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yk2(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2)是一种富含脯氨酸的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又称细胞粘附激酶β(Cellad—hesion kinase β,CAKβ),相关粘着斑酪氨酸激酶(Relatedad—hesion focal tyrosine kinase,RAFTK),Ca^2+依赖性酪氨酸激酶(Calcium-dependent tyrosine kinase,CADTK)或粘着斑激酶2(Focal Adhesion kinase 2,FAK2),是粘着斑激酶家族的成员,在破骨细胞高表达,参与细胞和基质成分粘附介导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整合素α6对模拟微重力下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hDPSCs)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以PLGA支架为载体,将采用酶消化法培养的hDPSCs接种在PLGA支架上,分普通重力组和模拟微重力组培养72 h,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6(Integrin α6)、整合素αv(Integrin αv)、整合素β1(Integrin β1)、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粘着斑激酶(phospho-FAK)的达;si-RNA转染hDPSCs,抑制整合素α6表达,DAPI荧光染色检测转染后hDPSCs在PLGA支架上的粘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hDPSCs中整合素β1、FAK、phospho-FAK的表达。结果:模拟微重力下, 整合素α6、phospho-FAK蛋白水平上调(P<0.05),整合素αv、整合素β1和FAK的蛋白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si-RNA转染的hDPSCs粘附能力、phospho-FAK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整合素β1和FAK的蛋白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模拟微重力下,hDPSCs在PLGA支架上粘附能力增强可能与整合素α6及其下游信号分子FAK的表达水平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 hydrophilic 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 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4.
王琳琳  朱炎 《口腔医学》2006,26(1):62-64
目的检测粘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及表达水平,探讨FAK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生长和转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90例口腔颌面部鳞癌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的表达强度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高于癌旁组织,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深层浸润组高于浅层浸润组。结论FAK是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浸润和转移相关的蛋白激酶,FAK的表达可作为肿瘤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能较综合地反映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的程度。故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FAK的表达状况,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口腔颌面部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AK)在Tca8113舌鳞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其生长、粘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FAK寡核苷酸转染的方法处理Tca8113舌鳞癌细胞,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测定FAKmRNA水平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胞浆FAK蛋白的表达,以Transwell小室和冲刷实验的方法计数细胞,测定细胞的粘附和侵袭能力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反义FAK寡核苷酸转染后,Tca8113细胞侵袭、粘附、趋化运动能力均显著降低。转染48 h后,FAK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FAK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存活、粘附及侵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腮腺主导管结扎后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腺体萎缩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初步探寻腮腺组织萎缩的信号机制.方法:对54只Wistar雌性大鼠建立左侧腮腺主导管结扎动物模型,分别于结扎后0(对照组)、1、3、5、7、10、14、21、30 d获取大鼠新鲜腮腺组织(n=6).HE染色观察萎缩腮腺的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在萎缩腮腺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表达量变化.结果:主导管结扎后,腮腺逐渐萎缩.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表达量在导管结扎后前3d内均逐步下调,在结扎第3天表达量达到最低值(P<0.05),且两者在腺泡细胞基底部染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后表达量连续升高到第14天到达峰值(P<0.05);随后缓慢降低(P<0.05).黏着斑激酶表达量在腮腺萎缩过程中持续减低(P<0.05).结论:层粘连蛋白/整合素α6β1/黏着斑激酶可作为腮腺萎缩过程中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作用,该通路能够对导管结扎产生的机械力刺激作出反应并将机械力信号传递到细胞内,参与调控腮腺组织萎缩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对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用RNA干扰的方法抑制Tca8113细胞FAK基因的表达。然后以划痕试验测定细胞迁移,以Transwell小室侵袭模型研究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外源性干扰质粒可以显著抑制Tca8113中FAK的表达;FAK基因沉默后,Tca8113细胞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FAK在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Tyr576)在舌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0例TSCC原发灶中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和p-FAK(Tyr576)为非均质性表达,主要强表达在癌细胞浆中,在癌旁口腔黏膜上皮中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癌组织中FAK和p-FAK(Tyr576)阳性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显著,且FAK与p-FAK(Tyr576)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结论:FAK和p-FAK(Tyr576)的表达水平增加可作为评估TSCC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粘着斑激酶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粘着斑激酶 (FAK)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FAK在口腔癌原发灶及颈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分布特点 ,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0例口腔癌原发灶均有FAK表达 ,口腔癌生长前沿区细胞的表达明显强于中央区 (P <0 .0 1) ,呈条带状分布 ;FAK在转移灶中的表达强度与原发灶前沿区细胞一致 ;口腔癌前沿区细胞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正相关 (P <0 .0 5 ) ,而中央区FAK表达强度与颈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结论 :FAK在口腔癌中的表达主要分布于生长前沿区细胞 ,参与癌细胞的侵袭性行为 ,与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颈动脉体瘤影像学特征比较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黏着斑激酶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动物实验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相关基因实时定量PCR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探讨FAK和FN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口腔颌面部鳞癌石蜡标本90例,用FAK单克隆抗体、FN多克隆抗体作Envision免疫细胞组织化学二步法,完成病理切片,做半定量病理分析。结果:FAK、间质FN的表达强度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高于癌旁组织,在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而细胞FN和基底膜FN的表达与FAK、间质FN相反;FAK与间质FN的表达成正相关,而与细胞FN、基底膜FN成负相关性。结论: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口腔颌面部鳞癌中,FAK在肿瘤细胞粘附过程中整合素与FN的结合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催化作用;FAK、间质FN、细胞FN、基底膜FN的表达变化可以作为口腔颌面部鳞癌较有价值的病理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的骨细胞相容性和抗茵性能,为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制备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材料,XPS和SEM检测改性材料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免疫荧光法测定改性材料对成骨样细胞系MG-63黏着斑形成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改性材料对细菌粘附的影响.结果: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材料的表面由钛、氧、氟和碳元素组成,为均匀分布的、散在的团粒状物质;改性材料表面的粘着斑形成数量比纯钛表面形成的多(P<0.05)并可影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粘附数量和茵体形态.结论:含氟的钛表面改性层可促进成骨细胞黏着斑的形成、抑制细菌的粘附,提示其具有良好的骨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3.
