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基于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了高炉喷煤两相流动及传质三维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指导高炉生产 ,高炉利用系数由2 .7t/(m3.d)提高到 3 .0 t/(m3.d)以上 ,焦比由 460 kg/t降到 40 0 kg/t,煤比达到 10 0 kg/t,提高了高炉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天钢1号高炉提高煤比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天钢1号高炉开炉后,通过采用精料入炉、改善焦炭质量、大矿批和高顶压操作、提高风温和富氧率等措施,高炉煤比达到并稳定在155 kg/t~160 kg/t,焦比降到330kg/t,利用系数达到2.7 t/m~3·d。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钢高效率生产低成本智造精品钢理念的确立,提高利用系数已经成为4号高炉操作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从2017年1月起,4号高炉在稳定炉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高炉产能,进行提高高炉利用系数的生产实践。高炉利用系数由2016年平均2.49 t/m~3·d提高到2.90 t/m~3·d左右。  相似文献   

4.
2004年,韶钢3号高炉通过抓精料、抓管理、提高喷煤量和低硅铁冶炼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有两个月高炉利用系数突破4.0 t/(m3.d),焦比380 kg/t,煤比144 kg/t。  相似文献   

5.
黄峰平 《炼铁》2001,20(6):16-19
梅山1号高炉采用了多环布料工艺,改善了料柱结构,煤气流分布更加合理,高炉冶炼指标不断改善,利用系数由1998年的1.973提高到2000年的2.083,焦比由431kg/t降至400kg/t,煤比从84kg/t提高到104kg/t。  相似文献   

6.
柳钢2号2000m3高炉以高煤比、低焦比为操作核心,通过调整送风制度、装料制度及煤种,提高风温、富氧率等措施来优化高炉操作炉型,使喷煤比从130kg/t逐渐提高到180kg/t,并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7.
环保限产及原燃料质量下降,造成首钢股份1号高炉渣比最高上升32 kg/t,导致炉内量压关系趋紧,高炉抵抗波动能力下降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筛分、上下部合理调剂、稳定炉渣性能、加强炉外组织管理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在大渣比状态下的稳定顺行。与2017年10月相比,11-12月1号高炉的风量从4606m~3/min增加到4625 m~3/min,透气性指数从2790提高到2825,风量风压关系好转;利用系数增加0.03,焦比降低8 kg/t,燃料比降低5 kg/t,确保了大渣比条件下高炉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8.
《炼铁》2018,(4)
针对邯钢1号高炉稳定性降低、生产指标下滑的状况,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转变操作理念和思路,运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来优化高炉操作,高炉的稳定性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1号高炉炉腹煤气量在7500~7700m3/min、炉腹煤气量指数在59~62m/min、透气阻力系数在3.4~3.7,高炉日产量较调整前提高329 t/d、燃料比降低11 kg/t、焦比降低34 kg/t、煤比提高23 kg/t。  相似文献   

9.
鞍钢10号高炉通过改善原燃料质量、采用高风温、富氧喷煤、扩大矿石批重、中心加焦、焦丁回收、内衬喷补等措施,高炉强度明显提高,高炉能耗大幅度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2001年3月高炉取得了利用系数2.311t/(m3·d),焦比384kg/t,煤比150kg/t的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卢保军 《炼铁》2019,38(6):52-55
山钢日照1号高炉开炉1年后,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开展了取消中心加焦布料模式的摸索。通过采取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装料制度、调整送风制度、改善出铁制度等措施,逐步形成"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煤气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燃料比降低到500kg/t以下,成功取消了中心加焦,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9年6月,1号高炉平均日产量10600.5 t/d,煤气利用率约50.61%,燃料比481.20kg/t。  相似文献   

