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血糖水平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对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住院后即对患者进行末梢血糖监测,分析住院期间Glu Ave血糖升高、血糖变异性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28天内死亡14例患者,病死率为16.5%。死亡组14例患者Glu SD、Glu CV与Glu Ave指标显著高于存活组71例患者(均P0.05)。28天病死率随Glu Ave、Glu CV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均P0.05)。APACHEⅡ评分随着Glu CV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随着Glu Ave升高而升高,但趋势并不显著(P0.05)。结论血糖波动范围大、高血糖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相关,血糖变异性可以很好地预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Cai Y  Ma G  Jin ZC  Zhang WB  Jiang PC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0):2853-2857
目的 评估血糖不稳定指数(GLI)作为血糖波动的指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观察72例危重症患者入ICU 24 h内每2h的血糖情况,计算血糖GLI,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值(MEAN),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观察患者30 d转归;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根据MEAN和GLI的中位数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亚组间30 d病死率.结果 72例患者中31例死亡,总体病死率为43.1%.GL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98±0.051)优于MAGE(0.785±0.053),LAGE(0.772 ±0.056),SD(0.761±0.056),CV(0.729±0.059)及MEAN(0.670±0.065)的AUC.GLI与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2=0.787,P<0.001).亚组分析显示,低MEAN+低GLI组呼吸机撤机时间、CRRT使用率、ICU入住时间和30 d病死率分别为(3.3±4.4)d,41.6%,12.5%,(4.6±4.5)d,16.7%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其预后最佳,高MEAN+高GLI组预后最差.结论 入ICU 24 h内GLI作为血糖波动的指标与危重症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38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两组入ICU时血糖(GluAdm)、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GluMV)、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以上指标与ICU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GluAdm和Glu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GluSD、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APACHEⅡ评分及GluCV的AUC分别为(0.738±0.024)和(0.716±0.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及MAGE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55例及30名健康受试者,将ICU患者分为A组(APACHEⅡ评分<25分)、B组(APACHEⅡ评分≥25分),比较两组ICU患者及健康受试者MAGE、CRP、TNF-α、IL-6水平,分析ICU患者MAGE与血清CRP、TNF-α、IL-6的关系;比较ICU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MAGE与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MAGE高于A组患者(5.09 ±2.38 vs 3.45 ±1.72,P<0.05);B组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均高于A组患者(143.67 ±53.3 vs 98.72 ±34.1,P<0.01;52.9±9.68 vs 39.51 ±6.91,P<0.01;132.87 ±51.31 vs105.31 ±43.12,P<0.05);ICU死亡患者MAGE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患者(5.09±1.87 vs 3.21 ±1.03,P<0.01:26.01 ±4.09 vs 20.76 ±3.19;P <0.01);相关性分析发现ICU患者(A组及B组)MAGE与CRP(r=0.671;P<0.01)、TNF-α(r =0.621;P <0.01)及IL-6(r =0.568;P <0.01)均呈正相关.结论:MAGE可以作为一项判断ICU患者预后的指标,并与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入科血糖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入住ICU的203例患者:(1)比较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入科血糖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2)按入科血糖水平分为5组,比较血糖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1)存活组人科血糖水平为(11.05±4.14)mmol/L,APACHE Ⅱ评分为(14.17±7.97)分;死亡组入科血糖水平为(15.15±5.99)mmol/L,APACHE Ⅱ评分为(27.95±7.5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入科血糖水平增高,APACHE Ⅱ评分随之增高(F=7.42,P<0.01),入科血糖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r=0.387,P<0.01),病死率亦随之增高(χ2=30.88,P<0.01).结论 危重病患者入科血糖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一致,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叶宁  骆雪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26):3071-3073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科2010年5月—2011年9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4周内存活60例(存活组),死亡24例(死亡组)。分别于患者入ICU后第1、3、5、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SOFA评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APACHEⅡ和SOFA评分,分析器官损伤数与病死率及最大SOFA评分的关系及两组受损器官数和最大SOFA评分的差异。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存活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APACHEⅡ和SOFA评分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存活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6,P=0.00);其中入住ICU内3、5、7 d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95、7.84和8.39,P=0.00)。死亡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93)。存活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7,P=0.00);其中入住ICU内3、5、7 d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04、8.06和9.74,P=0.00)。死亡组患者入住ICU内1、3、5、7 d SOF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5,P=0.00);其中入住ICU内5、7 d与1 d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98和5.03,P=0.00)。以受损器官3个为界,分为受损器官≥3个组和受损器官<3个组。受损器官≥3个组65例,死亡24例,病死率为36.92%;受损器官<3个组19例,无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P=0.00)。受损器官≥3个组存活患者最大SOFA评分为(7.73±2.23)分,死亡患者最大SOFA评分为(12.70±2.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P=0.00);受损器官<3个组患者最大SOFA评分为(4.63±1.30)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平均器官损伤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5,P<0.05);两组SOFA评分中心血管、肾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OFA评分中呼吸、凝血功能、肝脏、神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SOFA评分能更好地反映危重病患者器官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利于早期重点治疗方向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吴海荣  关云艳 《重庆医学》2012,41(26):2742-2743,2748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血浆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表达对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6例入住该院ICU的危重病患者,于入科第1天检测血浆中NT-proBNP水平,并行APACHEⅡ评分,根据28d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不同APACHEⅡ评分分值,分为小于15分、15~25分、>25分组。结果 APACHEⅡ评分15~25分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小于15分组(P<0.05),>25分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15~25分组(P<0.05);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r=0.658,P<0.0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血浆NT-proBNP、APACHEⅡ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早期NT-proBNP水平升高,可提示危重病患者预后不良,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7):629-63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7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ICU)和急诊监护室(EICU)后第1、3、7天分别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记录其APACHEⅡ评分情况。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入住ICU或EICU后第1、3、7天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入住ICU或EICU第7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第1天(P<0.05)。死亡组患者入住ICU或EICU后第1、3、7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可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2个指标持续高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疾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诊断为严重脓毒症的患者78例,收集患者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对IL-10进行检测,收集入ICU 24h内的常规检查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年龄、性别,记录ICU住院天数,中心事件是28d死亡率。根据脓毒症患者28d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78例纳入研究的严重脓毒症患者,年龄:(64.31±16.68)岁,28d随访期间有37例(47.4%)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的IL-10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056,P=0.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IL-10水平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为62.1%-87.7%,P=0.002)。IL-10对严重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率最佳预测临界值为22.8n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IL-10高于22.8ng/ml的患者死亡风险高于IL-10低于22.8ng/ml的患者(P=0.006)。结论:IL-10水平与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结局显著相关,它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情况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ICU患者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ICU接受治疗的患者74例设为ICU组,并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A组、B组,各37例。A组APACHEⅡ评分低于25分,B组APACHEⅡ评分高于或等于25分。同期选择7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1个月有29例死亡作为死亡组,45例未死亡作为存活组。观察血糖波动幅度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组、B组的MAGE、CRP、TNF-α及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组的MAGE、CRP、TNF-α及IL-6明显高于A组(P<0.05)。死亡组的MAGE与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在ICU治疗中,通过对血糖波动幅度进行检测能有效判断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