P70 S6激酶在腮腺腺泡细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 P70 S6 激酶信号通路在腮腺腺泡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Westen印迹分析测定腮腺腺泡细胞癌中P70 S6激酶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的结果与Westen印迹分析一致,和正常组织相比,腮腺腺泡细胞癌中P70 S6K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70 S6K的表达增加是提示腮腺腺泡细胞癌发生的重要生物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整合素信号通路在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中的作用及转导机制。方法 通过构建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特异性siRNA 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牵张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应用自行研制的多单元细胞拉伸与压缩装置,对感染后的BMSCs施加适当的机械张应力。在牵张结束后,收取时间点0、6、12和24 h后的RNA及蛋白,采用RT-PCR与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重要信号分子FAK、整合素β1(integrinβ1)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同时检测BMSCs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转录因子Runx2、成骨因子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的表达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FAK基因沉默后,与对照组相比,FAK特异性siRNA慢病毒组骨向分化因子Runx 2、ALP表达减弱,整合素重要信号分子integrinβ1和ILK表达也显著减弱。结论 FAK基因被抑制后,对BMSCs的骨向分化有一定影响。整合素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力学信号向生物化学信号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复合体修饰的氧化锆材料对小鼠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及矿化的影响。 方法 采用等离子喷涂的方法在钛片表面制备氧化锆涂层,经羟基化、硅烷化后在其表面连接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三肽复合体(Arg-Gly-Asp tripeptide complex,RGD),并培养小鼠成骨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成骨细胞的粘着斑分布,并在培养24、48、72 h后进行细胞计数评价细胞增殖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成骨指标: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评价细胞矿化水平。 结果 带有RGD的氧化锆涂层表面成骨细胞形成更多粘着斑,增殖活性高,并且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带有RGD的生物活性氧化锆涂层对成骨细胞的粘附、增殖及矿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侵袭和转移性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etin,FN)的表达及水平,探讨FAK和FN与口腔颌面部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口腔颌面部鳞癌石蜡标本90例,用FAK单克隆抗体、FN多克隆抗体作Envision免疫细胞组织化学二步法.完成病理切片,做半定量病理分析。结果:FAK、间质FN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在深层侵袭口腔颌面部鳞癌中高于浅层侵袭.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而细胞FN和基底膜FN反之;深层浸润的回归方程为:y=1.114286+0.834921x,转移组的回归方程为:y=-1.279621+0.638968x。结论:FAK、间质FN、细胞FN、基底膜FN的表达变化。可望成为口腔颌面部鳞癌侵袭和转移的病理指标,可以提示口腔颌面部鳞癌侵袭和转移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黏膜癌变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舌黏膜癌变的关系。方法用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导大鼠舌黏膜癌变.分别获取正常、异常增生(轻、中、重度)口腔黏膜和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样本FAK的mRNA水平,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FAK的mRNA水平在轻、中、重度异常增生口腔黏膜中无显著变化,然而在鳞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与其他各组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膜癌变过程中FAK的mRNA水平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581,P〈0.05)。结论FAK参与了舌黏膜癌变过程,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包括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应激激活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p38、ERK5/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1(bi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BMK1)四个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并与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MAPKs参与了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该文将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复合树脂聚合不全导致单体残留,未反应单体进入口腔、牙本质、根尖周组织,产生细胞毒性和诱变毒性。下面就干扰氧化还原系统平衡、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和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激活促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因子基因表达和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关卡调控抑制细胞周期等树脂单体的毒性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模拟实验对几种口腔修复材料与天然牙釉质的磨耗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将钴铬合金,纯钛,氧化锆陶瓷,Ceramage聚合瓷制成符合规格的试件.(2)将上颌第一前磨牙磨改,作为对照组.(3)将滑石瓷制做圆盘状,作为与试件及天然牙对磨的材料.(4)所有实验均在人工唾液环境中加载测试.(5)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磨耗后的试件进行磨痕形貌的观察.结果:(1)纯钛的磨耗量与牙釉质最接近.钴铬合金与氧化锆陶瓷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耗后质量损失量的大小顺序为纯钛>牙釉质> Ceramage聚合瓷>氧化锆陶瓷>钴铬合金.(2)钴铬合金:磨粒磨损,同时伴有粘着磨损.纯钛:以粘着磨耗为主,伴有磨粒磨耗.氧化锆陶瓷:磨粒磨损.Ceramage聚合瓷:主要是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伴有疲劳磨损.天然牙: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结论:(1)纯钛的耐磨性低于牙釉质但与牙釉质最为相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材料.(2)钴铬合金与氧化锆陶瓷的耐磨性能接近,均可对天然牙釉质造成过度磨耗.(3)修复材料的耐磨性能受其微观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