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变特性异常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中作用的一门科学。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高脂血症是主要危险因子之一,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血清不同浓度TG、TC与血液流变学的相互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血液流变学在疾病诊断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美芳  王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70-1871,1883
血液流变学是介于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技术。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血液的变形性与流动性的学科。血液流变学包括两部分内容:宏观血液流变学和微观血液流变学。宏观血液流变学包括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液及管壁应力分布;微观血液流变学包括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黏附性等,故又称为细胞流变学,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观血液流变学又进一步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研究,包括血浆蛋白成分对血液黏度的影响,介质对细胞膜的影响、受体作用等,故称为分子血液流变学[1-2]。血液流变学近十几年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判定和预防等均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的研究重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疾病的广泛应用,血液成分对血液流变的影响,血液粘弹性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液流变性可出现异常.我们对40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血生化指标明显相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龄与疾病血液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年龄特征.方法对1997年~2001年门诊或体检的上述4组人群,对其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反映机体血液高凝状况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均与年龄有明显关系,3种疾病老年组主要以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中、青年疾病组以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要特征.结论不同年龄和疾病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为临床对疾病危害性评估提供具有重要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6.
王欢  高新学  李玉龙  米文芳  丁艳虹  张兰 《新医学》2021,52(11):809-813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变性质及其临床意义的边缘学科。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在临床各学科得到广泛认同,且与神经精神疾病的发展也存在密切关系。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涉及炎症、神经免疫等机制,而血液流变学病理改变对抑郁症的影响也已被证实,其在抑郁症的临床预防、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抑郁症及其共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2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七项指标进行检测, 并与健康成人比较。结果表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疾病患者的多项 血液流变学指标呈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脑出血病人红细胞压积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50例心脑血管疾病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的患者、用丹参、蛇毒的单独和联合疗法治疗,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38例退休教师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显示,退休教师中有高血压、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教师血液流变学指标除血沉外,均明显高于其他教师,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不同类型肾脏疾病康复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同一疾病不同康复阶段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差异情况,我们对85例不同类型肾脏疾病患儿及50例健康儿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三种类型小儿肾脏疾病患儿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IgA肾病、紫癜肾炎患儿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发现部分指标有明显改变,本文并讨论了小儿肾脏疾病中有关氧自由基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陈开地  张又华 《临床荟萃》1994,9(17):784-785
本文对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检测,并与50名健康人作了对比,以分析探讨血液流变学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对67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组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全血和血浆黏度高于对照组,其中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高与血浆黏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以提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10例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分析徐泮,司维建,杜和娟,闰和美,王璐,王学宏(山东省青岛疗养院一疗区青岛266071)心脑血管危象(如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形成)发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血液高粘状态。对其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结合起来研究是当今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液流变学目前在医学研究上应用最多的是血液的表观粘度和比粘度与疾病间的关系以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形性和聚集性 (尤其是血小板聚集性 )与疾病间的关系。本试验检测 12 2例患者 ,其中 4 9例为临床诊断为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组及 32例主诉有症状组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 ,并与 4 1名排除心脑血管病的体检人员对照分析来探讨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 :清晨空腹肘静脉取血 5ml用肝素抗凝 ,使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R80a锥 /板自动血流变仪 ,测定自控 37°时全血粘度 (2 0 0 ,30 ,5 ,1s-1)、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纳多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和用药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方法对23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点金纳多注射液,并在治疗前后做了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检查,对用药前后做自身对照观察。结果用药2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用药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率达94%。结论金纳多注射液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对照组 45例 ,脑梗塞组 43例和高血压、冠心病组进行 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作了比较。结果 显示心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血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血液粘滞性的增加、红细胞聚集的增加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妊娠高血压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PIH)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对48例PIH患者组、3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和30例正常未孕妇女的血液流变学及部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相对于正常妊娠组,PIH患者呈高粘滞血症伊〈0.01),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也有显著增高(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和刚性指数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红细胞变形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该结果证实了PIH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9.
抗栓Ⅰ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根据血液流变学指数前后改变的 显著差异(P<0.01或P<0.05),证实抗栓Ⅰ号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可靠疗效, 并通过川芎、丹参、黄芪的药理作用,试探抗栓Ⅰ号的血液流变学药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20.
1 369例门诊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病的诊断中,血液流变指标的重要意义.方法门诊患者共1369例.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应用MDK-3200G型双通道血流变测试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沉采用魏氏法进行测定;纤纤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采用微量法(毛细管高速离心法).结果 1 369例患者中,正常956例,异常413例.结论门诊的检出以高脂血症为最常见,占39.2%,其次为高血压和冠心病,分别占18.9%和17.2%.还有部分糖尿病和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脑血管疾病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关系甚为密切,高血液粘度是脑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全血粘度与血糖控制有相关性.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异常的年龄组在逐渐提前.40~49岁组的异常情况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