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建立有机磷农药倍硫磷的免疫分析法,合成了1种倍硫磷半抗原和2种人工抗原。采用改进的方法将三氟硫磷与3-甲基-4-甲硫基苯酚、β-丙氨酸反应制备了倍硫磷半抗原,产物经薄层层析、^1HNMR和质谱鉴定为预期产物。分别将半抗原以活泼酯法、混合酸酐法与BSA、OVA偶联制备了人工抗原BZB和BGO,通过紫外光谱鉴定证明偶联成功。用TNBS比色法测定了BZB、BGO与载体蛋白的克分子结合比,分别为29:1和12:1。以BZB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以BGO为包被抗原对小鼠血清进行间接竞争ELISA分析表明,小鼠经免疫后产生了针对倍硫磷的特异性抗血清,从而进一步证明抗原合成成功。本方法为研究建立倍碲磷的免疫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动物源食品中磺胺二甲嘧啶人工抗原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丁二酸酐为间隔臂合成了人工半抗原,利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半抗原的鉴定,通过活泼酯法合成了人工抗原,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偶联率。分析结果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半抗原,显示合成成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与BSA和OVAde偶联率分别为15和4。  相似文献   

3.
氯羟吡啶人工抗原合成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忠良  李文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09,30(1):228-231
目的:将氯羟吡啶的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制备人工抗原。方法:采用威廉森合成法合成了氯羟吡啶的衍生物(CLOP-2C),再分别经活泼酯法和氯甲酸异丁酯法合成氯羟吡啶的人工抗原CLOP-2C-BSA,CLOP-2C-OVA)。结果:通过TLC、质谱、红外光谱等方法鉴定表明成功制备了氯羟吡啶衍生物。紫外扫描图谱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成功,且半抗原与载体的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8.26 和4.7。结论:成功的制备了氯羟吡啶人工抗原。  相似文献   

4.
为合成新的、有效的多效唑人工抗原,采用琥珀酸酐法对多效唑小分子进行结构修饰,以获得含羧基的多效唑半抗原。将纯化后的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卵清蛋白经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泼酯法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采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多效唑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高性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合成出多效唑人工抗原,为其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方法的构建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合成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氯乙酸对丁香酚进行结构改造, 以获得含羧基的丁香酚半抗原。将经重结晶纯化后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经碳化二亚胺(carbide dimethylamine, EDC)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采用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丁香酚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flight time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 与载体蛋白相比, 偶联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有一定的增强; MALDI-TOF MS结果表明, 表明丁香酚半抗原与BSA的偶联比为12.5: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 为丁香酚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新型氨基甲酸乙酯(ethylcarbamate,EC)人工抗原并对其效果进行表征分析。方法用4-(二苯基羟甲基)苯甲酸对EC衍生化合成半抗原,用核磁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核磁碳谱和质谱法(massspectrometry,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活化酯法将EC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偶联得到EC人工抗原。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对人工抗原进行表征并计算偶联比,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法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EC半抗原结构与理论结构一致,半抗原与BSA成功偶联,偶联比为13:1,冻干粉的蛋白含量为0.695 mg/mg,用该新型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得到的抗血清效价为1:10000,且特异性较好。结论该新型氨基甲酸乙酯半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酸性橙Ⅱ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方法。方法将重氮化后的2-氨基-5-磺基苯甲酸与2-萘酚经偶氮反应合成带羧基基团酸性橙Ⅱ,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其与载体蛋白(BSA)偶联制备酸性橙Ⅱ人工抗原。采用核磁共振碳谱和氢谱对合成的酸性橙Ⅱ半抗原进行结构分析,并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和蛋白质电泳法鉴定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并计算偶联比。结果通过偶氮反应及碳二亚胺法最终得到纯化后的酸性橙Ⅱ半抗原约47 mg,核磁结果显示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经SDS-PAGE、N-PAGE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均显示酸性橙Ⅱ人工抗原蛋白分子质量大于BSA,所带负电荷大于BSA,且合成后的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具有吸收峰叠加效应,均表明酸性橙Ⅱ人工抗原合成成功,偶联比为20.9:1。结论此方法能够成功合成酸性橙Ⅱ半抗原和人工抗原,为进一步制备特异性酸性橙Ⅱ抗体和建立酸性橙Ⅱ的免疫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合分析日落黄和柠檬黄的化学结构,构建半抗原,采用多种偶联方式将其与载体蛋白偶联,制备完全抗原。通过采用紫外光谱扫描和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日落黄的半抗原合成不够理想,偶联比率为6;而柠檬黄的完全抗原经鉴定偶联成功,偶联比率是12。该实验结果可为制备可特异性地识别柠檬黄的抗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乃菲  高兴  纪淑娟  于基成 《食品科学》2010,31(13):214-218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起始反应物,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百菌清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混合酸酐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百菌清的人工抗原,同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效价。利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百菌清半抗原进行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百菌清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27.86:1 和12.32:1,抗血清效价约为1:1.28 × 104。  相似文献   

