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硅藻土为原料进行了油脂脱酸剂的制备研究。首先考察碱液质量分数、固液比、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得到硅藻土油脂脱酸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25%、固液比1∶5、处理时间40 min、处理温度70℃;然后对脱酸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脱酸条件为脱酸时间25 min、脱酸温度60℃;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脱酸剂用量与脱酸油酸值的数学表达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亚麻籽油脱酸后,其酸值(KOH)由2.07 mg/g降至0.95 mg/g,能达到压榨一级油的标准,除含皂量略有升高外,其他主要的理化指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油脂脱酸剂,对制备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脱酸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微波辅助处理时间为80 s、碱液质量分数为20%、固液比为1∶20(g/mL)、处理时间为120 min、处理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脱酸剂脱酸效果最好,能够使菜籽油的酸值从4.53 mgKOH/g降至0.51 mgKOH/g。  相似文献   

3.
胡祥 《中国油脂》2020,45(8):9-13
以蒜头果毛油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水化脱胶过程中磷酸添加量、水添加量、脱胶温度和脱胶时间对脱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碱炼脱酸过程中超碱量、碱液质量分数和脱酸温度对脱酸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的脱胶工艺条件为磷酸添加量0.4%、水添加量4%、脱胶温度30℃、脱胶时间50 min,此条件下脱胶油磷脂含量降至0.023 mg/g,脱胶率可达98.67%;最优的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超碱量0.2%、碱液质量分数10%、脱酸温度40℃、脱酸时间30 min,此条件下脱酸油的酸价(KOH)降至0.34 mg/g,脱酸率达96.79%。  相似文献   

4.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制备油脂脱酸剂-碱性微晶纤维素,对其脱酸条件进行研究;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碱性微晶纤维素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碱性微晶纤维素吸附脱酸的最佳条件为碱性微晶纤维素的添加量3%、脱酸温度50℃、吸附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菜籽油的酸值从4.17 mg KOH/g降至1.74mg KOH/g;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碱性微晶纤维素对初始酸价为3 mg KOH/g左右的原料油具有较好的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米糠油进行脱蜡和磷酸-草酸辅助水化脱胶,再联合碱炼脱酸、蒸馏脱酸两段脱酸工艺进行脱酸,研究碱炼脱酸保留酸价以及两段脱酸工艺对谷维素留存率的影响。以谷维素含量、脱酸率、精炼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脱酸工艺。结果表明,原油酸价(KOH)为22~25 mg/g时,碱炼脱酸保留酸价(KOH)取5 mg/g,原油酸价(KOH)为27~33 mg/g时,保留酸价(KOH)取6 mg/g,原油酸价(KOH)为35~37 mg/g时,保留酸价(KOH)取7 mg/g,谷维素留存率较高。米糠油碱炼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5℃,时间22 min,碱液质量分数16. 91%,加碱量为理论碱量加0. 1%的超碱量;蒸馏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25℃,时间86 min,真空度0. 098 MPa。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碱炼脱酸后谷维素含量为2. 05%,脱酸率为77. 78%,精炼率为80. 05%;蒸馏脱酸后谷维素含量由2. 05%升高到2. 16%,接近原油(2. 15%),脱酸率为90. 83%,精炼率为92. 42%。  相似文献   

6.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相似文献   

7.
探究碱炼脱酸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脱酸油中两态植物甾醇(游离态和酯态植物甾醇)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油碱炼脱酸中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初始温度>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量;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反应初始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10%,超量碱量为理论碱量的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两态总植物甾醇绝对质量保留率为82.79%,其中游离态植物甾醇含量为297.390 mg/100 g,酯态植物甾醇含量为785.503 mg/100 g,精炼率为86.20%,玉米胚芽脱酸油酸值(KOH)为0.24 mg/g。  相似文献   

8.
以冷榨油茶籽油为原料,进行碱炼脱酸工艺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碱炼脱酸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液质量分数为13%,超碱量0.15%,反应时间25 min,碱炼温度60℃。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酸价可达到0.204 mg KOH/g。  相似文献   

9.
姚尧  仝宗兴  李诚  付刚 《食品科学》2014,35(24):86-90
采用实验室碱炼法脱除高酸值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研究碱液质量分数、超碱量、碱炼时间和碱炼初温对猪网油酸值和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猪网油实验室碱炼脱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佳碱炼脱酸条件:碱液质量分数21%、超碱量0.1%、碱炼时间70 min、碱炼初温45 ℃。采用上述脱酸条件,所得猪网油酸值为0.125 5 mg KOH/g、得率为78.89%,说明此方法可以有效脱除猪网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相似文献   

