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集296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年龄超过60岁,入院后2h内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浆NT-proBNP和cTnI水平,术后随访30d监测期间发生MACE的情况,根据NT-proBNP和cTnI水平分为NT-proBNP低危组,NT-proBNP高危组,NT-proBNP和cTnI高危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术后30dMACE发生率。结果 NT-proBNP高危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低危组(P0.05);NT-proBNP和cTnI高危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TproBNP低危组和NT-proBNP高危组(P0.05)。结论血浆高水平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30d发生MACE的风险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cTnI检测,可进一步提高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血清和肽素(copeptin)联合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北京医院急诊科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入住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的患者201例作为研究对象,来诊时立即留取血清标本测定和肽素、NT-proBNP水平及其他常用临床血液指标,所有病例均随访30 d,记录患者生存情况。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血清和肽素水平在30 d随访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350 pg/mL vs. 12.378 pg/mL)。经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和肽素、ln(NT-proBNP)对急危重症患者的预后有独立预测意义(OR值分别为1.069、1.768)。ROC曲线分析提示,和肽素、NT-proBNP的AUC分别为0.762、0.703,二者联合预测ROC曲线AUC为0.840,优于单一指标AUC。进一步分析发现,两者均呈高水平的患者较之低水平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 血清和肽素及NT-proBNP均可作为急危重症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急危重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73例,按照是否发生UTI将其分为UTI与非UTI组。收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拟合优度检验和校准图以及DCA决策曲线图分析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UTI发生率为17.6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留置尿管时间>3 d、年龄、性别和电解质失衡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个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AUC为0.729,拟合优度检验χ2=10.942,P=0.205。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UT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列线图能够初步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心衰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心功能的关系,评价其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31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行心脏彩超及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心室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指数(LCWI)、加速指数(ACI)等心功能指标,并将其与NT-proBNP水平行相关性分析.根据28 d预后将入选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NT-proBNP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等指标的差异,其后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中影响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NT-proBNP水平对重症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CI、LCWI、ACI、EF正常患者组的NT-proBNP水平均低于异常患者组.死亡组血浆NT-proBNP明显高于存活组[(7 056.1±1 354.8) ng/L比(2 516.8±450.9) n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APACHE Ⅱ评分、并发严重感染为重症心衰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8 d死亡的ROC曲线分析示NT-proBNP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 0.584~0.935,P<0.05).结论:重症心衰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传统心功能指标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钠肽前体水平对无心衰史肺炎高龄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急诊测定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且收治入院的无心衰史高龄肺炎患者503例,按NT-proBNP值四分位间距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较低水平组、较高水平组和高水平组。根据患者院内是否发生死亡再分为死亡组(n=125)和生存组(n=378)。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NT-proBNP对预后的预测作用及最佳临界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TproBNP对无心衰史肺炎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NT-proBNP值分组间的院内死亡发生率有差异,高水平组最高(≥1 502.4 pg/mL),达49.2%,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入院前及入院1、3、7 d的血浆NT-proBNP、血肌酐、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而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显著降低(P0.05);合并房颤的发生率更高(35.8%比16.1%);院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抑制剂使用率更低(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水平预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14(95%CI为0.504~0.925,P0.01),最佳临界值为1 377.8 pg/mL。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1 377.8 pg/mL)、血红蛋白(131 g/L)、白蛋白(35 g/L)是无心衰史肺炎高龄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T-proBNP水平对无心衰史肺炎高龄住院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151例)和保守治疗组(55例)两组,比较两组出院后1年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情况,并对老年髋部骨折151例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院后1年,手术治疗组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15.89%(24/151)低于保守治疗组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率29.09%(1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质疏松程度、手术时机、合并基础疾病、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功能锻炼及锻炼依从性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因素(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重度骨质疏松、合并基础疾病、未术后功能锻炼及锻炼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髋部骨折经手术治疗较保守治疗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的概率低。年龄≥70岁、重度骨质疏松、合并基础疾病、未术后功能锻炼及锻炼依从性差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痴呆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影响及老年髋部骨折预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5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认知功能状态将其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痴呆组49例,非痴呆组472例;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局将其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病死组103例,存活组418例。分析比较患者一般数据、术中情况、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后1年病死率及独立生活能力等,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患者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9. 4%。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80岁、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全身麻醉、呼吸系统并发症、脑卒中及谵妄发生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围手术期及术后1年病死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男性、痴呆、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呼吸系统合并症、合并症≥3项及美国麻醉协会麻醉(ASA)分级Ⅲ~Ⅳ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呼吸系统合并症、合并症≥3项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痴呆在老年髋部骨折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与非痴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相比,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痴呆患者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呼吸系统合并症、合并症≥3项及ASA分级Ⅲ~Ⅳ级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术前营养评估结果构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25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325例病人中,营养正常病人119例(36. 