10.
以咪唑乙醇为原料,与6- 溴己酸乙酯发生取代反应后再经水解反应合成抑霉唑半抗原(6-[1-(2,4- 二氯苯基)-2-(1- 咪唑基)乙氧基]己酸)。产物经薄层层析和1H-NMR 鉴定后,采用活化酯法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原(HIA-BSA)和包被原(HIA-OVA),紫外光谱分析法计算得其偶联比分别为13:1 和7:1,初步说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通过免疫动物获得效价为1:64000 的抗体,采用间接竞争ELISA 法测定抗体的IC50 值为1.76μg/mL,从而进一步证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所得的抗体可用于ELISA 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氮法直接用甲胺磷连接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人工抗原。通过鉴定,该人工抗原的紫外吸收光谱呈现出与半抗原、载体蛋白的紫外吸收光谱均不同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图中也同时呈现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特征吸收带;并测得人工抗原中甲胺磷与载体蛋白的结合比为15∶1,表明该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合成新的、有效的氯吡脲(forchlorfenuron,CPPU)人工抗原,在无水三氯化铝的催化作用下,采用傅克反应对CPPU小分子进行结构改造。采用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法将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进行偶联,获得CPPU的免疫抗原(CPPU-BSA)和包被抗原(CPPU-OVA)。采用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对CPPU半抗原(CPPU-COOH)的分子结构式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和高性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偶联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合成出CPPU人工抗原,为其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方法的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玉米赤霉烯酮半抗原,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鉴定,并采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OVA或BSA偶联,分别作为免疫原或包被原,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紫外扫描法鉴定偶联效果,免疫3只BALB/c小鼠,制备玉米赤霉烯酮多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抗血清效价最高达1∶32 000,以此多抗建立的玉米赤霉烯酮间接竞争标准曲线IC50为39.8ng/mL,IC10为0.71ng/mL,多抗与玉米赤霉烯酮类似物β-zearalenol、zear-alanone、α-zearalanol、β-zearalanol交叉反应率分别为4.80%,3.07%,0.96%,0.09%。说明试验成功制备了玉米赤霉烯酮人工抗原及高特异性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戊二醛一步法将小分子半抗原(伏马菌素B1,FB1)与载体蛋白OVA进行偶联,制备人工抗原FB1-OVA。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紫外扫描法(UV)、质谱法(MS)和免疫芯片法来检测FB1与OVA的偶联效果。结果证明,成功得到了人工抗原FB1-OVA,而且通过质谱法检测得出FB1-OVA和OVA的分子量分别是51928.612和44265.718,分析其偶联比为10.6:1。  相似文献   

15.
细交链孢菌酮酸人工抗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胡媛媛  马良  张宇昊  吴春生 《食品科学》2014,35(19):153-157
对链格孢霉菌毒素中危害最大的细交链孢菌酮酸进行设计和修饰,系统研究载体、蛋白和偶联方法与条件,结合人工抗原纯化、鉴定的结果,分析影响免疫原合成的各种因素,确定碳二亚胺法偶联细交链孢菌酮酸与牛血清白蛋白可获得偶联比为9.7∶1的人工抗原,能够满足动物免疫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