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 以武威市某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2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进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检测,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最近1次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44例,男性400例,女性444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59.35±11.24)岁,病程6~35年,平均(10.45±5.19)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11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33例。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清肌酐(Scr)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TNF-α和TGF-β指标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hs-CRP、IL-6、TNF-α和TGF-β等血清炎症因子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监控,有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icroRNA-2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血清microRNA-21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并对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人群各80人, 2组人群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学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为(48.89 ± 4.12),低于对照组的(102.45 ± 8.95)(P<0.01)。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IL-6、hs-CRP、TNF-α、BUN、SCr呈负相关,与GFR正相关(均P<0.05),对照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IL-6、hs-CRP、TNF-α、BUN、SCr、GFR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icroRNA-21表达较低,且与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与免疫应答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免疫应答检测的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招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比较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HBeAg、HBV-DNA水平差异,乙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结果 2 968例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39.05%)和C基因型(57.01%)为主,男女性平均年龄、HBV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C基因型血清HBsAg浓度和HBV-DNA拷贝数均高于B基因型(P<0.01);乙肝患者血清IFN-γ、IL-4、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IFN-γ/IL-4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C基因型血清IFN-γ/IL-4低于B基因型,IL-17、IL-23高于B基因型(P<0.01)。结论 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主要以感染C、B型HBV为主,C、B型可能与血清病毒学指标及HBV相关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激活素-A(ACT-A)、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选取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再选择同期收治的176例COPD缓解期患者和同期158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3组研究对象血清ACT-A、LTB4、IL-17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采用SPSS 2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ACT-A、LTB4、IL-17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血清ACT-A、LTB4、IL-17水平高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COPD缓解期组FEV1、FEV1%和FEV1/FVC水平低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组FEV1、FEV1%和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COPD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及FEV1/FVC呈负相关(P<0.05)。血清ACT-A、LTB4、IL-17联合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92%、89.04%和87.26%。结论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升高与COPD病情进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ACT-A、LTB4和IL-17水平对于临床辅助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何清  谭位姣  阳优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58-1560
目的 探索和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以及炎症因子临床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郴州市某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以1∶1比例在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相同性别、年龄±1岁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2组人群基本信息,抽取静脉血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脂多糖(LPS)等指标检测,收集2组人群粪便样本后进行16s-rRNA测序并进行肠道菌群定量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主要菌群拷贝数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2例帕金森患者、74名健康体检者参与本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情况、合并糖尿病及既往手术史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帕金森病患者的TNF-α、IL-6值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LPS值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人群中肠道菌群OUT和simps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帕金森病患者Chao1、shannon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5)。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中伯劳特菌属、丹毒丝菌科未命名属、脱硫弧菌属拷贝数分别和炎症因子IL-6、LPS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脱硫弧菌属拷贝数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炎症比较严重,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差异,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道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系,肠道致病菌增多可能与帕金森病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张黎莉  卢金金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68-1571
目的 分析贫血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治疗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选取同时期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外周血Th17、Treg 细胞检测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Th17/ Treg、细胞因子(IL-17、IL-6、IL-10和TGF-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424例贫血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 14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4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50人。AA组、MDS组、AML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组、MDS组、AML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Th17/ Treg、IL-17、IL-6、 IL-10及TGF-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A组患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计数与Th17、Th17/ Treg、IL-17和IL-6呈正相关(均r>0.4),与Treg、IL-10和TGF-β呈负相关(均r<-0.4)。AML组与Th17、Th17/ Treg、IL-17和IL-6呈负相关(均r<-0.4),与Treg、IL-10和TGF-β呈正相关(均r>0.4)。结论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体内均存在着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但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免疫状态不同,且Th17/Treg细胞平衡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骨髓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寨卡病毒(ZIKV)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所导致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探讨ZIKV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建立ZIKV感染SH-SY5Y细胞模型,采用噻唑蓝(MTT)分析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悬浮芯片系统(Bio-Plex® 200)Luminex多重检测技术同时定量检测24、48、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13、IL-18、IFN-γ、TNF-α、IL-12P70、GM-CSF的浓度。