10.
光皮树油乙醇萃取法脱酸比高温蒸汽法或碱炼脱酸,更有利于提高油脂的质量和降低炼耗。但在常规条件下处理,需要多次处理,耗时长。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对高酸值的光皮树油进行脱酸处理。结果表明:影响脱酸效果因素及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是,萃取次数〉超声处理时间〉萃取剂浓度。在萃取4次,超声处理2min,无水乙醇为萃取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高酸值的光皮树油经过脱酸工艺,酸值可以降到2.019(KOH)/(mg/g),满足食用油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改性稻壳对菜籽油进行脱酸,研究脱酸条件;并且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改性稻壳对菜籽油中游离脂肪酸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脱酸条件为搅拌速度150 r/min、吸附时间120 min、改性稻壳的添加量2.25%、吸附温度45℃。在此条件下改性稻壳能够使菜籽油的酸值从3.78 mgKOH/g降至0.81 mgKOH/g;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改性稻壳对初始酸价为5 mgKOH/g左右的原料油,具有较好的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微波预处理结合木聚糖酶制备稻壳低聚木糖,在微波功率、微波时间、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料液比5个单因素试验对稻壳低聚木糖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面分析对稻壳低聚木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稻壳低聚木糖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3.2 min,酶解温度59 ℃,酶解时间3 h,料液比1∶15(g∶mL)。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低聚木糖含量为4.94 mg/g,实际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1.2%,说明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稻壳低聚木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稻壳绿原酸进行超声协同微波提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为自变量,绿原酸提取量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绿原酸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时间34 s,乙醇体积分数52%,料液比1︰22(g/m L),超声功率160 W,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稻壳绿原酸提取量为3.94 mg/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均匀设计法试验和SPSS 13.0统计软件回归分析,进行微波辅助和超声波辅助提取赣南脐橙皮渣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最佳提取条件为功率390W、辐射时间7min、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5(g/mL),总黄酮提取可达19.3mg/g;超声波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70℃、超声提取时间60min、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45(g/mL),总黄酮提取可达16.6mg/g。  相似文献   

15.
采用智能离心萃取系统对油莎豆油进行萃取脱酸研究,结合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Central-Composite分析对毛油进行脱酸优化。考察乙醇体积分数、萃取剂/毛油料液比、萃取器转速和级数4个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萃取相比,离心萃取时间更短、溶剂使用量更少、自动化和可靠性更高。离心萃取脱酸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95%乙醇︰毛油) 2.5︰1,转速3 050 r/min,级数采用4级逆流操作;在这种最优化条件下,毛油萃取后酸价为0.60 mg KOH/g;改变萃取方式,采用2级逆流+2级逆流萃取后,酸价为0.42 mg KOH/g,达到国家成品油标准。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辅助稀碱法提取蔗髓半纤维素的工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合理高效利用造纸工业的废弃物蔗髓为出发点,采用超声波辅助稀碱法分离蔗髓半纤维素。首先确定蔗髓的化学组分,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超声波处理时间、KOH质量分数和碱液浸提温度对蔗髓半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分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碱提取蔗髓半纤维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处理时间28 min、KOH质量分数3.7%、碱液浸提温度53℃,在该条件下,半纤维素的总得率为23.05%,比无超声波辅助时提高了3.24个百分点。KOH质量分数、超声波处理时间和碱液浸提温度对半纤维素总得率影响均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详细研究了助剂种类、助剂用量、碱液质量分数、超量碱用量对羊毛脂助剂脱酸工艺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影响羊毛脂脱酸工艺的主次因素及其最优条件,即在羊毛脂中加入1:5(m/V)的溶剂A、质量分数为16.0%氢氧化钠溶液及1%的超量碱反应1.0 h,制得的羊毛脂产品得率为42.5%,酸值(KOH)为1.07 mg/g,产品质量达到药典级羊毛脂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脱胶后的DHA藻油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脱酸率和精炼率为指标考察碱炼温度、碱液质量分数、碱炼时间对DHA藻油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HA藻油的最佳碱炼脱酸工艺条件为碱炼温度80℃、碱液质量分数10%、碱炼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脱酸率和精炼率分别为98.03%和93.78%,DHA藻油达到比较好的脱酸效果。  相似文献   

19.
菜籽饼粕多酚的提取及其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辅助乙醇提取菜籽饼粕多酚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时间120 s,微波温度60℃,微波功率300 W,料液比1∶12(g/mL),在此条件下,菜籽饼粕多酚提取率达7.7974 mg/g。各因素对菜籽饼粕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菜籽饼粕多酚提取液对羟基的清除率在0~1.4 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清除率达61.37%,但清除效果不及Vc。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法-乙醇辅助提取稻壳总黄酮。对酶添加量、乙醇体积分数、p H、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固液比对稻壳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h、p H5.5、乙醇体积分数35%、酶添加量1.5%、固液比1∶40(g/m L)。在此条件下,稻壳总黄酮提取率为0.72%。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酶解-乙醇辅助提取的稻壳总黄酮提取率高于乙醇浸提法和纤维素酶预处理-超声提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