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其他作物一样,利用杂交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途径。因而,油菜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得到高度的重视,杂交油菜推广应用飞速发展。别的大田作物相比,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有其特点:(1)杂种优势强,增产效果显著,(2)杂种制种技术易于掌握,制种产量高而稳定。(3)繁殖系数高,种子成本低。因此,推广杂交油菜投资少,效益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华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陆地棉杂种优势也已在各地生产上开始应用。为了简化制种手续,大量产生杂交种子,我们在研究陆地棉杂种优势的同时,进行了陆地棉无腺体品系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杀雄制种是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也是油菜育种的一项新技术。油菜的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虽有一些初步研究,但要用于生产实践,还需作进一步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解决孤雌杂交油菜示范推广中制种问题出发,对油菜的化学杀雄与制种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结果,现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4.
正杂种优势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中的生物学现象,育种家利用杂种优势培育了大量性状优良的杂交作物。但由于杂交作物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杂种优势无法保持,需要育种家每年重新制种,成本高昂。有没有可能让杂交作物得到与自己一样的克隆后代,以此实现优势的固定?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王克剑研究员通过无融合生殖技术成功获得了杂交稻的克隆种子,实现了杂交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并因此获得了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秦油2号的育成与应用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但由于目前已经或即将应用于生产的三系杂交油菜其配组的不育系多属低温敏感型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之间秋播制种条件下,春季受低温影响,不育系易出现微粉,制种杂交率不理想,影响种子质量。为此,我们自1997年春季在青海省乐都县园艺场(东经102°23′,北纬36°26′,海拔2000m左右)连续进行了三年三系杂交油菜皖油九号制种试验,三年平均制种产量为1897.5kg/hm~2,制种杂交率经我所秋播鉴定在95%~98%之  相似文献   

6.
用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绵恢501,具有恢复度高,配合力强,抗病性好,制种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等特点,与野败型,冈型,D型印泥水田谷型不等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和优良的综合性状,其中Ⅱ优501,二汕优501,D优501和冈优501已先后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南方稻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轮回杂交中杂种优势大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递推方程及其通解的形式分别给出了二品种和三品种轮回杂交子代的平均杂合度或杂种优势大小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各杂交方式的杂种优势分量的大小,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杂交方式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两个不同品种杂交的杂种第一代,往往比杂交亲本有较强的生长力、适应性、抗逆性和抗病虫能力,从而导致增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中。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怎样利用它为生产服务,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代,在农作物方面,玉米、高粱、烟草、亚麻、大麦、棉花还有二十多种蔬菜作物已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增产幅度从百分之二十五至一倍以上。所以杂种优势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于当前农业学大寨促进我国农业大上快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棉花杂交制种的各种经验,提出在我国应采用人工杂交制种的方法,并阐述了人工杂交制种的优点及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小麦性状间杂优表现及其强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以“源、库、流”概念分类性状类型间杂交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小麦性状类型间杂交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且性状配合力表现与杂种优势趋势相吻合。利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表现趋势指导强优势组合选配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的有性杂交遇到的诸多育种障碍,加速烟草品种选育进程.本文着重对影响烟草体细胞杂交成株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论述,并讨论了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三类DNA分子标记:(1)以Southern杂交为基础的分子标记;(2)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3)以串连重复的DNA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综述了这几类分子标记在作物品种鉴定与绘制指纹图谱,基因定位与辅助选择育种,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与杂种优势的预测和细胞学研究等方面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支持下,中国强优势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连续创造了世界大面积水稻单产纪录,继续保持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本文对“十一五”末以来中国强优势杂交水稻创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强优势杂交种育种理论和技术、重要功能基因挖掘与开发、强优势亲本和杂交种创制、强优势杂交种产业化技术、强优势杂交种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应用等方面,展望了未来5年强优势杂交水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蔬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蔬菜育种在杂优利用、抗病育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品质和生态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蔬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林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遗传育种是研究森林遗传和林木良种选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其因林木地理变异规律研究而萌芽,伴随着遗传学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完成奠基,在不断推动遗传改良以满足人工林高效培育的良种急需中实现林木遗传育种现代理论和技术体系构建,并在进入21世纪之后开启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深入发展阶段。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创新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形成了一个适合树木生物学特点、遗传基础研究与育种创新应用紧密结合并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基于轮回选择不断推进以选择、交配、遗传测定为核心的育种循环,完成更高轮次的基本群体、育种群体、选择群体和生产群体建设,是可持续遗传改良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或通过远缘杂交选育杂种优势突出的林木品种;或基于有性多倍体化开展多倍体育种,综合利用杂种优势和倍性优势,实现林木多目标性状改良;或采用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进一步改良已有林木品种或优异种质等。而林木良种生产仍然依赖传统的种子园制种和无性系制种,其中体胚发生技术实用化将是进一步实现种子繁殖树种遗传改良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推动林木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和效果,选育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逆性更强、适应性更广的林木良种并应用于生产,保证用更少的人工林面积生产更多的木材及林产品,以减少对天然林的依赖,林木遗传育种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离子束生物技术改良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设想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有可能为进一步利用水稻强大的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思路是,瞄准2个总体目标(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和简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确定);采用3种有效技术(离子束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确定4个研究方向(直接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增产潜力、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强大杂种优势效应、固定其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发育特性);达到5个预期目标(探索物种形成的途径、研究生物学特性、寻找遗传变异规律、挖掘潜在利用价值、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玉米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杂种优势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育玉米良种,需选用较多优良自交系,组成大量杂交组合,筛选出强优势组合才能完成。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找到某些简易的指标来早期预测杂种优势,从而提高育种效率。自70 年代末开始,国内学者对玉米过氧化物同工酶与杂种优势间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到不同的结论。早期的工作表明,可以将过氧化物酶酶谱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参考指标;但后来的报道则认为过氧化物酶酶谱与杂种优势间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很低。鉴于结果的多样性,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探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策略,认为挖掘水稻的增产潜力是水稻育种的研究热点,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有待于寻找新的途径,在多倍性水平有可能找到一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从LDH同工酶的分析探讨野牦牛的育种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野牦牛血清LDH同工酶并对之作理化分析,发现它具有H型亚基占相对优势的酶谱分布特征,各同工酶在单位时间内的活力、作用pH区限、热稳定性及对尿素变性剂的抗力显著不同,测定4种牛血清LDH的活力结果表明,野牦牛的总活力和比活力最大,次为犏牛,黄牛,而牦牛最低,结果为犏牛杂优效应分析和牦牛育种方案——导入野牦牛血液(基因)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生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between wheat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heterosis. To provide an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wheat heterosis, one cDNA, designated TaRab, was identified from the cDNA library of wheat seedling leaves. The sequence comparison in GenBank revealed that TaRab is homologous to a group of genes encoding Rab-GTP binding protein. Semi-quantitative RT-PC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aRab was expressed in all plant tissues examined, but at slightly higher level in leaves. Further analysis exhibited that TaRab displayed lower expression in hybrid than in its patents in both roots and leaves,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original results of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TaRab was located on chromosome 7B and C-7DS5-0.36 by in silico map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aRab an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wheat heterosis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