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滋肾活血方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促进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2-VO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2-VO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滋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8.9、17.8、35.6 g·kg-1)。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逃避潜伏期、跨越平台次数;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线粒体自噬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CA1区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CA1区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rkin、抗增殖蛋白2(PHB2)、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学相关蛋白1(Drp1)蛋白的表达;Brdu法检测CA1区神经元再生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2-VO模型组大鼠学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海马CA1区见线粒体结构受损,自噬溶酶体形成,Parkin、Pink1 mRNA及Parkin、PHB2、Drp1蛋白明显上调(P<0.05),Mfn2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滋肾活血方干预后可明显提高2-VO模型大鼠的学习、空间记忆能力(P<0.05),增加海马CA1区自噬小体数量并改善线粒体结构,进一步上调海马CA1区Parkin、Pink1 mRNA及Parkin、PHB2、Drp1蛋白表达(P<0.05,P<0.01),下调Mfn2蛋白表达(P<0.05,P<0.01),增加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数量(P<0.05,P<0.01)。结论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新生的促进作用与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调控自噬对快速老化小鼠8型(SAMP8)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月龄SPF级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雄性小鼠6只设为正常组,6月龄SPF级SAMP8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747 mg·kg-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2.700、1.350 g·kg-1),灌胃给药2个月。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免疫组化(IHC)检测皮层、海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皮层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B细胞淋巴瘤-2(Bcl-2)、自噬相关基因5(ATG5)、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Akt、p-Akt、FoxO3a、p-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皮层、海马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分布疏散,LC3B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1);皮层Beclin1、ATG5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小,3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多奈哌齐组皮层海马神经元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小鼠神经元数目及尼氏体明显增加且分布致密,细胞损伤程度较低;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皮层、海马LC3B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和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ATG5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皮层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有效改善了快速老化SAMP8 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下调自噬相关因子ATG5、Beclin1和LC3B表达和减少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痴呆小鼠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野生型小鼠设为正常组,40只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加减薯蓣丸低、高剂量组(14,64 g·kg-1)和多奈哌齐组(1 mg·kg-1),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5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尼氏(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沉积;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MG)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激活状态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OD样受体3(Nlrp3),接头蛋白指向相关斑点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明显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Aβ1-42沉积增多,MG激活标记物Iba1,iNOS增加,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IL-1β,IL-18,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薯蓣丸组能够明显改善APP/PS1小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和记忆能力(P<0.05),增加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Aβ1-42沉积,减轻MG的激活,降低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P<0.05),减少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能够通过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降低APP/PS1小鼠海马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神经炎症,减轻阿尔兹海默症(AD)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AMP8小鼠海马Lon蛋白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为健脾益气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月龄SAMR1小鼠8只作为正常组,3月龄SAPM8小鼠32只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013 g·kg-1)、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3.24、12.56 g·kg-1),每组8只,多奈哌齐组灌胃多奈哌齐,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灌胃四君子丸溶液,灌胃30 d;第25天开始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第30天开始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第30天取材后,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蛋白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表达,比色法检测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电镜检测神经元线粒体微观结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β淀粉样蛋白(Aβ)、Lon蛋白、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蛋白、MFN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穿越次数减少、AMPK表达上调,ATP含量降低,Aβ蛋白表达升高(P<0.01),DRP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Lon、MFN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MFN2蛋白减少,线粒体空泡化增加,嵴断裂;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丸低、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减少(P<0.01)、穿越次数明显增加(P<0.05),AMPK表达下调(P<0.01);四君子丸高剂量组ATP含量显著升高(P<0.01),Aβ、DRP1蛋白表达下调(P<0.05,P<0.01);MFN1蛋白表达上调(P<0.05),四君子丸低剂量组空泡化较为明显,四君子丸高剂量组空泡化有所恢复,嵴较为清晰。结论 四君子丸可以通过上调Lon蛋白表达变化、纠正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紊乱,改变SAMP8小鼠的记忆功能,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首乌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SD雄性大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中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用首乌丸(1.08、2.16 g·kg-1)进行灌胃,维生素E组予以维生素E(0.018 g·kg-1)灌胃。造模6周后取全脑、海马组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叉头框蛋白O3a(FoxO3a)、p-FoxO3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FoxO3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海马神经元丢失、排列稀疏,尼氏体数量减少,存在尼氏体固缩和深染,p-PI3K、p-Akt、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p-PI3K/PI3K、p-Akt/Akt均显著升高(P<0.01),FoxO3a、p-FoxO3a蛋白相对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首乌丸治疗后,凋亡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尼氏染色显示各治疗组神经元丢失好转,尼氏体增多,排列较密集,大鼠PI3K、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乌丸中、高剂量组的p-PI3K、p-Akt、Caspase-3蛋白表达、p-PI3K/PI3K、p-Akt/Akt显著降低,FoxO3a、p-FoxO3a蛋白表达、p-FoxO3a/FoxO3a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Foxo3a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海马神经元组织结构,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激活FoxO3a,上调Bcl-2,下调Bax,上调Bcl-2/Bax,从而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每组15只。