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NA-146b表达在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US-FNAB)样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US-FNAB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RT-PCR技术检测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miRNA-146b的表达,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t检验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有无淋巴结转移的PTCmiRNA-146b表达差异.应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miRNA-146b表达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30例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病理证实PTC伴淋巴结转移10例,PTC不伴淋巴结转移1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10例.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伴淋巴结转移PTC与无淋巴结转移PTC miRNA-146b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7,t=2.431,P=0.026).ROC曲线显示,miRNA-146b表达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及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分别为1.295、3.020,敏感度分别为80%、80%,特异度分别为80%、90%.结论 甲状腺结节US-FNAB样本中miRNA-146b表达能有效鉴别PTC与甲状腺良性结节,并对PTC伴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5号针头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检查(FNAB)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门诊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患者,筛选出TI-RADS分级4级或5级的患者108例,共118个结节,用5号注射器针头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全部病例均以手术组织学病理结果为标准。结果:5号针头行甲状腺FNAB提示甲状腺乳头癌103个,不确定病变2个,良性病变13个,组织学病理提示,甲状腺乳头癌104个,良性病变14个。5号针头行甲状腺FNAB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性 98.1%,特异性为92.8%,诊断符合率97.4%。结论:5号注射器针头行甲状腺FNAB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可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及诊断符合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与甲状腺细胞病理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RTC)对甲状腺结节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US-FNAB)的2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216个甲状腺结节。其中170个结节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手术病理证实,46个结节超声随访6个月以上。对所有甲状腺结节进行TI-RADS及TBSRTC分类。以手术病理结果及超声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TI-RADS与细胞学TBSRTC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170个甲状腺结节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恶性146个,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良性24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16个,桥本甲状腺炎6个,滤泡性腺瘤2个。46个甲状腺结节细胞学评估为TBSRTC II类,超声评估为TI-RADS 3类,且超声随访6~15个月结节大小、形态无明显变化视为良性。216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 3类8个,4a类19个,4b类55个,4c类130个,5类4个;其中甲状腺恶性结节分别为0个、5个、23个、114个、4个。TI-RADS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1.4%、71.3%、70.2%、100%。216个甲状腺结节中TBSRTC Ⅱ类57个,Ⅲ类24个,Ⅳ类3个,Ⅴ类83个,Ⅵ类49个;其中甲状腺恶性结节分别为2个、16个、2个、77个、49个。TBSRTC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4%、90.2%、95.8%、95.5%、96.5%。本组细胞学TBSRTC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超声TI-RADS分类均为4a-5类。 结论TI-RADS的建立有助于穿刺目标结节的选择,TBSRTC具有很高的诊断能力,为甲状腺结节临床处理提供了重要依据,二者联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术(ultrasound-guided core-needle biopsy,US-CNB)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果,以期提高甲状腺结节术前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经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采用US-CNB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效果。结果获取的152个结节中,82个结节内可见微钙化。US-CNB诊断恶性肿瘤92个,良性结节56个,4个结节取材不满意。US-CNB诊断假阳性2例(均误诊甲状腺乳头状癌),误诊率3.39%;假阴性3例(均漏诊甲状腺乳头状癌),漏诊率3.23%。US-CNB对直径≥1.0 cm结节的诊断符合率均在97.00%以上,且高于直径1.0 cm结节的诊断符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NB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定有重要意义;通过选择可疑恶性结节穿刺、增加穿刺次数、确保活检针针槽位于结节内、联合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可降低US-CNB误诊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5.
陈帅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76-3478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非常普遍,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结节,5%的甲状腺肿块为甲状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FNAB)是初步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最关键的一项检查.但是,大量的案例证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仍然是临床病理诊断中不可忽视的难题.高达15%的甲状腺癌病例最终不能通过FNAB诊断出来.这主要是因为有些类型的甲状腺癌与良性甲状腺病变有重叠的细胞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力超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超声和临床诊断的重要目的,各种检查技术均围绕这一目的开展。甲状腺穿刺活检常常能够明确结节的病理性质,已经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甲状腺穿刺可分为粗针穿刺和细针穿刺两种方法,粗针穿刺的优点是获取组织量大,但对甲状腺正常组织损伤较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甲状腺结节一般较小穿刺阳性率低;细针穿刺技术很早就应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欧洲以及北美的一些临床医学中心得以应用[1-2]。