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农贸市场水产品中兽药残留快速筛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依托2019年广州市食用农产品快检专项,调查分析本市农贸市场在售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广州市农贸市场销售的水产品作为调查对象,结合近几年监督抽检结果,针对高风险品种进行抽检,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氯霉素、喹乙醇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呋喃唑酮代谢物等项目进行快速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重点品种和重点项目清单。结果 抽检了2702批次水产品,检出不合格样品250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9.25%;兽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的品种有鳜鱼、黄骨鱼、乌鳢、鲮鱼、鲍鱼蚌、石螺、鹰爪虾、罗氏虾、鳌虾;贝类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氯霉素,鱼类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孔雀石绿和氯霉素、硝基呋喃,虾类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氯霉素及硝基呋喃。结论 通过对水产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分析,筛查出重点检测品种、项目,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靶向性和针对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2018年水产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18年我国水产品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8年水产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共抽检水产品1248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58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5.4%, 其中鱼类的合格率为96.8%, 虾类和贝类的合格率分别为93.8%和91.1%, 蟹类的合格率仅为81.3%。淡水鱼和海水鱼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恩诺沙星残留超标, 贝类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 海水虾和海水蟹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镉超标。结论 蟹类、贝类、虾类等水产品的合格率偏低,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违规使用兽药和镉污染。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产行业的日益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突显,其中兽药残留问题也引发人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对2015-2018年宁波市各区县市养殖的水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涉及参数为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代谢物和磺胺类等兽药残留。检测结果为:抽检样品总数1860批次,检出5批次样品超标,样品合格率99.7%;其中牛蛙不合格样品1批次,不合格项为氯霉素,检验值为5.76 μg/kg,甲鱼不合格样品2批次,不合格项为呋喃唑酮代谢物(AOZ)和孔雀石绿,检验值分别为42.5 μg/kg 和10.0 μg/kg;大黄鱼2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项为呋喃西林代谢物(SEM),检验值分别为44.6 μg/kg和38.5 μ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评价广西抽验水产品的兽药残留风险。方法 以2018~ 2019年广西-东盟食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抽验中的水产品为样本 ,以问题检出率和不合格度构建食品安全指数,应用扇状模型评价法,对水产品中重点项目开展风险评价。结果 水产品总体食品安全指数R为0.090;水产品中不同类别食品安全指数R依次为:贝类:0.52、其他水产:0.14、鱼类:0.031、虾蟹类:0;兽药残留风险大小依次为:贝类>其他水产>鱼类>虾蟹类。广西水产品中6种兽药残留的食品安全指数依次为:氯霉素:0.0691、恩诺沙星:0.0485、硝基呋喃类:0.0457、孔雀石绿:0.0429、磺胺类:0.0427、氟苯尼考:0.0424;风险危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氯霉素>恩诺沙星 >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磺胺类>氟苯尼考。结论 目前广西水产品总体兽药残留风险不大,鱼类、虾蟹类,其他水产类安全状态是可以接受的,贝类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农贸市场农药残留风险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蔬菜的安全风险状况,制定农药残留风险清单,以期给监管人员提供指向性建议,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方法于2018年8~11月在广东省21个地市的农贸市场针对性抽检蔬菜风险品种191批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蔬菜中的9种农药残留的含量,根据GB 276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限量值进行判定。结果广东省农贸市场蔬菜总体合格率为91.1%,有4种农药残留项目超标,风险因子主要为毒死蜱、克百威、水胺硫磷、甲氰菊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污染较为严重;叶菜类、鳞茎类、豆类、芸薹属类蔬菜均检出农药超标。结论构建农药残留风险清单,重点抽查风险品种并对其风险因子监测模式是可行的,可有效提高监管的针对性,若配合快检产品的使用,监管的靶向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南湾街道辖区内水产品兽药残留进行监测分析。方法 针对辖区食品安全形势的特点, 以南湾街道辖区14个社区的农贸市场、超市商场为基础, 采集水产品共885批次。