结果 病毒感染组24、48、72 h细胞存活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病毒感染组(24~72 h)分泌IL-1β、IL-5、IFN-γ、TNF-α、IL-12P70、GM-CSF的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毒感染组(48 h)分泌的IL-1β、IL-12P70、GM-CSF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8 h),病毒感染组(72 h)分泌TNF-α高于对照组(72h)(P<0.05或P<0.01)。结论 ZIKV感染SH-SY5Y细胞后致其细胞存活率降低,并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分泌浓度水平相对较高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单采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沧州市某血站单采献血的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BV DNA和抗-HBs(HBsAg)、抗-HBc(HBcAb)检测,将感染者分为单纯HCV感染组和HCV/OBI共感染组, 收集2组人群基本资料并检测肝功能指标、HCV RNA载量及血清IL-10表达水平,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感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ROC分析IL-10水平单采献血HCV合并OBI价值。结果 单纯HCV感染组中男66例,女47例,平均年龄(53.15±11.37)岁;HCV/OBI共感染组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23±12.39)岁,2组感染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HCV感染组相比,HCV/OBI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OBI共感染患者血清中IL-10表达与HCV RNA载量、Alb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TB、AST、ALT、Glb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IL-10水平评估沧州市HCV/OBI共感染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对应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6.11%。结论 与单纯HCV感染患者相比,IL-10在HCV合并OBI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且IL-10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对HCV合并OB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运动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气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效果。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7年2—8月收治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自愿且知情原则选择吸入噻托溴铵治疗者为对照组,接受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运动锻炼治疗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设计为期1年的呼吸运动锻炼,对治疗前后2组病例肺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噻托溴铵常规治疗联合呼吸运动锻炼的COPD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52例进行研究,2组病例的性别和合并慢病构成分布、平均年龄、病程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呼吸困难评分、干预期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 相对于单独吸入噻托溴铵,在COPD患者治疗中采用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运动锻炼有利于恢复患者肺功能,提升骨骼肌活动能力与运动耐量,可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安徽省阜阳市某医院2020年1—2月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重症病例和轻症病例血清IL-6、SAA、PCT、CRP水平,探讨血清IL-6、SAA、PCT、CRP水平对于联合鉴别轻症、重症新冠肺炎的价值及与病情程度关系。结果 符合本研究条件的新冠肺炎患者共70例,其中重症肺炎19例(重症组),轻症肺炎患者51例(轻症组)。重症组血清IL-6、SAA、CR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或P<0.01)。血清IL-6、SAA、CRP水平联合鉴别轻症、重症新冠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7,大于各指标单一鉴别,联合鉴别最佳敏感度为78.93%,特异度为80.39%;血清IL-6、CRP水平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血清IL-6(OR=5.040)、CRP(OR=5.366)水平越高,新冠肺炎病情为重症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血清IL-6、CRP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鉴别新冠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25-羧维生素D与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5—2018年期间诊治的所有≥60岁IBD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CYP27B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IBD老年患者93例,男性5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7 ± 5.1)岁,对照组50人,男性3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3.7 ± 4.8)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48例,克罗恩病(CD )45例。UC、CD和对照组的25-羟维生素D检测值分别为(11.06 ± 4.14)、(12.51 ± 4.77)、(16.26 ± 5.23)ng/mL,CYP27B1表达IHC评分分别为(9.5 ± 1.1)、(9.3 ± 1.3)、(3.4 ±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325、-0.382),CYP27B1表达IHC评分均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3、0.371)。结论 老年IBD患者中血清25-羧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CYP27B1表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陆昊  郑闻 《华南预防医学》2020,46(4):393-39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脂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8年诊治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Pearson分析法对血脂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符合研究条件的COPD患者共320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35~70岁,以46~56岁为主,占45.94%,BMI以18.5~23.9为主,占73.12%,高血压患者占75.94%,320例COPD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72例,血脂异常率为53.75%。生存质量评分平均为(44.73 ± 6.45)分,血脂异常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低于血脂常患者(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TC、TG、L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 H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COPD患者血脂异常率较高,该人群生存质量较低,血脂异常与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对COPD患者血脂指标的控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型流感效果。 方法 以2019年6—12月于新疆某医院呼吸科就诊并诊断为甲型流感的16~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及治愈时间。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患者均完成相应指标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男、女各占50%。对照组年龄(27.16 ± 13.30)岁、观察组年龄(26.47 ± 11.28)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2组患者CRP水平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P<0.01),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0.05)。PCT水平的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好转,观察组治疗周期(7.79 ± 2.12)d,短于对照组的(10.74 ± 2.65)d(P<0.01)。 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流较单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感染指标转归明显,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19年10月44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其中的254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急性加重期患者经14 d抗感染和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明显缓解的187例为稳定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健康对照组与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5,sfrp5)和血清中腺苷酸环化蛋白-1(cyclase associated protein 1,CAPl)水平、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COPDassessment test,CAT)及肺功能(FEV1/预计值)指标与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sfrp5和CAPl水平、IL-6、TNF-α、CRP及IL-1β的相关性。 结果 COPD急性加重组及稳定组sfrp5和CAPl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6、TNF-α、CRP及IL-1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COPD急性加重组sfrp5和CAPl水平低于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组IL-6、TNF-α、CRP及IL-1β水平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AT评分和FEV1/预计值及FEV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CAT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组CAT评分高于稳定组(P<0.001);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FEV1和FEV1/预计值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组FEV1/预计值和FEV1也低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sfrp5和CAPl水平与CAT评分呈负相关(r=-0.420、P=0.009;r=-0.408、P=0.017),与FEV1/预计值呈正相关(r= 0.698、P=0.020;r=0.520、P=0.042)。