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志军 《中外医疗》2010,29(1):40-4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护理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患者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均进行常规透析,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后应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血压。结果2个月后通过效果观察,干预组患者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治疗效果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下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庄兆红 《吉林医学》2015,(2):342-343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症状改善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经护理治疗后心理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耳穴压丸,治疗干预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睡眠效果。结果干预组治疗后各维度得分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临床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37.5%),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耳穴压丸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失眠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出现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以及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动静脉内瘘失功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程度上均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动静脉内瘘患者护理时,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赵文琳 《中国医疗前沿》2012,(12):77+47-77,47
目的 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创建舒适护理的可行性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对80 例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构建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的次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由专人指导填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观察组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舒适护理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两种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则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心理上的负担,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袁磊 《大家健康》2014,(9):116-117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两组12个月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干预疗效显著,其中观察组患者目标体重、AM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蛋白质、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含量也明显提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发生低血压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需要血液透析治疗3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按常规护理;干预组17例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治疗中护士担任着重要角色,积极参与护理的流程改造,建立并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患者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SF-36指标评分明显增高,SDS与SAS评分明显更低,其总体HD疗效优化显著。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优化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兰世英  袁波 《西部医学》2012,24(10):2012-201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控制的的影响。方法将60例MHD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及家属从心理、认知、行为、饮食、用药、透析各方面进行干预。三个月后对血压进行测定和统计,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的平均值和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透析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和稳定血压,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宾庚玲 《当代医学》2010,16(13):106-10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住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评价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压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玉 《中外医疗》2014,(36):22-23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强化饮食护理干预后各项主要营养指标得到明显改善,血磷含量和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血钙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饮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25例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给予家庭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护理干预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SCL-90量表各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髙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期间水肿、心衰、电解质失衡、内瘘感染、高血压、低血压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髙社会适应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予以常规药物降压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均随访8周。结果随访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依从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63,P<0.05);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和高血压知识了解等生活方式各方面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4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入选患者按照透析方式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透析,观察组患者给予可调钠透析,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进行血压、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的测量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血压、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率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透析后心率、血压和血清钠离子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作用较为明显,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压,同时对患者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心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风  王启林 《黑龙江医学》2014,(12):1390-139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剔除不按时服药的23例患者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薛云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88-89,91
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1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透析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P< 0.01;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1.两组护理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干预前比较,P< 0.01或P<0.05;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对照组比较,P< 0.05.结论 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纠正慢性贫血状态,在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减少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透析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早期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且早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内瘘闭塞率和动脉瘤样扩张率分别为5.00%和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如血栓的形成、出血、血管瘤以及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30.00%相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对显著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果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