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按照1993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庆祝世界住房日活动时提出的方针,结合宣传国家对解决人民住宅问题的有关政策,呼吁社会各方面加强对住房问题的重视。在这里我就住房问题与妇女的特殊要求及家庭的影响等谈些看法和建议。 1 怎样体现和保障妇女在住房问题上的特殊要求 1993世界住房日的主题使人们有机会认识到妇女应成为人类住区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当今妇女已经享有学习、工作、生活的平等地位,变革了过去妇女只是生儿育女的旧  相似文献   

2.
我国村镇住宅的结构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这个问题愈加暴露,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我国村镇住宅的发展现状,指出现有建设模式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走产业化道路,发展装配式住宅。通过借鉴国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经验,构想了我国村镇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合理模式。最后,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我国村镇住宅现代化建设的建议,并指出建设中易忽略的问题和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国家房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标志着计划经济的实物分房时代已告结束 ,开始进入了市场经济的货币购房时代 ,住宅则作为商品将全面走向市场 ,并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和社会公众消费热点。随着我国20年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住宅关注的焦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单纯解决住的问题发展到要求全面提高住宅内外环境品质。这一变化趋势 ,给开发商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开发怎样的优质住宅产品。根据近几年的住宅产品的发展 ,本文想从住宅设计、居住景观设计和住宅科技应用方面对此作一探…  相似文献   

4.
住宅建设与住户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是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它的发展也是与社会生活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的。 在工业化之前,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时期,人们按照自己的建筑传统和风格来设计住宅,在这些住宅中将他们的需要,愿望表达得淋漓尽致。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住房,却同时将建造住宅变成了一个固定模式。这种建造方法是为人们建造住房,而不是一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与迈向21世纪新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向21世纪的新住宅知识含量、技术含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住宅的功能将会扩充和转化。智能化住宅将是智能建筑的主要成分,智能化住宅将是21世纪新住宅的主要标志并将使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智能化住宅将会形成巨大市场。迈向21世纪的住宅建筑需要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念和全新的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6.
樊建锁 《住宅科技》1995,(12):38-39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居住质量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随着社会进步,以往福利性的住宅模式,已不能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功能分区的不断细致和明确,住户对三大一小(厅大、厨大、卫生间大、卧室小),特别是对厨卫合理设置及空间利用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正确解决住房功能与居住者生活需要的矛盾,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基建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改善居住质量的思考应从住宅使用特性和居住现状谈起。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十分关注住宅产业的发展,这是因为住宅紧紧地维系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并对经济的涨落和社会的稳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正朝着中等发达国家挺进,人民生活也进入了小康之后的需求阶段。与此同时,中国近年商品住宅开发建设也逐渐形成两种格局:都市中心楼盘与郊区化住宅。文章针对郊区化居住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新都市主义内核思想正是对都市化和郊区化的扬弃,小户型住宅是新都市主义在中国的最好实践,探讨了新都市主义核心居住论与都市小户型住宅结合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住宅对健康的影响,大众更加追求居住的品质,从节能环保、生态绿化,到人类生活基本条件的安全与舒适,都市人选择理想住宅都注重健康和生态的居住条件。本文从健康住宅与生态住宅的定义区分出发,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健康住宅是未来满足人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健康需求的住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冷振清 《中外建筑》1999,(4):99-100
步入本世纪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居住环境的宽敞舒适已成为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而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国还没有这么大的财力用来建造出新型住宅提供广大住户。这就要求我们用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矛盾。对原有住宅进行扩建成为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既经济又可行的方法。 住宅扩建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住宅扩建应遵循的原则;住宅扩建应当采取怎样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眼下,名目繁多的各类住宅不断竣工交付使用,一幢幢高楼大厦不断崛起,给现代都市增添了活力和生机。然而,令都市购房一族最头痛的就是掏钱买来商品房后,从拿到钥匙之日起,那些即使最高级、最漂亮的住宅,也不得不成为“多级别”装修队展开“联合作战”的装修“主战场”。一位居民向笔者诉苦说,他入住小区已近半年了,可左邻右舍、楼上楼下还刚开始装修,无奈,他整天只能在噪音中生活。 对此,笔者专门通过电话采访了浙江省台州市9个县市区中的近20多家房地产开发企业,采访中得知目前台州市各家开发企业出售的商品住宅均为毛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宅商品化的实施,人们的居住意识在更新,对住宅功能质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居寝分离、食居分离、盥厕分离的“三分离”住宅,将是今后住宅发展的趋向.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一梯两户两室两厅的“三分离”住宅方案,介绍如下.1 居寝分离单元式住宅,正在由以卧室为中心的模式,向以起居厅为重点的模式转化.起居厅在现代住宅中的重要功能已为人们所公认,起居厅作为家人团聚、会客、娱乐的共用空间和联系卧室、厨房、卫生间、出入口的过渡空间,在家庭中的使用功能和人次频率都占主导地  相似文献   

12.
娄静 《中外建筑》2014,(4):51-52
近几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大,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现有住宅区规划模式即“居住区一居住小区一居住组团”模式所产生的弊端逐渐呈现。随着住宅区设施、绿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对宜居环境的探讨。这时,“街坊式”住宅这一传统的居住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李其彬 《安徽建筑》2000,7(6):84-84
住宅成为社会消费热点与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后又提高了它的自身价值。房屋开发经营者随之加大了住宅开发力度。同时,住宅的由福利型分配向商品型出售的转变时期,住房需求者对其也提出了各种要求。于是,早期开发不符合住房要求的住宅成了人们摒弃的空置房。而且社会即将跨入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从单纯解决住宅的问题发展到要求提高住宅内外环境的品质。相应给设计者也带来新的要求。一、户型设计的可选择性当前住宅供需已从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型为。商品住宅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14.
徐颖 《华中建筑》2004,22(6):60-64
结合当代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住宅开发模式,探索城市花园住宅成为实现康居的现实道路之一。在简要介绍了建国来昆明对花园住宅的探索后当代昆明城市花园住宅进行了研究,并对城市花园住宅的发展提出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居住的需要.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希望有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更加合理的空间划分,更加环保的节能住宅.在新的世纪住宅设计中也需要在新理念、新材料上有新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进一步需求.  相似文献   

16.
王茹 《工业建筑》2007,37(4):25-27
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后,建筑师们为解决由此而产生的城市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进行了早期探索和研究。通过低收入阶层公共住宅设计课题的提出到实践历程的分析,为我国解决这一复杂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阶段的老年人对住宅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开发一套具有发展性的通用型老年住宅将为解决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用型老年住宅与其他住宅相比的优势在于: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状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对老年住宅进行无障碍设施改善和空间调整,帮助老年人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安享幸福晚年。  相似文献   

18.
胡佳 《山西建筑》2007,33(23):228-230
针对如何促进中低收入住宅的开发进行了分析,从发展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分析,还借鉴英国及香港这些发达地区的做法,探讨如何在我国进行有效开发,以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烧结黏土砖的限制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中高档住宅逐渐发展并日趋普及。但在施工中,也常出现一些问题。现将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美国政府补贴住宅体系中属于用实物补贴方式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公共住宅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公共住宅的发展概况为背景,通过城市、规划、建筑三个层面上对不同时期美国公共住宅建设模式的分析比较,总结其经验及教训,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现状,探寻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