IL-6、TNF-α及CRP水平与CAT评分呈正相关(r=0.594、P=0.042;r=0.632、P=0.030;r=0.812、P=0.012),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400、P=0.040;r=-0.735、P=0.008;r=-0.860、P=0.002),但IL-1β与FEV1/预计值以及CAT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 结论 sfrp5、CAPl、IL-6、TNF-α及CRP等炎性因子水平与CAT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炎性因子水平与CAT评分对于判断肺功能和COPD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7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比例匹配同期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61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FGB)G(-455)A、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ser128arg、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ly214a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r26asn结果 病例组患者617例中男性396例,女性221例;年龄37~64岁。健康对照组617人中男性396人,女性221人;年龄37~64岁。2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TNFβ thr26as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NFβ thr26asn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遗传因素,与TNFβ thr26asn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寻求遗传病因学证据及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有利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早诊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9年3—10月确诊的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为病例组,按1∶1匹配同性别、年龄 ± 1岁高尿酸血症无合并AMI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及血生化检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病例组)123例,≥60岁高尿酸血症非AMI患者(对照组)123例,2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吸烟史≥5年、饮酒史≥5年的分布在2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60岁高尿酸血症是否并发AMI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5年者(OR=3.074)、BMI(OR=3.121)、LDL-C(OR=3.951)、FBG(OR=2.899)、SUA(OR=3.564)、CRP(OR=2.812)、IL-6(OR=3.105)、TNF-α(OR=1.853)等值越高,≥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风险更高。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升高有关,应重视各项指标值升高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水平及肺功能情况,探讨COPD患者营养水平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病例组, 同期按同性别、年龄±0.5岁条件1∶1在医院体检中心招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体格测量和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用于实验室指标检测,由临床医师及营养师对研究对象进行营养评定,由呼吸科医师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测量研究对象肺功能指标。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OPD患者的握力、BMI、小腿围、上臀围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FVC、PEFR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OPD患者中营养正常236例、有营养不良风险133例、营养不良58例,对照组中营养正常349例、有营养不良风险58例、营养不良20例,CO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COPD患者中营养正常、有营养不良风险、营养不良3组握力、BMI、小腿围、上臀围,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FEV1、FVC、FEV1/FVC、PEFR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患者的营养水平指标握力、BMI、小腿围、上臀围,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FVC、PEF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OPD患者营养不良风险高,营养不良与肺功能密切相关,应当重视COPD患者的营养评估、加强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延迟影响因素,为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1年1—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个院区诊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治疗方法、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形成蛋白-9(BMP-9)资料,跟踪随访4~8个月观察创伤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延迟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骨折愈合延迟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折愈合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研究对象1 274例,其中89例骨折愈合延迟,发生率为6.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年龄(OR=2.951)、开放性骨折(OR=1.713)以及血清VEGF降低(OR=1.379)、TGF-β1降低(OR=2.158)、BSAP降低(OR=2.188)、N-MID降低(OR=1.774)、BMP-9降低(OR=2.895)是创伤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存在骨折愈合延迟风险,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当关注年龄大、有基础疾病的骨折愈合延迟高危人群,并积极监测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减少创伤性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延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河南省某医院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研究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与服药依从性情况,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8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平均分为(3.67±1.51)分,电子健康素养的总均分为(16.90±4.86)分,且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服药依从性具有正相关性(r=0.5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电子健康素养越好(β’=0.139)、年龄越大(β’=0.104)、文化程度越高(β’=0.126)、服药年限越长(β’=0.103)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好,有药物不良反应(β’= -0.109)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结论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与服药依从性水平均有待提升,临床医务人员应给予关注,通过提升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整合素β1(ITGB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病情及诊断学意义。方法 以郑州市某医院产科2017—2018年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的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按1∶1匹配相同孕周、相同年龄的同期同医院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且无异常孕妇为对照组,采集肘部静脉血用于ITGB1mRNA、IFI16、TTR指标检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上述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项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00人,病例组孕妇平均年龄(28.5 ± 2.0)岁,平均孕周(25.2 ± 1.6)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6例、轻度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19例。正常组孕妇平均年龄(29.2 ± 2.5)岁,孕周平均(25.1 ± 1.5)周。2组孕妇平均年龄、检测时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TTR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不同病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 mRNA、IFI16、T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TTR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血清ITGB1 mRNA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血清IFI16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4.6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血清TTR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332.8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IFI16水平高表达,TTR低表达,检测3项指标对于患者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