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吉林1号、黑龙江1号和云南1号)及其发酵菌丝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及发酵菌丝体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均高于菌丝体,而菌丝体样品中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相较子实体高。所有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Zn、Fe、Mn、Cu);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菌丝体>黑龙江1号>云南1号>吉林1号;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1号>发酵菌丝体>吉林1号>云南1号;微量元素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1号>吉林1号>发酵菌丝体>云南1号。  相似文献   

2.
采用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基自由基清除法和铁氰化钾法4种方法,分别对3种不同产地(安徽金寨、吉林通化、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安徽金寨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对应EC50值分别为1.50 mg/m L和2.09 mg/m L,同时也具有最强的总还原力;吉林通化灵芝子实体粗多糖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其EC50值是2.13 mg/m L;吉林蛟河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最低。因此,不同产地灵芝子实体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竹荪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古田、福建建阳、福建顺昌、浙江、贵州和云南地区的6种竹荪子实体为材料,测定了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多糖、灰分、矿质元素和氨基酸含量。6个供试地区的竹荪子实体均富含蛋白、多糖与粗纤维,且脂肪含量低,但多糖含量差异明显,来自浙江的样品粗多糖含量达到30.68%,来自贵州的样品多糖含量为18.68%;此外,竹荪子实体富含Ca、Mg、Fe和Zn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其中来自浙江和贵州的样品中含量最为丰富;竹荪子实体中Hg含量超标可能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氨基酸分析,竹荪蛋白质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不同产地的竹荪样品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姬松茸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爱英 《食品科学》2002,23(6):102-104
对姬松茸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对二者的粗多糖含量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菌丝体所含的粗蛋白质、粗多糖含量均略高于子实体,菌丝体的氨基酸组成均与子实体的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5.
以采集的25个野生灵芝子实体及其驯化栽培后的子实体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香草醛-高氯酸-冰乙酸显色法、凯氏定氮法、考马斯亮蓝法、马弗炉灼烧法、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总还原力测定试验等测定灵芝多糖、三萜、粗蛋白、可溶性蛋白、灰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比较分析其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之间及同一菌株驯化前后子实体之间营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大部分野生灵芝的多糖和灰分含量高于其驯化后子实体,如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最高达57.30%,驯化后最高仅为49.40%;而大部分菌株驯化后子实体的三萜、粗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野生灵芝,如野生灵芝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6.29 mg/g,驯化后最高可达10.04 mg/g;驯化前水提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均高于驯化后子实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健食品》2009,(10):26-26
目前,市场上冠以”灵芝”的产品,数以百计,但按其取材来源分类.不外乎以下3种类型: 1、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进行粗加工或提取后制成产品。子实体是指灵芝的“果实”.是肉眼能够看到的,具有独特外形和色泽的菌体,子实体中主要活性成分——灵芝多糖的含量是1%~1.5%。  相似文献   

7.
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中化学成分的差异,主要对3种材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糖醇、核苷以及三萜等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三萜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发现,灵芝孢子粉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为11.1%,而菌丝体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最低为7.1%。灵芝子实体中灵芝三萜含量高,种类全,而菌丝体中的三萜种类少,含量低,同时未破壁的孢子粉中基本测不到灵芝三萜。糖醇含量也有差别,菌丝体中有较高含量的阿糖醇,而在未破壁孢子粉和子实体中,都是甘露醇含量较高。同时发现3种材料所含核苷的类别、含量均不同。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3种材料的化学成分差异大,在保健品使用上应区分使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药渣培养灵芝菌及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利用中药渣栽培灵芝菌。研究了灵芝菌最适的发酵条件、子实体生长条件及其生物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及灵芝三萜化合物)和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灵芝菌固体发酵最适温度为26~28℃,培养基含水量55%~60%,pH5.0~6.0,氧气充足,无需光照;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30℃,空气湿度90%左右,pH4.0~6.0,氧气充足,需要光照。灵芝酸多糖含量:韩芝3.35%、赤芝3.11%,甜芝4.03%。甜芝子实体中灵芝三萜含量为1.13%;重金属含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134-140
以5种不同地区采集的猴头菌子实体及1种猴头菌液态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比较其原料主要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5种猴头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含量基本一致,同种元素含量差异小于20%,发酵菌丝体中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均高于子实体,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且菌丝体存在部分重金属超标的潜在风险。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平均得率为2.15%,菌丝体多糖的得率(5.06%)显著高于子实体;6种多糖均由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构成;抗氧化结果表明,5种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小,其中以丽水产的猴头菌多糖抗氧化活性最弱,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且显著优于子实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接近于VC。不同产地,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生长阶段都会对猴头菌原料及其多糖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辅助和研究灵芝多糖,并进一步提高灵芝孢子亚门实体细胞壁基质(灵芝子实体)中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选取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作为灵芝混合多糖发酵菌种。以灵芝子实体多糖中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结合单因素试验,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来进一步优化分析灵芝子实体多糖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液态发酵反应条件:发酵时间60 h、接种菌量3%、pH4、发酵温度26℃。灵芝子实体多糖在此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0%。说明了灵芝子实体多糖经过发酵加工后,具有较强的天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菌种继代培养对灵芝栽培过程中胞外酶活力和灵芝子实体品质的影响,采用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研究了不同传代次数菌种对灵芝胞外酶活力、子实体干基生物学效率、浸出物、多糖、三萜及甾醇、灵芝酸类成分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胞外酶活力和灵芝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菌种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灵芝漆酶、滤纸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漆酶、滤纸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酶活与子实体干基生物学效率、浸出物、多糖质量分数及灵芝酸A、灵芝酸D、灵芝酸F、灵芝烯酸A和灵芝烯酸D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发现滤纸酶是影响灵芝干基生物学效率及多糖、灵芝酸F质量浓度的关键胞外酶,纤维素酶是影响灵芝烯酸A质量浓度的关键胞外酶。