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D15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和MMP-7的蛋白表达,阐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15%(3/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39/50)和72%(36/50),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86,P<0.05;χ2=18.811,P<0.05)。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无关联(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隔器官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直肠癌中CD151和MMP-7两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rs=0.314,P=0.026)。  结论  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程熙  申翼  黄海荣 《肿瘤学杂志》2018,24(10):1026-1029
摘 要:[目的] 探讨 MMP-10、MMP-1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各86例ESCC组织中MMP-10、MMP-13 的表达。分析MMP-10、MMP-1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 MMP-10 表达与 MMP-13 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6例患者中,MMP-10阳性表达71例,MMP-13阳性表达56例。MMP-10、MMP-13阳性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ESCC组织中MMP-10表达与MMP-13表达呈正相关(r=0.242,P<0.001)。[结论] MMP-10、MMP-13表达在食管鳞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过程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HER-2基因和MMP-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抗生蛋白链霉素-生物素标记法(SP) 免疫组化检测法 ,用HER-2 抗体、MMP-2抗体标记 64 例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并以大肠腺瘤15例及远癌正常大肠组织12例作对照,检测HER-2和MMP-2.结果: HER-2 及MMP-2在远癌组织中阳性率低于腺瘤性息肉组及腺癌组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样息肉组与腺癌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病例中MMP-2 、HER-2 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层次无关 (P>0.05) ,而与Ducks分期、有无转移淋巴结相关,C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切片中MMP-2 、HER-2表达率明显高于A和B期的患者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HER-2 与MMP-2 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r=0.303).结论: MMP-2 、HER-2 在正常组织、腺瘤性息肉及腺癌中的表达逐步上调,MMP-2 和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促进了大肠癌的转移、进展.MMP-2 、HER-2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演进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MNL-2和MMP-2的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100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MNL-2和MMP-2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图文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6.0测定FMNL-2和MMP-2的蛋白累积吸光度值(IOD),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MNL-2蛋白IOD值分别为(90 748.36±46 276.91)和(39 075.46±24 763.12),MMP-2蛋白IOD值分别为(87 969.46±27 131.77)和(59 517.72±20 218.23),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MNL-2在伴与不伴肝硬化组中IOD值分别为(47 471.96±40 273.54)和(72 123.41±45 517.93)(P<0.05);MMP-2在HBsAg阳性或阴性组中IOD值分别为(77 668.34±27 682.79)和(64 585.83±26 173.62)(P<0.05),在有无转移组中IOD值分别为(63 854.73±21730.42)和(77 218.05±28 93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MNL-2和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40,P=0.016)。结论 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FMNL-2和MMP-2蛋白异常表达,联合监测两者蛋白表达可能会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EG-1和MMP-9在结直肠正常黏膜(45例)、低级别腺瘤(31例)、高级别腺瘤(15例)和结直肠癌(146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结果 AEG-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结直肠癌中有逐步升高的趋势。MMP-9表达与AEG-1有类似的趋势。AE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及组织分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结直肠癌中,AEG-1和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AEG-1、MMP-9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短的生存期(P<0.05)。结论 AEG-1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癌的演进相关,并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XCR4、CXCL12、Fascin及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CRC)中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6例CRC组织CXCR4、CXCL12、Fascin和E-cadheri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同时对57例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病例的原发癌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上述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CXCR4、CXCL12和Fasein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27%、81.75%和47.62%,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15.00%、35.00%和15.00%,P均<0.05).转移组病例Fascin和CXCR4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病例(57.89%vs 39.13%和50.88%vs 33.33%,P<0.05).E-cad-herin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17.46%vs 80.00%,P<0.05).转移组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转移组(8.77%vs 23.19%,P<0.05).结直肠腺癌CXCR4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Fascin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而E-cad-herin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19<0.05).淋巴结转移癌组织CXCR4、CXCL12和Fascin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原发癌(P<0.05).结论:CXCR4、CXCL12、Fasc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可能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47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85.0%,高于癌旁组织中的20.0%和15.0%(P<0.05)。两者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远处转移均无关。CD147和MMP-9在结直肠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0,P<0.001)。结论 MMP-9及其诱导因子CD14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表达、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癌旁结直肠组织中Id-1和MMP-9的表达,并以D-240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内LMVD值。结果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和78.00%,而在结直肠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和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中的LMVD值为(15.18±2.16),显著高于结直肠癌旁组织(5.24±1.09)(P<0.01);Id-1和MMP-9的表达及LMVD值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等均具有相关性(均P<0.01);癌组织中Id-1阳性表达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癌组织中MMP-9阳性组L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I d - 1 与MMP- 9 呈明显正相关性(P<0.01)。结论 Id-1和MMP-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上调可能是诱导结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及淋巴道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VEGF和MMP-9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以明确其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肿瘤及切端结肠组织中VEGF、MMP-9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mRNA转录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17/30)、73.33%(22/30),显著高于切端结肠组织(P〈0.01).