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稻瘟灵与比艳可湿性粉剂在防治稻瘟病上的对比试验,可以看出:稻瘟灵防治水稻稻瘟病病情指数较对照低4.75,发病率低13.1%,防效达78.9%,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发生,秋后测产产量较对照增加24.5 kg/667 m2,增产率达4.9%,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1)是一种毁灭性的检疫害虫,严重威胁水稻生产。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具体通过药剂筛选试验进行了探讨,结果:处理1、2、3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施药后1,3,6d的防效均达90.9%;处理4的效果也很好,施药后1,3,6d的防效为88.9%,88.5%和89.4%;处理5效果相对较差,施药后1,3,6d的防效为86.6%,84.4%和82.8%。  相似文献   

3.
引进稻艳等几种药剂进行稻瘟病防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5%稻艳可湿性粉25 g/667m2对水稻稻瘟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防效达78.1%,药后14 d防效达86.1%,明显优于其他对比的几种药剂,可以较好地防治稻瘟病,生产中可以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稻施用20%爱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爱可不同时期对水稻稻瘟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防效叶瘟分别为87%、88%、85%,穗颈瘟分别为86%、100%、88%,防效仅次于25%使百克。为了更好地提高其防治效果,建议明年在桦川县继续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5.
为验证陕西美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0%稻瘟酰胺乳油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试材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稻瘟酰胺乳油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穗颈瘟的平均防效为59.7%,且有一定程度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的高效药剂,同时验证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施药对稻曲病的防效,2019—2020年连续2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9%啶氧·丙环唑SC 70 mL/667 m2、125 g/L氟环唑SC 50 mL/667 m2、40%咪铜·氟环唑SC 30 mL/667 m2、25%噻呋·嘧菌酯SC 4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89.95%、89.85%、87.05%、85.60%,体现了较高防效;75%肟菌·戊唑醇WG 15 g/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为81.30%,也有较高防效;而36%丙环·咪鲜胺SC 50 mL/667 m2平均病指防效仅为78.20%,防效稍差。前5种药剂可结合稻瘟病防治,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初期使用,能有效控制水稻稻曲病为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水稻直播田更加方便省时、安全高效的土壤封闭除草剂施药方式。[方法]以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试验对象,分别于直播稻播种前翻耕平整时和播种后2 d使用300 g/L丙草胺乳油防除杂草,对比该药剂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在水稻直播田播种前第2次翻耕时使用300 g/L丙草胺乳油均匀泼浇后再平整,对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封杀效果,其中1 500 m L/hm2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为99.1%、99.5%,与对比区禾本科杂草防效相当,而空白对照区的杂草嫩绿、生长旺盛。[结论]在水稻直播田播种前第2次翻耕时使用300 g/L丙草胺乳油均匀泼浇后再平整,这一施药方式不但方便省工,且对稻苗更安全,在当前直播稻生产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是最主要的世界性水稻病害,化学防治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了多个特效药剂和广谱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探讨了稻瘟病的最优防治适期和穗颈瘟、稻曲病兼防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三环唑仍然是预防穗颈瘟的特效杀菌剂,而嘧菌酯、肟菌酯·戊唑醇和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广谱杀菌剂对叶瘟表现出更好的防控效果。始穗期是防治穗颈瘟的关键时期,在发病严重的情况下在齐穗期再施1次药是必要的。如果选用合适的药剂,破口前施药对穗颈瘟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由于防治稻曲病的最佳施药时期是破口前,因此,一次施药兼防穗颈瘟和稻曲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2013年、2014年,应用70%稻津与常规药剂进行防治稻瘟病对比试验,结果表明:70%稻津对水稻安全,2 a防效分别为100%、96%,好于对照药剂,理论产量分别为10 125 kg/hm2、9 975 kg/hm2,分别较空白对照增产17.9%、16.7%。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在6个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防效进行比较,发现在全田10%~20%植株剑叶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 d)时施药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最佳,校正防效达95.54%,如推迟至破口前12 d、破口前5 d和破口期进行防治,防效逐步下降,而提前到破口前21 d,防效也没达到理想效果。因此认为,预防籼粳杂交稻稻曲病应在全田10%~20%植株剑叶完全抽出(即破口前16 d)时进行防治最为适宜,药剂可采用30%苯甲·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因素对凤凰单枞茶品质影响的研究,从环境、采摘季节、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对凤凰单枞的品质影响作了梳理,最后就如何提高凤凰单枞的品质进行了展望。期待有更多的设施园艺技术以及精准化加工技术能结合到凤凰单枞茶的生产和加工环节,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2018年期间浙江省的水稻品种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水稻品种结构存在以下特点:品种类型丰富,主导品种面积集中,通过审定的优质稻品种数逐年上升,但优质性状不够稳定、真正食味佳品质优的水稻品种占比不高。