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车站安检设备信息孤岛、实现安检设备信息化管理、及时处置现场安检紧急事件,从功能设计、架构设计、信息平台架构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安检集成系统设计方案。同时,将安检集成系统设计方案应用到工程实践中,通过搭建安检局域网、安检信息平台,将车站安检设备状态、安检人员、安检事件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安检信息平台,从而实现安检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安检集成系统的建设有助于提升车站安检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防范设备的使用现状.提出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国际上其他领域的安全技术防范新设备,包括数字视频监控、X射线安检仪、背散射技术检测仪、离子迁移谱探测和拉曼光谱设备等,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应用新技术和设备的常态化管理方法,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提高反恐防爆能力.  相似文献   

3.
立足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安检工作实际,分析了现有安检工作中存在的安检能力不足、乘客出行体验差、安检人员工作能力与安检要求存在差距等问题,针对安检效率与安检质量、乘客高效与便捷出行、安检工作水平提升等安检新需求,结合现有制度、环境及技术等,基于乘客信用体系建设,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大客流特点,提出由智能化精准检物子系统、智能化快...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模式在客流强度与通行效率,以及安检人员的配置与运营效率上矛盾突出,需要对其进行架构化、系统化建设。介绍了基于网络化大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系统的两级管理和三级控制架构,对线网层、车站层和现场层三个层级安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网络化安检系统的拓展功能。本系统可有效地减少乘客安检排队时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解决运营一线安检人员不足和过度疲劳等问题,提升安检效能。  相似文献   

5.
安防产业分享城轨扩张蜜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市场中的安防主要包括视频监控、门禁、安检排爆和报警四大安防领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密闭性和人群密度大的特点,对轨道交通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建设一个全面.有力的安防系统,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已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安检互认能够兼顾保障站厅运行安全与提升疏散通行效率的优点,为有效提升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二者之间的换乘效率,定量研究了铁路至城市轨道单向免安检实践中的换乘效率提升情况。以广州南站为例,首先,根据高铁单向安检客流要求,重新优化站内功能区布局并梳理构建客流进出流线;其次,通过Anylogic微观动态仿真软件标定好模型参数,输入实际调查客流数据,基于社会力模型对乘客真实的高铁至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行为构建行人仿真模型模拟研究;最后,通过确定评语集、建立因素集,选取时间效率、速度效率、拥挤程度三方面指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实施单向免安检前后的交通组织方案换乘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实施单向免安检后,铁路至城市轨道换乘平均时间下降约16s,安检平均排队人数减少28人,铁路站厅内平均人数下降110人。方案评价得分由2.16上升至2.93,增加0.77,实施单向免安检后效率评价由“一般”上升至“较高”。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交通安全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客流量很大,进行有效地安检以保证世博会的安全意义重大.作为客流量集中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检查工作更是重中之重.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检经验和上海世博会轨道交通的状况,提出世博会"封闭区"概念.介绍了引导区、缓冲区、管控区三种类型轨道站交通安检.建议上海安保指挥中心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安全顺畅、和谐的安检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发展水平与制造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基础标准和城市轨道交通类型选择标准。论述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车辆、信号、检票和安全系统设备方面的最新技术,并说明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水平已有了质的飞跃。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体系和制造能力,指出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日常安检工作中,对乘客所携带的液体进行安全检查已成为一项必要工作.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对液体检测技术的特殊要求.介绍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站点中主要使用的几种液体检测技术.指出液体检测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发方向是:多种技术相结合、采用联网模式和注重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传统的全员安检模式投入巨大、效果却有限,面对大客流的安检能力不足.提出基于乘客画像的网络化安检技术,通过与公安系统数据互联来实现重点人员安检,基于社会征信数据和地铁征信数据实现了乘客分类应用,总结了安检识别技术的应用方式及实际应用效果.响应了相关政策要求,从技术层面促进了安检模式从"普适大众安检"向"精准重点安检"的转变,在满足大部分乘客快速通行的同时,将有限的安检资源集中于少部分征信低的人员,不仅可降低安检成本,还改善了安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