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又可分为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 FNAB,US-FNAB)和触诊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reehand-FNAB),对于临床明确触及的甲状腺结节可采用 Freehand-FNAB,对于无法触及、囊性成分超过25%以及Freehand-FNAB未获得满意细胞学诊断的结节,US-FNAB能充分发挥其精确定位的优势,提高甲状腺结节穿刺的准确性[3]。有文献报道,US-FNAB对甲状腺结节穿刺结果为“未获得满意细胞学诊断标本”所占的比率(6.4%)明显低于Freehand-FNAB(13.1%)[4]。在此从US-FNAB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适应证、细胞学诊断标准、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87例(135个结节)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检查,予以弹性分级.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弹性分级以≤Ⅱ级为主,甲状腺乳头状癌弹性分级以≥Ⅲ级为主.良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0~Ⅱ级为主,恶性结节的弹性分级以Ⅲ~Ⅳ级为主,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弹性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分级Ⅲ级时,良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超声弹性分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91%、76.47%、80.00%.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对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诊断误诊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术前联合超声诊断为恶性(C-TIRADS≥4b 或 CEUS 表现为低增强和快速消退任一征像)而病理为良性的35位患者共35个结节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联合超声诊断与病理一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7例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并将结节整体、中央部、边缘部及邻近正常甲状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分别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结节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整体相对上升时间(△RT)以0.4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85.7%,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研究组中央区△RT以0.5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研究组边缘区△RT以0.2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CEUS定量分析在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误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灌注过程,观察病灶周边及内部造影剂灌注强度,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比较病灶周边感兴趣区(ROI)峰值强度(PI)与达峰时刻病灶内部ROI相对应的造影剂灌注强度(II)的差异程度,计算两者差值△I及诊断良、恶性结节的△I分界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造影增强模式多为弥漫性整体增强(94.12%),良性结节多为周边先于内部增强(86.36%),并以周边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轻微增强或始终无增强.初步界定△I>6.08 dB时,良性结节可能性大,敏感度为85.71%;△I<2.89 dB时,恶性结节可能性大,敏感度为82.35%.结论 超声造影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选深圳龙华区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代表,入选患者为甲状腺结节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对入选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观察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结果,比较该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与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尤金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安全性。结果:经细胞学诊断,70例患者中分类为恶性16例、疑似恶性17例,良性31例,取材不满意6例,在与患者协商同意后,进行第二次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显示,疑似恶性2例,良性4例,最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恶性19例,良性51例,病理学诊断结果恶性17例,良性53例,两种诊断结果最终符合率为96.2%,Kappa值为0.826,SK为0.023,U为10.78,P<0.05,说明两种诊断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尤金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4%、96.8%、96.2%、93.6%、97.1%、95.7%。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过程中,有一例患者出现因甲状腺周围血肿引起肿胀、疼痛,另有一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并发症发生率为2.8%,说明该种诊断方式具有一定安全性。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诊断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具有一定准确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病、多发病。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触诊检出率约4%,高频超声检出率高达20%~50%[1]。甲状腺结节病理分型包括良性和恶性[2]。甲状腺结节中约5%的结节为恶性肿瘤[3]。而良性甲状腺结节有恶变的潜能。超声检查是预测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辅助方法。而人们更倾向于将针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作为评价甲状腺结节性质可靠且准确的方法,并根据细胞学病理结果决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近期研究发现,针吸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病变的甲状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AF-V600E突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至4月180例患者(192个)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样本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将BRAF-V600E突变结果、细胞学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被膜外侵犯和多发病灶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126个结节取得明确细胞学或常规病理诊断,其中117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9个为甲状腺良性结节。73.9%(85/11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良性甲状腺结节均为阴性。