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导致出血的原因.方法 收集120例肝硬化患者抗凝全血标本和80例健康体检者抗凝全血标本,采用Uuitest-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的检测.结果 发现肝硬化患者以上4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LT、MPV、PCT、PDW 4项参数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出凝血异常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配合临床治疗肝硬化患者出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齐生伟 《临床荟萃》2002,17(21):1283-1283
随着新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的推出 ,为评估血小板功能提供了可靠而简单的方法。我们对 4 6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脾肾分流术患者 ,采用深圳TEK 2 0 0 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 (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4项参数进行测定分析 ,进一步了解肝硬化患者脾肾分流手术后血小板参数的改变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6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平均年龄 4 5 .6岁 ,对照组 2 0例 ,平均年龄 4 4 .5岁。肝硬化按Child Pau…  相似文献   

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珊  王志敏  顾再成 《临床荟萃》2003,18(22):1308-1309
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PDW )是血小板质与量的检测指标。临床常作为诊断各种出血性疾病的重要参数。为探讨4项参数检测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意义 ,我们对 2 1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血小板 4项参数的检测 ,并与 6 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14例患者为我院 1996年 1月到 2 0 0 3年 1月消化科及普外科的住院患者。男 14 9例 ,女 6 5例。年龄2 9~ 82岁 ,平均 4 2 .5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乙…  相似文献   

4.
肝炎肝硬化检测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与出血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四项血小板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PLT、PCT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PV、PDW均明显升高,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合并明显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组PLT、PCT较无出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评估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和判断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84,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4项参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迈瑞公司BC-55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38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上述4项参数。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PLT、PCT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118例和正常对照者6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降低(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出血组较非出血组PLT、PCT降低而MPV 、PDW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18例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的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两病例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MCV、PLT、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组,RDW、MPV值均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早期PLT、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PDW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CV、RDW及血小板4项指标的检测,对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预测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EVs)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肝硬化患者,记录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超声扫描和肝脏活检情况。通过内镜检查确定患者的EVs情况。计算所有患者的肝纤维化四指数(FIB-4)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Vs与血小板计数及FIB-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中共87例(79. 09%)出现食管静脉曲张。在发生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150 000/μL)的患者中,20例(25. 97%)为Ⅱ级EVs,21例(27. 27%)为Ⅲ~Ⅳ级EVs。血小板计数在150 000/μL以上的患者中,只有7例(21. 21%)为Ⅱ级EVs,3例(9. 09%)为Ⅲ~Ⅳ级EVs。相关性分析显示,中高级EVs的发生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FIB-4显著相关(P 0. 05)。结论血小板计数是一种无创性的、高准确度的预测EVs的参数。血小板计数正常(150 000/μL以上)肝硬化患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Coulter-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检测12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采用ACL ELITE PRO全自动血凝仪和配套试剂检测PT、INR.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组明显高于无出血患者组(P<0.01).结论 PT、INR和血小板参数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潭枫  符永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59-396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117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出血者(出血组)32例、无合并出血者(无出血组)85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4项血小板参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盯和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组的PTT和血小板参数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PT和血小板参数变化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可作为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1.
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一6318K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38例急性肝炎、47例慢性肝炎、47例肝硬化和13例健康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急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PDW3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PDW3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2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其血小板数明显减少,MPV、PCT2项参数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血小板数值的减小,血小板体积增大,PLT与MPV之间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性,而PLT与PCT之间则存在正的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对于监测肝炎患者的病程发展及出血倾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由不同病因、不同症状和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85例纳入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例纳入对照组,由同一检验人员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患者MPV明显低于非病毒因素引起的患者(P0.05);代偿期患者PLT、PCT高于失代偿期患者(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PLT和PCT明显低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MPV高于无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结论不同病因、症状、病程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有明显不同,可通过监测血小板参数了解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为临床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及早预判肝硬化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54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0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分别为(71.95±55.35)×109/L、0.08%±0.0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2.06±1.23)fL、15.92%±3.33%,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PDW均比无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减少患者(118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40例)和慢性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78例),血小板正常患者32例设为慢性乙肝肝硬化组。另选取同期经健康检查排除慢性乙肝肝硬化的健康志愿者40例,设为对照组。根据HBV-DNA载量水平将118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低载量组(30例)、中载量组(45例)与高载量组(43例)。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压积差异,分析HBV-DNA载量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显著偏低,血小板平均体积明显偏高(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虽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及失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慢性乙肝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高载量组血小板计数低于中载量组和低载量组(P<0.05);中载量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低载量组(P<0.05)。结论:血小板减少可以作为评价慢性乙肝肝硬化的指标,对肝硬化病情评估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有参考价值,且乙肝病毒载量高低对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与再生结节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1997年9月至2007年9月本院收治的3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并与同期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后血小板3项参数明显增高,且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组(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变化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病理过程,可作为鉴别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和再生结节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其直方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血液分析仪器的推广使用,使临床上的血小板检测由以往单一的计数发展到目前多项参数测定,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及血小板分布图。笔者就血液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其直方图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另一组为肝硬化无上消化道出血组,两组分别进行PLT、MPV、PCT、PDW测定。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分别为(93.2±38.3)×109/L、(9.27±0.95)fL、0.11%±0.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PDW为14.30%±1.6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分别为(87.6±20.7)×109/L、(8.08±0.95)fL、0.09%±0.03%,与无出血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PDW变化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