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直线电机无绳提升系统中因气隙不均匀引起的轮轨间振动、噪声和磨损等问题,设计新型的混合励磁直线电机. 通过改变次级励磁电流来调节双边气隙磁场和法向电磁力,进而调节双边气隙平衡,有效地降低轮轨间压力. 介绍新型电机的拓扑结构及气隙磁场调节原理,分析主要结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确定样机的基本参数. 研究不同负载工况下次级励磁电流对法向电磁力的调节特性,分析次级励磁电流对直线电机空载反电势和电磁推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次级直流励磁电流对电机法向电磁力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对电机推力输出基本没有影响. 在相同的负载工况下,法向电磁力随次级直流励磁电流基本呈线性变化. 当电机负载增大时,直流励磁电流对法向电磁力的调节能力略有降低. 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分析等值电势、端电压、定子电流及电抗之间的变化关系,在电抗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端电压、定子电流及电抗确定等值电势的大小,并与励磁电流建立关系,以进行发电机励磁电流调节对发电机端电压的影响的研究.采用2种模型研究等值电势与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一种采用空载电压与励磁电流之间的变化关系,另一种采用空载电压与励磁电流在未饱和段的线性关系,并用稳态数据进行校验.结果表明,采用空载电压与励磁电流在未饱和段的线性关系表示等值电势与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更符合实验结果 .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改变直流电动机励磁电流时电动机转速变化的情况 ,说明励磁电流减小时可能出现转速下降的现象 ,阐述励磁电流减小 ,转速下降的暂态过程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直流偏磁是换流变压器的一种非正常工作状态,是指在变压器励磁电流中出现直流分量,它使励磁电流显著增大及波形严重畸变,使变压器铁心在正、负两个半周内饱和程度不一致,即使铁心磁化曲线不对称,使铁心出现周期性的饱和.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在直流偏磁情况下研究变压器空载的二维瞬态场路直接耦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直流偏磁情况下,变压器空载状态下的铁心磁感应强度、励磁电流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变压器直流电流的增加,变压器铁心饱和度愈高、励磁电流畸变愈严重.  相似文献   

5.
在三相倍极感应励磁同步发电机中,转子励磁绕组中的励磁电流是由定子直流绕组建立的倍极静止磁场感应产生的,这种励磁电流获得方式及倍极静止磁场的存在,势必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倍极磁场的存在确会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但由于转子绕组的特殊工作状态,产生一定的转子励磁电流所需的倍极静止磁场气隙合成磁密很低,故电机的工作特性、电压波形、振动和噪声等均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6.
在三相倍极感应励磁同步电机中,转子励磁绕组中的励磁电流是由定子直流绕组建立的倍极静止磁场感应产生的,这种励磁电流获得方式及倍极静止磁场的存在,势必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倍极磁场的存在确会影响电机的运行性能,但由于转子绕组的特殊工作状态,产生一定的转子励磁电流所需的倍极静止磁场气隙合成磁密很低,故电机的工作特性,电压波形,振动和噪声等均无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7.
某公司一台国产600MW汽轮发电机组,在开机过程中出现发电机轴振偏大,并且随励磁电流增大而增大,经过振动分析、电气试验等一系列检测程序,快速对故障进行了准确判断和较精确的定位,为机组尽快消缺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同类大型发电机组积累了相关经验和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同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动态过程中转矩角变化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实时调节励磁电流使同步电动机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下的控制方法。为了得到宽的调速范围,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和恒转矩区励磁电流控制的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弱磁升速的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全速范围内励磁电流对电机工作状态的调节作用,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小型水电站普遍采用可控硅励磁,对其常见故障分析主要有起励不能建压,起励后机端电压、励磁电流失控,运行中控硅失控,励磁电流、电压摆磕 频繁,对其相应故障采取相应检测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10.