采用糖水、悬尾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HT系统及HPA轴蛋白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Simple Wes)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显著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方面,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HT能神经受到抑制、HPA轴异常激活,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调控5-HT能神经及HPA轴的异常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可能是阳虚肝郁型,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5-HT神经系统及HPA轴介导的BDNF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进而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肝豆汤(GDD)对Wilson病毒奶小鼠(TX)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线粒体自噬影响,并通过研究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探讨肝豆汤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6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1)和青霉胺组(0.09 g·kg-1),予以相应灌胃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悬挂实验及爬杆实验检测行为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测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细胞自噬及线粒体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神经元细胞Pink1、Parkin、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定位巡航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悬挂得分降低,爬杆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及青霉胺组小鼠定位巡航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悬挂得分上升,爬杆时间缩短(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显著,自噬体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及青霉胺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改善显著,自噬体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DA、ROS水平升高,SOD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MDA、ROS下降,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升,p62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p62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 肝豆汤显著的抑制TX小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过度自噬,保护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其机制考虑可能为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乌丸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低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维生素E(0.018 g·kg-1),首乌丸低、高剂量(1.08、2.16 g·kg-1)灌胃。造模6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取全脑、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素(SYN)的表达,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mTOR、磷酸化(p)-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磷酸化(p)-p70S6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2(4EBP2)、磷酸化(p)-4EBP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mTOR、p70S6K、4EB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游泳速度减慢(P<0.01),游泳总路程延长(P<0.05),上平台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下降(P<0.01),染色效果最淡,区域最小,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减少(P<0.01),树突棘长度及密度均下降(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升高(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上升(P<0.01),4EBP2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游泳速度加快(P<0.01),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升高(P<0.01),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增加(P<0.01),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树突棘数量、长度、密度均升高(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下降(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降低(P<0.01),4EBP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D-半乳糖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元形态,修复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凋亡,抑制mTOR信号通路,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及手术制备全层皮肤缺损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观察肉桂醛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并基于PTEN诱导假定激酶(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肉桂醛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糖尿病组36只,糖尿病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肉桂醛组和贝复新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与模型组创面常规消毒后予生理盐水,肉桂醛组创面局部外敷含4 μmol·L-1肉桂醛的聚乙二醇400(PEG 400)凝胶,贝复新组创面外敷贝复新凝胶,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创面愈合率,取干预后7、14 d大鼠创面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原纤维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IF)、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腹腔注射STZ后,与空白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随机血糖值显著升高(P<0.01),均高于16.7 mmol·L-1,且在造模后一段时间持续保持高血糖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愈合情况较差,创面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7 d,空白组创面已有鳞状上皮覆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仅创缘少量结痂,创面中大量炎细胞浸润,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14 d,空白组创面肉芽组织成熟,愈合良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创面炎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渗出尚未完全消退,组织VEGF、胶原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肉桂醛组和贝复新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较好,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7 d组织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INK1、Parkin及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14 d组织VEGF、胶原纤维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肉桂醛能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上调创面愈合率,降低炎症因子IL-6、TNF-α的水平,增加VEGF、胶原纤维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表达,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炎症反应,增加血管新生和胶原合成,从而达到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鸡血藤总黄酮的抗抑郁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5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鸡血藤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1,0.5,0.25 g·kg-1),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12 d,末次给药1 h后记录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 mg·kg-1),鸡血藤总黄酮高、低剂量组(1,0.25 g·kg-1),每天随机给予2种不同刺激,诱导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连续给药21 d,实验结束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的水平;通过苏木素-伊红(HE),尼氏(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缩短小鼠的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减少(P<0.01),5-HT,DA,NE的水平降低(P<0.05,P<0.01),MAO,IL-6,TNF-α的水平降低(P<0.05,P<0.01),神经元受损,TNF-α,NF-κB mRNA水平升高(P<0.01),BDNF,CREB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鸡血藤总黄酮能明显升高大鼠蔗糖摄入量和旷野活动量(P<0.05);升高血清中5-HT,DA,NE的水平(P<0.05,P<0.01),降低血清中MAO,IL-6,TNF-α的水平(P<0.05,P<0.01);降低大鼠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NF-κB,TNF-α mRNA的水平(P<0.01);升高大鼠海马组织中CREB,BFNF蛋白的表达(P<0.05,P<0.01);改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症状。结论 鸡血藤总黄酮通过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减轻抑郁病理损伤,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李岗  王召平  仙云霞  周洪雷  王晓  刘伟  于金倩 《中草药》2016,47(16):2812-2816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宣桂琪教授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临床辨证突出风邪,兼夹食积、痰滞、血瘀;认为"食积"既为致病因素之一,又是抽动症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治疗注重熄风通络、平肝止痉、调补心脾肾。  相似文献   

13.
