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及Polo样激酶1(PL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OXM1及PLK1蛋白在8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FOXM1及PL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78%(480/803)和27.90%(224/803),显著高于其在乳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29.8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11,χ~2=260.307,P=0.000)。FOXM1及PLK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且二者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r=0.414,P<0.01)。结论 FOXM1及PLK-1可能协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uPA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7%,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uPA、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uPA、HIF-1α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uPA蛋白可通过诱导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成为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uPA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7%,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uPA、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uPA、HIF-1α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uPA蛋白可通过诱导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成为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HIF-1α和B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HIF-1α和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和4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和BCR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04)。结论 HIF-1α和BCRP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IAH2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SIAH2和HIF-1α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SIAH2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IAH2及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65%,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未见表达。SIAH2和HIF-1α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0,P〈0.05)。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年龄无显著相关性。WesternBlot结果表明SIAH2和HIF-1α两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P均为0.00)。[结论]SIAH2及HIF-1α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正常乳腺组织、23例不典型增生、34例原位癌、8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用CD34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分析HIF-1α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IF-1α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2/23)、47.1%(16/34)及73.8%(59/80),表达率依次增高,乳腺原位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乳腺浸润癌组织与原位癌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HIF-1α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分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浸润性导管癌HIF-1α阳性组MVD值(11.74±4.398)明显高于HIF-1α表达阴性组(9.093±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性(r=0.633,P<0.05)。结论:HIF-1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MGMT和XRCC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30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标本中MGMT和XRCC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72例乳腺癌组织中MGMT阳性表达率为70.8%,低于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率90.0%(P<0.05),且其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化程度、ER及p53表达相关(P<0.05).XRCC1阳性表达率为52.8%,低于良性病变组织表达率83.3%(P<0.05),且其表达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 DNA修复基因MGMT及XRCC1是临床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判断预后及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9.
朱崇先  齐贵胜 《肿瘤防治研究》2011,38(11):1264-1267
目的探讨P33/ING1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33/ING1和HIF-1α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P33/ING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29%,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95% (P<0.01);P33/ING1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均<0.05)。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94%,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10%(P<0.01);HIF-1α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33/ING1与HIF-1α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3,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下调而HIF-1α表达明显增强,两者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对两者进行联合检测,有可能反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COX-2、TGF-β1和HIF-1α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18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26例乳腺增生组织中COX-2、TGF-β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IDC中,COX-2、TGF-β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64.1%和57.8%,显著高于DCIS和乳腺增生组织(P〈0.05)。COX-2、TGF-β1、HIF-1α高表达与IDC患者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TGF-β1、HIF-1α高表达是乳腺癌侵袭转移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志,三项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指标以及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散发性乳隙癌组织中BRCAl、ERa和HER-2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校正的Peamson 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BRCA1和ERα蛋白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20)和80.0%(16/20).HER-2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ERα蛋白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88/153)和64.1%(98/153),HER-2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4.0%(52/153);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BIICA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ERα和HER-2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表明:BRCA1失表达与ERα失表达相关、与HER-2过表达相关.ERα失表达与HER-2过表达相关:在HER-2过表达、ERα失表达的癌组织中BRCA1失表达率最高;BRCA1失表达与患者高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失表达与ERα失表达、HER-2过表达、患者年龄较高及伴有腋淋巴结转移等相关,BRCA1蛋白失表达参与散定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乳腺导管增生癌变过程中HIF-1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增生癌变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在乳腺正常组织及各组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HIF-1α的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的恶性倾向有关,HIF-1α参与了乳腺导管增生癌变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ERα和ERβ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散发性乳腺癌标本2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5例,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乳腺癌患者临床指标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中ERα、ER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21/214)、62.1%(133/214),乳腺纤维腺瘤中ERα、ER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76.0%(19/25)、84.0%(21/25),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无差异,ERβ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31)。在乳腺癌组织中,ERα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级及淋巴结转移、HER-2、p53蛋白表达均未见相关性,与PR蛋白表达正相关(P<0.000 1)。 ERβ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和绝经状态相关,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浸润性小叶癌的ERβ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肿瘤(P=0.029);ERβ蛋白表达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p53蛋白表达比较均未见相关性。生存分析发现,ERα和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未见显著影响,ERα和ERβ均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OS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ERα、ERβ蛋白在乳腺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相关,二者协同表达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HIF-1α与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田延锋  刘擘  李芳 《肿瘤学杂志》2016,22(6):457-461
摘 要:[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HIF-1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56例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状况,分析HIF-1α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特征以及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3.2%)及高表达率(41.1%)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5)。HIF-1α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HIF-1α高表达病例5年存活率为29.2%,明显低于HIF-1α低表达病例(81.2%)(P=0.000)。HIF-1α蛋白与Her-2蛋白同时阳性组的患者预后最差(P<0.0001)。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IF-1α的高表达与预后差、生存期短有关,HIF-1α的高表达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能力。HIF-1α蛋白与Her-2蛋白均为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在乳腺癌的进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Kruppel 样因子(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1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KLF4和KLF5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LF4和KLF5均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7%,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5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0.0%,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KLF4和KLF5的表达与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无关(P>0.05),而KLF5与HER-2表达水平有关(P<0.05)。KLF4和KLF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356,P=0.053)。结论 KLF4和KLF5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雷雨  王永恒  喻凤  刘莹  刘屹 《癌症进展》2016,14(10):1022-1024
目的:分析HER-2基因扩增与腔面型HER-2/neu(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TopⅡα蛋白的关系。方法运用FISH检测手段对6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腔面型HER-2/neu(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进行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IHC)对68例标本进行TopⅡα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FISH检测结果显示,68例标本中,HER-2基因扩增为13例(19.1%);HER-2基因扩增在不同年龄、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表达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R-2基因扩增病例中,TopⅡαⅠ级6例(46.2%),Ⅱ级6例(46.2%),Ⅲ级1例(7.7%),Ⅳ级0例。TopⅡα蛋白表达情况在有无HER-2基因扩增的乳腺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53,P=0.176)。结论在HER-2/neu(2+)腔面型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与年龄、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表达和TopⅡα蛋白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簇集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簇集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乳腺增生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 %(4/20)及71.4 %(50/7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簇集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乳腺增生(χ2=17.143,P<0.05)及乳腺癌旁正常组织(χ2=19.048,P<0.05);簇集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χ2=4.667,P<0.05)且与组织学分级(χ2=5.233,P<0.05)及淋巴结转移情况(χ2=4.667,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χ2值分别为0.024、0.406、0.091,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簇集蛋白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290,均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r=0.129,P>0.05)。结论 簇集蛋白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物,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Tuberin和磷酸化Girdin(p-Gird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2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5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3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uberin及p-Gird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uberin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9.6%和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erin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无关(P>0.05)。Tuberin在管腔A型、管腔B型、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0%、40.0%、31.3%和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irdin在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38.4%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irdin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学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及HER-2状态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P>0.05)。p-Girdin在乳腺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的四种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92.0%、62.5%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berin与p-Girdin在乳腺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uberin的表达明显降低,可能具有抑制乳腺癌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而p-Girdin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