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轻症支气管肺炎(轻症组)患儿35例,重症支气管肺炎(重症组)28例,以及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IL-6、CRP和PCT水平,观察治疗前后轻、重症组患儿上述水平的变化,并分析IL-6、CRP和PC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重症组IL-6、CRP和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重症组各项水平升高程度更为显著(P<0.01)。轻、重症组治疗后IL-6、CRP和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轻症组各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支气管肺炎患儿IL-6、CRP和PCT呈明显正相关,CRP水平与PCT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IL-6、CRP和PCT可能共同参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理过程,对三者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判定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意识及行为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0年2月15—22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来到、返回或居住在江苏省≥15岁居民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7 410人参与新冠肺炎防护情况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59.50%,31~40岁人群最多(38.83%),67.19%调查对象的防护总得分在90分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01),年龄21~30岁、31~40岁、41~50岁(OR=1.302、1.649、1.375),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OR=1.494、2.526),职业为“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医务工作者、企业、学生”(OR=1.475、2.252、1.205、1.442),居住在城镇(OR=1.152)的防护总得分≥90分的可能性更大(P<0.05);年龄在15~20岁(OR=0.573)居民防护总得分≥90分的可能性较小(P<0.05)。结论 较高比例的调查对象已较好掌握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和技能,但研究结果表明需加强新冠肺炎日常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日常防护意识,提高健康素养;重点关注男性、年龄20岁以下和51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农村人口新冠肺炎的健康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型流感效果。 方法 以2019年6—12月于新疆某医院呼吸科就诊并诊断为甲型流感的16~65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感染指标变化情况及治愈时间。 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140例患者均完成相应指标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男、女各占50%。对照组年龄(27.16 ± 13.30)岁、观察组年龄(26.47 ± 11.28)岁,2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2组患者CRP水平随干预时间增加而下降(P<0.01),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时间和组间的交互作用(P<0.05)。PCT水平的组间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均好转,观察组治疗周期(7.79 ± 2.12)d,短于对照组的(10.74 ± 2.65)d(P<0.01)。 结论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复方一枝蒿颗粒治疗甲流较单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感染指标转归明显,可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0月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诊治的42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6例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清PCT及CRP、IL-6、SAA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PCT及炎性因子CRP、IL-6、SAA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PCT、CRP、IL-6、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PCT与PCT联合CRP、IL-6、SAA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比传统炎性因子IL-6、CRP、SAA优秀。结论与传统炎性因子CRP、IL-6、SAA相比,血清PCT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加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变化率测定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肺炎患者98例,重症肺炎组50例,轻症肺炎组48例.动态观察其血清PCT、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变化情况.记录重症肺炎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比率及病死率.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19.8±21.6)μg/比(1.5±0.8) μg/L,(34.3±13.1) ng/L比(11.5±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IL-6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者血清PCT随着病情被有效控制而迅速下降,WBC、CRP及IL-6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RP下降幅度(10.3±7.8)%,IL-6下降幅度(12.4±6.9)%,PCT下降幅度(43.5±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传统炎性指标WBC、CRP及IL-6而言,PCT更能协助对感染的诊断,且其变化率对判断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中期血清整合素β1(ITGB1)、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病情及诊断学意义。方法 以郑州市某医院产科2017—2018年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的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按1∶1匹配相同孕周、相同年龄的同期同医院产前登记并进行常规产检且无异常孕妇为对照组,采集肘部静脉血用于ITGB1mRNA、IFI16、TTR指标检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上述指标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3项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00人,病例组孕妇平均年龄(28.5 ± 2.0)岁,平均孕周(25.2 ± 1.6)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6例、轻度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19例。正常组孕妇平均年龄(29.2 ± 2.5)岁,孕周平均(25.1 ± 1.5)周。2组孕妇平均年龄、检测时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TTR水平低于正常组(P<0.01)。不同病情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 mRNA、IFI16、TT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ITGB1 mRNA、IFI16水平随妊娠期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TTR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血清ITGB1 mRNA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血清IFI16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14.6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血清TTR水平对鉴别诊断妊娠高血压的临界值为332.8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血清ITGB1、IFI16水平高表达,TTR低表达,检测3项指标对于患者疾病诊断、病情判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早诊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9年3—10月确诊的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为病例组,按1∶1匹配同性别、年龄 ± 1岁高尿酸血症无合并AMI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及血生化检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病例组)123例,≥60岁高尿酸血症非AMI患者(对照组)123例,2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吸烟史≥5年、饮酒史≥5年的分布在2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60岁高尿酸血症是否并发AMI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5年者(OR=3.074)、BMI(OR=3.121)、LDL-C(OR=3.951)、FBG(OR=2.899)、SUA(OR=3.564)、CRP(OR=2.812)、IL-6(OR=3.105)、TNF-α(OR=1.853)等值越高,≥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风险更高。