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ABO母婴血型不合采取茵栀黄与茵陈蒿汤加减进行防治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193例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孕妇分成两组,100例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其余93例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参照国际通用标准技术,监测治疗前后两组孕妇血清Ig G抗体效价及新生儿溶血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水平与总有效率方面,茵陈蒿加减治疗组明显低于茵栀黄治疗组患者(P0.05)。新生儿溶血发病率方面,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组明显高于茵栀黄治疗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对于ABO母儿血型不合的防治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产前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4例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滴度≥128者随机分为3组(各138例):茵栀黄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颗粒(茵陈蒿、制大黄、黄芩、黄柏、甘草、栀子)治疗;中西药组给予中药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结果: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49%、82.61%、89.13%,茵栀黄组与中药组及中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溶血发生率分别为42.03%、19.57%、13.77%,茵栀黄组与中药组及中西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及中西药联合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效果均满意,但中药颗粒口服方便,孕妇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茵栀抗溶汤防治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9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类中药配伍治疗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疗效。方法:采用茵栀抗溶汤(菟丝子、茵陈、山栀、黄芩、丹参、茯苓、猪苓、甘草等)治疗本病9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孕妇抗血清IgG抗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总有效率7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功效及改善血型不合溶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溶血方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ABO母儿血型不合患者,予中药溶血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39例,显效18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结论:中药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中药产前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6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琼  李桂仙  丁慧瑶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442-1442
目的:观察中药产前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和的疗效。方法:针对ABO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64以上的孕妇,采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栀子、制大黄、黄芩、甘草)内服或(和)茵栀黄注射液(茵陈蒿、栀子、黄芩、金银花)静脉滴注。结果:1个疗程后,有效率达90.77%;2个疗程后,有效率达95.38%,总治愈率100%。结论:该方法治疗,降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6.
刘慧群  刘晓碧 《陕西中医》2011,32(3):279-280,291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口服液治疗ABO母儿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ABO抗体效价等于或超过1∶64的孕妇,按患者自愿原则分治疗组1采用每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超过20 d;治疗组2采用5%葡萄糖液500mL+维生素C 3g,平衡盐500mL每d静滴1次,维生素E 100m g 1次/d,氧吸入2次/d,每次30~40m in,每月治疗10 d;治疗组3:在治疗2基础上每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超过20 d;对照组采用治疗少于1 w。各组抗体水平降低为有效,不变或升高为无效。结果:当抗体效价为1∶64,治疗与否,抗体效价变化无显著差异(Ρ>0.05);抗体效价等于或超过1∶128,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皆有统计学差异(Ρ<0.05),但治疗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Ρ>0.05)。结论:当抗体效价小于或等于1∶64,不必要进行治疗;效价为1∶128,仅需口服茵栀黄口服液;但效价大于或等于1∶256,建议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基础上,加用输液等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与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2例,两组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8.39%,对照组79.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加快退黄速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莲黄汤加减治疗, B组采用西医治疗, 随访疗效。结果 两组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A组有效率为90.0%, B组有效率为56.7%。A组新生儿平均脐血胆红素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体重及脐血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 能有效降低其血清抗体效价, 预防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6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莲黄汤加减治疗,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抗体效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总有效率97%。结论:莲黄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其血清抗体效价,预防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宗岩 《新中医》2012,(11):76-77
目的:观察二至地黄茵陈加味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运用二至地黄茵陈加味汤治疗;对照组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均以4周为1疗程,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二至地黄茵陈加味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45例给予中药配合西药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13例只用静推维生素C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后复查血型免疫抗体IgG抗A(B)滴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6%,对照组4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及护理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6,(1):25-26
目的:观察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胶丸、维生素C片以及袋装葡萄糖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计4个疗程为1周期,经过2个周期后;对两组的抗体效价改变、有效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病例黄疸的比例、脐带血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红蛋白(Hb),Apgar5分钟评分以及体重的对比分析,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第1周期后,两组不同效价的患者分布无差异。第2周期后,治疗组的低效价人数显著增加,高效价人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的新生儿TBIL和病理性黄疸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但Hb、体重和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婴血型不合,临床疗效较好,可在今后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草药配合西药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效果。方法对136例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自确诊之日起服用中草药复方茵陈汤合鸡骨草配合西医治疗,检测治疗前后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结果136例患者总有效率96.32%,无效率3.68%。结论采用中草药复方茵陈汤合鸡骨草加减,配合西医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安胎汤对孕期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治疗效果及对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方法对66例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孕妇采用驭黄汤治疗,定期检测抗体效价。结果治疗后抗体效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总有效率95%。结论清热安胎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血清抗体效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茵陈蒿汤联合双黄连粉针在母儿ABO血型不合治疗中的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12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两个研究组,分别予以茵陈蒿汤及其联合双黄连粉针进行治疗,治疗后就其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80.6%,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双黄连粉针在母儿ABO血型不合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加减对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为ABO母婴血型不合的128例孕妇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联合应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治疗组给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2组孕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孕妇抗体滴度、免疫功能、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82.81%(χ~2=5.133,P0.05);血清抗体水平:治疗组血清抗体在1∶64及以下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χ~2=19.236,P0.05);免疫功能:治疗组CD3+、CD8+数量高于对照组,CD4+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t=2.308~11.158,P0.05)。结论:茵陈蒿汤辨证方有助于降低ABO母婴血型不合孕妇抗体滴度,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蓝光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疗效、不良反应等。方法:取本院2014年门诊、住院新生儿黄疸69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65例单用蓝光治疗,观察组430例用茵栀黄颗粒、妈咪爱,比较两组疗效、操作方法、经济学意义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费用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蓝光治疗与茵栀黄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能有效缩短退黄时间,操作简便,费用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对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一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单一蓝光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拟茵陈茅根汤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4例,并与应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14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新生儿 ABO 血型不合溶血病和新生儿败血症所致血总胆红素增高的患儿共28例。两种疾病各  相似文献   

20.
武贤美 《光明中医》2016,(13):1889-1890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较对照组的66.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具有安全、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