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对风水理论和徽派园林的研究出发,探讨了风水思想的理想环境观与徽州园林的理想环境的契合点,论述了风水思想对于丰富了水口地带的空间景观要素、促进水口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龙梅珍 《山西建筑》2014,(21):219-220
分析了天人合一、藏风聚气、风水形势等主要风水学说,解读了风水学说对古典园林选址、布局、入口及造景手法的影响,从而在风水角度建立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层理解,以挖掘古典园林规划设计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4,(6)
本文在风水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作为中国古代风水理论形势宗流派的重要理论——形势说,运用现代建筑风水形势说理论浅析紫禁城的规划设计,希望通过本文为契机,能为进一步研究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尹航  张超  赵鸣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2):114-119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群山遍布,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沿海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海洋气象,使半岛山岳成为修建宫观园林的佳地。宫观园林在各山体并非平均分布,而是以昆嵛山、崂山为中心,呈局部聚集、整体散点的布局模式。将风水堪舆理论的寻龙、察砂、观水转译为“高峰”“山环”“水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以此 3 项指标分别对半岛各山脉的风水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宫观园林的分布与山岳风水“大聚局”紧密相关,符合“大聚局”尺度下的理想景观格局的山脉宫观园林分布较多,反之则少。研究发掘了宏观尺度下胶东半岛山岳宫观园林分布与风水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为其他地区宫观园林选址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本文论述了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的重要意义,从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手,提出了我国现代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要注重风水文化、宗教意境文化、地方文化3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研究,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风水最初是传统建筑选址的一种民间文化规则,也是古代地理学的前身,是集各种经验集合流传下来的传统环境学。中式古典园林在创造及规划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将风水理论视为造园的规范来对待的。研究风水对古典园林里的基本元素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探究古典园林中构成形式的有效手段,并可以有依据的借鉴至现代园林创作中。研究古典园林中的风水理论也是研究古典园林文化的关键之一,是人们从精神领域对传统园林的感知与体会。将古典园林中的风水理论应用在永定客家土楼高北景区设计规划项目中,通过运用来研究这些风水理论对于景观环境产生的效果,总结项目设计与规划中的优势与劣势,为之后的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徽州古村落及其水口园林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宗氏族谱、方志等记载的历史上相关风水选址活动的探究,结合大量的实例参照与图例的比对,对其村落格局、水系、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针对村落水流出口且被视为村落门户和灵魂的“水口”,对其景观建构、功能特性、文化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头,试图从中发现可供我国当前乡村景观格局借鉴的传统“天人合融”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8.
王育武 《华中建筑》2007,25(8):125-128
宋明理学是天道观思想由关注帝王统治秩序的理论依据,转向关注个人人生理想境界的人文主义哲学的发展阶段.相应的,宋明以后的风水理论也由关注帝王的星象堪舆地理,转向了归依自然的"天人合一"理论探索.在风水文化的形势与理气之争的背后,存在着哲学上的心学与理学之争.  相似文献   

9.
风水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论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为例,从园林的选址和巧妙布局方面浅析风水思想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应用和对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风水理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曾在民间广泛应用。该文在梳理风水理论及理想风水模式的基础上,以光山净居寺和天台国清寺为例,立足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天台宗佛教寺庙环境中“风水”和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传统风水理论和景观生态效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园林》2017,(10)
<正>概述中式庭院造园的格局很重要,庭院景观的布局要依附于主体建筑,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格局的规划要根据房舍坐向、主门方位,院子形状、大小,主体建筑格调、层高等元素来落定。现代的中式庭院以传统园林风格为主,并融入现代元素,结合风水易位,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感觉,让心栖居于诗情画意之中,和主体建筑组成一个祥和之局。合理的景观、风水布局,能起到荫庇、臧纳、遏煞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中式景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演绎,而风水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文章在前人风水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中式景观中风水文化的多元衍化以及新中式景观中风水文化的设计演绎,从不同的角度对新中式景观中的风水文化运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园林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综合观念。特别是传统文化注重的宅园“风水”,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的最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对于中国特色的园林来说,用风水学的方法去分析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姬青 《园林》2000,(6):18-19
植物是园林造景的基础,合理地种植绿色植物,科学地配植各种花卉,使绿叶鲜花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构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观,这是园林设计者的职责。因地制宜创造美的意境设计园林景观,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创造不同的意境,使园林显示独特的气质,这需要高品位的设计风格。在园林的景门前要有引人入胜的景观。可把雪松、云杉、龙爪槐等对植两旁,树不宜过大,但要讲究修剪艺术,培育优美的树形。并要设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画在用色上讲究和谐、雅致、朴素,这与苏州园林用色处理与园林空间的艺术感染力极其相似。形、声、色、香是苏州园林建筑艺术中的主要考虑因素。文章通过分析苏州古典园林的景观特点,探讨山水画意境在苏州园林造园理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7,(4)
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风景园林学者在多重理论下结合景观行业内部的技术需求所开发的景观信息模型LIM是促使风景园林可持续更新和改造的有力工具。本文基于LIM基础上,理清无锡近代园林价值性,开发适用于无锡近代园林可持续更新的景观信息模型,并以鼋头渚风景区横云山庄近代园林局部更新为例,从场地地形、气候、植被、建筑、数字载体平台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定量化改造,为后续近代园林的更新和数字化发展提供更为完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丽芳 《山西建筑》2008,34(2):348-349
阐述了风水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深远影响,从自然美、曲线美、均衡美、象征美和阴阳美五方面探索了中国古典园林所体现的风水美学思想,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风水塔在中国历史上由佛事塔演化而来。明清时期,重科考,各地热衷于山水讲究之处营建风水塔祈文运,南方地区更为明显,尤以粤、赣地区为典型。该文从选址和时空分布上研究粤赣地区的风水塔,结合ASTER GDEM数据,运用Google Earth和Arc GIS软件对风水塔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高程、剖面、坡度三个因素对风水塔选址的影响,从而总结风水塔在粤赣地区的分布特征,环境空间特质,以及考察风水塔的建筑形制,与城市山水的关系,和其时空分布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风水是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它作为地理选址和布局的艺术而存在,传承至今,其早已被视为找寻建筑物吉祥地点的景观评价系统。在风水理论中,综合了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等学科,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不断兴起,人们对风水理论也越发关注。本文主要对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现代建筑规划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圆明园风水启”说开去——皇家园林与风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1997,(1)
关于园林,各界学者一直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剖析,追寻其中的真意,却始终回避一个方面——风水学。随着风水研究在城市、村落、宫宅、陵寝等诸多领域的逐步深入,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为基础,风水理论所具有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在充分观照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通过人文景观的营造表达人与自然的两情相洽;同时在“崇效天”的理想追求中,按照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一类的“宇宙图式”来把握和经营宅居环境而形成的象征主义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精神,已成为共识。那么,作为广义建筑范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其创作过程中是否也有风水的参与呢?事实证明园林中确有风水,典型者莫过于集大成之清代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