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它的发生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4.42%,其中90%以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多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尤其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约50%~75%并发淋巴结转移。若术前明确诊断,可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否则,需二期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我院于2006年10月行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例。本组病历:患者女性,27岁,单侧甲状腺癌,行单侧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属于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术后面部麻木,手局部抽搐,声嘶,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2.
ADAM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金属蛋白酶解离素9(ADAM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ADAM9的表达。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中ADAM9的阳性率为64.3%。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ADAM9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50.0%)(P〈0.05);累及或超出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癌中ADAM9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肿块限于甲状腺内的甲状腺癌(57.1%)(P〈0.05);ADAM9表达与病理分型和TNM分期无关。结论ADAM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ADAM9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定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摄取^99mTc-HL91的能力与其术后清甲治疗成功后复发的关系。方法173例分化型甲状腺痛患者术前行^99mTc-HL91双时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99mTc-HL91早期及延迟T/N比值。根据术后清甲治疗成功后Tg、TgAb、B超、X线及全身^131I显像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mTc-HL91延迟显像较早期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灶检出率高(P〈0.05)。(2)分化型甲状腺癌^99mTc-HL91延迟显像T/N比值较早期显像升高(P〈0.05),并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3)分化型甲状腺癌清甲治疗成功后3年内复发率为5.20%,不同病理类型患者复发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99mTc-HL91早期及延迟显像T/N比值均为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结论^99mTc-HL91显像能灵敏的探测到分化型甲状腺癌病灶的乏氧组织并确定其乏氧程度,同时其早期及延迟T/N比值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清甲治疗成功后复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筛选符合要求的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2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分为对照组(单纯乳头状甲状腺癌)、观察组(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女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央淋巴结清扫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央以及颈侧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与否与患者是否存在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与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危险因素以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新生淋巴管在胰腺导管腺癌周围神经丛微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06年10月长海医院行胰腺癌扩大根治术的30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集胰腺肿瘤、癌旁、胆管下段、胰尾、肠系膜上动脉(SMA)旁组织(含胰周神经丛)以及区域淋巴结标本。常规病理检查,采用双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毛细淋巴管,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胰内和(或)胰周神经丛浸润25例(83.3%),其中胰内合并胰周神经丛浸润20例,单纯胰内神经浸润5例,无单纯胰周神经丛浸润病例。神经浸润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JPS临床分期相关(P〈0.05)。癌组织内的平均LVD为每视野(4.2±3.4)个,显著少于癌旁的(11.3±6.9)个及正常胰腺组织的(10.8±4.4)个(P〈0.01),正常胰腺组织与癌旁组织平均L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胰腺癌患者在非癌组织清晰可见肿瘤浸润淋巴管,而且胰周神经丛浸润与淋巴管肿瘤浸润间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导管腺癌周围神经丛浸润的发生率较高,神经浸润与JPS临床分期、淋巴管浸润有明显相关性,提示胰腺导管腺癌存在通过新生淋巴管途径扩散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子宫切除条件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UAU)的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A组)和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组(B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有关指标及手术对卵巢功能、性生活及大小便等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近期患者恢复情况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FSH、E2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血清FSH、E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更年期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术后性生活情况两组相似。A组UAU及卵巢支血流检出率为100%。结论保留UAU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对术后近期卵巢功能影响小,性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提高,术后UAU及子宫动脉卵巢支的血流基本不受影响。其远期效果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病人分为颈丛阻滞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手法治疗,每日1次,治疗组用颈丛神经阻滞,每周1次,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颈丛神经阻滞结合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供血,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脑组织血氧供应,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置人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的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总动脉置人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壁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增高,成年大鼠颈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并伴有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①3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0.1±2.5和79±8,显著高于12(6.7±1.4,64±8)和24个月龄大鼠(1.9±0.9,30±5),P〈0.01;②3、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张开角分别为(80±6)度、(110±6)度和(121±4)度,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的张开角都显著大于3个月龄大鼠的张开角(P〈0.01);③应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量与血管张开角变化呈负相关(r=-0.8089,r=-0.7560,P〈0.05)。结论无论在血管形态学还是在零应力状态方面,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血管壁组织eNOS蛋白表达与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建立豚鼠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模型麻醉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8只豚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戊巴比妥钠(P组),氯胺酮联合安定(KD组).芬太尼联合安定(FD组)进行麻醉.建立豚鼠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模型。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心率、呼吸频率、肌松情况和死亡率,比较三种麻醉药物的麻醉效果。结果KD组及FD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维持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KD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与FD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麻醉维持时间明显短于FD组(P〈0.05)。术中三组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KD组呼吸频率明显快于P组和FD组(P〈0.05),P组与FD组呼吸频率无显著性差异。术中三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组与KD组肌松效果良好.呼吸道分泌物均增多;FD组肌松效果差,肌肉呈僵直状,呼吸道分泌物无增多。表明氯胺酮联合安定和芬太尼联合安定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好,是建立颈交感神经干离断模型较安全的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外周血B细胞(CD19)、T细胞(CD3)、NK细胞和CD4^+、CD8^+亚群的变化。