当前制约优质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优质稻产业发展思路有待理清,优质稻品种评价标准有待完善,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进展不快,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有待深化。为进一步深化浙江省优质稻品种推广与产业化发展,下一步浙江省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注重优质稻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继续完善品种审定和评价标准,加快优质稻品种选育攻关和深化优质稻品种的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光谱技术在茶叶理化指标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谱技术由于其快速、无损、便捷的特点,是目前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光谱、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高光谱成像等多种光谱技术的原理,着重介绍了其在茶叶分类、成分检测、品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丁晓晨  徐平  陈萍 《茶叶》2019,45(1):24-27
本文以中国茶主题特色小镇发展概况为出发点,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整理茶主题特色小镇现有案例,从中总结出茶镇发展成茶主题特色小镇的共性,通过SWOT分析法,探究茶主题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PVPP吸附茶多酚特性及其在绿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PVPP能有效去除绿茶中过多的茶多酚,而基本不影响其他品质化学成分。PVPP对茶多酚的吸附在2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容量的70%,25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在15~95℃、pH值3.5~6.5范围内,PVPP对茶多酚有着稳定的吸附容量。茶汤提取时同步添加PVPP(10min)是将PVPP应用于绿茶饮料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处理方法。PVPP处理能有效减少绿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对游离氨基酸浓度影响较小,从而降低酚氨比,优化绿茶饮料滋味;能显著提高绿茶饮料亮度,改善汤色和澄清度。通过绿茶饮料生产中的常规过滤工艺——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两个步骤能去除茶饮料中的PVPP残留。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碘元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设置8个浓度的碘溶液对常规早籼稻品种中早39进行引发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碘溶液(浓度为0.0001%~0.001%)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种子的活性、提早发芽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的同步性和发芽率。本结果为后续研究碘元素对水稻种子引发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甬优12抽穗动态调查及稻曲病预防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产量还降低其品质。稻曲病发生后(出现稻曲球)就很难防治,只能预防不能治疗。适时打药是高效预防稻曲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2而言,在破口前10~13 d用专化杀菌剂预防1次、破口期再预防1次的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穗防效和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59%和98.33%;仅在破口前10 d或13 d喷1次药预防的处理,穗防效分别为86.95%和87.36%,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94.98%和95.99%。鉴于在实际生产中很难准确确定具体哪一天是破口前的第10 d或第13 d,本研究采用水稻生理学性状"叶枕平"(剑叶叶枕与倒数第2叶叶枕持平,或叶枕距为零)界定为最佳打药期,即稻田中1/3~1/2水稻植株处于叶枕平为第1次打药预防稻曲病的适期,第2次打药适期为破口前。  相似文献   

18.
缓释肥减量施用对春优927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开展了缓释肥减量施用试验,调查了春优527在不同减量施肥条件下的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农户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施用缓释肥减少10%~25%养分的情况下,水稻产量未受影响,10%减量处理的经济效益还稍高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在水稻生产中施用缓释肥料具有节本增效、降低污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和完善湘南晚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以‘丰源优299’为试验材料,在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比较研究了晚稻在不同秸秆覆盖(覆盖或不覆盖)和不同灌水深度(5 cm和10 cm)条件下的产量、稻米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深灌处理分蘖较多,但成穗率较低;深灌处理最大叶面积指数较大,但孕穗后降幅也较大;秸秆覆盖处理地上部干物重小于不覆盖处理,而浅灌与深灌处理干物质积累差异不大;秸秆覆盖与不覆盖处理间产量差异不大,而浅灌处理较深灌处理产量显著增加,增幅为4.2%~4.6%,处理间产量差异主要由有效穗数差异所致;灌溉深度和秸秆覆盖对稻米加工品质无影响,但浅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而秸秆覆盖使稻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降低;浅灌可显著提高稻田水分利用效率,而秸秆覆盖作用较小。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湘南晚稻作用较小,而浅水灌溉可达到增产、提质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选用12个生产中常用的早稻品种,进行施氮和不施氮2种处理,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情况,并以产量和氮素生理利用率(PE)为主要筛选指标,筛选出氮高效品种中嘉早17、中早35、金优463,并分析了氮高效早稻品种的籽粒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