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适应证和疗效。方法83例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双侧椎板间开窗治疗。结果76例平均随访1.5(0.5—6)年。疗效采用Nakai评分标准:优59例,良11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2.1%。1例因多节段双侧椎板间开窗导致医源性腰椎失稳行二次手术。结论双侧椎板间开窗法是治疗稳定型腰椎管狭窄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1995~ 2 0 0 2年对 6 2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 ,仔细分型 ,采用 3种方法 ,a)开窗潜行扩大椎板减压术 ;b)扩大的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c)全椎板切除加椎间融合术。结果 随访 1~ 6a ,按Nakal分级评定优 4 3例 ,良 16例 ,可 3例 ,优良率 96 .5 %。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主要以充分彻底的减压、解除神经根的致压因素为主 ,但要兼顾减压的彻底性与腰椎的稳定性。单节段病变选择开窗潜行减压术或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多节段病变选择全椎板减压术同时行椎间融合术以保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97例退变性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腰椎板双边多节段对口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解除狭窄,增加椎管容量。结果平均随访1.8(0.5—3)年,优良率92.8%。结论双边对口开窗椎管潜行扩大术,能彻底解除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4年1月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6例,其中男85例,女11例。年龄39~71岁,平均54岁。病程3个月~7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脊髓造影检查,分为5组,A组:1个节段椎间管狭窄,39例,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管(侧隐窝、神经根管)潜行扩大术;B组:1个节段中央椎管狭窄,21例,行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椎间管潜行扩大术;C组:1个节段退行性脊柱滑脱,18例,行两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潜行扩大椎管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AF、RF等)并横突间、小关节间植骨;D组:2个以上节段混合型椎管狭窄,ll例,行病变节段两侧开窗潜行扩大椎管,切除黄韧带,摘除椎间盘,松解神经根;E组:退行性脊柱侧突,7例,综合以上减压措施行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结果96例患者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2.2个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JOA评分优85例、良9例、中1例、差1例;X线片复查无椎弓根钉误置、断钉、拔出等。结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采取有限化手术、有效化减压原则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脊髓造影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既往多采用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治疗 ,虽可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 ,但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大 ,尤其是多节段狭窄者。 2 0 0 0~ 2 0 0 3年 ,作者采用多节段开窗选择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36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8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应用多节段开窗法治疗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探讨疗效发生机制并评价该术式的优缺点.[方法]2005年4月~2009年4月,通过多节段开窗法治疗128例老年性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男70例,女58例;年龄66 ~82岁,平均71.3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确定减压部位和节段,两节段101例,三节段27例.双下肢均有症状者,行两侧开窗,其中两节段四开窗45例,三节段六开窗16例;单侧有症状者行一侧开窗.开窗为椎板间隙开窗,开窗大小约1.5 cm ×2.0 cm,常规凿除关节突内侧的1/3,扩大侧隐窝,探查神经根,伴有椎间盘突出的摘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结果]9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6个月(24~48个月),疗效按Nakai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1%.[结论]应用多节段开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脊椎的稳定性干扰少,不行融合,不用内固定,费用低廉,对老年人手术风险性明显降低,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对272例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手术治疗,椎板问开窗减压55例(A组),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69例(B组),全椎板切除减压结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横突间自体植骨148例(C组).结果 244例获得随访似6~45个月,平均25.8个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78.8%、75.9%、81.3%.结论 高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手术风险高,应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48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病人,分别进行脊髓造影和CT检查。手术疗法分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双侧椎板间开窗等三种术式组。结果:48例均为两个节段以上椎管狭窄、手术证实脊髓造影和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和92%。三组术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两个节段以上的腰椎管狭窄症表现有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特征。(2)手术治疗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9.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个椎板间潜行式开窗,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特点及疗效,旨在较大限度地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预防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引起的不良综合症。方法:自1994年至2001年,作者手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286例。其中127例,55岁以下者,采用 多个椎板间潜行式开窗、减压术。开窗减压最少2处,最多4处。结果:参照陆裕朴疗效标准;本组优89例,良31例,可7例,优良率94.5%。结论:椎板间多窗潜行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达到减压的目的,不良并发症少,但应强调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防止手术范围扩大。手术者要具有熟练的脊柱开窗手术技巧,松解神经根管与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的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2岁,病程4个月~14年,平均18个月;滑脱节段L4 25例,L3 2例,L5 1例.评估患者术后平均2年与6.8年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2年和6.8年的JOA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9.8%和76%;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7.6分,术后2年及6.8年分别为3.8和5.6分(P<0.05),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8.2分下降至2.4和2.7分(P<0.01).影像学检查示滑脱节段椎间高度降低,滑脱轻度增加,椎体间活动度减少,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3例,二次手术3例.结论:椎板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是治疗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远期疗效与手术方法、自然病程进展、相邻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腰椎管狭窄症呈节段性特点,对病变节段行手术治疗,应用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12例,结果平均随访38.6个月。疗效73例,良33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4.6%,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椎管潜行扩大既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又保留了脊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属于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的一种类型 ,也是腰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而随着现在人均寿命的延长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越来越多。我国目前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也逐渐趋向于以小开窗来达到减压的目的 ,以免术后出现不稳情况 ,但对于已经伴有退变性不稳的也开始进行融合手术 ,对伴有退变性脊柱畸形 (如侧凸 )的矫形则争论较多。1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一直采用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 ,长期随访观察 ,一些术后并发症如…  相似文献   

13.