通过快速检测卡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定性检测, 检测项目为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西林代谢物、呋喃唑酮代谢物等, 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结果 885批次水产品, 经检测共有29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3.28%, 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均有检出。结论 辖区内水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兽药残留问题, 黄骨鱼、鲫鱼为孔雀石绿检出的高危品, 海水贝类抗生素超标问题比较突出, 氯霉素残留问题仍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广西不同地区禽蛋中兽药残留水平进行测定和风险分析。方法 采集广西11个地区超市、农贸市场等各流通领域的禽蛋82批次,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和《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禽蛋中14类48种兽药残留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依据2002年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进行评价。结果 此次风险分析, 检出有兽药残留的样本22批次, 涉及8类19种兽药残留, 检出率为26.8%。结论 目前广西禽蛋中兽药残留风险现状不容乐观, 其中磺胺类及其增效剂和喹诺酮类残留情况较严重, 硝基咪唑类、氯霉素类次之,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加强对禽蛋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建立水产品中4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并对市售水产品进行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随机采集市售鲜活鱼虾121份,检测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及其代谢物、孔雀石绿和恩诺沙星。121份鲜活鱼虾合格率89.26%。禁用药物中氯霉素没有检出,孔雀石绿(含隐性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及其代谢物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孔雀石绿的检出率较高,达到7.44%(9/121),最高检出值为621.6μg/kg;限量使用药物恩诺沙星检出率高达87.5%(49/56),但超标率仅为3.57%(2/56)。经过多年管控治理,氯霉素和硝基呋喃类药物已基本检测不到,限用药物恩诺沙星超标率也较低,但是廉价高效的孔雀石绿仍有检出,有必要加强监测和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山东省市售干海参中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物残留水平, 为评估干海参中兽药残留和污染物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山东省内市售100份干海参样品, 对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它酮代谢物、呋喃妥因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等11个禁限用农药以及铅、镉、甲基汞、无机砷等4个重金属污染物项目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100份干海参样品兽药残留仅1份检出孔雀石绿, 其余兽药项目均为未检出; 4个重金属污染物项目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结论 市售干海参中兽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物残留水平较低, 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烟台市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了解烟台市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的污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于2012~2017年于烟台辖区内养殖环节、运输环节、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共采集动物源性食品样本250份,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结果烟台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总检出率为1.6%(4/250)。双壳类和鱼类水产品中有硝基呋喃代谢物检出,检出率分别为5%(2/40)和2.47%(2/81),甲壳类水产品、畜肉类、禽肉类和蛋类中硝基呋喃代谢物均未检出。4种硝基呋喃代谢物中3-氨基-2-恶唑烷基酮(3-amino-2-oxazole alkone,AOZ)的检出率最高(1.2%,3/250)。结论烟台市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污染总体较轻,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硝基呋喃的残留,应加强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供试菌,研究江香薷活性成分香芹酚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此评价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香芹酚对指状青霉的菌丝形态变化、孢子萌发率、细胞膜渗透性和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阐述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MIC、MFC分别为0.125 mg/mL和0.25 mg/mL;经不同浓度香芹酚处理后的指状青霉,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细胞膜渗透性增强,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说明香芹酚能有效抑制指状青霉菌的孢子萌发,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内含物外渗,降低营养物质含量,影响病原菌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发挥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环磷腺苷的发酵生产,对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jsim-1277在摇瓶、自控罐、20 M3发酵罐上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发酵条件是p H 6.7,且添加K2HPO41.0 g/d L,Na F 0.05 g/d L;在摇瓶、自控罐、大型发酵罐产苷分别为7.17、6.01、7.10 g/L。  相似文献   

13.
