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本文旨在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其临床特点,首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前庭病理生理学,包括耳石和内淋巴比重及其与半规管空间位置关系、Flourens定律、Ewald第二定律、耳石移动致内淋巴动力学改变、半规管耦联作用、半规管与眼外肌的耦联关系和中枢速度储存机制;其次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剖析眩晕发作特征和眩晕眼震发作机制,水平半规管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差异,手法复位过程中眼震变化规律;最后基于前庭病理生理学,对两种类型耳石的判断、手法复位和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注意事项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2.
乙状窦前入路中骨性半规管的轮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找乙状窦前入路中骨性半规管的轮廓化方法和内淋巴囊的识别标志。方法 :10具成人头颅湿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岩骨后部的显微解剖。结果 :上半规管弓气房位于外半规管隆起上方 ,上半规管内侧 ,后半规管位于迷路下气房上方、前庭导水管外口外侧。内淋巴囊位于前庭导水管外口内侧。结论 :从上半规管弓气房和迷路下气房入手进行骨性半规管轮廓化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体位性眩晕是一种以阵发性眩晕发作为特点的疾病,一般认为是微血管压迫前庭神经颅内段,引发神经纤维脱髓鞘所致。本病的确诊应排除其它典型的眩晕性疾病,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及半规管裂综合症等。抗癫痫类药物(如卡马西平)为本病治疗的首选,但对于难治性体位性眩晕,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所引起的短暂性、发作性眩晕和眼球震颤。BP-PV的发病机理有嵴顶石学说和管石学说。BPPV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所累及的半规管及结石碎片的位置有关。不同类型的BPPV可以通过观察体位诱发试验中出现的眼球震颤特点来诊断。BPPV可在保守治疗时自行缓解。管石复位法能将结石碎片从半规管转移到前庭,从而快速消除症状。  相似文献   

5.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除部分继发于头部外伤、病毒性迷路炎、梅尼埃病和内耳手术后等病因外,大多数均无明确病因。在发病机制上,"半规管结石学说"已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阳性体位诱发试验和眼震的方向。大多数患者经耳石复位法等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少数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ufoni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共87例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均采用Gufoni法复位2次,次日复查,仍存在向地性眼震和眩晕者,再次行Gufoni法复位2次,30 min后复查。结果87例患者经Gufoni法复位后,次日复查有效率为71.26%(62/87),再次复位后有效率为86.21%(75/87)。12例无效患者中8例仍存在向地性眼震,予强迫健侧卧位法治愈;4例转变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予Epley法复位治愈。结论 Gufoni法可以作为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且多次重复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及眼震。本病在眩晕疾患中最为常见,占17%~20%[1],多发生于后半规管,其次为外半规管,发生于前半规管最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方法有颗粒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2]。作者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50例PC-BPPV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过程中耳石发生半规管转换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与结果选择2010年1-12月共66例符合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病例,施以Barbecue法复位治疗,治疗过程中6例(9.09%)转变为后半规管耳石、10例(15.15%)转变为背地性眼震;50例(75.76%)未发生半规管转换,3例(4.55%)治疗后30 d随访时复发。治疗后30d随访时,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63/66),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耳石半规管转换,应密切关注眼震特点,务求尽早发现并再次行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9.
眩晕为临床上的常见症状之一 ,可由多学科和多系统疾病所引起 ,现将其常见者分述如下。1 耳源性眩晕  系指由内耳前庭感受器受到病理损伤所致 ,常伴有听力障碍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无其他神经系统受损迹象。常见病因有 :1 1 Meniere(梅尼埃 )病 占耳源性眩晕的 6 6 % ,中年后发病为最常见。确切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 ,可能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 ,使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 ,导致内耳前庭末梢器缺氧及敏感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以发作性眩晕、慢性进行性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15手术治疗的580例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资料。借助肌电图、CT或MRI等检查判断参与痉挛的肌群,将痉挛肌肉分为原动肌、协同肌、随动肌,对原动肌做去神经术和肌切断术,协同肌做去神经术,随从肌可不予处理,从而形成三种术式: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 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副神经切断术。旋转型ST和侧屈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和术式二组合,前屈型 ST采用双侧术式三组合,混合型ST分期采用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 565例术后随访6个月~15年;术后6个月评估疗效:痊愈429例,显效68例,进步52例,无效16例;优良率为88%。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及肌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