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分离技术结合火焰原子吸收法,提出了一种新的环境水样中痕量铬的检测方法。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做螯合剂,四氯化碳做萃取剂,乙醇做分散剂。选定并优化了萃取的影响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体积、萃取时间、酸碱度和螯合剂的用量等等。通过条件优化,Cr(Ⅵ)和总铬富集率分别达到270和259。校准曲线在1~50μg·L^-1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Cr(Ⅵ)和总铬的检出限分别为0.12和0.15μg·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和2.7%。(N=5)该法简便快速,用于自来水、井水和河水中铬的形态分析,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含量分别为100、400 mg/kg时,不同氮肥((NH4)2SO4、NH4NO3、Ca(NO3)2)对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和Cr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铬含量为400 mg/kg时,用(NH4)2SO4处理后李氏禾的根、茎和叶中的铬浓度最大,分别达到19 546、3 265、6 118 mg/kg,约为对照处理铬含量的1.5~4倍。NH4NO3处理的李氏禾生物量相对其他处理及对照较高;两种铬浓度处理的土壤中,施加(NH4)2SO4、Ca(NO3)2及对照处理,生物量差异性均不显著。不同氮肥处理中,在400 mg/kg铬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李氏禾总糖都多于100 mg/kg铬处理;而NH4NO3处理的李氏禾蛋白质和叶绿素高于其他处理。NH4NO3能提高李氏禾生长速度,总糖浓度的增加能提高李氏禾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滤膜在室温条件下对含铬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铬的不同形态、进料溶液中铬离子浓度、膜两侧压力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纳滤膜对于Cr(Ⅵ)和Cr(Ⅲ)的去除率都很高,均大于90%,且Cr(Ⅵ)去除率稍微大于Cr(Ⅲ)的去除率.随着进料废水中铬离子浓度升高或膜两侧压力的增加,纳滤膜对其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模拟燃烧器不同配风比状况下的燃烧器内温度场分布,分析燃烧器燃烧过程的火焰结构温度。模拟结果表明:配风比为一次风量(G1)占总风量(G)的30%,二次风量(G2)占总风量的70%时,火焰结构和火焰温度分布最合理。  相似文献   

5.
燃油横焰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燃油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温度场、流场分布,对重油燃烧合理组织、设计新熔窑、优化熔窑运行参数、达到玻璃生产优质高产低耗具有重要意义,以计算燃烧学和计算传热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燃油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燃烧过程三维数学模型,包括雾化油滴燃烧的轨道模型和气相流动与传热模型,在模型上研究了日产400t燃油浮衍玻璃熔窑火焰空间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 ;研究了胸墙高度改变对温度场和流场的影响。 模拟结果表明火焰高温区、温度最高处、双热点位置等与原设计温度制度吻合,降低胸墙高度会使温度有所提高,各小炉中心线截面靠近窑顶位置纵向回流出现较早,不利于火焰伸展,会影响窑顶使用寿命。该模型具有改变参数容易,不受环境影响,具有相当通用性,有较大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1)手工电弧堆焊.其特点是设备简单、工艺灵活、不受焊接位置及零件表面形状的限制;缺点是生产率低、稀释率较高,不易获得薄而均匀的堆焊层.劳动条件较差.(2)手工氧-乙炔焰堆焊.氧-乙炔火焰温度较低,能得到非常小的稀释率和小至1毫米以下的均匀薄层.这种方法简便、灵活、成本低,缺点是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锈钢原渣中铬的赋存状态,及添加Al2O3高温改性处理不锈钢渣中铬的富集和Al2O3添加量对铬富集程度的影响。将不锈钢渣与Al2O3混合后于1520℃熔融30min,冷却到1500℃时保温10min。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X)和X射线衍射(XRD)对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Al2O3改性的不锈钢渣中,铬主要富集在复合尖晶石固溶体[(Fe,Mg)(Cr,Fe,Al)2O4]中,其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0%Al2O3时,铬的质量分数(以Cr2O3计)能达到57.98%,该晶体的平均尺寸能够达到22.3um;铬的富集度为88.22%。  相似文献   

8.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铬污染土壤处置的有效手段,不同性质的药剂对铬的还原、吸附、固化效果不同,优选出低价、高效的药剂对治理铬污染土壤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常见的7种还原剂、10种吸附剂和6种固化剂分别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筛选出较好的还原剂、吸附剂和固化剂,并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药剂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硫化钙、硫化钠、氯化亚铁和硫酸亚铁优选为铬污染土壤还原剂,其中多硫化钙的效果最好,当投加摩尔比为0.8时,六价铬的稳定效率达90%以上;钙镁磷肥、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氧化镁和三水铝石为优选铬污染土壤吸附剂,综合考虑钙镁磷肥的效果最好,当投加质量比为20%时,六价铬的稳定效率达90%以上,总铬的稳定效率达80%以上;粒化高炉矿渣粉(分别购自重庆、河南)和水玻璃为优选铬污染土壤固化剂,其中粒化高炉矿渣粉(重庆)效果最好,当投加质量比为16%时,六价铬的固化效率达98%以上,总铬的固化效率达70%以上。所用材料在修复铬污染土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验室能达到较高的六价铬稳定性效率,作为铬固化/稳定化药剂的潜在价值及其修复效果值得在大规模的现场试验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胺甲基异丁基酮(DDDC-MIBK)体系络合萃取水样中微量铅和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的方法。1mg的铁(Ⅲ)、锰(Ⅱ)、钾(I)、铜(Ⅱ)、镉(Ⅱ)、铝(Ⅲ)、硼(Ⅲ)、镁(Ⅱ)、和200mg钠(I)不干扰铅的测定,0.8mg以上铬(Ⅵ)的干扰可采用加入0.5ml5%盐酸羟胺消除。该法测定铅的特征浓度(1%吸收)、检测限、线性范围变异系数和回收率分别为0.0046、0.0044、0—5.0μg/ml、0.78和98.5—102%。