11.
宝钢分公司4#高炉开炉3天后开始喷煤,26天内煤比突破200 kg/t,当月煤比达154.7 kg/t,此后,4#高炉煤比节节攀升,日前已连续实现煤比225 kg/t以上,同时,其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保持了领先水平.对此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快速提高煤比的基本技术措施:稳定可靠的制粉喷吹系统是物质基础,优化入炉原燃料和煤粉质量也是一项重要措施,综合调剂高炉操业参数、优化操业制度则是快速高煤比生产的关键措施,如选择合理的送风制度、布料制度,保持煤气流合理分布,增强炉况的稳定性和接受大喷煤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赵健  李京业  曹岸 《山东冶金》2002,24(Z1):50-52
针对 12 0 m3高炉原燃料筛分系统设备存在的缺陷 ,引进 XBSF弹性悬臂振动筛先进技术 ,将部分烧结及焦炭振动筛改造为自定中心振动筛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振筛的筛分效率 ,改善了高炉炉内透气性 ,高炉利用系数由 2 .5 t/m3· d提高到 3 .2 t/m3· d ,创直接经济效益 64 5 .12万元 ,年节约备件维修费用 3 .3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质量、适时调整煤气流分布、提高压差和高富氧大喷吹等一系列操作技术措施,并实施低硅冶炼,邯钢7^#高炉在存在采用料车上料、热风炉建造技术差、只能喷吹无烟煤等设计缺陷的限制下,平均日产达到5100t以上,利用系数达到2.55t/(m^3.d),煤比160kg/t,焦比320kg/t,燃料526kg/t。  相似文献   

14.
工艺参数对高碳钢小方坯中心缺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恩  许中波  王海涛  靳庆锋  许晓东  章军  王勇 《钢铁》2004,39(6):21-23,35
系统地研究了首钢三炼钢4号铸机拉速和比水量对优质高碳钢小方坯中心缺陷的影响。首先在典型工况下分别调整了拉速和比水量,将拉速2.6m/min降低到了2.0m/min,铸坯的中心偏析、疏松得到了改善,同时中心缩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恶化,因此将拉速优化为2.2m/min。随着比水量的降低(1.0~0.7)L/kg,中心偏析先恶化,然后改善,中心疏松和中心缩孔均得到了改善,因此将比水量控制在0.7L/kg。最后将拉速和比水量进行了优化匹配。结果表明对于首钢三炼钢4号铸机将拉速控制在2.2m/min、冷却强度控制在0.8L/kg有益于优质高碳钢小方坯中心缺陷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李志钢 《炼铁》2001,20(2):16-18
1999年以来,包钢3号高炉以精料为基础,通过加强高炉操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使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得到逐步改善。2000年11月,3号高炉的利用系数为1.915,焦比为413.6kg/t,煤比为141.53kg/t。  相似文献   

16.
张钢 1#高炉采取了炉顶受料斗焊接挡板 ,定点布料 ,增加正装比例及运用双装的合理装料制度等一系列措施 ,消除了布料偏析 ,强化了冶炼 ,高炉利用系数达 2 .81t/m3.d,焦比达 5 5 0 kg/t,降低 62 kg/t  相似文献   

17.
为维持武钢5号高炉因供氧管道故障而需停氧5天期间炉况稳定,通过疏松边缘装料制度、降低煤比、缩小矿石批重、减少铁次等方式对高炉生产进行了调整。停氧期间,由于采取以上措施,炉况基本保持了稳定顺行,与供氧期相比,高炉日产量平均损失2 000t/d,煤比降低15kg/t,焦比升高20kg/t,利用系数下降0.15t/(m3·d)。  相似文献   

18.
长寿高炉炉缸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有德  张艳允  刘竞陵 《钢铁》2002,37(11):6-8,5
高炉炉缸长寿的关键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如何消除其“蒜头奖”侵蚀。邯钢1260m^3高炉和2000m^3高炉在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开炉后炉缸侵蚀情况,这两座高炉的炉缸可以实现长寿。  相似文献   

19.
马钢配加1.0%轻烧氧化镁粉生产镁质球团矿,竖炉炉况稳定;成品镁质球团矿MgO含量为1.68%,转鼓强度为92.18%,抗压强度为3 022 N/个,其冷态强度基本与酸性球团矿持平;冶金性能较酸性球团显著改善,其中RDI+3.15提高了9.62个百分点;透气性指标S值由752.41 kPa℃降至461.91kPa℃;熔融温度区间变窄;还原度指标提高3.73个百分点。三座高炉配用镁质球团矿生产期间,生产稳定、顺行,高炉经济技术指标显著改善,其中高炉利用系数提高了0.014 t/(m3.d),焦比下降8.45 kg/t,煤比降低4.62 kg/t,总燃料比降低14 k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