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1 毫秒
1.
为提高鱼油稳定性,以青鱼内脏鱼油为芯材,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壳聚糖(CS)为壁材,制备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均质速度、pH、壁材总质量分数、SPI/CS比值、芯壁比等因素对鱼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鱼油微胶囊制备工艺,并比较研究了鱼油微胶囊湿囊分别经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燥方法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水分含量、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鱼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pH7、壁材总质量分数2%、SPI/CS比值1.3∶1、芯壁比1.3∶1,在此条件下鱼油包埋率为71.98%±0.16%。喷雾干燥法表面含油率为0.73%±0.04%,低于冷冻干燥法3.62%±0.09%,包埋率为71.98%±0.16%,高于冷冻干燥法56.76%±0.37%,说明喷雾干燥法效果优于冷冻干燥法,鱼油微胶囊贮藏期可较未包埋的鱼油延长6 d以上。通过微胶囊化,改善了青鱼内脏鱼油的性能,提高了使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5,(12)
以磷酸三钙(TCP)为分散剂,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PEG)为油相和水相反应单体,通过基于高速剪切分散的界面聚合制备包裹檀香精油在聚氨酯壁材内的微米级微胶囊。发现通过调节分散剂TCP质量分数、悬浮化剪切强度、芯材/壁材比等因素,可制得拥有不同粒径和囊壁厚度的精油微胶囊。对不同粒径和囊壁厚度的精油微胶囊进行热重分析,缓释速率测试结果显示,当微胶囊粒径为30μm、壁厚适中时,胶囊的缓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新的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制备方法,旨在提高胭脂萝卜硫素的稳定性,实现缓释、控释萝卜硫素的目标。本文采用仙草胶和变性淀粉为壁材,运用乳化-凝胶法制备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固定壁芯质量比为4:1,乳化剂添加量为0.6%,之后以pH、壁材比例、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为响应因子,以萝卜硫素的包埋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获得了制备胭脂萝卜硫素微胶囊的最优工艺:pH为5,壁材质量比例4:1(仙草胶:变性淀粉),乳化时间33 min,搅拌速度310 r/min,按最优工艺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70.63%±0.49%,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20±5) μm。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微胶囊表面光滑,呈球效果好。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发现,制备的萝卜硫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肠溶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红曲霉混合菌株固态发酵花生粕,以纳豆激酶的活力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的温度、时间、料水比、菌种比例、接种量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31℃,发酵时间46 h,料水比为1:0.4 g/mL,菌种比例(纳豆芽孢杆菌:红曲霉)2:1,接种量6%,在此条件下测定纳豆激酶的活力为(844.56±13.80) U/g,γ-氨基丁酸含量为(105.25±0.25) mg/g,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68.46%±0.16%,对DPPH·清除率为76.98%±0.95%,铁还原力的OD值为0.481。  相似文献   

5.
以仙人掌多糖为芯材,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壁材,采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包囊仙人掌多糖的微胶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仙人掌多糖浓度10mg/mL、初乳化速率20000r/min、复乳化速率8000r/min、PLGA质量浓度70%,优化制备条件下得到的ODP-Ms包封率较高,达85.17%。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产品呈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光滑圆整,大小均匀;稳定性实验表明仙人掌多糖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β-环糊精和壳聚糖为壁材,丁香精油为芯材与壁芯比为4∶1制备3种丁香精油微胶囊保鲜剂,并对三种组合壁材微胶囊保鲜剂的表面形态、光照稳定性、包埋率、缓释效果以及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丁香精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为67%;β-环糊精-壳聚糖丁香精油微胶囊1的光照稳定性最好,丁香精油损失率仅为32.67%;β-环糊精-壳聚糖丁香精油微胶囊1的缓释效果最好;β-环糊精-壳聚糖丁香精油微胶囊1的抑菌圈直径最大(38.5±0.40 mm)。综合考量得β-环糊精-壳聚糖1为壁材制得的丁香精油微胶囊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酪蛋白-果胶复合物,研究果胶对酪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以接枝度和褐变指数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确定了制备酪蛋白-果胶复合物的优化工艺条件,以酪蛋白-果胶复合物为壁材制备亚麻籽油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与果胶质量比为3∶1、加热时间为1.5h、加热温度为90℃时,酪蛋白-果胶复合物具有较佳的接枝度,为37.06%±0.80%,褐变指数为1.05±0.014。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结果显示,与酪蛋白相比,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酪蛋白-果胶复合物的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分别下降26.39%、9.21%和2.23%,无规则卷曲含量提高12.43%。酪蛋白-果胶复合物较酪蛋白的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以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酪蛋白-果胶复合物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得亚麻籽油为芯材的微胶囊。研究结果表明,酪蛋白-果胶复合物与亚麻籽油的质量比为 1∶1 时,亚麻籽油包埋率达到最大(77.06%±0.98%),且微胶囊具有完整的球形结构、无破碎现象。相较于游离态亚麻籽油过氧化值[(14.7±0.51)meq/kg],微胶囊化后亚麻籽油经过25℃储存28d的过氧化值仅为(3.82±0.07) meq/kg。研究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制备的酪蛋白-果胶复合物显著提高了亚麻籽油的抗氧化性。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美拉德反应改性的酪蛋白在食品微胶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芳香保健微胶囊的研制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华  王峰  蔡再生 《染整技术》2008,30(1):32-35,49
