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因肝脾肾失衡,脏腑气血失和,阴阳气血失衡所致。调治月经,调肾需调补肾精,重视肾中阴阳调补;调脾重在调和脾胃气血,助其健运,采用补益脾气或运脾化湿之法,恢复正常气机升降;调肝需恢复肝之调达之性,疏肝、柔肝、暖肝结合。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需同调肝脾肾三脏,虽月经失调可有一脏功能失调为主,亦可巧妙运用脏腑关系,恢复脏腑间的平衡,使气血调和,月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阐述基于尤昭玲教授“心-肾-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的“生殖十八针”针灸治疗方案。“生殖十八针”以调节妇科生殖疾病中紊乱的生殖轴为目的,选取生殖轴主要脏腑经络上的穴位为主穴,调节相关脏腑气血的穴位为配穴,通过特定操作手法,调气血,疏经络,治脏腑,从而养精助孕,为妇科生殖疾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思路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谈肝与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肝与生殖河南中医学院(450003)张红瑞李华关键词生殖肝脏理论探讨中医认为生殖为肾所主,肾有“生殖之官”、“先天之本”之称。正如《广嗣纪要》所云:“夫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阳精溢泄而不竭,阴血时下而不愆,阴阳交畅,精血合凝,胚胎结而生育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王旭高临证医案》“痰饮篇”的处方用药,探寻王旭高治疗痰饮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25.0、SPSS Modeler 18进行频数、性味归经、中药种类、聚类、因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得到处方55首,共使用药物104味,总使用频次597次,高频药物(频次≥11次)共14味,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茯苓、半夏、陈皮、白术、甘草、干姜、桂枝、熟地黄、附子、杏仁、五味子、人参、款冬花、泽泻;104味药物按功效分类法收录并分类的共96味,涉及药物种类1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为补益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性味归经统计结果显示,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多温;归经以肺、脾、肾、胃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对35组;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到3个类方,5个公因子。结论:王旭高辨治痰饮以温化为总则,重视肾脏对痰饮尤其是虚痰的影响,不畏滋腻,助肾纳气,兼以临证化裁,对当今临床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述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本文通过整理蔡老为中医妇科初学者的讲课内容,对其运用“精血”理论阐述妇科疾病的特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突出精血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地位,认为精血的盈亏与肾肝脾密切相关,临床治疗妇女疾病从调补肝脾肾及调理气血冲任来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王伟凡 《河南中医》2005,25(11):9-11
生殖虽由肾所主,但与肝也有着密切联系。由于肝具有主疏泄、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肝气的调达、肝血的充足,不仅能滋生肾精,而且令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冲任协调,精气疏泄,宗筋荣养,女子以月经胎孕,男子以精泻生育,从而调节和维持着人的生殖机能,故肝与生殖的关系也尤为密切,是生殖功能的主要调节藏器。肝藏血,肾藏精,且精血可以互生;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平衡,共同维持人体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多苷致雄性生殖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多苷作为目前中药治疗肾脏疾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其不良反应表现日益突出。就雷公藤多苷致雄性生殖损害作一综述,从病理生理、生殖内分泌、分子机制、基因遗传等多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中医认为"肾主生殖",精子的生成有赖于肾阴的濡养和肾阳的温煦,故精子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肾中真阳真阴的盛衰,以补肾填精温阳法为治疗之要旨。文章从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两方面阐述雷公藤多苷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为更安全和广泛的应用雷公藤多苷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轶喆 《河南中医》2006,26(5):36-37
男性生殖之精、气是男子嗣育之根本,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故临床上施治,既具有常见病的普遍性,又具有男性专科的特异性,对此笔者略述管见,以求正于同道。1调治脾肾,俾生殖精、气满壮生殖精、气本于人体生命之精,生命之精藏于肾。《灵枢·本神篇  相似文献   

9.
眩晕是一种自觉症状,多为本虚标实。老年患者素体亏虚,基础疾病多,脾肾失养,眩晕以虚症为主,病程长、反复发作;亦可日久因虚致实,耗伤气血,突然发作,伴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头痛,面唇紫暗。从脾肾论治,补益气血,化痰祛湿,补肾填精,补虚驱邪,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从"肾主生殖"的理论源流、内涵以及在人类孕育上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认识肾主生殖,认为临床应重视肾主生殖这一功能,应用此理论指导不孕不育的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求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证型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1996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治疗PPD的临床研究,对文献中的证型、方剂以及药物出现频次和比例进行统计归类,对药物和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分析得出21个PPD证型,其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虚血瘀、脾肾两虚、痰热郁结为常见证型;证型要素分析,肝郁、血瘀、气滞、痰湿、痰瘀为常见实性证型;心脾两虚、气虚、血虚、脾肾两虚、阴虚、气血两虚、肾虚为常见虚性证型;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四脏;共得方剂108首,其中自拟方59首,成方49首,两者以补益剂、理气剂、理血剂为主;整理中药139味,分为9类,柴胡、当归、党参、白芍等为常用药。结论:PPD的证型、选方和用药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抑郁症的特点,强调以疏肝理气、产后补虚为法,兼以注重对血的调养,同时注重对PPD患者心身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2.
栗德林论治糖尿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德林教授治疗糖尿病多年,临床经验十分丰富。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他认为糖尿病当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有自身的发病规律,即"核心病因病机"。本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是为五脏柔弱,内热薰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瘀阻痰凝则并发冠心病,蓄浊失精则并发。肾病。基于上述认识,栗教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地。具体临证时,栗教授强调辨病论治宜益气养阴扶阳;辨证论治宜扶正祛邪,扶正应注意调理阴阳气血,祛邪应热毒痰湿瘀郁并治;注重健脾益肾并兼顾泻心疏肝、润肺补肺。  相似文献   

