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人参皂苷Rg3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患者118例,分3组。人参皂苷Rg3组:人参皂苷Rg3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术后患者39例;孕三烯酮组: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术后患者41例;空白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8例。所有病例随访6~9个月,并对比3组术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6个月,人参皂苷Rg3治疗组复发率为3%,孕三烯酮治疗组治疗组复发率5%,单纯腹腔镜组治疗组复发率为22%,人参皂苷Rg3组与孕三烯酮治疗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皂苷Rg3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参皂苷Rg3组与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术后联合人参皂苷Rg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证明人参皂苷Rg3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新药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囊肿的抑制作用。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皂苷Rg3组和孕三烯酮组,各组又分为2、4、6、8周共12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形态和体积的变化。结果肉眼观察:Rg3治疗前移植灶体积透明、囊状增大,有新生血管形成,Rg3治疗后血管消失、移植灶体积缩小(P<0.05);Rg3与孕三烯酮治疗后相比,移植物体积亦有明显缩小(P<0.05)。结论Rg3能明显缩小EMs大鼠模型的子宫内膜移植物体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早期抑制了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保守性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各35例。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给予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2组均于术后1周开始用药,疗程6个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米非司酮组术前合并不孕者7例,治疗后受孕5例;孕三烯酮组术前合并不孕者4例,治疗后受孕3例。均在停药半年内妊娠。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5/35)低于孕三烯酮组的37.1%(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疗效均较好,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少于孕三烯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组织中ID-1和NR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uperArray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的方法筛选EMs血管生成相关基因,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促血管生成的ID-1和NRP-1基因在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P<0.05);经人参皂苷Rg3作用后ID-1和NRP1基因在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及正常子宫内膜细胞(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有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细胞中ID-1和NRP1基因表达的作用,ID-1和NRP1基因可能在EMs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应用人参皂苷Rg3联合孕三烯酮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判断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腹腔镜手术诊断并治疗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2例,术后随机分为3组,孕三烯酮组(22例):术后第3天开始服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达那唑组(20例):术后第3天开始服达那唑0.2g,2次/d,两药均连用3~6个月;未用药组(20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孕三烯酮组、达那唑组、未用药组有效率分别为86.36%、85.0%、55.0%;复发率分别为9.09%、15.0%、45.0%;妊娠率分别为36.36%、35.0%、5%。两用药组与未用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但用药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达那唑组肝损率分别为13.63%、50.0%;体质理增加率分别为9.09%、40.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内异症疗效确切,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且孕三烯酮较达那唑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保守性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1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保守性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激动药(GnRH-α)、孕三烯酮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停药后累积复发率、妊娠率及对垂体-卵巢轴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随机分为GnRH-α组、孕三烯酮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组的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累积复发率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结果各用药组的症状和体征缓解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GnRH-α组妊娠率和复发率降低(P<0.05);用药后GnRH-α组血清E2、FSH、LH水平有显著变化(P<0.01),孕三烯酮组LH和E2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保守性术后加用抑制卵巢功能药物对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官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43例(A组),于腹腔镜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孕三烯酮组47例(B组),于腹腔镜术后口服孕三烯酮2.5 mg,每周2次,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有效率为83.7%,B组有效率为82.3%(P>0.05);但A组肝功能损害、体重增加等副作用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米非司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孕三烯酮组38例,服用孕三烯酮2.5mg,2次/周,连续6个月;米非司酮组40例,服用米非司酮10mg/d,两组均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用药,1次/d,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3年。比较应用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5.0%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5%和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米非司酮患者仅有3例转氨酶升高,孕三烯酮组有10例转氨酶升高。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巩固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与孕三烯酮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保守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8月收治的75例行保守性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A组(n=37)与B组(n=38)。A组术后采用地屈孕酮治疗,B组术后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术后1年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缓解率86.5%、改善率2.7%与B组的81.5%、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妊娠率81.1%高于B组的71.1%(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疼痛评分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8%低于B组的26.3%(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证术后应用地屈孕酮、孕三烯酮进行治疗的效果均相对较好,但前者术后1年妊娠率高,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德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诺雷德组、孕三烯酮组,每组45例,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诺雷德组的有效率为95.6%,高于孕三烯酮组的8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雷德组随访后复发率为2.2%,低于孕三烯酮组的11.1%,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LH用药前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2水平用药后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雷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显著,可能机制为抑制性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12.
李俊英 《中国药房》2011,(24):2282-228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后随机均分成A组(采用米非司酮12.5mg,qd,连服3个月)和B组(采用孕三烯酮2.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的缓解率及改善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且治疗后痤疮、不规则阴道出血、转氨酶异常、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较好,可以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15例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35例,孕三烯酮组40例,术后未用药物者为对照组30例,定期随访,比较3组患者术后疗效、术后复发、妊娠及用药副反应等情况。结果 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术后缓解率、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完全缓解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单纯手术治疗复发率低、治疗效果可靠,但术后药物治疗未能显著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陈文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12-2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孕三烯酮组和未应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三组术后复发、妊娠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的妊娠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的复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后口服避孕药或孕三烯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单纯手术组、孕三烯酮组与米非司酮组。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的术后有效率相当,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手术组的不良反应少,但复发率高,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明显,其中肝酶升高显著,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恶心呕吐、头痛明显。结论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疗效都具有良好作用,但米非司酮不良反应较孕三烯酮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以孕三烯酮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服用孕三烯酮,对照组术后不用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体重轻度增加、痤疮、不规则阴道流血和肝酶轻度升高,停药及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孕三烯酮辅助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不良反应小,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同时提高了受孕率。  相似文献   

17.
汪玮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106-107
目的 探讨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38例,随机分为3组:曲普瑞林组、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疗程6个月,定期随访.比较应用曲瞢瑞林、孕三烯酮及米非司酮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患者痛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达到95%以上,停药后1年内累计妊娠率达到20%.患者术后用药均有出现恶心、呕吐情况;曲普瑞林组阴遗异常出血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和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体质量增加率明显高于曲普瑞林组和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普瑞林具有突出的安全性,但价格昂贵,米非司酮其近期疗效与曲普瑞林相当,有不良反应小、费用低的优点,可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巩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新方法。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对照组)15例,腹腔镜手术+孕三烯酮组(研究组)1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疼痛症状、体征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均发生在术后12个月以后,对照组术后10个月内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患者中抽取86例作研究对象,并遵从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43)在术后应用GnrHa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n=43)单纯应用孕三烯酮治疗,对比两组用药疗效、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35%,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是2.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81.40%,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是13.9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nrHa类药物联合孕三烯酮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的应用效果确切,并能有效解除术后疼痛、月经紊乱等症状,可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陆巧娟 《海峡药学》2012,24(8):115-117
目的探讨抑那通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孕三烯酮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孕三烯酮片)、抑那通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抑那通),对3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血清激素水平比较:抑那通组和孕三烯酮组患者用药后血清E2水平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且抑那通组患者用药后血清E2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②临床疗效比较:孕三烯酮组和抑那通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4%VS 56.90%,94.74%VS56.90%,P<0.05),且抑那通组有效率高于孕三烯酮组(94.74%VS81.04%,P<0.05)。③妊娠累计率比较:孕三烯酮组和抑那通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6.55%VS24.14%,66.67%VS24.14%,P<0.05),且抑那通组有效率高于孕三烯酮组(66.67%VS46.55%,P<0.05)。结论抑那通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后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还可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