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升高有关,应重视各项指标值升高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分析腺病毒肺炎儿童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变化,为腺病毒肺炎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诊断为腺病毒肺炎的患儿87例,将其分为3型肺炎组(38例)和7型肺炎组(37例),轻症肺炎组(57例)和重症肺炎组(30例),分析比较组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浓度。结果 7型肺炎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3型肺炎组[分别为(8.9±4.4)×109/L、(13.4±6.3)×109/L,P<0.01],而降钙素原浓度显著高于3型肺炎组[分别为3.37(0.38,4.03)、0.18(0.11,0.75)ng/mL,P<0.01]。重症肺炎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浓度都高于轻症肺炎组[分别为50.3(14.1,63.2)、26.4(3.0,34.0)mg/L;分别为3.99(0.92,5.04)、0.28(0.11,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浓度的升高与重症腺病毒肺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腺病毒肺炎病情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0年2月16—20日对高校学生进行网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新冠肺炎基本知识、个人防护行为情况、新冠肺炎相关影响态度、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结果 共有效调查1 100名高校学生,平均年龄(22.5 ± 2.5)岁,以华南地区学生为主(占37.8%)。焦虑情绪检出率为 38.4%,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2.5%、10.5%、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从疫情重点地区返校受歧视(OR=2.535)、担心学业进度落后(OR=2.304)、担心返校后与疫情重点地区学生同宿舍(OR=1.531)、对本校应急管理工作不满意(OR=1.793)、毕业班学生(OR=1.452)、文科类学生(OR=1.876)产生焦虑情绪的可能性更高。 结论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学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状况。学校应重视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防范校园的地域歧视问题,科学、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返校与复课,最大程度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医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诊治的62例MPP患儿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1例重症组与41例轻症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CRP、PCT、ESR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MP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重症组、轻症组血清CRP、PCT、ESR水平均比对照组高,且重症组比轻症组高(P<0.05);血清CRP、PCT、ESR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MPP重症组急性期血清CRP、PCT、ESR水平比恢复期高(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CRP、PCT、ESR水平与MPP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指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流行特征及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染来源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1日,广州市共报告36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其中确诊病例347例(占96.1%),无症状感染者14例。病例以外地输入为主,占73.2%,其中80.3%为湖北省输入(204/254)。63.7%的病例与聚集性疫情关联,且以家庭聚集为主(占85.1%)。最常见症状为发热(占78.1%),其次为干咳(占45.9%)。93.9%的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普通型,仅1例死亡。男性、高龄、职业为离退人员、自述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和发病前14 d内有医疗机构就诊史等因素与重症型病例有关(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市COVID-19疫情以湖北省输入为主,部分地区出现本地感染,家庭聚集性疫情多发,但尚未发生社区传播,提示在以输入病例为主的地区采取加强主动排查、严格隔离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本地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惠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9日至5月31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COVID-19确诊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住院相关情况。结果 惠州市确诊病例发病集中在2020年1月20日至2月18日,惠东县29例、惠城区17例、惠阳区11例、博罗县5例。轻型22例、普通型37例和重型3例,无危重型病例。男女比例为1∶1,发病年龄为1~85岁,中位数为46(36,60)岁。有明确湖北旅居史55例(88.71%),无明确接触史3例(4.84%)。未出现本地病例,主要以湖北省输入性病例(55例)为主,并且多为家族聚集性病例(45例)。经两两比较,重型病例住院天数长于轻型和普通型病例(P<0.05);不同临床分型病例的发病年龄和核酸首次转阴所需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14.52%)病例在出院6~15 d内出现复阳现象,复阳病例第2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较首次入院核酸转阴间隔时间短(P<0.05)。结论 惠州市COVID-19以湖北省输入性和家庭聚集性为主,主要分布在惠东县。病例以轻型和普通型为主,住院天数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A variety of inflammatory and non-inflammatory indicators were increased in severe and critical Coronavirus disease-19 (COVID-19) and some of them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verity and predict prognosi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of these indicators in COVID-19 with different severity.MethodsClinical data of 46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and 31 patients with critical COVID-19 were collecte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orbidities of the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initial and peak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troponin I (cTnI), D-dimer (D-D),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terleukin-6 (IL-6), procalcitonin (PCT), initial and peak neutrophil counts and initial and trough lymphocyte cou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tion of cTnI, D-D, CRP, IL-6, PCT, neutrophils, lymphocytes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analyzed. The efficacy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cTnI, D-D, CRP, IL-6, PCT, the initial 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counts in predicting critical COVID-19 were evaluated b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ResultsThe initial and peak concentrations of cTnI, D-D, CRP, IL-6, PCT, initial and peak neutrophil counts in critic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evere group, the initial and trough counts of lymphocy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evere group. Except for the initial level of PCT, the other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rease of cTnI, D-D, CRP, IL-6, PCT, neutrophils and the decrease of lymphocytes were relat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OR values were 28.80, 2.20, 18.47, 10.80, 52.00, 9.60 and 21.08,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D-D, the other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areas