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旨在对蒙古族文创产品的情感化设计进行指导,推动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蒙古族文创产品设计指标模型,对蒙古族文创产品情感化设计指标进行分析,形成设计指标层级并回收数据,得出具有深刻民族文化内涵,并采用传统材料与现代工艺手法相结合的蒙古族文创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情感化三层次理论出发,探索蒙古族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提出蒙古族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促进蒙古族文化与创意产品多元化、多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地域化和情感化来研究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和价值,旨在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首先从地域文化提取设计素材,通过前期调研以及案例分析,找到设计的思路,其次是赋予它人性化的特征,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认知距离。论述了陶艺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在保留原有的形象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从不同的层面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下,功能是基础,情感是更高级的体验,更多的消费者注重情感需求,情感因素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文创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王海丽 《西部皮革》2023,(11):80-82
文化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成为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其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初衷有着高度的价值耦合之处,因此有必要将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设计置于文化消费语境探索其发展之路。以践行契合文化消费的设计理念、创新皮革文创产品内容、融入生活美学、打造情感共鸣点为抓手促进博物馆皮革文创产品的高质量发展是契合文化消费语境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文创产品在各地区博物馆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梳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博物馆代表性的文创产品,针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以期对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创意设计产品作为高校精神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媒介。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更应体现百年高校悠久历史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对高校博物馆文创发展的背景进行梳理,其次对高校博物馆文创设计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探究,以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中发现的问题为突破口,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通过对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解析,基于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提出了"原型解码、文化转译、产品实现"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并在以腕表为载体进行了实践设计,最后在"感知维度、体验维度、情感维度"进行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7.
马敏捷  吕九芳 《家具》2022,(2):93-97
博物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针对儿童参观群体进行博物馆文创产品研究,开发有助于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儿童文创产品,从而谋求博物馆文创产业特色化的发展。分析博物馆的职能与其儿童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基础之上,把握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观众的心理需求,精准定位博物馆儿童文创产品的开发类型;挖掘藏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深化儿童文创产品的教育功能,使得博物馆儿童文创产品具有教育延续性与亲子互动性。从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上进行研究,为博物馆儿童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的经济收入与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逐渐从基本的功能需求向情感需求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情感层次的需要,现代服装也越来越重视情感化的设计。本文将基于此现象,从服装设计要素和服装类别两个角度对现代服装中的情感化设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追溯了工业产品设计的情感因素发展历程;进而立足人格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的必然性,以及产品情感化设计在满足人们需要过程中的递进性;最后提出了提升家具产品情感化设计水平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叶聪  匡才远 《丝绸》2023,(11):168-171
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博物馆文创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国内博物馆文创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文章基于对国内文创产业、代表性博物馆文创产品和文创消费现状的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博物馆文创主要存在文化品牌创新不足、文化推广力度不够、消费需求不明确、产业链发展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挖掘文化资源,加强创新设计;跨领域融合,数字驱动创新;整合文化脉络,传递品牌基因;完善产业链合作机制,实现资源互补”是博物馆文创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现代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从而推进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陶瓷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随着当今社会物质条件日益丰富,我们对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以有形的物质形态承载无形的精神追求。目前,陶瓷的设计高度遵循文化传统图案和情感化设计,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情感化与使用功能结合,给予满足观赏者在使用过程中基于个人生活经历建立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的情感联系。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是越来越明显,因为它是属性的演示,由其特性决定。本文将分析情感化在陶瓷设计中从造型表达、造型语言,到情感分析、材料美学、设计理念、视觉形象、互动体验和文化因素的陶瓷设计。  相似文献   

12.
林进仙 《造纸信息》2023,(6):101-102
摘要:剪纸作为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呈现出独特的地方色彩与浓郁的风土文化,展现了古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智慧。现如今,剪纸在文创产品的外观装饰、整体造型、情感设计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以扬州剪纸、漳浦剪纸、竹山剪纸为例,挖掘剪纸在现代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以期在给现代文创产品设计带来启发的同时助推剪纸艺术的弘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西部皮革》2021,(9):145-146
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纺织类文创产品随着“博物馆热”也大火起来,文章从博物馆的纺织类文创产品的开发角度出发,研究纺织类的文创产品,试图对其设计思路和设计方向进行研究探索,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冬玲 《广西轻工业》2009,25(9):133-13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仅仅靠高科技来满足功能需求的产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人们需要更具个性化,更具亲和力的产品。情感化设计应运而生,它通过趣味化的设计语言赋予产品生命情感,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日用品设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情感化的大背景下它又该如何发展完善呢?  相似文献   

15.
运用交互方式和感知体验的多种路径提升观众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参观感受,突破博物馆传统媒介的展示方式.以情感化层次理论为出发点,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方面分析观众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心理和行为需求;分析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交互设计的发展阶段,借助案例研究系统剖析交互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形式.从感知体验、互动性和交互方式三个...  相似文献   

16.
《家具》2021,(4)
为探讨宠物家具的情感化设计的可能性,对宠物和饲养者相处的状态进行情感分析,以探究出情感化宠物家具设计思路的可用性与视觉性的矛盾。从情感化设计的3个不同层次分析人与宠物对家具的情感发展需求,以本能、行为和反思这3种不同尺寸反映情感在设计中的作用,宠物家具设计原理的大体框架可划分为安全原则、可持续原则、功能性、人体工程学、节约空间,而且要加强人与人,人与宠物间的交流,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情感化设计作为诸多后现代设计流派中的一支,在体现日常生活审美化方面具有代表性。情感化设计以人的精神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在物品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强调使用者的情感体验,它跨越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隔离,把人对情感的需求融入设计之中,丰富、美化了大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述长沙窑历史,辩证分析当前长沙窑文创产品设计开发背景,明确长沙窑文创设计的基本精神。通过构建长沙窑文化空间与文创产品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产品的外观造型、交互方式和精神内涵三者相统一的创意设计方法。提出基于不同层面文化内涵的多层次文创产品设计方法对长沙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阐述现代竹家具情感化设计的必要性,梳理了情感化设计三层次理论的基本内涵,而后详细论述了什么是现代竹家具本能层面情感化设计、现代竹家具行为层面情感化设计与现代竹家具反思层面情感化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并辅以典型的案例佐证,以期为设计出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竹家具提供科学指导,进而实现竹材在家具设计中的高品位利用。  相似文献   

20.
董占勋  李亚男 《纺织学报》2015,36(12):152-157
为探究我国高级定制的发展趋势,从文化传统、经济基础、马斯洛需求理论等多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级定制处于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结合“情感化设计”理论中人脑对设计的本能层次、行为层次以及反思层次的要求,同时运用信息多媒体与社交网络技术,建立了高级定制的情感化设计新模式,并对用户需求-情感曲线在高级定制各个阶段的表现形式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情感化设计模式能显著提升高级定制的用户体验,满足个性化消费时代的需求,为我国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