刺法。在《灵枢·官针》篇记载的26种刺法中,属深刺法的有分刺、恢刺、输刺Ⅱ、短刺、合谷刺、关刺和输刺Ⅲ7种。其中合谷刺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一针直刺,另两针交叉…  相似文献   

10.
短刺法是《灵枢·官针》十二刺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笔者通过分析并总结短刺法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范围,探索其与针刺"至骨"的关系,以拓宽短刺法疾病的适用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和治疗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提高神经系病针灸疗效。方法:系统分析针灸文献,从优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及治疗方案角度提出问题,初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果:神经系病是针灸临床的主要病谱,但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及治疗方案的优选研究甚少,为此倡导开展神经系病针灸治疗方案的优选研究,优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结论:优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及治疗方案,对拓展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提高神经系病针灸疗效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可视化分析评估针灸系统评价的现状,分析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检索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2011年1月—2021年11月收录的针灸相关系统评价文献。主要干预方式为针灸、电针、穴位按压、经皮电刺激、艾灸,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建库统计。采用Excel、Cytoscape、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329篇针灸系统评价文献,符合纳入标准88篇。文献发表国家集中在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玛丽医院、澳大利亚帕克维尔皇家妇女医院等,机构间合作不紧密;作者以Daniel KL Cheuk、Car-oline A Smith发文最多,作者间合作交流较少;以针灸防治疼痛管理的文献引用次数最多,其次是针灸防治偏头痛、穴位按压防治恶心呕吐等;治疗结果以针灸治疗痛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干预方式仍然以传统针灸为主;结果分布主要是阴性结果;证据充分度以低等证据为主。[结论] 针灸低质量临床研究将影响针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不断明确针灸的最佳参数;不断完善针灸临床设计方案、选择合理的对照,完善针灸病种的核心指标集及针灸临床评价体系,提高针灸临床研究及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孙勇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69-69,71
目的:探讨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献,选择针灸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总结针灸临床研究的现状,为后续针灸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意见。结果:目前关于针灸临床研究资料中,基本涉及了所有针灸临床治疗的所有疾病研究,但是国内的文献资料相对比较简单,研究方案设置比较简单、重复类研究较多,且大多方案缺乏科学性和经不起更进一步的推敲,主要表现在方法学和疗效评价标准上,同时很多针灸临床研究资料脱离了中医理论体系,单纯的套用西医的研究方法,使资料的可信度大大降低。结论:应发展出既能被严格的现代科学研究标准所接受,又不失中医针灸临床实践精髓的研究方法,从而恰当评价针灸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郑氏针法学术流派创始于郑云祥、郑老勋先生,形成于郑毓琳先生,成熟于郑魁山教授。郑氏针法起源于《内经》《难经》,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针灸流派学术体系。郑氏针法包含了郑氏家传针法、热补凉泻针法、温通针法,其手法灵活、适应症广、疗效确切。郑氏针法要求针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双手的配合,要求心手合一,注重针刺补泻效应与气至病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郑氏针法的手法、选穴、主治疾病以及近年来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作一综述,并将其治疗手法进行总结,旨在为其针法进一步实验、临床研究与传播推广提供参考,拓宽临床工作者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焕淦  施茵  张卫  周爽  刘慧荣 《中国针灸》2006,26(6):454-458
目的:分析近10年来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状况,为今后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临床与穴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5-2005年国内期刊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针灸临床、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结果: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效果明显,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科研设计和创新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结论:今后,应从针灸临床治疗有效病症着手,研究经穴特异性与影响经穴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因素,从中总结出共性规律,丰富和发展经穴特异性理论,以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6.
杨继洲截担补泻法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担,医家多认为是配穴法。笔者据《针灸大成》及临床运用,认为杨继洲截担针法是一种针刺补泻手法。其操作方法是由呼吸、燃捻、九六、针芒以及“三才法”等基本手法所组成。天人地三部均须候气针沉,每部均捻九(六)撅九(六),以及用“推进一豆许”“退针一豆”以利经气运行,最后均在人部“纳气”以候针下之凉感、热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当代针刺临床优势病种。方法:从针刺临床文献发表年代、数量和比例关系入手,参照文献计量学方法来反映1978-2004年间的各类疾病在针刺临床中的治疗量和份额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而在此基础上总结当代针刺临床优势病种。结果:在各类疾病临床量分级和临床比例变化趋势分型的基础上,当代针刺疾病明显优势型:神经系统疾病;成熟型:运动系统疾病;发展上升型:精神心理疾病等3种;待成熟型:外科(手术相关)疾病;平稳型: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系统疾病除外)等3种;待发展型:耳鼻咽喉科疾病等5种。结论:优势明显型和成熟型病种综合优势最强,发展上升型病种发展势头最强,待成熟型病种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针灸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毛兵  王丹琳  吴滨 《中国针灸》2007,27(2):79-83
应用广义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检索《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3种专业针灸期刊在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文献,及相关卫生主管部门的官方网站,制定统一标准,筛选文献。初筛得到针灸临床研究文献1637篇,综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官方网站信息发现,尽管针灸治疗疾病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专科疾病(327种),但目前尚无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的系统培养制度,不利于学科发展及与国际接轨。针灸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养应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针灸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肝外胆道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胆道系统的运动功能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各类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作者在查阅、分析国内、国际有关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调节机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结果,从针刺对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神经和体液调节、针刺对oddi括约肌的调节机制及针刺对胆囊压力和张力的影响等方面对针刺调控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思路,该研究对指导针灸临床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