利用微胶囊技术制备了以薰衣草为芯材,聚氨酯为壁材的芳香整理剂,其中壁材是由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乙二醇(PEG)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所制得.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了制备微胶囊的较佳的工艺条件:PEG分子量400,皮芯比1∶2,分散剂海藻酸钠(SA)0.15%,乳化剂聚乙烯醇(PVA)1%,乳化条件9500 r/min,反应2 h.将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应用于织物,可以得到缓释性较长的芳香保健类纺织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喷雾干燥技术,以阿拉伯胶、β-环状糊精、明胶等为壁材,对苦荞黄酮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选阿拉伯胶、β-环状糊精(1:1)、明胶(1%)、单甘酯(0.3%)作为苦荞黄酮微胶囊的壁材,可以达到较好的微胶囊效果,并确定芯材与壁材最佳配比为0.1g/g;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固形物浓度为20%,最佳进风温度为180℃,均质压力为30 MPa,产品微胶囊得率及微胶囊化率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β-环糊精(β-CD)为壁材制备丁香精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缓释抗菌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微胶囊的包埋率为21.79%;当振荡接触时间超过1h时,其抑菌率可达到100%,且经长时间放置,其抑菌率与新制备微胶囊抑菌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微胶囊具有缓释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使用静电喷雾法制备不同壁材的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微胶囊,通过表征微胶囊表面形貌、分子间相互作用、热行为、体外释放情况以及在高温下的贮存稳定性,研究食品级聚合物对SF的微胶囊化作用,从而筛选出适合静电喷雾包封SF的壁材。结果表明,微胶囊平均粒径在427.80~1 857.04 nm之间,呈球状,表面光滑。相比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明胶(gelatin,Gel)是更有效的SF递送载体,Zein-SF、Gel-SF的包封率分别为(95.83±2.37)%、(95.11±2.8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确认了SF微胶囊中SF的存在;热重分析结果显示SF微胶囊在300 ℃的高温下才大量降解,有较高的热稳定性。SF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和食物基质的最终释放率在80%~90%之间,具有良好的胃肠溶解和释放性能;同时,微胶囊化处理后的SF耐热性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开发SF递送载体,促进其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双歧杆菌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以及人体胃肠系统中的存活率,本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低聚木糖复配冻干保护剂的最佳比例,同时考察了保护剂的加入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剂最佳配比为低聚木糖4.0%、甘油2.0%、谷氨酸钠1.0%,由此制备的双歧杆菌微胶囊包埋率和冻干存活率分别为81.5%±0.7%与88.1%±0.3%,与未添加组相比,其最终活菌负载率提高了约21.6%;添加复配保护剂的微胶囊表面更加平整致密,经模拟胃液处理2 h,双歧杆菌存活率为65.9%,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约15.3%;在人工肠液中,添加入保护剂的微胶囊的活菌释放量明显高于未添加保护剂组;在4 ℃和25 ℃贮存35 d后,添加复配保护剂的微胶囊活菌量分别为8.1 lg CFU/g和7.0 lg CFU/g,显著高于未添加保护剂的微胶囊(P<0.05)。因此,添加低聚木糖复配的冻干保护剂可以有效提高双歧杆菌微胶囊对不良环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山楂多酚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率,以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复合壁材,山楂多酚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山楂多酚微胶囊,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表观形貌、稳定性、缓释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芯壁比1:3(v/v),进风温度165℃,乳化时间11.4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山楂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4.45%±1.03%,载药量为17.99%±0.20%。微胶囊平均粒径为6.77μm,颗粒完整,近似球形,在胃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肠液中有良好的释放性能,模拟胃液消化2 h后山楂多酚与山楂多酚微胶囊释放率分别为13.38%和9.75%,肠液消化6 h后释放率分别为95.99%和72.53%。包埋后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升,山楂多酚对DPPH、OH、O2-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12.669μg/mL,1.131、0.581 mg/mL;山楂多酚微胶囊分别为0.939μg/mL,0.129、0.546 mg/mL。光照10 d,山楂多酚与山楂多酚微胶囊的保留率分别为64.99%和86.74%...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肽为壁材,猕猴桃籽油为芯材,吐温-20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MTT试验结果表明,当微胶囊浓度≤400μg/mL时,其对Caco-2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为100~400μg/mL的微胶囊对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微胶囊在Caco-2单细胞层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在高、中、低3个浓度时,微胶囊的生物利用率均高于25%。当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微胶囊的生物利用率达到最高,为41.70%±1.65%。微胶囊溶液从AP侧到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在1×10-7~1×10-6cm·s-1之间,吸收水平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芦笋老茎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提高芦笋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率。