13.
李丹  徐里 《河南中医》2016,(5):775-777
蒋宝素尤重人体之肾气,认为肾的元气不足可致各脏疾患,如命母虚寒则火不生土,脾阳亦虚,生泄泻、痞满等疾;因肺主气,肾纳气为气之根,若肾虚气不归原,则肺气无从依附而生喘咳诸病,且肺肾为母子关系,子盗母气则肺病发;若病起于肝,则常传之于脾,注之于肺,下连于肾,故治病求本,肝病也常从肾来论治。蒋宝素在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时,阴素虚者去辛热之桂、附以成六味;有热盛者易熟地黄为甘寒之生地黄;兼脾虚者合健脾益气六君子汤,偏阳虚者合理中丸;兼心阴虚者加生脉饮以滋养气阴或合天王补心丹以养血安神;若阳虚欲现脱证者,则去茯苓、泽泻、牡丹皮之利泻,加肉苁蓉、鹿茸、枸杞以纯补回阳。  相似文献   

14.
清代叶桂所著《临证指南医案》,治疗情志失调导致的脾胃病时,叶氏汲取李东垣、刘河间、张仲景等著名医家治疗脾胃病的学术经验,创立归纳治疗情志所致脾胃病的3条基本法则:肝胃阴未虚,肝阳犯胃,立法用刚远柔;肝胃阴俱虚,风阳扰胃,立法忌刚用柔;平治肝胃,立法刚柔寒热并用。叶氏重视脾胃,善用人参补中养虚,半夏、枳实、厚朴、姜汁通降胃气,茯苓、陈皮健脾和胃,白芍、乌梅倡养胃阴,壮脾土以制肝木,形成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用附子配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益肾健脾,补气养血法治疗经腹痛,不孕,崩漏,脏燥症,收效甚速。  相似文献   

16.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病,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金墨先生的传人张秀琴治疗月经病从气血虚实辨治效如桴鼓。张教授认为月经病从气血辨治主要区分虚实,即(脾肾)气虚、血虚、(肝郁)气滞、血瘀,治疗虚证月经病多以补肾扶脾养血为主,治疗实证月经病多以疏肝理气活血为主。收集张教授治疗月经不调383例中药处方,用频率分析法分析药物的使用比例、使用频率和剂量,其中养血调经类药物白芍、赤芍、当归使用频率居前三,分别为95.30%、84.33%、78.33%,活血化瘀类药物益母草占57.44%,疏肝理气类中药香附使用频率为55.35%,提示调理气血在治疗月经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经行乳房胀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病症,中医学认为,经行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致气血运行不畅,乳络欠通,不通则痛。文章从肝角度分析,认为经行乳房胀痛病因病机为:七情内伤,肝气郁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肝郁脾虚,水湿停留;瘀血阻络,脉络欠通。临床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以疏肝解郁、理气消胀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肝郁血虚型以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为主,方用逍遥散;肝肾阴虚型以滋肾养肝、解郁通络为主,方用一贯煎;肝郁脾虚型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为主,方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气滞血瘀型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  相似文献   

18.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防治优势。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处方中的药物基本信息,并对其核心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159首,涉及中药168味;高频药物有杏仁、半夏、甘草、茯苓、藿香等;核心药对有石膏-杏仁、半夏-茯苓、麻黄-杏仁等;潜在常用药对有附子-石膏、藿香-麻黄、连翘-蝉蜕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新方4首。结论 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核心药物组合为麻杏石甘汤和藿朴夏苓汤,治则上以宣肺调气、分消祛湿、健脾益气、化痰开郁、清热解毒等法同用,扶正祛邪,肺脾胃同调;但临床还需兼顾其可能伤阴、结瘀、旁及肝肾的病机特点,中后期适当佐以养阴润燥、活血通络及调肝补肾之品,以防伤阴损阳、疫毒入血的重症转变。  相似文献   

20.
张莉  高积慧 《河南中医》2020,40(5):685-687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CN)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发生,为"双心疾病"之一。"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脾胃之气衰败,气血生化无源或思虑过度,暗耗心血,致心血亏虚,无以充养心神,发为CN。心血亏虚,心神失养是CN发病之本。肝与心为相生关系,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气畅达,气血调和则心得安;肝气郁滞则心不安。肝主疏泄功能失常,致心神失养是CN发病的重要条件。治疗可以从中医形神一体观出发,疏肝解郁以养其神,益气养血以护其形,以达到同时治疗"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