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病人144例(44. 3%),营养不良病人62例(19. 1%)。营养正常病人中13例病人发生谵妄,在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病人中41例病人发生谵妄,营养不良病人中28例病人发生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73岁(HR=1. 830)、MMSE评分23分(HR=2. 016)、有痴呆史(HR=6. 578)、有糖尿病史(HR=2. 78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HR=5. 278)、营养不良(HR=3. 505)是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Nomogram模型,采用内部数据进行验证,C-index为0. 858,95%CI(0. 668,0. 925),校准图形中标准曲线与预测校准曲线贴合良好。[结论]根据术前营养评估结果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Nomogram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监测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预测重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14d生存的价值。方法选择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70例,入院后记录基本情况、24h内患者的各项体征指标、血常规指标、血气分析指标等。入院第1d、第3d、第5d、第7d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血浆中NT-proBNP表达水平。依据患者14d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血浆NT-proBNP监测、血浆NT-proBNP监测联合APACHEⅡ评分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d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14d内存活组51例,病亡组19例。病亡组患者治疗第3d、第5d、第7d血浆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病亡组患者治疗第1d、第3d、第5d、第7d时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存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入院后第1d、第3d、第5d、第7d时NT-proBNP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4d生存的AUC值均明显优于单独NT-proBNP水平、APACHEⅡ评分的AUC值(Z=5.623、3.647;Z=6.542、3.318;Z=4.281、3.163;Z=3.843、2.954;P<0.05)。其中第3d NT-proBNP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4d生存的价值最高,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86.1%。结论血浆NT-proBNP监测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4d生存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急诊早期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并评估其预测患者短期预后的情况。方法:使用Elecsys 2010系统检测103例A型AAD患者入院时hs-TnT、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其他生物学指标,并根据入院时患者的hs-TnT水平将其分为hs-TnT(+)组(≥0.014ng/ml)和hs-TnT(-)组(0.014ng/ml)。通过Kaplan-Meier法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评估hs-TnT水平能否预测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因素预测院内死亡风险的截断值。结果:全部患者中,hs-TnT(+)组63例,hs-TnT(-)组40例,hs-TnT(+)组患者的病死率、最大主动脉直径、hs-CRP和D-dimer水平均要显著高于hs-TnT(-)组(P0.05),且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低于hs-TnT(-)组(P0.05);死亡患者的hs-Tn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0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hs-TnT是预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hs-TnT(+)组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要显著高于hs-TnT(-)组患者(P=0.021);ROC曲线分析显示当hs-TnT的截断值为0.042ng/ml时(P0.01),其预测短期院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8%和76.4%。结论:hs-TnT可能可以作为A型AAD患者危险分层的标志物,但其与A型AAD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对脓毒性休克心肌抑制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入住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102例,于入院1、3、5d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根据入院24 h内心排血指数(CI)分为心功能正常组(CI>50.0 ml·s-1·m-2)和心功能抑制组(CI<50.0 ml·s-1 ·m-2),比较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①死亡组(45例)患者APACHEⅡ评分(分)、SOFA评分(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57例,1d APACHEⅡ评分:23.8±0.6比14.3 ±0.3;1 d SOFA评分:12.4±3.0比7.7±2.8;NT-proBNP 1 d:4.13±1.05比1.65±0.26,3 d:5.32±0.93比1.87±0.29,5 d:6.90±1.33比1.23±0.19,P<0.05或P<0.0I).②心功能抑制组(47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55例),且两组内死亡者NT-proBNP水平高于存活者.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3、5 d APACHEⅡ评分和NT-proBNP水平是28 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或P<0.01).结论 动态监测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评估脓毒性休克心肌抑制患者的预后及严重程度;NT-proBNP与APACHEⅡ评分同样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价值.方法 入选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在浙江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度脓毒症老年患者83例,均符合200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的重度脓毒症诊断标准,排除原有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于28 d内存活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人院第1天C反应蛋白、危重病评分(APACHEⅡ和SOFA)、血浆BNP水平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差异;其后以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年龄、入住ICU第1天血浆BNP、CRP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第3天血浆BNP水平等变量与患者28天死亡间的关系,同时确定其中预测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第1天和第3天血浆BNP水平与存活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分别为(1056.38+676.34)pg/ml vs.(611.59±610.02)pg/ml,P=0.002和(1448.48±891.11)vs.(522.41±575.20),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在年龄、APACHEⅡ、SOFA、CRP及第1天和第3天BNP水平诸因素中,第3天的BNP水平和SOFA评分为预测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BNP水平与28 d死亡率的ROC曲线分析示第1天和第3天BNP水平的曲线面积值分别为0.735(95%CI,0.621~0.848,P<0.001)和0.836(95%CI,0.746~0.926,P<0.001).结论 绝大多数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可成为预测老年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NT-proBNP )测定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510例患者,根据年龄、临床资料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分为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组(老年心力衰竭组)、老年非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NT-proBNP水平,评价NT-proBNP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价值;同时对老年心力衰竭组患者随访,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再住院及死亡等事件,评价NT-proBNP对预后判定的价值。结果老年心力衰竭组患者为172例,老年非心力衰竭组患者为168例,对照组为170例,三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有显著差异[(6986.6±104.6) pg/ml vs.(824.2±6.2)pg/ml vs.(266.4±9.4)pg/ml,P<0.01]。其中老年心力衰竭组中158例患者平均随访(166.0±38.6)d,心源性再住院组及心源性死亡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再发事件组,分别为(5281.6±70.2) pg/ml、(7886.2±146.3)pg/ml及(2646.8±58.4)pg/ml(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ogNT-proBNP(回归系数:0.992;P =0.005)、治疗后 NT-proBNP 下降速率(回归系数:0.966;P =0.002)和心房颤动(回归系数:0.884;P=0.005)、室性心动过速(回归系数:0.924;P=0.005)是心源性死亡、再住院患者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NT-proBNP检测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显著的临床价值,NT-proBNP对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预后预测价值好。 