运用此法成功地测定了环境水样中的微量铅。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铬(Ⅵ)在过量Fe(Ⅱ)存在下被完全还原为铬(Ⅲ),而余下的Fe(Ⅱ)在HAc-NaAc缓冲体系(pH4.60)中与邻二氮菲生成桔红色的络合物,溶液的颜色随铬(Ⅵ)量的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借此建立了吸光光度测定铬的新方法。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3.11×104L·moL-1·cm-1,铬量在0~0.8mg/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用于测定淤泥中微量铬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在小火焰燃烧模型框架内实施燃烧热化学流形表征,采用多任务学习领域中的多门控混合专家网络(MMoE).通过对三维层流喷雾射流火焰构型进行详细化学(DC)模拟,构建原始数据集.原始数据集经过Box-Cox转换和标准化处理,以应对燃烧数据的多尺度分布问题.对数据集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化学组分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分别构建同等参数量规模的MMoE和前馈神经网络(FNN)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模型取得的损失值和决定系数相近,但相比FNN模型,MMoE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更加稳定,且取得的定量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分别了Cr(Ⅲ)及Nd(Ⅲ)与铬天青B在酸性媒介染料染色条件下的配合情况,采用最大摩尔比法和连续变化分别测定了Cr(Ⅲ)及Nd(Ⅲ)与铬天青B的配合比,利用分光光度法首次验证了以铬天青B为配位条件下,Cr(Ⅲ)对Nr(Ⅲ)的配合置换。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2-(2-噻唑偶氮)-5-二乙基氨基酚(TADAP)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新方法,探索铬(Ⅲ)的TADAP配合物的配体交换惰性行为和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增敏行为,给出了惰性显色配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及其在测定微量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叙述并讨论了《MLP 型煤粉两焰烧咀》的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MLP 型烧咀所形成的平展形流股(火焰)及火炬形流股(火焰)的轴向最大速度、切向最大速度及轴向最大负压的衰减速度不随总风量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平展形流股,旋流区的尺寸随总风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火炬式流股,旋流区不随总风量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铬(Ⅲ)四苯基卟啉配合物,2,4-(O2N)2C6H3OCr(Ⅲ)TPP·THF(A)(TPP=tetraphenylpor phyrin).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紫外可见、核磁表征,并对其晶体进行了X射线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天器飞行仿真系统中海量时空数据高效仿真与处理的工程需求,通过四叉树层次细节算法对仿真系统中海量数据进行分块,并结合金字塔模型对数据块进行高效管理,有效提高了飞行仿真系统中数据处理、地球绘制及地形渲染效率,同时仿真系统通过半拉格朗日法建立航天器尾部火焰模型,有效减少了风力、风向等物理因素对航天器火焰模型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飞行仿真系统可以准确模拟航天器发射及飞行过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荆树皮栲胶氧化改性产物与铬离子络合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荆树皮栲胶及其氧化降酶改性产物与铬离子络合反应的规律,测定了反应的pH及沉淀量。结果表明:(1)荆树皮栲胶降解产物与铬(Ⅲ)的络合性质不同于原荆树皮栲胶,降解程度不同,产物的络合反应性质有一定的差异;(2)高度氧化降解产物与铬(Ⅲ)在pH2-12范围内不产生沉淀,形成抗一定碱性的溶液;适度降解的产物与铬(Ⅲ)络合后产生沉淀,随降解产物用量比例增大,反应温度的提高,沉淀量增加;(3)在相同温度下,随降解产物用量比例增大,络合反应pH值有增大的趋势,且氧化降解程度越高,pH增幅越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铬(Ⅵ)对荧光试剂罗红霉素的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为6.1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64.0 nm和393.0 nm,罗红霉素质量浓度为0.13g/L的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Ⅵ)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10×10^6-1.12×10^-3)mol/L,检出限为1.87×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6%(n=11),加标回收率为95.8%-98.9%.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铬(VI)对荧光试剂头孢拉定(CEFC)的荧光熄灭,建立了测定铬(VI)的荧光分析方法.在pH=3.0的盐酸介质中,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350nm和431nm及CEPC加入量为0.400g/L等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F护与铬(VI)的浓度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VI)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0×10^-6-4.0×10^-4mol/L,检出限为8.3×10^-7-mol/L,常见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此分析方法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铬(V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非晶态铬电镀溶液的电极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i,Cu,Fe和玻璃碳电极,研究了非晶态铬电镀过程中Cr(Ⅵ)还原为Cr(Ⅲ)的电化学特征,发现Cr(Ⅵ)还原为Cr(Ⅲ)的电势与电极材料密切相关,在金属电极上还存在着新相的形成和生长过程,新相形成主要是钝化膜中的铬离子还原为金属铬,这为后继的铬电沉积提供了晶体生长中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