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肌壁间质,以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间叶性肿瘤,既往多被诊断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目前认为GIST由KIT(CD117)表达阳性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细胞组成[1]。现将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间收治的9例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自制的角蛋白和S—100蛋白抗体、细胞性角蛋白(低分子量)和波形丝蛋白单克隆抗体,对2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了PAP法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样结构的内层细胞、鳞状化生区、肌上皮片块及粘液样组织的部分细胞以及软骨样陷窝的周边均呈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的外层细胞、肌上皮片块和粘液样组织及软骨样细胞均呈S—100蛋白阳性,波形丝蛋白在肌上皮片块及粘液软骨样结构的部分细胞呈阳性。作者将这些结果与正常涎腺的免疫组化结果相对比,经分析讨论得出:多形性腺瘤的组织发生主要与导管上皮有关,肿瘤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可能为固有肌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分化,也可能为导管上皮在瘤变时化生而来,而粘液、软骨样结构主要为导管上皮通过肌上皮细胞的多向分化、形成所致。上皮细胞在发生肿瘤化时,其内的角蛋白抗原可能也同时发生着某种规律性的变化。了解这点,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涎腺上皮性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寻求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梭形细胞肿瘤正确的病理诊断,本文采用电镜技术对颅外9种17例梭形细胞肿瘤(包括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神经源性肿瘤、梭形细胞癌、梭形细胞黑色素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和血管内皮肉瘤)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这类肿瘤均具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结论:电镜检查对低分化梭形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1例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病理诊断标准。方法通过HE染色、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细胞以梭形为主,其间可见大片透明细胞。细胞核短梭形或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少于2个/10HPF。肿瘤内血窦丰富,呈典型花边样(lace-like)结构。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透明细胞内富含糖原,PAS染色阳性;肿瘤细胞Melan-A及Melanoma(Pan)强阳性,HMB45灶性强阳性,Vimentin及Actin阳性,S-100、Syn阴性。结论肺透明细胞肌黑色素细胞瘤是肺内血管周细胞肿瘤家族中的一新成员,而非肺透明细胞“糖”瘤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5.
食道梭形间叶细胞肿瘤主为平滑肌源性间质瘤[1]自1985年提出作为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但大部分研究为胃和肠道内的间质瘤的研究,食道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包括食道间质瘤)研究不多.本文对11例食道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含1例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运用免疫组化以探讨其免疫病理特性及与临床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20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雷嘉 《河北医药》2001,23(6):409-410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分析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镜下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或以其中一种为主,免疫组化为四个亚型;平滑肌型55%,Desmin阳性;神经源型5%,S-100阳性;双向分化esmin和S-100均阳性;未分化型25%,Vimentin和CD34阳性,后二型肿瘤性质为交办性或恶性,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具有一系列临床病理特征的独立肿瘤,具有多种免疫表型,肿瘤的性质与分化表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30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S-100蛋白、CEA、Vimentin及Keratin免疫化学染色,研究其细胞类型并讨论该肿瘤的组织发生。结果提示该肿瘤细胞类型可分为腺上皮型、肌上皮型及未分化型。肌上皮与肿瘤成分的多样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最常见病理类型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临床表现为全消化道(食道到直肠)罹患的间叶源性肿瘤的其中一类。其来源于组织结构相对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据相关研究认为,作为非上皮源性肿瘤的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起源是消化道中免疫组化表达CD117阳性的、组织形态富于梭形、上皮形或多形性细胞的间叶干细胞。近年来GIST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仍较为困难[1]。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重症胃肠道间质瘤21例,  相似文献   

9.