方法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2例,分为A(8例)、B(43例)、C(51例)3组。A组为甲状腺癌术后首次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者,用50mCi^131I治疗。B组为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用100mCi^131I治疗。C组为远端转移者,用200mCi^131治疗。分别于患者口服^131I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第7天、1个月、3个月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的百分比。同时检测10名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A组中,仅治疗后7dNK细胞(P〈0.05)和B细胞(P〈0.05)百分比显著降低。B组中,治疗后7d(P〈0.01)和1个月(P〈0.05)NK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而B细胞百分比仅在治疗后7d显著下降(P〈0.05);对于T细胞,仅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下降(P〈0.05)。C组中,NK细胞和B细胞百分比在治疗后7d(P〈0.05)和1个月(P〈0.05)均显著下降;治疗后1个月,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131I治疗后3个月,3组中所有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131I内照射的辐射敏感性主要取决于淋巴细胞的类型和^131I的剂量。NK细胞和B细胞对^131I的辐射可能最为敏感。大剂量^131治疗时,B细胞、T细胞、NK细胞,CD4、CD8亚群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恢复的。因此,^131I内照射治疗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和可逆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艾司洛尔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9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平均分为3组,乌拉地尔组、艾司洛尔组和乌拉地尔艾司洛尔复合组。麻醉全部采用颈丛阻滞,观察、比较并记录患者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组所用药物对控制颈丛阻滞后心血管不良反应都有效,但复合组较另两组的效果更好(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有效控制甲状腺手术颈丛阻滞期间心血管不良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胸腔镜组76例和对照组72例。胸腔镜组采取胸腔镜辅助下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对照组采取传统上腹、右胸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但其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胸腔镜组手术后FEV1、FEV1/FVC和PEF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食管癌根治术联合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96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对照I组接受弱交变磁场治疗,对照Ⅱ组接受温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2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3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治疗前症状与功能评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对照I组与对照Ⅱ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I组与治疗组及对照Ⅱ组与治疗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弱交变磁场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颈性眩晕疗效显著,简单易行,老年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附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晋彦  郭晓文  李伟 《山东医药》2007,47(33):67-68
将71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小的纵梭形切口,行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胸大小肌;对照组(35例)采用标准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治疗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11.1%;对照组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22.9%,两组相比,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复发。认为乳腺癌术式的改进能够减少近期的并发症,同时也能达到传统术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分为葛根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葛根素治疗组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0.05);sICAM-1、sVCAM-1、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能改善T2DM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调节改善免疫细胞黏附分子和炎症因子表达,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行胃癌根治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分化型腺癌、低分化腺癌相比,在肿瘤大小(P值分别为0.048和0.023)和浸润深度(P值均为0.00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淋巴结转移率(9.7%,11/113)明显低于低分化型腺癌(22.2%,2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但与分化型腺癌(13.t%,42/3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07)、浸润深度(P=0.000)、组织学类型(P=0.030)、淋巴管肿瘤浸润(P=0.000)和有无溃疡(P=0.002)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P=0.007)、肿瘤大小(P=0.010)、组织学分型(P=0.00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P=0.000)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上述4个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印戒细胞型黏膜内癌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印戒细胞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化型和低分化型早期腺癌存在差异,直径小于2c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印戒细胞型黏膜内癌患者可行内镜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花霞  李曦  杜利军 《山东医药》2009,49(46):93-9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诊断糖尿病(DM)颈总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76例DM患者(DM组)和50例正常体检者(NC组)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检测、粥样斑块计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值测算。结果DM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超过NC组(P均〈0.01),颈总动脉平均峰值流速(Vm)低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NC组(P均〈0.05)。结论高频彩超可无创、简单地行颈总动脉病变检测分析,对DM患者动脉硬化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3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236例(72.84%),滤泡状腺癌88例(27.16%),淋巴结转移者57例(17.59%);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199例,甲状腺全切40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62例,姑息性手术或活检7例;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97.53%。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临床分期决定手术方式,以提高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03年8月~2007年8月,我们共为98例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其中行甲状腺患叶切除 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2例,甲状腺患叶切除 对侧叶次全切除 单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8例,甲状腺全切 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术后并发呼吸困难和窒息4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手足抽搐3例,现将上述并发症的术后观察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左武 《山东医药》2010,50(6):63-64
目的比较腹腔镜、开腹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及能量代谢情况。方法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例(腹腔镜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25例(开腹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天晨6时血清皮质醇(CS)、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氧耗量、二氧化碳产量,根据间接测热理论,用计算机算出静息能量消耗(REE)水平。结果腹腔镜组CS、REE术后第1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P均〉0.05。开腹组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CRP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P均〉0.05。开腹组术后第1、2、3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与开腹结直肠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轻能量代谢水平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