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将灵芝菌种继代培养次数控制在5代以内,基质中主要胞外酶具有高活力,灵芝干基生物学效率高且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桑黄发酵菌粉与桑黄子实体成分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以及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均含有17种氨基酸,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都以亮氨酸含量最高。优势脂肪酸均为不饱和脂肪酸,且均以油酸,亚油酸为主。桑黄子实体和发酵菌粉中都含有人体必不可缺的钙、铁、锌等8种矿物质元素。都含有丰富的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物质,桑黄子实体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是发酵菌粉的3.91倍,为37.52 mg/g;但发酵菌粉中的粗多糖含量是子实体的22.48倍,为94.20 mg/ g。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鸡枞菌氨基酸组成及硒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立扣  潘欣  岳爱玲  罗燕  李蓓  张悦  姚琼  吴琦  郑林用 《食品科学》2011,32(14):245-248
采集获得四川省内10种鸡枞菌,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利用原子荧光光度仪分析其硒元素含量,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枞菌子实体氨基酸含量高,总氨基酸为15.92%~28.86%,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08%~10.20%,普通鸡枞、裂纹鸡枞、乌黑鸡枞、谷堆鸡枞、粗柄鸡枞及小鸡枞的氨基酸含量均超过20%,其中谷堆鸡枞总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分别达到28.86%、10.20%。鸡枞菌中硒含量亦较高,为长根菇的3~18倍,其中乌黑鸡枞含量达到(1.2286±0.0340)μg/g。可见四川省鸡枞菌氨基酸种类、硒含量丰富,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白肉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以紫芝、赤芝为参照,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白肉灵芝的营养成分、多糖、三萜、总皂苷、灵芝酸A、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分析,并考察了不同品种灵芝提取物的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白肉灵芝的粗蛋白含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8.02%~19.02%、113.61~163.51 mg/g,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主要活性成分多糖、三萜及灵芝酸A含量分别为0.99%~1.42%、1.22%~1.40%、0.069%~0.084%,明显高于紫芝、赤芝。白肉灵芝中总氨基酸含量为113.61~163.51 mg/g,其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高。白肉灵芝甲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13~0.19和0.54~0.89 mg/mL,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其抗氧化活性高于紫芝。本研究为白肉灵芝的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 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区稻田小龙虾的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江苏、安徽、湖北地区的稻田雄性小龙虾为研究对象,对其含肉率、基本成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评估并比较不同地区稻田雄性小龙虾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湖北小龙虾的含肉率(11.65%)和粗蛋白(19.04%)含量最高,江苏小龙虾的粗脂肪含量最高(1.10%)。3 个地区小龙虾肉中均检出17 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比为38%~39%,说明虾肉的蛋白质质量较好,其中安徽小龙虾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3 个地区的小龙虾中,安徽小龙虾虾肉中的矿物质总量最高,为850.92 mg/100 g,其中Na、K、Ca、P、Fe、Cu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地(P<0.05)。从虾肉的脂肪酸组成来看,江苏小龙虾所含脂肪酸种类最丰富,安徽和江苏小龙虾虾肉中的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分别为43.15%和41.31%),而湖北小龙虾虾肉中的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45.70%),3 个地区小龙虾虾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张晓梅  郭芮  苏红  刘红英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4):296-300,311
对羊栖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羊栖菜鲜藻水分含量为83.16%,干基中碳水化合物、粗蛋白及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5.77%、6.05%和0.74%。除色氨酸外,羊栖菜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呈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9.7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 81.84%,组成比例符合优质蛋白质标准。羊栖菜含有的14种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总脂肪酸含量的36.82%,其中花生四烯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20.82%,营养价值丰富。羊栖菜中铅、镉含量分别为4.96、0.54 mg/kg,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本文的研究为羊栖菜的深加工及髙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卵巢发育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的长江刀鲚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粗蛋白、水分显著上升(p0.05),灰分含量先升后降,说明长江刀鲚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优先分解供能的脂肪酸,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呈下降趋势,但各生殖阶段含量最丰富的均为C16:1和C18:1,可能是主要的供能脂肪酸。卵巢发育Ⅱ期至Ⅴ期,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n-3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含量显著下降(p0.05)。氨基酸含量在卵巢发育Ⅱ期~Ⅴ期显著上升(p0.05),但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与合理,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39.65~40.93%,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为59.07~60.35%,且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00,可以作为氨基酸的良好来源。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常量元素含量K最高,其次为Na和Ca,微量元素中Cu和Mn在Ⅱ期~Ⅴ期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9.
测定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基本成分、单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及其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的含量,并对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28.22%;葡萄糖含量最高,为258.04 mg/g;17种脂肪酸被检出,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35.91%、28.46%和24.50%;游离氨基酸共检出29种,其中Tyr和Ala含量较高,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3.37%和12.69%;水解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8%,其氨基酸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71.88、69.93、64.52、19.73和50.05。灰褐牛肝菌富含Mg、Fe、Zn、Cu,同时有毒元素Cd含量相对较高。蛋白质连续累进组分中清蛋白含量最高,占总蛋白的65.62%,但其Cd含量较高,占总Cd量的38.79%。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主要在40 k D,差异热量扫描分析表明其热变性温度分别为125.04℃和75.04℃。结果表明,灰褐牛肝菌子实体的营养价值较高,但是由于Cd元素含量较高,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