陈建军  李超 《颈腰痛杂志》1996,17(2):122-123
多节段对称性开窗减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陈建军,李超,刘正品,陈雪亮,王增亚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常采用的全椎板切除的中线减压法疗效并不一分满意,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88年以来,对32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施行多节段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DIAPASON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DIAPASON系统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椎间植骨融合、DIAPASON系统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20例。手术节段:L4~5节段10例,L5~S1节段6例,L4~5合并L5~S1者4例。结果2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随访6~18个月,8例患者腰腿痛消失,11例症状改善,1例无变化。17例行走功能改善。3例有泌尿功能障碍的患者中2例症状改善,1例无改变。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应用DIAPASON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无需重建稳定性的减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方法共15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序贯分为2组,A组行改良开窗减压手术,B组行传统全椎板减压手术,评价术前与术后的腰痛、下肢放射痛、行走耐受性和神经系统功能恢复。结果A组病例总的疗效优为89%,良为11%;B组病例总的疗效优为63%,良为30%,差为7%。结论改良开窗手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即使合并轻度的先天性腰椎管狭窄,其减压的效果也是足够充分有效的,且术后长期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可以作为治疗无术前腰椎失稳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合并轻度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的标准手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减压和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8年10月-2010年10月81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男37例,女44例,年龄39~72岁,平均(59.4±6.3)岁;单节段狭窄48例,双节段狭窄25例,三个及其以上节段狭窄8例;7例伴L4椎体I°滑脱,5例伴腰椎退变性侧弯,26例存在节段性不稳。根据无或有不稳行减压(A组)或减压融合(B组)。A组43例,行经后路常规椎板开窗减压或后路椎间盘椎管探查减压;B组38例,行后路减压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采用JOA评分、ODI量表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8年,总体临床优良率82.1%,A组82.1%,B组82.2%。结论在仔细分析病情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8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病例。其中神经根管狭窄6例,中央管狭窄179例。单节段狭窄者96例,双节段狭窄者55例,3个节段狭窄者34例。采用单纯开窗减压者6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70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109例。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腿痛评分系统(15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 185例患者获得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5个月。三种手术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7.9%、78.8%和79.5%,优45例,良120例,可20例,优良率为89.2%。术后并发脑脊液漏6例。结论根据DLSS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狭窄的部位和节段,对神经根管狭窄者,采用单纯开窗减压;对中央管狭窄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尤其是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退变性滑脱、侧弯和后凸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影像学(X线、MRI)改变,进而评价2种术式对脊柱运动保留的优势.方法 对行PTED(36例)和传统椎板开窗手术(43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片示手术椎间隙变窄PTED 5例、椎板开窗术12例,手术节段保留活动度分别为(10.3±2.8)°和(5.4±2.2)°,均未显示椎间不稳定.MRI复查手术节段可见突出物分别为8例,均无腰腿痛症状;影像学分2种术式椎间隙狭窄率、相邻椎间盘退变率和手术节段保留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降低手术节段椎间隙狭窄率、相邻椎间盘退变率,最大限度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间盘镜显微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报道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镜下行椎管减压,单侧单节段开窗减压23例,双侧单节段开窗减压12例,单侧双节段开窗减压9例,单侧双节段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结果 除1例术中硬膜破裂改常规手术外,其余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腰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获得5~18个月随访,平均8.3个月,优良率92%。结论 显微后路椎间盘镜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单纯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黄韧带肥厚和小关节增生引起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