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并合成含芘的双季铵盐荧光客体分子,客体分子包含两个基于葫芦[7]脲(CB[7])的识别基团。双季铵盐分子与葫芦[7]脲在溶剂中可以组装成不同的[2]准轮烷。荧光滴定结果表明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葫芦[7]脲形成1∶1络合。在中性/弱碱性溶液中,主体分子与客体分子的双季铵盐段结合,当调节体系p H至酸性时,主体分子滑到客体分子的脂肪链亚甲基段。通过体系p H的调节,这个穿梭过程是可逆的并伴随荧光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非共价作用形成复杂有序体系的科学.主客体化学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构筑具有环境响应性质的新型主客体功能化体系是主客体及超分子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外围修饰不同客体分子的功能树枝形聚合物体系,研究了葫芦[7]脲(CB[7])主体分子和树枝形聚合物外围客体分子的组装行为,探讨了主客体作用在药物可控释放和提高光捕获体系性能中的应用;构筑了一系列聚集诱导发光基团修饰的两亲分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以葫芦脲为主体的超分子水凝胶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客体分子的设计及合成,不同新型超分子水凝胶的自组装,简述了其在材料学、环境学及药物释放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一种新型偶氮客体染料分子在水溶液中通过非共价键作用与葫芦脲组装成准轮烷的过程以及改变体系pH对准轮烷各项性能的影响。紫外-可见滴定表明,构建的准轮烷随着体系pH的改变其λmax发生蓝移或者红移。通过荧光滴定拟合曲线确定主客体均以摩尔比1∶1进行包结。随着pH值的来回变换,主体对客体分子的两个分支上的包结是一个可逆过程。因此本文得到了一类基于CB[7]可以直接观察颜色变化的pH调控准轮烷开关。  相似文献   

5.
有序孔结构功能与应用广泛,但长期以来对有序孔结构研究局限于固态。总结了水溶性的有序自组装孔结构-超分子有机框架(Supramolecular Organic Frameworks,SOFs)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相关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研究的发展背景、有孔超分子聚合物的构建及有序性控制研究背景、不同拓扑结构的超分子有机框架的组装及其催化和药物输送功能探索(主要通过疏水作用驱动的葫芦脲[8]对两个同体或异体芳香二聚体的包结作用。展望了水溶性有序超分子孔结构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客体分子N-戊基-4-吡咯烷基吡啶吡啶衍生物,利用核磁共振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七元瓜环(Q[7])与客体N-戊基-4-吡咯烷基吡啶吡啶溴化物(G)的自组装模式。结果表明这两种测试方法相互佐证,在水溶液中,Q[7]包结G的吡啶环、吡咯环以及部分烷基链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这一特性不仅可用于构筑新颖奇特的超分子体系,而且为分子开关的制备研究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7):1424-1427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葫芦脲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特性。详细介绍了: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葫芦脲等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17,(7):1424-1427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葫芦脲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特性。详细介绍了: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分析分离科学中的应用;葫芦脲等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在传感器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葫芦脲又名瓜环,属大环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第四代新型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葫芦脲化合物是具有外亲水、内疏水的高度对称的葫芦状结构,具有选择性络合金属离子、中性分子的能力,故用途广泛。该文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结构特征。详细综述了:(1)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2)新型瓜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含偶氮苯和胆甾醇基团的分子Azo Chol,在主客体作用的驱动下与α-环糊精(α-CD)形成了一个超两亲分子Azo Chol/α-CD。利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CLSM)等实验手段证明了该超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囊泡结构。偶氮苯基团在光照刺激下可以发生顺反异构的可逆变化,导致超两亲分子的解体和再次形成,进一步引起体系发生囊泡解体与再形成的可逆转变。这种具有光刺激响应的超分子结构的转变在智能材料领域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一个含氟硼荧的荧光染料客体分子,该客体分子的双季铵盐端和己酸端均可以作为识别位点与葫芦[7]脲(CB[7])发生包结,而CB[7]与不同识别位点的包结可以通过pH来调控。CB[7]在分子链上来回穿梭的过程伴随着溶液荧光强度的变化。通过荧光滴定确定了其包结比为1∶1,当溶液的pH为中性或弱碱性时,CB[7]分子包结在双季铵盐端,荧光增强;当调节溶液的pH为酸性时,CB[7]分子滑动到己酸链端,荧光恢复。该穿梭过程也通过~1H-NMR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22,(9):1801-1804