<正>胃肠道间质瘤(GIST)起源自Caial基质细胞或向其分化的干细胞,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组织学上富于梭形、上皮样偶或多形性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地方,以胃(50%)和小肠(25%)最多见,结肠和直肠约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与组织学起源关系.方法 对3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3例病例均发生在中老年妇女,年龄36~91岁不等,病程10天~20年,单侧乳房外上象限多见,可伴有皮肤溃烂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B超检查常提示肿块回声分布不均,边界欠清,不规整,血流丰富.X线钼靶检查BI-RADS级别高.肉眼肿块边界欠清,切面灰白,质中偏硬.镜下改变:肿瘤细胞由类圆形上皮样和梭形细胞构成,伴有鳞状上皮、平滑肌、软骨和骨组织分化.上皮样细胞呈巢团实性,伴有粉刺样坏死,形似浸润性导管癌结构.梭形细胞弥漫排列,异型性大,形似肉瘤样结构.免疫组化结果:3例中,2例癌成分均表达CK、E-cad、CK(H)和EMA,肉瘤成分表达Vimentin、SMA、S-100和EMA; 1例癌和肉瘤成分均表达CK和Vimentin,肉瘤成分表达CD34.结论 乳腺癌肉瘤是一种既可表达上皮性抗体,也可表达非上皮性抗体的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肿瘤的发生与导管上皮有关,部分病变可能与肌上皮化生有关.免疫组化相关抗体检测,可提示肿瘤成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谢铭  周航 《贵州医药》2006,30(3):222-22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少见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 0.1%-3.0%。GIST发生于胃肠肌壁,是一种不成熟的梭行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增殖。传统上由于病理技术的限制,往往被误认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而近年来已证实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可能起源于Cajal细胞。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21例 GIST,并对其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石承先  张忠民 《贵州医药》2010,34(8):720-72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往多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GIST概念,认为其起源与胃肠道肌层的Cajal细胞有关。近年来对该病认识逐渐深入,普遍认为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并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KIT蛋白的间质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形态学上主要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因其形态多样,易误诊为平滑肌源性和神经源性肿瘤.我们对15例GIST进行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的研究,旨在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6例滑膜肉瘤中5例为双相型,1例为单相型。组织病理学观察表现为具有一定程度上皮分化的间叶组织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化上皮和间质标记阳性。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临床和遗传学上独特的病变,确诊需要常规病理学观察并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  相似文献   

15.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HE染色,光镜观查,其中7例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 结果肿瘤组织学形态示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脂肪组织以不同比例出现,其中4例可见异型增生的上皮样平滑肌细胞.免疫组化:梭形及上皮样平滑肌细胞都特征性表达HMB45,SMA. HMB45的表达强度与平滑肌细胞的上皮样分化,细胞核的异型度成正比. 结论免疫标记物HMB45、SMA的联合应用在该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方法 对l例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体检B超发现右肾肿瘤,无临床症状;双肾CT及核磁共振检查示肿瘤巨大,但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光学显微镜下见肿瘤无包膜,瘤细胞成梭形,排列成管状,漂浮于黏液样基质中;免疫表型:小管状和梭形细胞显示CK8/18(+)、Viminten阳性.病理诊断为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手术切除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类较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刘旭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72-674
目的观察卵巢囊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强调诊断标准并探讨病因机制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卵巢囊性肿瘤中附壁结节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其免疫学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卵巢囊性肿瘤类型较为多样,其中2例为黏液及浆液性囊腺瘤,1例为浆液性囊腺瘤,1例为黏液性囊腺瘤。病例1为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附壁结节,免疫组织化学仅表达vimentin;病例2为良性梭形细胞附壁结节,梭形细胞核二端钝圆,VG染色呈黄色,vimentin、SMA、desmin阳性;病例3为恶性梭形细胞肉瘤样附壁结节,细胞呈蝌蚪状,胞质丰富红染,核分裂象易见,desmin、MyoD1阳性;病例4为类癌附壁结节,肿瘤细胞小,大小形态一致,呈腺样或巢状排列,CK、S-100、NSE、syn、CgA阳性。结论发生于卵巢非黏液性上皮性肿瘤中的附壁结节并非十分罕见,附壁结节具有广泛的病理形态图像谱,但由于恶性的附壁结节在囊内生长,且肉眼界限清楚,其生长方式决定了随着囊性肿瘤被早期切除后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SFT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肿瘤位于胸腔及腹腔,大小为11.0cm×9.5cm×8.0cm~10.0cm×10.5cm×7.2cm。镜下肿瘤组织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构成,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局部有血管外皮瘤样形态,部分区域黏液变性。免疫组化显示CD34、波形蛋白、bcl-2、CD99阳性,上皮和间皮等标记阴性。结论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组织形态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似,需结合免疫组化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CD34阳性具重要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一例肺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对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胸闷、气急。X线胸片显示右下肺有一团块状阴影,边界清。肿瘤呈结节状,位于右下肺,紧靠肺膜下10cm×8cm×7cm,切面灰白,质嫩。镜下:肿瘤主要由短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CD34阳性。结论SFT是一种少见的间质源性的梭形细胞肿瘤,须与多种其它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约10%~30%的SFT具有恶性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其组织构象并不能完全预测其预后,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70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原发于消化道,表达C-Kit蛋白(CD117),细胞呈梭形、上皮样,偶或多型性的间叶源性肿瘤。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以来收治胃肠道间质瘤7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