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成效,探讨进一步完善临床路径的方法。方法: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7个病种共595例病例作为路径组,将2009年入院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7个病种共1284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日、术前住院日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住院费用有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路径管理能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邓应梅  刘春玲  王力红  李晓莹 《中国病案》2011,12(11):25+44-25,44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用t检验比较神经内科2个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的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结果癫痫、短暂性脑缺血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下降了1.24天、9.93天(P〈0.05);住院费用分别减少了19.56%、1.36%(P〈0.05)。结论实施病种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节省医疗成本、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一定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对术前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探讨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可行措施。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12月的10个病种的出院病人作为路径组,将2006年5月-2010年2月10个病种的出院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平均住院日是否不同,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采用秩和检验作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外科10个病种术前住院日有7个病种明显缩短(P〈0.05);有3个病种因为自身特点下降不明显。结论实施临床路径后术前住院日可以缩短,可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燕蓉  姚炯 《中国病案》2012,13(3):27-28
目的分析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与存在问题,为大力推广和实施临床路径的医疗管理方式的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从某省级三甲医院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病种中选取下肢静脉曲张、子宫肌瘤、冠心病行冠脉介入治疗、白内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半月板损伤6个病种,对已实施临床路径与未实施路径病例进行平均住院日和各项费用对比处理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的6个病种的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P〈O.05),各项费用有明显减少(P〈O.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临床路径作为最新的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切实降低病种费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医院2010年5月-2013年5月5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患者5268例(临床路径组)和同期的非临床路径管理患者5895例(传统组),对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临床路径组与传统组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辅助检查费用显著下降,P<0.001;单纯性阑尾炎次均辅助检查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其余病种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与非临床路径的效果,以加强该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对比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接受临床路径和非临床路径两种不同诊治模式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能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Z=-6.520,P〈0.001);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t=1.515,P=0.122);临床路径组患者的治愈率(88.5%)明显高于非临床路径组(87.3%),死亡率(0.57%)低于非临床路径组(0.72%)。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路径模式的实施可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对费用控制和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高春然 《中国病案》2012,13(2):28-29
目的对试行临床路径管理的六个病种手术进行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六个病种手术实行临床路径前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种不同管理方式,其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用成组资料均数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能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赵学英  张晗 《中国病案》2013,(11):31-32
目的比较近五年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北京医院子宫肌瘤住院医疗情况及其费用变化,分析对医疗处置与费用构成比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五年间我院子宫肌瘤符合临床路径入选的1356份病案,比较其住院诊治情况与费用信息,按实施临床路径前后进行资料对比分析,观察年度住院情况的变化,用SPSS16.0软件比较其统计学差异。结果近五年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逐年平均住院日、人均护理费都有显著下降(P〈0.01),人均总住院费、人均药费、检查治疗费都保持基本平稳(P〉0.05);实施临床路径后子宫肌瘤总住院费用略有降低,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其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o.05),药费与检查治疗费用基本平稳(P〉0.05)。进入路径626例,变异出路径93例,变异率为14.9%。结论临床路径可有效遏制了药费与检查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降低平均住院日,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是确实有效的医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莫雄 《河北医学》2011,17(3):365-367
目的:评估乳腺癌围手术期临床路径实施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医疗品质的影响。方法:制订乳腺癌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选择2006年至2009年可手术的乳腺癌病人153例随机分为两组,临床路径组75例按路径表实施诊疗过程,对照组78例按普通诊疗方法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可降低住院日平均费用(P〈0.05),缩短住院天数(P〈0.01)。结论:乳腺癌临床路径可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根治术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8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CNP)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CNP管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地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股骨颈骨折病种临床路径实施的住院费用、医疗质量和效率.方法:采用历史同期对照,对93例路径实施前和91例实施后的股骨颈骨折入院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股骨颈骨折的次均住院费用增加了9.25%;住院天数的中位数降低了2天;术前住院天数的中位数没有变化,四分位间距减少了4天.结论: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股骨颈骨折路径的实施有效地缩短了住院天数,临床路径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更深入的工作基础和配套政策来保证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24小时临床路径管理,以研究和探讨白内障手术患昔最短住院天数和对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对实施临床路径前后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本组4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无术前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床位费与药费分别下降8.46%,89.9%1和80.70%。无1例非计划再入院。结论:实施24小时临床路径可最大限度地缩短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同时还可取得降低住院费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丽  范理宏 《中国医院》2010,14(10):53-55
目的:评价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的获益情况。方法: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2007年)、后(2009年)全院平均住院天数、费用、医疗安全,及心肌梗塞、髋关节置换、尿道修补病种患者的平均费用变化。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医疗效果显著,全院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下降,医疗安全显著上升。结论:临床路径可以提高医疗质量,节省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采取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积极实行单病种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学科建设及推广技术普及、严格核心制度落实及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目标考核并奖罚分明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全院平均住院日以每年5%以上的幅度递减,2009年平均住院日已降至10.21日,相对国内同级综合性医院平均住院日12.15日明显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正确的方式与方法缩短平均住院日,以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达到医院综合效益最大化。方法:运用科室月运营分析,发现主要问题进行专案改善,采用专案管理的方法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实施专案管理后术前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下降0.71和1.46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专案管理的方法,设计单病种住院天数,规范临床路径,达到科学缩短住院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66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探讨其手术可行性、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术前并存症、术前准备、术式选择、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术后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住院28天,平均随访26个月。良好率63.6%。结论 70岁以上老人股骨颈骨折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及趋势,探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某三甲综合医院统计报表2000年-2010年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出院患者数量、每床日费用等指标数据,采用斯皮尔曼相关法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日与出院患者数量、病床使用率成负相关系,与术前平均住院日成正相关;11年中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结论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日问手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缩短平均住院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成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以为疾病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参照.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择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逐一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 Garden分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前牵引治疗及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对术后股骨头坏死产生的影响.结果:术后进行为期12 -36个月的随访观察,22例(18. 3% )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了股骨头坏死,发生时间为(17. 4 ± 1. 7)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高骨折分型、术前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1周、内固定物取出是造成患者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P<0. 05);Logistic回归直线分析表明,骨折分型、术前牵引、受伤至手术时间、内固定物取出是诱发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较高,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临床应加强预防,以不断优化疾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癫痫病种临床路径实施的住院费用、医疗质量和效率。方法采用历史同期对照,对364例路径实施前和345例路径实施后的一般性癫痫和难治性癫痫入院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般性癫痫的次均住院费用减少了872.49元,平均住院日减少2天;难治性癫痫的平均住院日减少1天,病情好转率显著提高。结论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癫痫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效地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且实施临床路径后好转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