方法 采用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芦笋老茎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芦笋老茎中的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对其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芦笋黄酮微胶囊,对其理化性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芦笋老茎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L)、乙醇体积分数60%、纤维素酶添加量2%、超声功率80 W和超声时间1.5 h,此时的总黄酮提取率为0.263%,其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43.57和34.83 μg/mL,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微胶囊的粒径为(0.8±0.1)mm、含水量为3.10%、密度为0.562 g/cm3、平均包埋率为73.62%、其超微结构显示微胶囊完整、结构致密。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分析表明,微胶囊在肠道中的释放率为40.55%,具有定点缓慢释放有效成分的作用。结论 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芦笋老茎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效果,微胶囊品质良好,可为芦笋副产物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草果精油易挥发、不稳定的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有效提高草果精油利用率,本文对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性质进行探究。以草果精油、乳化剂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酐淀粉钠(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Starch,OSA淀粉)、麦芽糊精、胶体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研究了草果精油微胶囊的物理性质、形貌特征、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配方为草果精油30%(w/w)、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w/w)、N-CREAMER 46型号OSA淀粉15%(w/w)、阿拉伯胶0.2%(w/w),喷雾干燥制备的草果精油微胶囊包埋率81.07%±3.20%,负载率64.43%±5.32%,水分含量3.40%±0.08%,复水后平均粒径(226.37±3.06) nm,微胶囊产品呈干燥粉末状,复水溶解迅速,包埋效果较好。经过同步热重差热分析,包埋后的草果精油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草果精油微胶囊颗粒分布均匀。本研究可为喷雾干燥法制备草果精油微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一定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VB1、ACE抑制肽和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以聚丙烯酸树脂Ⅱ和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壁材,按芯材/壁材比为1:10,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并研究芯材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圆球,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表面有凹陷,芯材包埋率均大于98%。聚丙烯酸树脂Ⅱ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120 min芯材累计释放率小于10%,在模拟肠液中60 min则完全释放;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微胶囊在模拟胃肠液中芯材释放速率基本一致,120 min累计释放率达70%以上。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壁材的微胶囊可以实现在胃肠液中可控制释放芯材。  相似文献   

18.
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e Hexaenoie Acid, DHA)微藻油微胶囊化过程中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乳状液制备工艺条件及氧化稳定性。利用透射光浊度法和电导率法测定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预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均质级数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以乳状液稳定性和表面张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乳状液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制备后进行微胶囊包埋,分析了DHA微藻油微胶囊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乳状液制备的最佳工艺为乳化温度50℃、均质压力30 MPa、预乳化时间3 min,2级均质,在此条件下,透射光浊度法测定得到乳状液稳定性为8.75%,表面张力为20.5 mN/m。乳状液制备工艺优化后得到的DHA微胶囊氧化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将两歧双歧杆菌包埋在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中制成微胶囊,探索影响制备益生菌微胶囊的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及条件,并对益生菌微胶囊的耐酸、肠溶性等特性展开研究。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海藻酸钠浓度为3%,乳清蛋白浓度为10%,氯化钙浓度为2%,搅拌速度800r/min。此条件下包埋率达到(78.0±2.0)%。经人工胃液处理后菌体存活率≥70%,在模拟肠液中60min后能够完全释放出来,可显著提高两歧双歧杆菌在模拟消化液处理后或在4℃储藏期内的存活率。本研究为益生菌微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 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对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化射流工艺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高,经过空化射流10 min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87.44%,溶解度较高,微胶囊颗粒表面形态饱满、致密、无裂纹和空隙,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高压均质和超声破碎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大,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低,经过100 MPa高压均质和400 W超声破碎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0.36%和78.64%,溶解度相较于空化射流差,微胶囊颗粒表面分别出现微孔和较大的孔洞,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 种均质工艺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空化射流均质工艺制备的鱼油纳米乳液及微胶囊在产品性能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均质工艺。本研究可为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工艺选择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