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沉积为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排外病毒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NAFLD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是需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在胆汁酸、糖脂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FXR参与调控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 R)、脂质代谢异常、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炎症细胞渗入、促进肝内循环及肝细胞再生、延缓肝纤维化进程等NAFLD的重要环节.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也证实,FXR激动剂有延缓、治疗NAFLD的作用.提示FXR可能是NAFLD的潜在治疗靶点.目前,FXR应用于NAFLD仍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7,(1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流行病学研究发现,NAFLD患病率为20%~30%,而在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75%~  相似文献   

3.
肝脏在三大营养物质(包括糖、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中多发的肥胖症促进了外周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并且可能通过诱导肝脏中脂质的积累而引发严重的代谢紊乱,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NAFLD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NAFLD的特点是肝脏中脂质增加,通常甘油三酯分子代表细胞内和血浆中脂肪酸的主要储存和运输形式,肝脏摄取和自身合成的脂肪酸以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排出肝脏。在营养过剩和肥胖的情况下,肝脂肪酸代谢发生改变,通常导致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积累,并导致NAFLD。肝脏中脂质的累积可以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摄入肝脏,减少脂肪酸β氧化或脂质从头合成的发生率增加来追踪。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目前对肝脏中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代谢的理解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调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了解肝脏脂肪积累的分子机制对于NAFLD靶向治疗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在排除过量饮酒的情况下包括肝脏脂肪样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在内的一组肝脏疾病.许多文献表明NAFLD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1],众多学者将其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2].NAFLD动物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相关基因变异引起的遗传性模型;一类是由饮食或药物引起的获得性模型.近年来,遗传性与获得性相结合的模型进一步缩小了与人类NAFLD的差距.其中,小鼠模型被广泛应用于NAFLD的研究.笔者将就当前NAFLD小鼠模型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乙醇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o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NAFL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瘦素( leptin,LE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其相关代谢紊乱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肝脏疾病,其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持续增高.NAFLD是一类肝脏疾病的总称,其中单纯性脂肪肝属良性病变,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导致肝癌,但NAFLD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微小RNA(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机体生长发育、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的非编码RNA,也参与了NAFLD的发病.miRNA种类繁多,广泛参与NAFLD中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内质网损伤和细胞凋亡等过程.本文主要就miRNA在NAFLD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亚洲人群NAFLD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损肝因素所致的、以肝脏脂肪积聚为主要病理表现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non-alcoholic hepatic steatosis,NA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由最初的“二次打击学说”发展为“多重打击学说”,包括胰岛素抵抗、细胞脂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脂肪因子失衡、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激活以及肠道菌群紊乱等[2]。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理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以无过量饮酒史(或酒精摄入量<20 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病理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NASH一词提示,肝脏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有炎症表现.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因多种多样,而肝脏病理是从脂肪变性、不伴或伴有炎症,甚至到胶原沉积等变化由少到多,程度由轻到重的渐进过程.因此,NASH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或非酒精性脂肪性变综合征(non-alcoholic steatosis syndrome)中一种较重的临床类型.在我国,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因此,NASH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方国家及一些亚洲国家中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及肝癌等一系列疾病。NASH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大,预后差,是世界范围内沉重的医疗负担。NAFL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除了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外,近年来不断有证据提示,肠道菌群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茅益民 《肝脏》2012,17(5):34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疾病谱中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可引发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疾病,是导致慢性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大量证据已揭示了NAFLD和NASH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间的关联.胰岛素抵抗和氧应激构成的"二次打击"理论是NAFLD和NASH的主要发病机制,胰岛素抵抗导致大量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肝脏内过度增加的脂肪酸负荷通过毒性脂质介导或氧应激可产生相应损伤.因此,针对外周胰岛素抵抗和氧应激一直都是NASH的主要治疗策略,而且既往的临床试验也几乎只在胰岛素增敏剂和抗氧化剂中开展.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进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高胰岛素环境、细胞学机制、遗传多态性等。为预防NAFLD进展为HCC,干预和治疗NAFLD是必然的选择。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的活化可以改善NAFLD的组织学特征。作为FXR激动剂奥贝胆酸(Obeticholic acid,OCA)又名6-乙基鹅去氧胆酸,是目前一种治疗NAFLD的新药物。本文就NAFLD相关HCC发病机制、FXR和OCA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法尼基衍生物X受体(FXR)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过程中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PPAR-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小鼠与FXR基因敲除小鼠分成4组,分别喂高脂饲料及普通饲料,检测各组小鼠血清ALT、TC、TG,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检测肝脏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清指标均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5),肝脏HE染色见肝脏内有大量脂肪滴,部分可见炎症细胞聚集,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FXR基因功能缺陷可能通过上调PPAR-α的表达并改变其在脂质代谢中的功能而引起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 NSFL)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本文旨在以NAFLD的遗传因素层面作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与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基因变异在NAFLD进程中的研究现状,包括PNPLA3、TM6SF2、GCKR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以及p53、ADAMTS9在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以期为实现NAFLD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损肝因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其发病与胰岛素抵抗、遗传易感密切相关,是近年来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而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1]。NAFLD 疾病谱包含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NAFLD 早期无典型症状,多因常规体格检查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缓肝脏损害的程度和纤维化的进程,减少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 NAFLD 患者,检测其血清 ALT、AST、GGT 的变化,比较肝脏超声影像变化,拟探讨有效治疗 NAFLD 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2010年1月修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ALD)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严重的慢性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其疾病谱从轻微肝细胞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HCC)。随着肥胖及胰岛素抵抗问题的日益严重,NAFLD、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肝癌患者也日益增多。近年来研究表明,NASH可不经肝硬化阶段直接发展为HCC,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NAFLD包括单纯性肝脂肪变(simple steatosis)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是NAFLD最严重的形式,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目前,NASH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代谢或应激反应有关。NASH相关的慢性肝病正日益增加,因此,NASH的早期治疗显得非常重要。尽管临床试验性治疗NASH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目前针对NASH还没有一种确切的治疗方法。随着对NASH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寻找新的治疗药物靶点已成为当今世界上NASH研究的一大热点。2012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EASL)上,法国教授Ratziu就目前有关NASH治疗的新靶点做了专题报告,之后很多专家学者就NASH的分子靶向治疗提出了多种设想。目前为了更好地了解NASH分子靶向治疗,作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及报道资料,概述NASH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肝脏》2016,(4):306-310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害因素的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变性(simple non-alcoholic steatosis,NA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tis,NASH)和NASH相关肝硬化。NAFLD呈全球流行趋势,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