对直流偏磁下产生的励磁电流各谐波成分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换流变压器直流偏磁下的励磁电流中二次谐波占主要成分,二次谐波与注入直流电流呈线性关系,且其随直流电流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其他低次谐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述双绕组电抗分流励磁发电机的调相机过激运行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调相机运行状态下,主、副绕组间不同接法的励磁回路提供的励磁电流特性与调相机V—型曲线的关系,和电抗器参数、主副绕组间的场移等对调机运行行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与100KW发电机的调相机运行试验结果一致。另外,还给出了励磁电流特性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电磁液冷缓速器制动力矩影响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电涡流缓速器的风冷散热、热衰退问题严重的缺点,提出一种双凸极构造的电磁缓速器模型.在该缓速器的定子内设有液体通道,通过液冷措施及时排出缓速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使其保持较低的温度;介绍了该缓速器的结构,在进行理论分析后,应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专用工具,对缓速器的磁场和涡流场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电导率、励磁电流以及励磁电流饱和程度对制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导率的增加,制动力矩逐渐趋于饱和;当励磁电流饱和时,随着励磁电流的增大,制动力矩不会明显地增加;当励磁电流的饱和程度不断增加时,制动力矩变化缓慢.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方法对汽车外后视镜扰流进行仿真分析,对主要的振动形式进行阐述,探究其振动的机理。首先,研究了刚性后视镜模型,得到后视镜的阻力系数Cd和升力系数Cl,为流致振动的研究提供一个比较的基础,同时验证了仿真方案的可行性。再对流致振后视镜绕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流致振后视镜在不同来流速度下的振动特性,得到阻力和升力系数、振动的振幅、涡脱频率等参数随速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当涡脱频率与后视镜结构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可以引起后视镜强烈的振动,而且对振动强度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对风场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隔振装置中振动功率流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舰舶柴油机双层隔振装置为对象,研究了隔振装置中的振动功率流,用不同的振动功率流测量方法测量了通过隔振器传到上,下层质量和流入弹性基础中的振动功率汉,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了类似的测量结果,可以利用隔振器上,下端的加速度互谱密度和隔振器的传递视在质量测量通过每个隔振器传递的振动功率流,也可以通过各接触点的有效导纳和加速度测量通过各接触点的传递的振动功率流。  相似文献   

15.
考虑固液耦合的充液管道系统振动能量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固液耦合振动研究内容、研究现状,能量流研究方法以及固液耦合振动能量流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对今后开展充液管道系统固液耦合振动研究、声传播及噪声控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矿井通风机西门子无刷同步电动机电控系统的硬件设备的结构图和基于功率因数cosφ、励磁电流if双闭环统计系统的控制结构图,分析了在恒功率因数控制时励磁电流随负载变化的调节过程;论述了本电控系统的风机准备启动、定子电源合闸、亚同步投励、停车等控制程序和风机运行参数检测、故障报警、故障保护的程序。本系统具有技术性能好、可靠性与可维性高的显著优点。对从事此类技术工作的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石油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及开采成本高的难题,提出了以超磁致伸缩振动器作用油层提高原油产量的新方法.基于残余原油Bingham体的流动模型,分析了在原油流动过程中利用振动解堵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谐振频率和声强确定的依据及其计算方法.设计了由驱动器和声辐射器等组成的井下振动采油系统,建立了振动器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驱动电流与驱动器输出力大小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以超磁致伸缩材料为核心驱动元件的驱动器,能够为声辐射器提供足够大的动力,其最大输出力受到励磁电流、输出位移和预压应力等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代的发电机,一般都装置着自动调节励磁和强行励磁。关于具有此项装备的发电机,在短路时励磁电流和励磁电势的分析,一般著作如乌里扬诺夫的“电力系统短路”和日丹诺夫的“电力系统稳定”等都有所论列,然而又都阐述不明,容易引起糊途概念。例如前一著者在列举了一些假定的条件之后,声称励磁电流的增加现律与励磁机磁路的性质有关,是相当复杂的,为简化计算起见,假设转子的励磁电流依励磁机励磁线捲的时间常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微细电火花加工效率,利用通过正应力原理的电磁激振机构的基本磁路结构,对该基本磁路结构的偏置磁路、励磁磁路、叠加磁路和电磁驱动力进行了解析求解,推导出了磁路结构驱动力的解析表达式,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电磁力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对工作间隙和电磁材料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工作间隙X0为0.005mm永磁体与动铁芯间隙为0.05mm,永磁材料选用钕铁硼N38H,软磁材料选用1J21,励磁电流取到2A时输出电磁驱动力为55N,理论上可输出振动频率2.62KHz和幅值3μm的振动,能够满足微细电火花加工机床的高频电磁激振机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筋受力激励下加筋板结构振动功率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筋受力激励下无限加筋板结构在运场的振动功率流分布特性,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并完善了振动功率流分布解析表达式,使用振动功率流的双传感器互谱测量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振动功率流解析表达式及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