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沈阳市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的自然情况和组织形式等行为进行分析,发现沈阳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老年人在锻炼时间和频率上均高于青年人;锻炼的场所以公共体育场所为主,有一半以上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自我健康评估能力和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足是多数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及锻炼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振新  黄琳 《体育学刊》2005,12(6):55-56
对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和锻炼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湖南省高知人群的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体育人口数量偏低;锻炼内容多元化,锻炼场所以体育场馆、公园为主,锻炼时间以早、晚为主,锻炼形式以个人与自发小团体为主;体育消费投入较少.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缺少场地.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校教师自我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西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西高校教师参加体育煅炼的人口数偏低;锻炼的内容呈多元化;锻炼场所以本校体育场(馆)为主;锻炼时间选择以早、晚为主;锻炼的形式主要是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以及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或者个人锻炼;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体育人口数量偏低 ;体育锻炼内容呈多元化 ;锻炼场所以家庭、本校体育场馆为主 ;时间选择以早晚为主 ;采用个人锻炼、与家人一起锻炼以及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锻炼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工作紧、家务忙。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对一般体育知识了解甚少;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态度与实际参与反差较大;教师体育人口数量极低;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为主;锻炼场所主要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活动场所;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制约和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场地器材不足。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5所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呈现较高的参与面和较为合理的运动强度,但次数不足,锻炼场所一般选择校内或免费场所,锻炼方式主要以与朋友一起或个人锻炼为主,对课外体育的锻炼态度总体上为积极,价值取向多样化,消费水平不高.缺少时间和场地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主要城区具有代表性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连市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表现出以中考加分为主的短视现象。虽然是以提高身体素质占的比例最高,但多是以满足个人短期的提高体育成绩需要为主;锻炼项目的选择以健身跑为主;锻炼场所主要以学校操场为主,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社区和家里的空地及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锻炼形式主要以结伴锻炼和集体组织形式,以个人行为锻炼的人极少;学生自主参加锻炼的频率较低、锻炼持续的时间和对锻炼时间的选择没有规律性。影响大连市14-17岁城市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有对锻炼内容不感兴趣、受重文轻武的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以及个人运动技能好坏等方面的影响;客观因素有学习压力大,时间不足、场地器材缺乏等。  相似文献   

8.
以山西省11个行政区域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参与特征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旨在为更好地推广群众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认为:1)山西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特征呈现为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较好,以强身健体和丰富生活为主要参与动机;2)参与体育锻炼时间短、频率和强度总体偏低;3)以公园、社区公共性场所为主要锻炼地点,并以跑步、散步为主要参与项目;4)低水平消费占主流,消费结构以购买体育服装、器材等实物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9.
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对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高校高级知识分子的体育人口数量偏低 ;锻炼的内容呈多元化 ;锻炼场所以本校体育场 (馆 )、小区、家庭为主 ;锻炼时间选择以早、晚为主 ;锻炼的形式是个人、与家人或者朋友、同事一起 ;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等。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党生 《湖北体育科技》2015,(3):201-204,19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群众体育投入现状的数据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居民体育投入意识逐渐增强;16-35岁的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所投入的频度多集中于1-2次,每次锻炼时间多持续在30-60min之间,强度以中等强度为主;36-55岁的居民在体育锻炼中所投入的频度较低,56岁以上的居民在锻炼时所投入的频度较高,以小强度为主。居民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在健身项目投入上能依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在健身器材需求方面居民以经济实用性的健身器材为主;中青年居民掌握运动技能情况良好,主要选择在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及单位健身场所从事锻炼,老年人多选择在公路街边、树林、河边或公园进行锻炼;居民参与社会体育团体状况不容乐观,居民智力体育行为意识有待唤起和调动。  相似文献   

11.
为顺应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趋势,促进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以四川省甘孜、阿坝和凉山为例,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四川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甘孜、阿坝和凉山地处偏远地区,地势崎岖,昼夜温差较大等自然环境影响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城镇社区健身环境服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城镇社区体育健身环境服务管理主要由街道、居委办事处和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但都存在活动经费、专职管理人员、社会指导员不足等问题;尽管城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相对普遍,但健身环境、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健康健身教育、体质监测和针对特殊健身人群干预工作也没有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为全面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状况,对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四川成都、自贡、广元三市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2.1%的四川省城乡居民在2007年参加过体育锻炼,且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23.7%(含在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体育锻炼项目以健身走和跑步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选择的项目明显不同;同时,省内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所增强,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最多,但有近70%的人在体育锻炼中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而没有时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是目前省内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阻碍;城镇居民在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等调查指标上都高于乡村,城乡差异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山西省残疾人参与体育情况、体育锻炼人口、健身动机等的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影响残疾人体育开展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山西省残疾人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调查研究山西省残疾人体育开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山西省残疾人体育主要以自我锻炼为主,受自身教育程度影响,缺乏专业指导,锻炼内容不科学,健身形式单一,健身效果较差。结论:摆正残疾人体育的社会地位,提高全民对残疾人体育的认识,拓宽经费来源,完善适宜残疾人的体育健身设施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为其多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5.
周舟  黄茜  刘智  王丽红 《湖北体育科技》2016,(12):1035-1038
目的通过了解湖北省群众健身活动的总体情况,为提高我省群众的健身和健康水平,构建和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武汉、荆州、恩施三个抽样地,调查了205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分析我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结果湖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505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状况,分析我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结果湖北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5059岁居民经常锻炼的比例最高,健身走为主要健身项目。结论湖北省居民在选择体育健身项目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体育健身场地的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居民体育健身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结合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将山西省划分为晋中、晋北、晋南、晋东南4个区域,并从体育生活方式的行为主体、行为特征和行为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区域分层下,山西省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地域差异性;从行为特征来看,晋北地区在锻炼时间、频率好于其他区域,晋中地区锻炼强度优于其他区域;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结构要高于其他区域;从行为主体来看,晋中、晋南地区居民体育社交、心理、保健的认识程度要好于其他区域;从行为效益的评价,不同区域均表现出较高的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湘西地区城镇居民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锻炼强度、持续时间、锻炼频率对湘西地区城镇居民主观幸福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锻炼项目以技能主导类为主、锻炼强度为低强度、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锻炼频率为每周3-5次的居民主观幸福感最强烈。  相似文献   

18.
城镇居民体育作为特殊的文化运动和新的社会体育形态,将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也影响到城镇体育的发展目标。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受自然环境、民俗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导致各个地区人们体育锻炼质量存在明显差距。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性别、年龄和学历3个角度对滇辽两省居民的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次数、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价值观大致相同,都把增进健康,祛病延年排在首位;受性别、年龄、学历因素的影响,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有所不同;体育锻炼首选项目球类运动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老年人体质及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山西省城乡老年人体质现状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山西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高于全国,锻炼的目是为增进健康,山西省城市老年人的形态、机能、体能指标多数都高于乡村老年人,且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山西省城市与乡村之间在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差别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市区居民中参与晨练活动的人群的基本情况及晨练习惯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改变晨练者错误的习惯和认识提出建议。研究认为:河南省市区居民的晨练者存在着晨练场所的选择不合理,晨练频率偏高,晨练开始时间较早,晨练天气的选择不科学以及晨练前后的不良习惯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通过扩大场地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扩大宣传,提高练习者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