Aspergillus oryzae IF-39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酶,利用该蛋白酶水解经碱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以蛋白的水解度为指标确定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底物质量浓度10%、加酶量7500U/g、pH7.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在此最佳条件下水解度可达到33.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纳米金棒刻蚀的多色可视化传感器快速检测乌头碱。方法采用H2O2-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体系的氧化产物TMB2+刻蚀纳米金棒,产生不同颜色的溶液,并将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联用,构建一种酶联免疫多色可视化传感器应用于乌头碱快速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最优条件下,纳米金棒溶液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的位移与乌头碱浓度在5~35ng/L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7ng/L。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裸眼可视化半定量等优点,对乌头碱的快速检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基于氧化型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 -tetramethylbenzidine, TMB)的比色和光热双模式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 PB)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TMB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蓝绿色且具有光热转化性能的氧化型TMB。而GSH能将氧化型TMB还原为无色的TMB,使溶液吸光度值和光热转化产生的温升与GSH含量呈线性相关,实现比色法和光热法双模式定量检测GSH。结果 检测最优pH为3.5,反应时间为5 min,PB质量浓度为1 mg/mL,过氧化氢质量浓度为2.5 μL/mL,TMB质量浓度为15 mg/mL,光热照射时间为70 s,照射功率为3.5 W,最优条件下比色法检出限为14.8 μg/mL,光热法为1.1 μg/mL,光热检测灵敏度较比色法提高约13倍,检测可在10 min内完成,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4~119%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用于保健食品、果蔬中GSH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提取‘鲁赫’刺蔷薇花和野生刺蔷薇花精油并测定其精油得率,比较其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鲁赫’刺蔷薇花精油得率明显高于野生刺蔷薇花(p0.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刺蔷薇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经分析可以明确‘鲁赫’刺蔷薇花中含有已知成分70种,野生品种中的68种成分。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二十烷、二十五烷、三十烷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四种,经分析得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鲁赫’与野生刺蔷薇花均检测出2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癸酸、棕榈油酸、反式油酸、二十碳酸含量较为丰富。‘鲁赫’刺蔷薇花作为改良品种与传统野生刺蔷薇花相比保留了野生刺蔷薇花原有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6种茶叶提取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Ellman酶促反应来检测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以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为指标, 计算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结果 6种茶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当萃取物浓度为1 mg/mL时, 宁红茶表现出很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平均抑制率高达64.41%。云台山毛尖和靖安白茶抑制率较高均在50%以上, 分别为56.27%和54.42%。狗牯脑、庐山云雾茶和铁观音抑制率分别为34.53%、29.62%、21.47%。当萃取物浓度下降为0.1 mg/mL时, 萃取物抑制活性有明显下降, 6种茶的平均抑制率均小于30%。结论 6种茶叶中云台山毛尖、宁红茶和靖安白茶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可为开发相关的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雅安市茶叶卫生质量状况,为茶叶风险评估提供基础依据,确保雅安茶叶质量符合安全标准。方法2013~2017年间,共抽检样品632份,其中产地原料鲜叶262份,商品茶叶385份,采用原子吸收法(GB 5009.12-2010)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ICP-MS)法(GB5009.268-2016)分析雅安市茶叶样品中铅的含量。根据GB 2762-2017,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雅安茶叶中的铅含量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雅安市所有商品茶叶铅含量低于5 mg/kg,没有超标样品, P值小于1,表明雅安茶叶没有受到铅污染;少数鲜茶叶样品铅含量超标,所有商品茶叶铅平均值和中位值均低于鲜茶叶。结论雅安茶叶铅含量较低,没有受到铅污染,可以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19.
Electron‐microscopic examin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local modifications in the cell wall of the yeast Candida maltosa grown on hexadecane. In our earlier studies, these modified sites, observed in other yeasts grown on oil hydrocarbons, were conventionally called 'canals'. The biochemical and cytochemical studies of C. maltosa have reveal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canals' and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cell wall polysaccharides, glucan and mannan. The ultrathin sections and surface replicas have shown that the 'canals' are destroyed by pronase, thus indicating that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their content is represented by proteins. This finding was compatible with our earlier data on the localization of oxidative enzymes in 'canals' and possible participation of the 'canals' in the primary oxidation of hydrocarbons. A completely unexpected and intriguing phenomenon has been the appearance of 'canals' in the yeast C. maltosa under starvation conditions. Unlike the yeasts grown on hexadecane, mannan almost disappears in starving cells, while the quantity of glucan first decreases and then is restored to its initial level. The role of 'canals' in starving cells is as yet unclear; it is assumed that they acquire exoenzymes involved in the utilization of products of cell lysis in the starving population. In the future, 'canals' of starving cells will be studi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ir possible participation in apoptosi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合应用传统分离培养、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测序和高通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建立分析市售普洱茶中真菌群落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新方法。方法 按照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对普洱茶样本进行可培养真菌检测和分离纯化,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ITS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分析;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普洱茶样本中真菌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扩增子测序,并对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OTUs聚类,开展物种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获得12株真菌,主要为曲霉和毛霉,其中黑曲霉占比最高(25.00%,3/12)。基因组学的物种分布结果显示,普洱茶样本中的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存在数量占比较高的优势物种;占比最高的为子囊菌门(74.03%),属的水平上以芽生葡萄孢酵母属为主(49.43%),曲霉属占比较低(14.04%)。结论 本研究综合应用传统分离培养、ITS测序和高通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构建了普洱茶中真菌群落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的新方法,为普洱茶中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其对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