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陶然  赵敏  刘翱 《中国医学创新》2013,(29):144-146
目的:比较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氧化应激标记物8-异前列腺素的含量,初步探讨EBC分析对COPD表型研究的价值。方法:以20名COPD患者(其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1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9例)、10例哮喘患者和15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酶免疫测定法测定EBC中8-异前列腺素的浓度,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和两个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与哮喘患者比较,EBC中的8-异前列腺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较哮喘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较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EBC中8-异前列腺素与FEVI%呈负相关(r=-0.53,P=0.002)。结论:对支气管舒张剂具有可逆性反应的COPD患者和哮喘患者气道氧化应激的机制可能有一定的重叠。EBC分析对COPD表型研究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 ,并和哮喘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用 62 0 0AutoboxDL体积描记仪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前后肺通气功能 ,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COPD组和哮喘组的基础肺通气功能并无差异 (P >0 .0 5 ) ;吸药后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明显改善 (P <0 .0 1) ,且COPD患者的PEF %Pred、FEV1%Pred等指标的改变率显著小于哮喘组 (P <0 .0 1) ;COPD患者中有 16.7%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哮喘患者中91.5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结论 COPD患者气道阻塞具有一定可逆性 ,但可逆程度明显低于哮喘患者 ;部分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舒张试验中气道阻力测定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舒张试验中气道阻力(Raw)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1s用力呼吸气容和(FEV1)和Raw,观察二者前后变化情况。结果:①哮喘患者舒张试验阳性率68%(20/31);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阴性组试验后FEV1增加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在舒张试验阳性和阴性两组中的哮喘患者其舒张试验后Raw均显著降低。结论:哮喘舒张试验后Raw的降低较FEV1的增高率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其他多种细胞参与反应而引起的慢性、持久性的炎症疾病。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三大特征。患者缓解期症状虽已消失,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反应了其气道持久性的病理变化。我们对3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进行测试支气管激发试验及小气道功能。探讨支气管反应性与小气道功能及临床缓解间的关系。比较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80%患者和MMEF〉80%患者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以及临床缓解时间〈1年和〉1年的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结果:说明哮喘缓解期患者仍然存在支气管高反应性及小气道阻塞,提示缓解期炙症仍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及青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有何异同。方法:对处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老年患者36例,青年患者28例,进行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达91.67%,青年患者只有57.14%;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老年患者阳性率为58.33%,青年患者达92.86%。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患者的气道受限、可逆性都比青年患者差,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63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诱导痰中细胞学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水平。选择30名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6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5例(23.8%)。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4.9±2.1)%]和ECP[(121.3±60.2)μg/L]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患者诱导痰IL-5水平[(14.6±8.1)μg/L]显著低于哮喘患者(P<0.01),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量[(58.1±14.3)%]、MPO[(521.9±98.5)μg/L]和IL-8[(30.2±12.7)μg/L]水平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既具有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特征,又存在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7.
缺锌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锌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根据体重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8只。A组为缺锌饲料+卵清蛋白(OVA)激发组;B组为正常锌饲料+OVA激发组;C组为正常锌饲料配对饲养+OVA激发组;D组为正常锌饲料+生理盐水激发组。建立缺锌及哮喘模型,诱喘后24h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分类及右肺中叶HE染色,镜下观察支气管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计数气道壁及BALF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数。结果:A、B、C组BALF及支气管管壁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较D组明显增加(P〈0.05)。与B组大鼠相比,A组大鼠&地F及支气管管壁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气道炎症反应增加。B组与C组相比,气道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缺锌时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增加,这可能是饮食锌的摄入减少导致哮喘发作增加及症状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谢华健 《海南医学》2011,22(17):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后及舒张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1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15min后再测定患者肺功能。选择同时期条件匹配的28例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但不能诊断为哮喘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激发试验前后及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激发前和激发后,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和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后FEF25%和FEF50%在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EF和FEF75%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激发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下降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前后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上升率也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而FEVt%的上升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组激发前后及舒张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要显著高于FEV1%(P〈0.01)。非哮喘组激发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也要显著高于FEV1%(P〈0.05),但舒张前后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要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小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要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小气道均存在可逆性阻塞,小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要高于大气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肺功能治疗效果。方法:72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阴性两组。观察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其FVC,FEV1,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FVC,FEV,PaO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P<0.01)。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者FVC,FEV1无改善(P>0.05),PaO2,PaCO2得到了改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存在可逆性气流阻塞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很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及青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有何异同.方法对处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老年患者36例,青年患者28例,进行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达91.67%,青年患者只有57.14%;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老年患者阳性率为58.33%,青年患者达92.86%.