log NT-proBNP、治疗后NT-proBNP下降速率、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源性死亡、再住院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D-D)对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确诊老年COVID-19 15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127例)和病死组(27例)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胸部CT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D-D对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病死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病所占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病死组血淋巴细胞、血小板及白蛋白均低于存活组,而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D-D及脑利钠肽均高于或长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D-D≥0.55 mg/L和CRP≥4 mg/L是导致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D-D对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具有较好预测价值,当最佳截断值为2.36 mg/L时,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85.9%。结论血D-D≥0.55 mg/L和CRP≥4 mg/L是导致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D-D对老年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具有良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省福清市医院行THA治疗的6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2组(DVT组和非DVT组)。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THA术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行THA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术后有13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9.40%。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卧床时间、有无吸烟史、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脂血症以及假体类型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BMI≥28.0 kg/m2、术后卧床时间≥3 d、有吸烟史、合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以及假体类型为骨水泥均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THA术后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老年髋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计数(WBC)、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我院1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GRACE评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分析联合检测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较存活组均显著升高(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均是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66、0. 70、0. 76,其诊断阈值分别为9. 65×109/L、865. 50 pg/ml、153分,联合预测因子的曲线下面积为0. 91,诊断阈值为0. 13。结论联合检测WBC、NT-proBNP与GRACE评分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单独检测,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小板(PLT)减少与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30例诊断为AKI且接受CRR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内预后分为存活组(n=72)和死亡组(n=58),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数据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小板变化率(△PLT)对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根据△PLT的最佳截断值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28 d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①58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为44.6%.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使用升压药及输血的比例高于存活组.②69例患者(53.0%)存在基线血小板减少症(TP).CRRT后新发TP 36例(27.7%).死亡组患者CRRT后血小板最低值低于存活组(24.00×109/L vs.58.50×109/L,P<0.001).③△PLT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1(95%CI0.621~0.802,P<0.001),最佳截断值为51.28%.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51.28%是接受CRRT的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49,95%CI1.500~7.474,P=0.003).⑤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CRRT后PLT下降51.28%以上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延长,28 d累积生存率降低.结论血小板减少在接受CRRT的AKI患者中常见,且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预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47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18例,采用COX回归模型回顾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血清NT-proBNP、cTnI和LVEF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预测,血清NT-proBNP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LVEF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和LVEF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及CURB-65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短期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诊治的196例老年CA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28 d生存状况分为存活组126例和死亡组7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不同危险程度入院APACHEⅡ、qSOFA评分、CURB-65评分患者院内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与老年CAP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入院时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1),且APACHEⅡ、qSOFA、CURB-65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院内病死率逐渐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9.0分、qSOFA评分≥2.0分、CURB-65评分≥3.0分是老年CAP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APACHEⅡ、CURB-65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qSOFA评分(Z=3.578,P=0.012;Z=4.260,P=0.005),而APACHEⅡ评分与CURB-65评分预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8,P=0.556)。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CURB-65评分预测老年CAP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均高于qSOFA评分,但CURB-65评分涉及指标相对较少,操作简单,且预测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老年CAP患者预后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ALI患者137例,根据ALI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47)。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标准将ALI患者分为低中危组(n=74)和高危组(n=6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I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对ALI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血浆miR-221、miR-300表达水平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221(OR=3.270,95%CI:2.247~7.115)及miR-300(OR=2.683,95%CI:1.715~6.207)表达水平升高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80、1.73,二者联合预测ALI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0.907,95%CI:0.858~0.974)最大。结论血浆miR-221及miR-300表达水平升高与ALI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且其是AL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预测ALI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