under ROC curves for predicting critical COVID-19 by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cTnI, D-D, CRP, IL-6, PCT, initial lymphocyte and neutrophil counts were 0.76, 0.78, 0.83, 0.95, 0.56, 0.68 and 0.62, 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 severe and critical COVID-19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cTnI, D-D, CRP, IL-6, PCT, 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counts. The increase of cTnI, CRP, IL-6, PCT, neutrophils and decrease of lymphocytes indicated severe condition. The initial IL-6 might be a good indicator of COVID-19 severit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魔芋复方对肥胖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其调节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建立肥胖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和不同剂量魔芋复方给药组。干预6周后检测大鼠血脂、脂肪因子和抗氧化物指标。 结果 实验6周后各组大鼠间体质量、脂/体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体质量和脂/体比均随着剂量升高而下降,魔芋复方高剂量给药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水平以及中剂量给药组血清TG、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随剂量提高HDL-C上升。瘦素、脂联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在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魔芋复方低、中、高剂量给药组随剂量提高血清瘦素、MDA水平下降,脂联素、SOD、GSH-PX水平上升。 结论 魔芋复方可有效改善肥胖大鼠血脂紊乱,降脂减重,有效抑制肥胖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起到预防和治疗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凋亡分子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郑州市某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PBMC中凋亡分子(Caspase-3、Caspase-6、Caspase-8)mRNA表达量、辅助T细胞(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凋亡分子与IL-2/IL-10、IFN-γ/IL-4的相关性。根据凋亡分子表达均数分为低表达者、高表达者,比较不同表达CHB患者HBV-DNA载量,并分析凋亡分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HB患者116例,男83例,占71.6%。患者年龄27~78岁,以45~59岁所占比例最大,占50.9%。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6、45、35例,分别占31.0%、38.8%、30.1%。不同病情程度的CHB患者PBMC中Caspase-3 mRNA、Caspase-6 mRNA、Caspase-8 mRNA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重度患者IL-2、IFN-γ、IL-2/IL-10、IFN-γ/IL-4低于中度、轻度患者,IL-4、IL-10高于中度、轻度患者(均P<0.01)。以HBV-DNA载量1× 105 copy/mL为界分为高载量与低载量,HBV-DNA高载量患者PBMC中Caspase-3 mRNA、Caspase-6 mRNA、Caspase-8 mRNA表达量高于HBV-DNA低载量患者(P<0.01);且3者mRNA与IL-2/IL-10、IFN-γ/IL-4呈负相关(P<0.05),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PBMC中凋亡分子(Caspase-3、Caspase-6、Caspase-8)mRNA表达随CHB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并与Th1/Th2失衡及HBV-DNA载量具有相关性,抑制凋亡分子表达可为Th1/Th2失衡的纠正及控制HBV的复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贺艳 《现代保健》2011,(27):9-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重症组)、35例非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非重症组)、35例除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非感染组)、35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与非重症组、非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症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体温与非重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与老年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预测和识别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为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基本资料,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病例临床资料和既往危险因素暴露史,描述性分析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严重程度。结果 荆州市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 365例,报告发病率24.19/10万,感染呈单峰暴发模式。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占所有确诊病例总数的31.06%,93.94%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家庭。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12∶1;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确诊病例总数的62.93%;离武汉最近的洪湖市报告感染率最高达46.73/10万。有79.56%的病例发病前14 d到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27.25%的确诊病例发病前14 d接触过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中有发热或咳嗽症状的分别占75.60%和56.26%。确诊病例的年龄越大、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越长、既往病史比例越高的病例群体,临床分型越严重(P<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要早发现、实施单独隔离,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必要时要限制疫区人员流动,以控制大范围播散。病例救治时,要早发现,缩短病例从发病到入院的时间,重点关注年龄大、有既往病史的病例,以降低重症及危重症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2020年北京市某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医务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定点收治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救治患者的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共纳入66名医护人员,男性24例,女性42例;年龄(34.8±8.8)岁;医生22例,护士44例。医务人员第1次SCL-90总分阳性检出率6.1%(4/66),第2次阳性检出率7.6%(5/66);第2次结果中>30岁组医务人员阳性检出率低于≤30岁组(P<0.05)。2次SCL-90总均分均优于中国常模(P<0.01),并且第2次分值低于第1次,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医务人员SCL-90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各因子分低于中国常模。不同年龄、职业医务人员10个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医务人员恐怖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素质更好。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医务人员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优于中国正常成人常模。随着在一线工作时间延长,>30岁的医护人员较年轻者心理健康状态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好转亚组及未愈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各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感染组[(21.71±7.13)分比(15.32±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1天血清PCT高于非感染组[(2.15±1.79)ng/L比(0.56±0.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3天血清PCT、WBC、CRP、IL.6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5天血清PCT为(3.09+1.98)ng/L,非感染组为(1.06+0.6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38例)入ICU第5天WBC、CRP、IL-6分别为(15.13±6.32)×10^9/L、(103.56±40.62)mg/L、(230.41±121.83).g/L,未愈亚组(10例)分别为(18.62±8.89)×109/L、(134.38±34.16)mg/L、(268.73±138.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均低于未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