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琳  孙机枫 《导航》1996,(1):31-38
本文重点研究了伪距双差分GPS/INS组合系统,推导了惯导误差和双差分GPS的数学模型,建立了组合系统的卡尔曼滤波方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组合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导航定位精度,改善组合系统性能。文章最后指出了差分GPS/INS组合系统工程实现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庆  万德钧 《导航》1996,(1):39-45
星历、伪距、接收时间是GPS卫星定位的原始观测信息,一般导航型PGS接收机不易获取这些信息,本文给出了用GPS-OEM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到的所有观测信息以及定位结构、速度、几何精度因子等,为研究GPS定位方法和解算模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最后对伪距差、伪距率、接收时间差等实验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庆  万德钧 《导航》1995,31(1):53-60
本文是作者对美国MAGELLAN公司出品的GPS-OEM板所作的二次开发工作的一部分。文中介绍了GPS-OEM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星历和历书电文格式、伪距观测量的获取方法,这些观测信息对研究GPS定位及其在组合导航中的应用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4.
UKF在GPS/INS伪距、伪距率组合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是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中常用的数据融合方式。但是EKF的线性化会带来截断误差,从而影响系统定位精度。不敏卡尔曼滤波(UKF)是一种新的非线性滤波的方法,它能减少线性化截断误差对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文中在线性状态方程的条件下,主要研究了伪距、伪距率的非线性对系统定位性能的影响。UKF采用非线性观测方程,EKF采用线性观测方程。仿真结果表明UKF能明显改善位置项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伪距单点定位模型,受限于模型噪声、轨道钟差精度和大气误差修正精度等因素,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定位结果,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应用场景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区域大气增强的伪距单点定位方法,能够显著改善伪距单点定位的定位性能。算法采用精密轨道钟差产品削弱卫星轨道钟差误差,使用区域大气参数削弱对流层电离层误差,采用双频非组合模型降低观测模型噪声。实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区域大气增强伪距单点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均方根(RMS)在水平方向优于0.2 m,高程方向优于0.25 m,定位精度的提升非常显著,同时亚米级的伪距单点定位精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也具备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DNS与GPS组合导航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组合方法,给出了误差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模型。选取观测量不同可有三种组合方式,通过模拟计算给出了相应曲线。当采用伪距及其变化率作为观测量时,其组合方式最佳,定位精度可达米级,航向精度可提高到0.2°。  相似文献   

7.
尚煜  李耀军  张江华 《电子科技》2014,27(1):22-24,29
INS/GPS紧耦合导航中将卫星伪距、伪距率作为观测量,而伪距、伪距率中的误差影响了组合导航系统的输出精度,其运算量大,制约了紧耦合导航系统数据率的提高。文中通过实测数据探讨了紧耦合导航中伪距、伪距率的误差来源,并使用相对伪距、伪距率消除其中的接收机误差项。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Hermit分段3次插值法实现对卫星位置的快速解算,得到一种面向紧耦合导航的伪距、伪距率高精度快速估计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伪距、伪距率的计算精度与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北斗/罗兰组合导航系统伪距导航定位解算的精度和改善对动态目标的实时跟踪,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采用镜像映射法解具有病态的矛盾方程组以提高精度,以及将伪距导航定位解算方程模型转换为具有贯序输入输出数据的系统辨识模型,然后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所求的北斗/罗兰组合导航系统伪距导航定位信息一接收机的三维位置参数和时钟误差参数进行动态快速实时估计。  相似文献   

9.
GPS动态载波相位测量的波数在航解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小明 《导航》1996,32(4):30-38
提出了一种基于伪距/载波相位双差卡尔曼滤波的OTF方法,并用它成功地处理了1996年5月在北京进行的(飞)机载GPS动态测量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于站间距离远达50km,高差大于2400m的DGPS测量能够迅速而有效地解算出正确的整周模糊度(波数),在固定波数后可提供优于1dm的DGPS测量精度。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三种检验OTF解算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江  张宏亮  原彬 《现代导航》2017,8(2):79-82
通过差分技术能够消除 GPS 伪距中大部分公共误差,同时能够较为准确的计算出基线两端的 GPS 接收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本文介绍了基于 GPS 伪距双差的相对定位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GPS 伪距差分相对定位试验分析,比较了单频伪距双差与窄巷伪距双差的相对定位精度。试验表明,窄巷伪距双差相对定位具有更高的相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开发了一种准2μm高速BiCMOS工艺,采用自对准双埋双阱及外延结构.外延层厚度为2.0~2.5μm,器件间采用多晶硅缓冲层局部氧化(简称PBLOCOS)隔离,双极器件采用多晶硅发射极(简称PSE)晶体管.利用此工艺已试制出BiCMOS25级环振电路,在负载电容CL=0.8pF条件下,平均门延迟时间tpd=0.84ns,功耗为0.35mW/门,驱动能力为0.62ns/pF.明显优于CMOS门.  相似文献   