综述了近年来冠醚、环糊精、葫芦脲和柱芳烃等大环化合物的衍生物通过主-客体作用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凝胶材料的研究情况。指出了该材料对温度、酸碱度、溶剂和客体分子等外界环境刺激敏感,在智能响应性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质。对超分子聚合物凝胶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工》2017,(9):1801-1804
综述了近年来冠醚、环糊精、葫芦脲和柱芳烃等大环化合物的衍生物通过主-客体作用形成的超分子聚合物凝胶材料的研究情况。指出了该材料对温度、酸碱度、溶剂和客体分子等外界环境刺激敏感,在智能响应性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质。对超分子聚合物凝胶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刘俊芳  杨勇  罗朋 《上海化工》2009,34(10):26-30
含氟杯[4]芳烃因引入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含氟取代基,而具有某些优良的超分子性能,与非氟杯[4]芳烃相比在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荧光传感器、分子开关、液相色谱等方面存在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超分子化学和氟化学的交叉领域中,成为近年来化学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此领域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综述了近几年含氟杯[4]芳烃衍生物新主体分子的合成,并从分子识别应用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对新型功能化含氟杯[4]芳烃衍生物的超分子性能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葫芦脲化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结构特征。详细综述了:(1)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新型葫芦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在医药学中的应用;(3)新型葫芦脲与不稳定客体之间的主客体结合及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并对葫芦脲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T-型表面两亲分子形成的复杂纳米液晶超分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型表面两亲分子是近年成功设计的一类三嵌段液晶分子之一,这类分子具有与三嵌段波拉两亲分子相反的拓扑构型。通过调节分子中各不相容嵌段的相对体积大小,能获得多种新型的二维多角形蜂窝状纳米结构,实现从分子水平上控制其自组装行为,获取超分子纳米结构的目的,为设计具有二维纳米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崭新的途径。综述了这类表面两亲分子的自组装行为及它们形成的多种新型复杂液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氨基-酰胺类智能超分子水凝胶农药载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  黄丹丹  关梅  周红军  周新华 《化工学报》2020,71(8):3819-3829
为了提高疏水性农药的水分散性,利用氨基-酰胺类两亲分子和多元羧酸通过氢键作用自组装形成一种智能超两亲分子水凝胶,在较低浓度[5.8%(质量)]下即可形成稳定的缠绕交联三维网状结构。通过DSC、FTIR、1H NMR、SEM、DLS、黏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比了氨基-酰胺与两种多元羧酸形成的超分子的性能和结构,发现两种超分子凝胶具有不同的刺激响应相行为及表观形貌,如氨基-酰胺/柠檬酸超分子具有热响应溶胶-凝胶可逆转换相行为,凝胶态可在70~80℃获得,临界凝胶化温度为76℃,冻干凝胶呈球状缠绕结构;氨基-酰胺/马来酸超分子具有pH诱导溶胶-凝胶可逆转换行为,pH在7~8之间可形成水凝胶态,冻干凝胶呈柱状囊泡结构。氨基-酰胺/柠檬酸超分子对农药的包封率略高于氨基-酰胺/马来酸,三元羧酸与氨基-酰胺形成的超分子与二元羧酸相比,从结构和电荷的角度,更有利于实现农药的智能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杯芳烃的结构、性能及应用,重点综述了:(1)新型杂原子杯芳烃的合成及超分子自组装;(2)杯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3)杯[4]吡咯席夫碱衍生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瓜环化学的产生、发展、应用及结构特征。重点综述了:1新型瓜环化合物的合成;2葫芦脲(又名瓜环)合成的新方法;3新型瓜环化合物的合成及超分子自组装。并对瓜环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两亲嵌段共聚物形成的胶束、囊泡等典型的自组装体可作为纳米医药载体,用于药物的控释,其研究已成为当前胶化、医药和生物学科交叉领域的热点。尤其是聚乙二醇型两亲嵌段共聚物,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通过适当的分子设计可形成对环境具有刺激响应的纳米载体。本文着重综述了这类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及其在药物控释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影响自组装的因素,并介绍了控释药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