肿瘤组织VEGF、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无论是在mRNA转录水平,还是在蛋白表达水平,肿瘤组织VEGF与MMP-9两基因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VEGF和MMP-9在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者肿瘤易于侵袭、转移,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进程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灶中CXCR5/CXCL13及ERK1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同期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5/CXCL13及ER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灶中的表达量。结果:CXCL13、CXCR5及ER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腺体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5)。CXCL13、CXCR5及ERK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XCR5/CXCL13蛋白的表达与ERK1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CXCL13及其受体CXCR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Breast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wome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 (MMP-13) is a hypothetical prognostic marker i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MMP-13 expression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an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MP-13 expression and tumor characteristics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 Materials and Method: We evaluated cytoplasmic expression of MMP-13 based on staining index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in epithelial cells, stromal fibroblasts of IDC (n=90) and benign epithelial breast (n=90) lesions. Correlation between IHC and tumor size, lymph node status, distance metastasis,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Her-2/neu was assessed. Results: MMP-13 expression was 45% and 38.8% in malignant epithelial cells and peritumoral fibroblasts, respectively. Only low level of MMP-13 expression was seen in benign breast lesions (8.8% in epithelial component and 2.2% in stromal fibroblasts), while high level of MMP-13 expression was noted in malignant tumors, mainly grade II or III. Cytoplasmic MMP-13 expressions in epithelial tumor cells wa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peritumoral fibroblasts. MMP-13 expression was directly correlated with distant metastasis and tumor stage in epithelial tumoral cells and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progesterone expression in both tumoral and stromal cells. Conclusion: This study showed that MMP-13 was a moderator for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nd could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oor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 The role of MMP-13 in predicting the risk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benign lesion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CXCR7、CXCL12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寻找判断结直肠癌新的预后指标、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惠州市中心医院博罗分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各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GOLPH3、CXCR7、CXCL12的表达,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GOLPH3、CXCR7、CXCL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P<005); GOLPH3、CXCL1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XCR7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类型有关(P<005); GOLPH3的表达与CXCL12呈正相关(P<005),CXCR7的表达与CXCL12呈正相关(P<005)。结论 联合检测GOLPH3、CXCR7、CXCL12指标对评估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临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XCL12表达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浸润在乳腺癌转移灶、乳腺癌原发灶及乳腺癌癌前病变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7例乳腺癌、71例乳腺癌转移灶、100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4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CXCL12的表达和TAMs的浸润情况。结果 CXCL12与TAMs在各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乳腺腺病组为12.5%和7.5%,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组为39%和18%,乳腺癌原发灶组为63.8%和57.5%,乳腺癌转移灶组为78.9%和80.3%,CXCL12与TAMs在各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CXCL12与TAMs的表达分别与患者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乳腺癌原发灶、乳腺癌转移灶TAMs浸润与CXCL12表达分别呈正相关(P<0.001)。结论 CXCL12与TAMs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信号转导因子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雄激素受体(AR)、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与预后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18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行乳腺纤维腺瘤切除术患者正常乳腺组织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TAT3、AR、MMP-13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STAT3、AR、MMP-1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AR、MMP-13评分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TAT3、AR、MMP-13阳性表达与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为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STAT3、AR、MMP-13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且可能与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状况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XCR4和MMP-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上皮性卵巢瘤、卵巢癌、卵巢癌盆腔腹膜转移灶中CXCR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XCR4在卵巢癌及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77.8%,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及卵巢良性肿瘤(0);MMP-2在卵巢癌及转移灶中阳性率分别为85%、10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20%)及卵巢良性肿瘤(30%)(P均<0.05)。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XCR4和MMP-2在卵巢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可能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检测MMP-2和CK19在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淋巴结微转移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4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常规病理光镜检查证实无转移淋巴结902枚进行MMP-2及CK19的检测。结果:1)复发组477枚淋巴结中11枚CK19阳性(2.3%),来自32例患者中的8例(25.0%);8枚MMP-2阳性(1.7%),来自32例患者中的6例(18.8%),两种检测指标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未复发组425枚淋巴结中均无CK19及MMP-2阳性表达(0/425),该组32例患者中CK19及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K19及MMP-2表达与病理类型及组织的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P<0.05)。3)复发组32例患者中带瘤生存25例,死亡7例,且均死于癌症,其中6例患者盆腔淋巴结中的CK-19及MMP-2检测均表达阳性,微转移与术后复发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淋巴结中CK19及MMP-2表达可检测出早期宫颈癌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显著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通过本研究证实MMP-2及CK19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可作为检测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