12.
魏红波 《现代导航》2017,8(2):87-92
随着惯导/卫导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编队相对导航的研究越来越多。结合卫导差分相对定位、INS/GNSS 组合导航技术,本文将编队成员中主节点和从节点伪距、伪距率的两次差分量直接作为观测量,研究了一种 INS/GNSS 紧组合相对导航新算法。该算法通过两次差分操作可以消除大部分传播路径误差以及公共时钟误差;利用惯导的平滑特性能够消除测量量中的部分随机噪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提供精度更高,更加平稳的相对导航信息。  相似文献   

13.
DGPS伪距/位置校正变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安存  镇立新 《导航》1995,31(1):35-41
本文对DGPS中位置校正法的主要障碍,即用户与基准台必须跟踪同一组卫星,或者要求基准台提供视界中所有卫星各种组合的校正量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伪距/位置校正量变换算法以及为评价算法而作的某些仿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宋倩  高皓  肖胜红  张悦  杨思佳 《现代导航》2019,10(5):313-316
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广播星历和钟差参数的精度提升,下行导航信号伪距测量误差对于用户定位授时精度的提升益发显著。由于独特的卫星星座和系统体制,北斗二号卫星伪距测量与仰角呈现线性相关的变化特征,且幅度显著于 GPS 卫星,是北斗二号服务性能提升的关键瓶颈。 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建设,空间星座逐步以 MEO 卫星为主。本文利用 iGMAS 公开数据全面评估北斗卫星下行伪距测量的多路径误差特征,结果表明,北斗三号卫星伪距多路径误差随仰角变化的趋势已得到明显改善,峰峰值为±1m,分布较为随机,与 GPS 卫星特征类似。  相似文献   

15.
赵起文  杜力 《导航》1995,31(4):36-40
本文所述的DGPS系统是利用GARMIN公司生产的GPS100SRVYⅢGPS接收机作基准台,廉价的GPS65接收机和GPS-15OEM板作移动台,配合我们自已研制的无线数据甸组成DGPS网,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组网性能价格比高,移动台定位精精动态测试3-10米,静态测试为1-4米。本文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定位实验数据分析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快速辐射加热、超低压CVD(RRH/VLP-CVD)方法生长了Si/Si0.7Ge0.3/Sip-型调制掺杂双异质结构.研究了该结构的输运性质,其空穴霍尔迁移率高达300cm2/V·s(300K,薄层载流于浓度ps为2.6e13cm-2)和8400cm2/V·s(77K,ps为1.1e13cm-2).  相似文献   

17.
GPS系统中的多径效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研究了GPS系统中多径效应的伪唬测量误差,先分析镜面多径信号的时间延迟和由此引起的频带扩展,然后研究在用相干和非相干延时锁定环跟踪PN码信号时多径信号对S曲线的影响和由此带来的伪距测量误差(多径误差)以及减小多径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开发一种准2μm高速BiCMOS工艺,该工艺采用乍对准双埋双阱及外延结构。外延层厚度2.0-2.5μm,器件间采用多晶硅缓冲层局部氧化隔离,双极器件采用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利用此工艺试制出BiCMOS25级环振,在负载电容CL=0.8pF条件下,平均门延迟时间tqd=0.84ns,功耗为0.35mW/门,驱动能力 0.62ns/pF,明显CMOS门。  相似文献   

19.
《电讯技术》2009,49(3)
伪距观测的概念、定义与精度评价(韩春好) 伪距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观测量。伪距的观测精度直接决定了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本文明确了伪距、钟差、设备时延、观测时刻等基本量的概念和定义,给出了其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设备时延的测定与伪距精度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热^87Rb原子气体中(≈360K),Michael M.Kash,Marlan O.Scully等人观测到激光脉冲的群速度降至90m/s以及时间延尺量超过0.26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