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FNA)联合BR AF-V600E突变检测将FNA诊断甲状腺结节敏感性由72.6%提高到86.3%,χ^2检验比较提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被膜外侵犯相关(χ^2=13.943,P<0.001),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多发病灶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NA细胞学检测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能够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2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对照组(超声检查),每组115例,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检查结果中,可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均高于对照组,且交界性病变低于对照组(P 0. 05),但两组良性病变比较无意义(P 0. 05);观察组诊断结果与对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MTC)是来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少见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但恶性度高。高频超声可表现为甲状腺恶性结节或良性结节的超声特征,因其超声表现缺乏特征性导致鉴别诊断困难。弹性成像显示多数MTC结节的硬度值偏低,较难与良性结节鉴别。M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较常见,其超声表现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表现类似。虽然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诊断MTC阳性率较低,但目前仍不失为较简单且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对穿刺物冲洗液行降钙素检测,同时结合血清降钙素及原癌基因RET的检查有助于MTC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声辐射力触诊成像(ARFI)技术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均接受ARFI检查,根据手术后的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ARFI表现及ARFI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VTI分级高于良性结节(Z=8.65,P<0.05)。以VTI≥4级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其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40%、96.80%。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VTQ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以VTQ≥2.50 m/s作为良恶性结节诊断点,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0%、70.00%。将VTI和VTQ两者联合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ARFI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率明显提高。结论 ARFI技术有助于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加负压(FNAC)及无负压(FNNAC)状态下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诊断结果的差异,及对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2例行超声引导下持续负压(FNAC)组156例或无负压(FNNAC)组166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根据2015年关于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ATA最新指南及Bethesda报告系统对细胞学结果分类,比较两种细针穿刺方法在细胞学结果中的差异。以手术病理结果及临床随访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中的临床价值。结果FNAC对比FNNAC的两种细针穿刺方法的细胞学结果分别为:不能诊断9(5.8%)比16(9.6%),良性66(42.3%)比55(33.1%),没有明确意义的非典型或滤泡型病变(AUS/FLUS)20(12.8%)比41(24.7%),滤泡型肿瘤或可疑滤泡型肿瘤(FN)2(1.3%)比1(0.6%),可疑恶性(SUSP)22(14.1%)比22(13.3%),恶性37(21.1%)比31(18.7%)。在最终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229例病例中(手术病理证实130例,随访证实99例),FNAC FNNAC两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方法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2.7%(43/52)比71.9%(41/57);特异度为79.3%(46/58)比85.5%(53/62);阳性预测值为78.2%(43/55)比82.0%(41/50);阴性预测值为85.2%(46/54)比76.8%(53/69);准确性为80.9%(89/110)比79.0%(94/69)(P均0.05)。结论在有确定意义的细胞学结果中,FNAC的诊断效能优于FNNAC,但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中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采用穿刺手感、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1月来我院诊治的128例(128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基因检测证实,对其诊断资料行及回顾性分析,分析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采用穿刺手感、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穿刺手感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44%、96.00%、96.88%,均高于单独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单独穿刺手感诊断(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穿刺手感、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应用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Galectin-3和S100A4蛋白的表达,包括17例滤泡性腺瘤,6例腺瘤性甲状腺肿,14例滤泡亚型乳头状癌和31例滤泡癌。结果: Galectin-3和S100A4在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恶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组(P < 0.001)。滤泡癌与滤泡亚型乳头状癌组间比较,Galectin-3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 = 0.019)。结论: 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较有价值的肿瘤指标,Galectin-3对滤泡癌与滤泡亚型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甲状腺细针穿刺(TFNA)细胞学检查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TFNA可以明确62%-85%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但约15%-30%的甲状腺结节无法通过TFNA明确良恶性,这不确定的甲状腺结节隐含着恶性的风险,因此目前的临床挑战是如何可靠地区分良性恶性肿瘤,而分子标记物的发展已经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新型测序技术的发展有望在甲状腺结节中进一步提高癌症诊断的准确性,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法,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在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中galectin-3和S100A4蛋白的表达,包括17例滤泡性腺瘤、6例腺瘤性甲状腺肿、14例滤泡型乳头状癌和31例滤泡癌。结果:Galectin-3和S100A4在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恶性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1)。滤泡癌与滤泡型乳头状癌组间比较,galectin-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Galectin-3和S100A4蛋白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甲状腺滤泡性增生结节较有价值的肿瘤指标,galectin-3对滤泡癌与滤泡型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