该文建立一种同时测定4种虫草类药材(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中虫草素(3'-脱氧腺苷)和2'-脱氧腺苷含量的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供试品经ZORBAX SB-AQ(4.6 mm×12.5 mm,5μm)色谱柱富集,水-甲醇(91∶9)洗脱;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91∶9),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1.0 m L·min~(-1),分别对4种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样品中仅检测到2'-脱氧腺苷,蛹虫草样品中仅检测到虫草素,早期报道的在冬虫夏草中检测到的虫草素色谱峰可能是其同分异构体2'-脱氧腺苷色谱峰或以2'-脱氧腺苷为主的与虫草素的共洗脱色谱峰。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可用于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刘栋  姜哲秀  叶进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98-1101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作为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医家重视,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被用来治疗诸多病证。叶进教授作为江苏省中医院儿科生长发育专科创始人,在诊治儿童青春期内分泌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发现小儿青春期相关疾病从"乙癸同源"角度进行辨治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巢同磊  王欠欠 《中草药》2018,49(14):3446-3451
橙皮素是一种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果实中提取的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血脂及增强免疫等。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橙皮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帕金森病、降血糖、抗蛇毒血凝酶、抗纤维化等作用。对近5年来有关橙皮素及其衍生物一些新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橙皮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使其在其他疾病领域发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连翘酯苷对东莨菪碱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连翘酯苷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多奈哌齐组(3 mg·kg-1)和连翘酯苷(200 mg·kg-1)组,每组12只。各组连续给药14 d。给药第14天,东莨菪碱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连翘酯苷组给予东莨菪碱(3 mg·kg-1),腹腔注射。20 min后,进行跳台实验。同时,观察连翘酯苷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环磷酸腺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影响。另设一批实验,昆明种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东莨菪碱模型组,维生素E组(100 mg·kg-1)和连翘酯苷(200 mg·kg-1)组,给药14 d后,断头处死动物,检测连翘酯苷对东莨菪碱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单胺氧化酶(MAO)的影响。结果:跳台实验获得期和巩固期,东莨菪碱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安全期时间比率显著下降(P0.05),连翘酯苷显著增加安全期时间比率(P0.05)。连翘酯苷显著降低东莨菪碱模型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Ach E活性(P0.05)。连翘酯苷显著升高东莨菪碱模型小鼠海马P-ERK含量,与东莨菪碱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东莨菪碱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降低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MAO活性(P0.05)。连翘酯苷能显著升高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和MAO活性,与东莨菪碱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翘酯苷可提高东莨菪碱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模型小鼠大脑皮层Ach E活性,促进环磷酸腺苷(c AMP)表达,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苦水玫瑰、平阴玫瑰、月季、金边玫瑰、法兰西玫瑰进行DNA条形码序列比对,对苦水玫瑰予以鉴别。方法:对样本的细胞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和ITS2片段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 3.7.1软件拼接后,用MEGA 5.0软件进行序列的分析比对,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ITS引物扩增产物中大部分样品的测序结果双峰严重,无法有效拼接,可用数据量低,含不确定性碱基比例高,因此未对该部分数据进行分析;平阴玫瑰与对照药材均可获得高质量的ITS2序列,且序列完全一致,苦水玫瑰的ITS2序列(序列6和8)与平阴玫瑰及玫瑰对照药材相比存在1~2个变异位点,月季、法兰西玫瑰与平阴玫瑰及玫瑰对照药材相比存在≥2个变异位点。结论:利用ITS2序列能够有效区分苦水玫瑰及其他同属物种样品。  相似文献   

18.
丁林芬  刘佳  宋京风  雷铁  聂伟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22,53(13):3912-3919
目的 研究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叶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MCIgel、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紫玉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burcellin(1)、(7S*,8S*,1′S*)-3,4,1′-三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2)、(7S*,8S*,1′R*)-3,4,5,1′-四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3)、(7S*,8S*,1′S*)-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4)、(7S*,8S*,1′R*)-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5...  相似文献   

19.
<正>脾胃病是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病,发病率高,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病程长,愈后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取效较好。吴深涛教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吴师深谙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多年,经验颇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定量分析,以布洛芬为内标物在负离子模式条件下建立血样中厚朴酚及和厚朴酚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探讨不同剂量胃肠安丸口服给药后木脂素类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揭示胃肠安丸抗腹泻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理论依据。血浆样品中厚朴酚、和厚朴酚分别在5.25~1 344.00,10.08~2 580.00μg·L~(-1)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及提取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成分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口服给药后所测成分血药浓度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木脂素类成分Tmax为0.55~1.42 h,厚朴酚、和厚朴酚Cmax分别可达到996.36~2 330.96,189.87~1 469.43μg·L~(-1)。胃肠安丸口服给药后木脂素类成分入血吸收速度较快,为证明胃肠安丸口服给药后抗腹泻作用起效快、疗效持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