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老年患者的气道受限、可逆性都比青年患者差,提示缓解期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阻塞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的可逆性情况 ,给哮喘的临床诊治及预后估计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阻塞程度分组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对阳性结果患者的FEV1(一秒量 )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 ,轻、中、重度阻塞哮喘患者气道的可逆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P <0 0 5 ) ,随着阻塞程度的加重 ,FEV1改善率也有明显增加。提示单纯哮喘的气道阻塞 ,无论阻塞程度如何 ,均有较好的可逆性 ,及时有效的治疗 ,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具有同样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前后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应用价值。方法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不同严重程度的61例COPD患者、42例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的气道阻力,以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分析两种疾病不同的气道阻力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 COPD和哮喘支气管患者在舒张试验前除X5外各项气道阻力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轻度哮喘患者与中重度患者比较除X5、Rc外各阻力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及重度COPD与轻度比较仅有Z5、Fres、Rp有明显差异(P0.05),重度与中度间各气道阻力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COPD及哮喘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比较除X5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Z5、Fres、R5、Rp指标变异率均明显高于FEV1%pred(P0.05),哮喘组中差异较COPD更为明显(P0.05)。Z5、Fres、R5、Rp在COPD及哮喘均与FEV1%pred呈显著负相关(P0.01),两组均以Fres相关性最好(r值分别为-0.561、-0.761)。结论 IOS法测定气道阻力是判断COPD及哮喘气流阻塞的敏感指标,通过测定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气道阻力对早期诊断COPD和哮喘及其鉴别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咳嗽变异型哮喘肺功能特征及气道反应性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海兰  王豫平 《广西医学》2009,31(8):1088-109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了解CVA患者气道反应性情况。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分析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与1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时CVA组及典型哮喘组所需组胺累积量的差异。结果BFF后CVA组肺功能中反映大气道功能的FVC、FEV,、PEF以及反应小气道功能的V50与典型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胺累积量CVA组多于典型哮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激发试验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但肺功能受损尚不及典型哮喘患者,其气道反应性较典型哮喘患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介苗在调节Th细胞的免疫失衡、改善哮喘发作时气道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208名PPD试验阴性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肺功能及血清IL-4、IFN-γ、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 IFN-γ、IL-12升高明显,IL-4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通过调节哮喘患者Thl/Th2比例失衡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急性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对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6(STAT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给予地塞米松后哮喘小鼠肺组织中STAT6的表达。结果:哮喘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上述炎症细胞计数地塞米松组比哮喘组明显减少(P〈0.01)。HE染色示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炎症反应程度较哮喘组减轻。STAT6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哮喘组气道上皮细胞中STAT6表达较对照组增加,地塞米松组STAT6表达与哮喘组比较明显减少,较对照组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STAT6蛋白与BALF中的EOS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地塞米松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肺脏组织中STAT6蛋白的过度表达,从而抑制依赖于STAT6/IL-4通路的急性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值差异。方法:选择初次诊断支气管哮喘及CVA的患者,行哮喘控制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选取处于部分控制状态(ACT为20~24分)的患者,每组25例,并选择健康对照组25例,对所有受试者行诱导痰细胞计数,评价各组受试者的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比值。结果:支气管哮喘组的嗜酸性粒细胞比值(15.2±4.3)%,CVA组比值(9.2±3.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6±1.2)%,而支气管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较CV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及CVA患者均存在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但CVA的气道炎症较支气管哮喘患者轻。  相似文献   

17.
方年新  陈正贤  吴欣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18-1420
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立即进行舒张试验,随访2年.结果 97例患者中,56例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哮喘组),余41例患者为非哮喘组.哮喘组舒张后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上升值和上升百分比高于非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FEV1改变率诊断支气管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FEV1改变率最佳截点为18.24%,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3.2%.结论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后舒张试验可提高支气管哮喘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同时也存在气道平滑肌(ASM)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ASM基础收缩张力增高,以及在暴露于各种刺激因子时出现过度和过早的收缩反应,即气道高反应性(AHR)。哮喘的现代治疗强调同时兼顾气道炎症和平滑肌痉挛两个环节,即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抑制气道炎症,以支气管舒张剂(BD)松弛AS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哮喘大鼠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将1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4周组和哮喘8周组,每组6只.卵清蛋白(OVA)致敏后,雾化吸入OVA制作哮喘模型.哮喘模型成功后,测定气道压力;通过HE染色、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大鼠气道平滑肌的嗜酸性粒细胞(ESO)浸润情况,测定支气管管腔的内周长、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平滑肌细胞核数;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SCs的含量,并分析其与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关系.结果 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大鼠的气道反应性、气道壁EOS计数、支气管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面积、平滑肌细胞核数目、外周血中MSCs比例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P<0.05);哮喘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线性相关显示:各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SCs的含量与气道反应性、EOS浸润数、支气管壁面积、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及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核数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MSCs在哮喘状态下含量增加,可能参与了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比较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在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的特征,以利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文对4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42例COPD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小气道气流受阻明显较COPD组严重(P<0.001),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01)。2.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100%显示气道激发试验阳性,而COPD组仅为13.5%,COPD组阳性者所需激发剂(组胺)浓度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的350倍,且两者间较少重叠交叉。3.在临床常规治疗的疗效上看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组优于COPD组(P<0.001)。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和COPD虽然在临床上很相似,但从肺通气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及疗效等特征均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